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汇总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一、课程的任务《观赏植物栽培学》是根据我国花卉业迅速发展而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它是以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花卉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其应用的一门专业课。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花卉的主要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花卉的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一)理论教学(二)教学实习花卉教学实习1 周。
包括花卉分类、花卉育苗、设施栽培管理及花卉栽培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内容课题一花卉的分类教学目的学习花卉的分类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识别和掌握花卉特征、特性基础上,科学地应用花卉布置园林绿地和美化环境。
教学内容花卉的植物性状特征分类法;植物生态习性分类法;自然分类、经济用途、观赏部位、园林用途分类。
实践教学花卉的分类。
教学建议运用花株、球根等实物,边观察边讲解分类,达到深入地掌握分类知识的目的。
课题二花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各类花卉的生育特点,掌握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时期和规律,为花卉栽培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花卉的个体发育:花卉的生命周期,花卉生长年周期,光周期学说,激素平衡学说,阶段发育理论。
花卉分化与环境:花卉分化的诱导因素,花芽分化的类型。
花卉与环境:花朵开放条件,开花的时间节奏教学建议1、本章内容是掌握花卉生长、开花习性和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必须阐述清楚。
结合实际讲清花卉栽培季节性、地区性的特点。
2、使学生明确只有满足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使花株正常地生长发育。
启迪学生若能控制环境条件,则能促进或抑制花卉的生长、开花。
课题三花卉栽培设施教学目的了解花卉的地栽、盆栽和温室栽培,需要相应的条件和设备,由于花卉有着多种生态型,因此,所需设备也不尽相同。
《观赏植物分类学》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分类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掌握种的概念及主要分类单位学名的构成;掌握如何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
教学内容:第1单元、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第2单元、观赏植物人为分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物种的概念;双名法;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原理及使用;教学难点:物种概念的理解;如何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第二章植物分类的形态学知识(8时)教学目标:掌握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术语的含义,为植物分类奠定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第1单元、根与茎的外部形态第2单元、叶的外部形态第3单元、花的外部形态(一)第4单元、花的外部形态(二)第5单元、种子与果实的形态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叶的形态;2、花的形态及花序类型;3、果实类型教学难点:1、复雌蕊心皮数目判断;2、胎座类型;3、单果的类型第三章蕨类植物(3学时)教学目标: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认识常见的蕨类植物。
教学内容:第1单元、蕨类植物概述第2单元、石松亚门(Lycophytina)第3单元、水韭亚门(Isöephytina)第4单元、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第5单元、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第6单元、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蕨类植物主要特征及其与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2、真蕨亚门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大型叶与小型叶;2、真蕨亚门的分类及其常见植物的识别。
第四章裸子植物(7)教学目标: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掌握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裸子植物。
教学内容:第1单元、裸子植物概述第2单元、苏铁纲(Cycadopsida)第3单元、银杏纲(Ginkgopsida)第4单元、松柏纲(Coniferopsida)第5单元、红豆杉纲(Taxopsida)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苏铁科、松科、杉科、柏科的分类。
《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1

《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观赏植物学》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植物的基本理论知识,能为以后的设计课打下相关的植物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观赏植物的概念、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和特点、气候型划分、观赏植物的分布、栽培简史、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不同类型植物的栽培要点和繁殖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观赏植物分类及应用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简单的进行实际案例的植物配置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观赏植物学的资源特点、气候型划分,了解不同类型植物的栽培要点和繁殖方法等基本知识;2.理解观赏植物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3.掌握观赏植物分类及应用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能够简单的进行实际案例的植物配置分析。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观赏植物和花卉的概念,了解观赏植物学的内容和任务,理解观赏植物的形态学基础和分类学原理,掌握观赏植物学的分类。
本章教学重点:1.园林植物、观赏植物和花卉的概念;2.观赏植物学的内容和任务。
本章教学难点:1.观赏植物的形态学基础和分类学原理;2.观赏植物学的分类。
本章教学内容:1.园林植物、观赏植物和花卉的概念;2.观赏植物学的内容和任务,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3.观赏植物的形态学基础和分类学原理;4.观赏植物学的分类。
第二章行道树本章教学基本要求:常用行道树的形态、生态习性和应用。
本章教学重点:1.行道树的概念、功能;2.行道树的选择标准;3.各地区常用行道树的形态、生态习性和应用。
本章教学难点:1.行道树的选择标准;2.各地区常用行道树的形态、生态习性和应用。
本章教学内容:1.行道树的概念、功能;2.行道树的选择标准;3.各地区常用行道树的形态、生态习性和应用。
第三章花灌木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花灌木的概念及其功能,掌握花灌木的选择标准,掌握各地区常用花灌木的形态、生态习性和应用。
《观赏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汇总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一、课程的任务《观赏植物栽培学》是根据我国花卉业迅速发展而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它是以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花卉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其应用的一门专业课。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花卉的主要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花卉的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一)理论教学(二)教学实习花卉教学实习1周。
包括花卉分类、花卉育苗、设施栽培管理及花卉栽培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内容课题一花卉的分类教学目的学习花卉的分类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识别和掌握花卉特征、特性基础上,科学地应用花卉布置园林绿地和美化环境。
教学内容花卉的植物性状特征分类法;植物生态习性分类法;自然分类、经济用途、观赏部位、园林用途分类。
实践教学花卉的分类。
教学建议运用花株、球根等实物,边观察边讲解分类,达到深入地掌握分类知识的目的。
课题二花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各类花卉的生育特点,掌握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时期和规律,为花卉栽培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花卉的个体发育:花卉的生命周期,花卉生长年周期,光周期学说,激素平衡学说,阶段发育理论。
花卉分化与环境:花卉分化的诱导因素,花芽分化的类型。
花卉与环境:花朵开放条件,开花的时间节奏教学建议1、本章内容是掌握花卉生长、开花习性和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必须阐述清楚。
结合实际讲清花卉栽培季节性、地区性的特点。
2、使学生明确只有满足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使花株正常地生长发育。
启迪学生若能控制环境条件,则能促进或抑制花卉的生长、开花。
课题三花卉栽培设施教学目的了解花卉的地栽、盆栽和温室栽培,需要相应的条件和设备,由于花卉有着多种生态型,因此,所需设备也不尽相同。
《观赏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观赏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观赏树木是泛指适于城市和乡镇园林绿地及风景区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观赏树木学则是阐述和研究观赏树木的分类、生长习性、繁殖、栽培及栽培养护管理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介绍南方南方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观赏树木的分类、观赏树木的种类,观赏特性、园林中的配植及其应用,同时介绍栽培养护管理的实践性较强专业课。
对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空间、提供休息场所、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园艺专业(果树、蔬菜、花卉)学生在学习园艺植物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赏树木学,是园艺专业向园林专业方向的延伸,初步掌握南方观赏树木的种类、观赏特性和园林中应用,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和施工方面打下基础,对园艺专业毕业生将来扩大就业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学会应用观赏树木来建设园林的能力,并具有使观赏树木能较长期地和充分地发挥其园林功能的能力,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观赏树木的分类、常见观赏树木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配植应用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根据园林绿化的综合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对各类园林绿地的树种进行选择,搭配和布置,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
三、面向专业:园艺专业四、先修课程:植物学、花卉学、果树栽培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植物学、花卉学、果树栽培学、使学生掌握观赏园艺植物分类、种类、观赏园艺植物的应用及其栽培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学习观赏树木学就较容易学习。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观赏树木学的概述(2学时)第一节:观赏树木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观赏树木(A);观赏树木学(A);学习观赏树木学目的(A)。
第二节:我国观赏树木资源的特点树木资源最丰富(A);特有科、属、种众多,肯具有观赏价值(A),种质资源丰富(A)。
第二章:观赏树木的分类及其在园林中的作用(4学时)第一节:观赏树木的分类系统分类法:物种概念(A);植物命名法(A);人为分类法:乔木类(A);灌木类(A);藤蔓类(A);观叶树木(A);观形树木(A);观花树木(A);观果树木(A);观枝干树木(A);按园林用途分类:风景林(A);防护林(A);行道树(A);孤植树类(A);垂直绿化类(A);绿篱类(A);造型类(A);树桩盆景类(A);木本地被类(A)。
观赏植物学

园林植物教研室——教学大纲目录观赏植物学 (2)花卉营销学 (5)花卉育种技术(Ⅰ) (7)花卉育种技术(Ⅰ)实验部分 (9)花卉育种技术(Ⅱ) (10)花卉装饰艺术 (12)名花欣赏 (14)盆景学 (16)森林植物营养诊断 (19)树木学 (21)树木学实验部分 (25)野生花卉学 (26)园林树木学Ⅰ、Ⅱ (29)园林树木栽培学(双语) (32)园林植物营养学 (35)园林植物育种学 (37)园林专业概论 (40)植物组织培养 (42)1园林植物教研室——教学大纲2观赏植物学Ornamental Botany课程代码:10503205学时数:46 学分数:2.5执笔人:祝朋芳讨论参加人:周广柱,孙晓梅,祝朋芳,毛洪玉审核人:周广柱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深入了解观赏植物分类、功能和作用,典型观赏植物的文化寓意;系统掌握重要观赏植物的习性、繁殖、栽培养护和应用,从而提高对观赏植物的艺术鉴赏水平,增强保护和利用观赏植物资源方面的能力,并为观赏植物种植设计、风景区规划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通过学习绪论,使学生明确观赏植物定义及其范畴、观赏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观赏植物学课程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丰富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掌握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1. 观赏植物定义及其范畴;2. 观赏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3. 观赏植物学的内容。
总论(6学时)第一章观赏植物的分类(2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分类方法、掌握植物命名法、拉丁文发音,熟悉园林应用中的分类方法。
1. 植物学分类方法;2. 拉丁文发音;3. 应用分类方法。
第二章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1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赏植物的形、叶、花、果的观赏特性。
1. 形及其观赏特性;2. 叶及其观赏特性;3. 花及其观赏特性;4. 果实及其观赏特性。
《观赏植物培育》课程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培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观赏植物的概念、功能、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和特点、气候型划分、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不同类型植物的栽培要点和繁殖方法等基本知识;讲授掌握观赏植物分类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对观赏植物美化环境、改善环境、产业发展以及在森林与自然风景旅游中的作用有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林资专业的专业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观赏植物的涵义、我国观赏植物资源、观赏植物的分布、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不同类型植物的栽培要点和繁殖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观赏植物分类及应用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对观赏植物美化环境、改善环境、产业发展以及在森林与自然风景旅游中的作用有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
为学生在系统掌握观赏植物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1.了解观赏植物概念、功能、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园林建设、旅游及产业化中的作用。
2、掌握花卉分类的基本方法。
特别是原产地气候类型分类、花卉品种分类原则、命名原则等基本知识。
3.掌握观赏植物的繁殖方法,栽培措施,应用等。
4.了解观赏植物不同类型的主要特点,能识别各个分类中的常见植物种类,并熟悉其栽培、繁殖技术等。
三、面向专业:林资四、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在学习好植物学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观赏植物的植物学特征、生长习性,对学习本门课程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绪论(2学时)观赏植物概念(A)、观赏植物的作用(B)、观赏植物的栽培与生产(C) 世界观赏植物的进展及概况(C)观赏植物科技进展及成就(C)、世界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概况(C)、中国观赏园艺的发展概况(C)、中国观赏园艺的发展现状(B)、中国观赏园艺的发展方向(B)思考题:1.什么是观赏植物?2.观赏植物的作用有哪些?3.中国观赏植物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是怎样的?第一章观赏植物种质资源(2学时)第一节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种质资源的概念(A)、Miller将全球划分为七个气候型(A)、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特点(A)、品种资源的发展趋势(B)第二节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对世界园艺的贡献研究种质资源的意义(B)、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对世界园艺的贡献(B)、关于中国花卉种质资源保护(C)思考题:1.什么是观赏植物种质资源?2.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在全球有哪七个气候类型?3.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有什么特点?第二章观赏植物功能及分类(2学时)第一节观赏植物功能观赏植物的美化功能(B)、观赏植物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功能(B)第二节分类植物学分类(C)、植物的命名原则(C)、中名命名原则(A)、观赏植物分类(A)思考题:1.观赏植物有哪些功能?2.观赏植物的生态学分类可分为几类?分别为哪几类?进生根的方法(B)、管理(B)、影响插条生根的内在因素(B)嫁接繁殖含义(A)、优点(C)、嫁接成活的原理及主要影响因子(A)、嫁接时期(B)、选择砧木需要依据的条件(A)、接穗的采集(C)、接穗的贮藏(A)、嫁接的时期(B)、嫁接的方法(B)、嫁接苗的管理(B)压条繁殖定义(A)、优点(C)、分类(A)孢子繁殖(C)组织培养(C)思考题:1.说明观赏植物主要繁殖方法的特点。
观赏植物学 课程提纲

观赏植物学的内容0 绪论0.1 植物与观赏植物0.2 我国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0.2.1 我国观赏植物资源的特点0.2.2 我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艺的贡献0.2.3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0.3 观赏植物学内容与学习方法1观赏植物的形态和解剖学基础知识1.1 植物细胞1.1.1 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1.1.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1.3 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1.1.4 植物细胞全能性1.2 植物组织1.2.1 组织的概念1.2.2 植物组织的类型1.2.3 组织系统1.3 植物的营养器官1.3.1 根(根的生理功能)一、根的形态和基本结构二、根系的概念和类型三、根的变态1.3.2 茎(茎的基本功能)一、茎的形态和基本结构二、芽及其类型三、茎的分枝方式四、茎的变态1.3.3 叶(叶的生理功能)一、叶的形态和组成:形状、叶尖、叶基、叶缘、叶脉二、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三、叶的基本结构四、叶的类型:单叶与复叶五、叶的变态六、异形叶性1.4 植物的生殖器官1.4.1 花一、花的组成(花梗与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二、花序(有限花序与无限花序)三、花芽分化四、开花、传粉与受精1.4.2 果实和种子一、果实的基本形态、结构二、果实的类型(单果、聚花果、聚合果)三、种子(一)、种子的结构与类型(二)、种子的寿命与休眠(三)、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类型四、果实与种子的传播2 观赏植物的分类2.1 观赏植物的植物学分类2.1.1 植物分类的等级和植物的命名一、植物分类的等级二、植物的命名2.1.2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2.1.3植物分类系统2.1.4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2.2 观赏植物的人为分类2.2.1 按生长习性分类乔木、灌木、一二年生、多年生(宿根、球根)……2.2.2 按观赏性状(观赏部位)分类观叶植物、观花植物……2.2.3 按照园林应用分类行道树、花坛花卉、切花……3 观赏植物的美学特性(观赏特性)3.1 观赏植物的形态美3.2 观赏植物的色彩美3.3 观赏植物的意境美(风韵美)4 观赏植物生物与生态习性4.1 观赏植物生长发育——年周期和生命周期4.1.1 观赏植物的年周期4.1.2 观赏植物的生命周期4.2 观赏植物的生态习性4.2.1温度因子4.2.2水分因子4.2.3光照因子4.2.4土壤因子4.2.5空气因子5 观赏植物的造景应用花卉装饰与盆景艺术,一般都单独有插花艺术和盆景课程,不再列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必修课 50学时(附加3天教学实习)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观赏植物学概念及含义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作用
第三节:学习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一节: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三节: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第一节:植物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栽培品种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应用分类
第四章: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节:观赏植物的美化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观赏植物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生产与经济作用
第五章:观赏植物栽培生态条件
第一节:温度与观赏植物生长
第二节:光照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三节:水份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四节:土壤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五节:矿质元素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节:气体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章:观赏植物的繁殖
第一节:有性繁殖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无性繁殖
第三节:组织培养:
第七章:观赏植物的栽培与管理
第一节: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二节:温室花卉的栽培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
第四节:观赏树木的栽植
第八章:观赏植物应用
第一节:观赏树林的应用
第二节:草本花卉的应用
第三节:花卉装饰类型
第九章:观赏植物的拉丁名及发音基础
第一节:植物拉丁学名的发音、语法规则及其练习第二节:常见观赏植物读音及其练习
第十章:露地花卉(一二年生花卉)
第一节: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宿根花卉
第三节:球根花卉
第三节:水生花卉
第四节:岩生花卉
第十一章:温室花卉
第一节:温室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温室宿根花卉
第三节:温室球根花卉
第四节:温室水生花卉
第五节:高山花卉(冷室花卉)
第十二章:观赏落叶花灌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三节:长江流域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四节:华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五节:热带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十三章:观赏常绿花灌木
第一节:华东及华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二节:华南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十四章:观赏藤本植物
第一节:观赏藤本的类型
第二节:观赏草质藤本植物
第三节:观赏木质藤本植物
第十五章:观赏开花乔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二节:长江流域常见观花乔木
第三节:华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十六章:观赏棕榈类植物
第一节:观赏棕榈科植物概述
第二节:主要观赏棕榈科植物类型及应用
第十七章:观赏松柏类植物
第一节:观赏松柏类植物资源
第二节:观赏松科植物
第三节:观赏柏科植物
第四节:其它观赏针叶植物
第十八章:观赏竹类
第一节:观赏竹类概述
第二节:观赏竹分类
第三节:主要观赏竹类型及应用
二、习题及课程作业(祥见实习指导书)
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课程实习8次。
包括校园植物识别4次及温室盆栽植物及温室花卉实习1次。
,北京植物园1次,北京紫竹院公园1次、北京莱太花卉市场1次。
三、教材:《观赏植物学》自编,园林树木1000种及《花卉识别手册》
附: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观赏植物的概念、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和特点、气候型划分、观赏植物的分布、栽培简史、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不同类型植物的栽培要点和繁殖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观赏植物分类及应用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对观赏植物美化环境、改善环境、产业发展以及在森林与自然风景旅游中的作用有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
为学生在系统掌握观赏植物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观赏植物概念、功能、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园林建设、旅游及产业化中的作用。
2、掌握花卉分类的基本方法。
特别是原产地气候类型分类、花卉品种分类原则、命名原则等基本知识。
掌据植物拉丁为名的基本读法并对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熟记其拉丁学名。
3、了解观赏植物不同类型的主要特点,掌握识别北京地区常见的露地观赏植物的基本要领,能识别北京地区常见的园林植物和温室常见栽培的植物。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观赏植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它与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均有联系,其它课程侧重某一方面,而本课程则全面介绍观赏植物的概念、资源、分类、应用等特点,使学生对观赏植物有较全面的了解。
四、各章的重点
第一章绪论:重点:
1、观赏植物的概念、强调观赏植物、园林植物、花卉、园林树木等有关概念的侧重点
2、观赏植物的四种主要作用
3、观赏植物的学习方法,重点在加强实践,主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重点
1、国花卉种质资源的概念,强调三个层次
2、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的贡献
3、中国花卉资源在保护利用等方面注意问题
第三章:重点:
1、观赏植物园艺分类及品种分类方法
2、根据原产地气候型分类的类型,品种分类的原则、命名原则及品种表示方法。
第四章:重点
1、观赏植物的美化功能与作用
2、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3、观赏植物在产业作用
第五章:重点
1、不同生态因子对观赏植物的影响,重点在温度、光照、水分三方面。
2、强调不同气候型的植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六章:重点
1、观赏植物有性和无性繁殖方法,影响有性繁殖的因素及无性繁殖的主要类型。
2、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在保持品种性状方面和扩大繁殖系数方面的关系
第七章:重点
1、不同观赏植物类型的主要栽培技术
2、常见花期调控方法及应用
第八章:重点
1、观赏植物应用的主要类型
2、花境及原产中国的植物选择
3、行道树树种选择主关健因子
第九章:重点:
1、植物拉丁学名的主要发音要领及重音、长短音、双元音发音规则
2、常见植物拉丁学名读音
第十章:重点
1、不同露地花卉类型特点
2、不同类型常见花卉的识别特征及应用
3、主要种的形态特点及拉丁学名
第十一章:重点
1、不同温室花卉类型特点
2、常见温室花卉的识别特征及应用
3、强调温室花卉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
第十二章:重点
不同地区落叶花灌木的主要种类,要求各掌握在10种左右,重点在北京及华北地区第十三章:重点
两个地区有代表性的常绿花灌木类型,各掌握10种左右。
第十四章:重点
三个地区有代表性的观赏乔木各10种。
第十五章:重点
有代表性的草质观赏藤本和木本观赏藤本植物各10种
第十六章:重点
1、棕榈科植物特点
2、南方地区常见栽培的有代表性棕榈类植物10种
第十七章:重点
1、松柏类植物在园林应用中特点
2、主要在代表性松柏类植物20种
第十八章:重点
1、观赏竹在园林中应用的特点
2、常见栽培的主要竹种
五、实习要求
7次课程实习是配合讲课内容进行的识别实习,要求学生每次实习均在25种左右。
温室实习主要掌握当前温室常见栽培的植物,植物园实习与桃花节结合进行缩根花卉实习。
要求学生准确识别并能掌握拉丁学名。
六、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