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地名对照表.pptx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古今地名对照表

(完整word版)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古今地名对照(总表)说明:一、本表是根据《汉书·地理志》元始二年提到的一些地名(凡《汉志》地名有误而本书已纠正者,则依本书地名)——郡国、县道侯国、司隶部及十三刺史部(州)编制的。

编制的方法是按汉代地名首字笔画多少为序,笔画相等者则以—、丨、丿、丶、为序。

首字笔画相同者以第二字笔画为序。

二、本书提到的县、道、侯国,只注出其治所的今地,不加“治”字;郡、王国,注出其治所的今地,及其大概的辖境;部(州),只是注出其大致的范围。

县名相同者,用()注出其所属的郡国。

凡古地名的通假字,用()注出现在的常用字。

三、今地名和政区资料,使用时截至于1983年末。

省略“省”、“市”、“县”等字样。

必要时标明方位。

单字的县名,则书“×县”。

四、地点无考的地名,列于本表的附录。

五、制作本表时,参考了谭其骤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及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海》。

古地名今地名[二画]九门河北藁城东北二十五里。

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

九江郡辖境相当今安徽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

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

九真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治所胥浦(今清化西北十余里)。

[三画]三水宁夏同心东约百里。

三封内蒙古磴口西北约八十里。

三绛云南永仁东四十余里。

于齐甘肃玉门西北低窝辅附近。

于离山西汾阳一带。

于陵山东邹平东南。

于潜浙江临安西于潜镇。

土军山西石楼。

土垠河北丰润东约十里。

土鼓山东章丘东北数里。

下邳江苏邳县南偏西,约五十里。

下邑安徽砀山东。

下邦陕西渭南东北二十余里。

下相江苏宿迁西南数里。

下隽湖北通城西北约十里。

下密山东昌邑东。

下博河北深县东南约四十里。

下落河北涿鹿。

下雉湖北阳新东。

下蔡安徽凤台下蔡镇。

下曲阳河北晋县西。

下辨道甘肃成县西北二十余里。

万年陕西临潼东北七十里。

大末浙江衢县东北。

大成内蒙古杭锦旗东南约七十里。

大阳山西平陆西南。

大要甘肃宁县东南。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二画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

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

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

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

⑧秦汉郡。

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

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

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

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畫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

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

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

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

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

明废。

②古郡名。

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

春秋时名州来。

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

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

旋改北平行都司。

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

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1都城谱系:先秦涿鹿黄帝建都之地。

今属河北省。

穷桑古少昊氏建都地。

在鲁北,今山东曲阜附近。

帝丘颛顼建都地。

该地在今河南濮阳市。

亳①帝喾建都地。

其建都之地在亳(今河南偃师县境)。

②商代都城之一至仲丁时迁都于隞(今河南郑州附近),后又有盘庚、武丁行都于亳。

原居亳地之人在周初已人居三处,而皆以“亳”名地,故有“三亳”之称(此据郑玄及孔颖达说;另有唐张守节等以为在今河面商丘的南亳、今山东曹县有北亳、河南偃师为西亳,皆为汤所迁,称“三亳”)。

周代此地称尸氏。

汉代于此置尸乡,属河郡偃师县。

其地遗有大沟,后世称尸乡沟。

平阳①帝尧建都地。

今河北唐县境。

②帝舜建都地。

③夏禹建都地。

④周代韩国都城。

⑤周代秦国之都。

唐①唐尧的国都。

②夏商时期唐国之都。

③周代唐国之都。

蒲坂一作蒲坂。

虞舜建都地。

《帝王世纪》载:“舜所都,或言蒲孤。

”陶虞舜之都。

阳翟①夏禹的国都。

②周代韩国都城。

阳城夏禹之都。

在今河南登封县告成镇附近,当因临近古阳城山(今告成东北之东岭山)而得名。

此外,禹都阳城之地望所在,尚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境)、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境)、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县境)、唐城(今山西翼城县境)等说,似均不如颖川阳城(登封)说证据充足。

安邑①夏禹之都。

即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古称“故夏虚”。

②周代魏国都城。

地在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

观或称灌、斟灌。

在今河南范县境。

斟灌或作斗灌。

夏代斟灌国之都。

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

斟鄩①亦作斟寻、鄩。

夏代禹之后裔斟寻氏之都。

在今河南巩县西南。

②或作斗寻。

夏代斟寻国之都。

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

鉏夏代后羿之都。

穷石夏代后羿之都。

在今山西南部,当临近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境)。

原夏代都城之一。

①在今河南济源县境。

②周代原国之都。

在今河南济源县境。

老王夏代都城之一。

在今河南沁阳县境,与原(今河南济源县境)相近。

老丘夏代都城之一。

今河南开封市境有“老邱城”,或以为即夏都老丘之所在。

亦有人以为“老丘”当为“老王”之误,“老王”即“野王”。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10)全文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10)全文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10)全文县山东黄县西南。

丿符县四川合江。

符离安徽宿县东北。

秺县山东成武西北二十九里。

偃师河南偃师。

船司空陕西华阴东北五十里。

徙县四川天全东南郊。

铜鞮山西沁县南四十里。

铜濑云南马龙南。

铚县安徽宿县西四十六里。

领方广西宾阳西南郊。

鄃县山东平原西南。

馆陶河北馆陶。

象氏河北隆尧北二十五里。

象林越南会安南三十余里。

猗(yǐ)氏山西临猗南二十里。

猇国山东邹平西。

猛陵广西藤县东北南安镇北。

丶鸾鸟甘肃武威南约六十里。

章县山东东平约五十里鄣城集。

章武河北沧州东八十里。

竟陵湖北潜江西北。

商县陕西商县东南八十五里。

望平辽宁新民东南约四十里。

望垣甘肃天水西北。

望都河北望都西北三十里。

盖县山东沂水西北八十里。

粘蝉朝鲜平安南道南浦西北。

卷泠越南河内西北五十余里。

密乡山东昌邑东南二十余里。

密县河南密县东南三十里。

冤句(一作宛朐) 山东菏泽西南四十里。

清水甘肃清水北。

清阳河北清河东南。

清县山东聊城西二十里。

清河郡辖境在河北南部与山东西北部(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坡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

治所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

清渊河北馆陶东北。

鸿门(县) 陕西榆林东北。

涿县河北涿县。

涿郡辖境在北京房山以南,河北易县、清苑以东,安平、河间以北,霸县、任丘以西地区。

治所涿县(今河北涿县)。

涿鹿河北涿鹿东南。

渠搜内蒙古杭锦北,故朔方与呼遒之间。

渊泉甘肃安西东百余里桥湾附近。

淮阴江苏淮阳西南约十里。

淮浦江苏涟水西数里。

淮陵安徽五河东南、女山湖北。

淮阳国辖境在河南周口地区一部分(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

治所陈县(今淮阳)。

渔阳北京密云西南。

渔阳郡辖境在北京东部,天津宝坻,河北廊坊地区与承德地区西部(即河北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海河以北,北京怀柔、通县以东地区)。

治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涪县四川绵阳东北,涪江东岸。

涪陵四川彭水。

淳于山东安丘东北三十里。

深泽河北深泽。

七年级历史地名古今对照表

七年级历史地名古今对照表

战国
魏都城 韩都城
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桂林郡 勃海 疆域 临洮 大泽乡 秦末农民战 争 渔阳 陈 巨鹿 都城 长安 祁连
西汉
西汉和匈奴 战争
焉支山 朔方
中国历史古地名与今地名对照表(七年级上册)
朝代
历史事件 西汉和匈奴 战争 古城市名 白登 单于庭 玉门关 敦煌 阳关 鄯善 城市名城 山西大同 蒙古国乌兰巴托 甘肃敦煌西北 甘肃敦煌 甘肃敦煌 新疆若羌 中亚费尔干纳盆地 古罗马、地中海地区 伊拉克巴格达 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 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阿姆河流域 伊梨河和伊塞克湖一带 河南洛阳 黄河 长江 河南洛阳 河南许昌 河南中牟 四川成都 江苏南京 湖北嘉鱼 台湾 河南洛阳 江苏南京 山西大同 282年建业改名建邺, 313年又改称建康 备注
中国历史古地名与今地名对照表(七年级上册)
朝代 夏
历史事件 都城 都城 古城市名 阳城 殷 周 城市名城 河南登封 河南安阳 陕西岐山 河南郑州 河南新乡 陕西西安 河南洛阳 山西翼城 山东曲阜 山东淄博 河南商丘 北京 江苏苏州 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 山西翼城 山东淄博 河南商丘 湖北荆州 陕西宝鸡 江苏苏州 淅江绍兴 山东曲阜 北京 山西鄄城 曾作过商的都城 备注
西汉
丝绸之路
大宛 大秦 塞琉西亚 葱岭 安息 大月氏 乌孙 都城 洛阳 河水 河流 江水 都城 城市 洛阳 许昌 官渡
东汉
三国
都城 都城 城市
成都 建业 赤壁 夷洲
西晋 东晋 南北朝
都城 都城 北魏都城
洛阳 建康 平城

城市 亳 牧野 都城 东都 镐(又称镐京) 洛 晋 鲁
西周
齐 诸侯国都 宋 燕 吴 都城 洛 周 晋 齐 宋 楚

【23史-明前】地名.古今对照表及释疑

【23史-明前】地名.古今对照表及释疑

并州 上党 并州
塞外匈奴
桑泉县治临晋镇~临晋县
云梦泽

晋.临猗(临晋+猗氏)县w20Km临晋镇
√ √
阴山~战国赵地;秦置郡治云中县(内蒙古呼和浩t.托k托en)-东汉原平县ws-唐云中都护府
治大同县-辽大同府治大同市.云中府路治/内蒙古土默特右旗e大青山s卓资县w黄河s&长城n
蒙古乌拉t旗E~200包头;征讨匈奴-云中-w高阙-w符离(甘n)阴山s河套s秦新秦中置朔方郡治~(内蒙古杭锦旗n)+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豫州 青州 青州 兖州
兖-青州
豫.开封
即东莞郡
晋以山阳郡置高平国 昌邑县-高平郡治高平
鲁.昌邑(泰安.东平)—邹城市ws) 鲁.潍坊市寿光县/市
东海 东莞 广陵 豫章 淮南 淮阴 南阳 长沙 襄阳 成都 西阳 历阳 广固 雁门 代郡 河间
郡/国√ √ √ √ √ √ √
西汉置-原属济北国(鲁.德州市cs+齐河 -惠民-阳信3县1带)分齐郡置平原郡/济北侯国-割平原郡n县属勃海郡-陈留郡富平侯国.次县/平 原郡领19县-平原-鬲-高唐-重丘-平昌侯国-羽侯国-般-乐陵-祝阿-瑗-阿阳-漯阴-朸-富平侯国-安悳-合阳侯国-楼虚侯国-龙頟侯国-安侯国;郡治.平原县+都尉 治.乐陵县\青州-王莽改平原为河平;两汉-重丘 -羽-瑗-阿阳-朸-合阳-楼虚-龙頟-安9县.朝阳县.济南郡-东朝阳县;祝阿-安德-东朝阳-西平昌-漯阴5县\济南
序号 隶属
晋代 郡 √ √平邑 √ √ 县
左内史 右内史
地名 州 1 京兆尹 司州 2 左冯翊 司州 3 右扶风 司州 4 5 6 汝南 汝阴 平原 弋阳 北海 乐安 南安 陈留 城阳 豫州 豫州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古今地名对照表(本表仅收列正文【望】中出现的古地名)二画九江:秦置郡。

治寿春,即今安徽寿县。

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岗以东及江西全省。

九真:战国末南越赵佗所置,汉初归附,置郡。

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静二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南朝梁曾改为爱州。

三国吴末以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平陈废。

三画三原:汉池阳县地。

北魏置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东北。

下邳:东汉下邳国地。

南朝宋置郡,治下邳,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辖境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

大兴:北魏置郡。

西魏时曾改称五原,复改称盐州,故城在今宁夏盐池。

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故城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弋阳:汉弋阳国地。

三国魏置郡。

治弋阳县,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

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灌河以西及湖北东北角。

上谷:秦置郡。

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辖境约在河北张家口以东,北京延庆以西地。

上邽:古邽戎地。

秦置县。

故城在今甘肃天水。

上洛:西晋置郡。

治上洛,即今陕西商县。

辖境相当今陕西丹江上游,河南熊耳山西北洛河上游地区。

上郡:秦置郡。

治肤施,故城在今陕西榆林东南。

辖境相当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

上党:战国韩地。

秦置郡。

治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

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

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东为山东。

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

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

山阳:汉置郡。

晋改为高平国。

治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40里。

辖境相当今山东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

千乘:西汉置郡。

治千乘,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

辖境在今山东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地。

广平:汉置郡。

治广平,故城在今河北鸡泽东20里。

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等地。

广汉:汉置郡。

治梓潼,东汉移治雒县,故城在今四川广汉北。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5)全文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5)全文

汉书·古今地名对照表(5)全文祁县山西祁县东南五里。

许县河南许昌东。

讲邯朝鲜平壤西北。

寻阳湖北广济东北。

阳山广东阳山东约四十里。

阳乡河北固安西北。

阳平山东莘县。

阳石山东掖县东南。

阳丘山东章丘北。

阳乐(属东莱郡) 山东掖县西南。

阳乐(属辽西郡) 辽宁义县西南约五十里。

阳曲山西定襄东。

阳安河南确山东北。

阳寿内蒙古托克托。

阳邑山西大谷东北。

阳阿山西阳城西北四十里太阳镇。

阳武河南原阳东南二十八里。

阳周陕西子长西北约八十里。

阳城(属汝南郡) 河南源河东。

阳城(属颖川郡) 河南登封东南三十五里告成镇。

阳信山东无棱东北十五里。

阳泉安徽霍丘西北九十里。

阳都山东沂水南约五十里。

阳原河北阳原西南约三十里。

阳夏河南太康。

阳陵陕西咸阳东北,泾渭二水之间。

阳羡江苏宜兴南五里。

阳翟河南禹县。

阴山(属西河郡) 陕西宜川东北约十里。

阴山(属桂阳郡) 湖南攸县西南约二十里。

阴乡北京大兴附近。

阴平山东枣庄南偏西。

阴平道甘肃文县西北郊。

阴安河南清丰北二十里。

阴县湖北光化西北。

阴陵安徽定远西北。

阴馆山西朔县东南约七十里。

阴密甘肃灵台西五十里。

阴槃甘肃宁县南。

羽县山东齐河西北。

观阳山东莱阳东六十里。

观县河南清丰城东南。

观津河北武邑东南。

丞县山东枣庄东南峄城附近。

好畤陕西乾县东十里好畤村。

牟县山东莱芜西北四十里。

牟平山东福山西北。

红阳河南叶县南,北有红山。

[七画]〈一〉寿光山东寿光东北约二十里。

寿良山东东平西南。

寿春安徽寿县。

弄栋云南姚安北约二十里。

进桑云南屏边县境。

县西南有进桑关。

辰阳湖南辰溪西南十余里。

邯会河南安阳西北。

邯沟河北肥乡西。

邯郸河北邯郸西南。

严道四川荥经。

芜湖安徽芜湖东约三十里。

苍松甘肃古浪西北约五十里。

苍梧郡辖境相当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以东,广东肇庆、罗定以西,湖南江永、江华以南,广西藤县、广东信宜以北地区。

治所广信(今广西梧州)。

芯题河北枣强南。

苏示(q ) 四川西昌西北六十余里。

巫县四川巫山北。

束州河北河间东北六十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 治所广陵(今扬州市西北郊)。 广戚 江苏沛县东。
6
学海无 涯
广望 河北清苑西南。 义成 安徽怀远东北十五里。 义陵 湖南淑浦。 义渠道 甘肃宁县西北约七十里。
已氏 河南商丘北约六十里。 女祁 河北赤城南。 女(汝)阳 河南商水西南。 女(汝)阴 安徽阜阳。 小黄 河南开封东北马邑山西朔县。 马城 河北怀安西北数里。 马领 甘肃环县东南约百里。 弓高 河北阜城南三十余里。 [四画]
丰县 开封 井陉 元氏 元城 无功 无阳里。 河北井隆西北。 河北元氏西北。 河北大名东。 越南宁平境。 湖南芷江。
7
学海无 涯
无终 天津市蓟县。 无虑 辽宁北镇东南。 无盐 山东东平东二十里。 无编 越南靖嘉。 无锡 江苏无锡。 天 甘肃玉门南。 天水郡 辖境相当今甘肃东南部(通渭、静宁、秦安、 定西、 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 东部、榆中东北部等地)。
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上党郡 辖境相当今山西东南部(相当和顺、榆社以南、沁 水流域以东地区)。
治所长子(今长子县西)。 上殷台 吉林通化。 山阳 河南焦作东。 山阴 浙江绍兴。 山都 湖北襄阳西北。 山桑 安徽蒙城北。 山阳郡 辖境相当今山东西南部(独山湖以西,郓城以 南, 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兼有湖东之邹县、兖
治所平襄(今通渭西)。 夫夷 湖南邵阳西数里。 夫租 朝鲜咸镜南道咸兴。 云中 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约七十里。 云中郡 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中部(土默符右旗以东,大 青山 以南,卓资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 治所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云阳 陕西淳化西北。 云杜 湖北京山。 云南 云南祥云东南约三十里云南驿。 云陵 陕西淳化东南。 邛都 四川西昌东郊。 历乡 河北宁晋东二十五里。
治所雒县乘乡(今金堂东)。 广宁 河北张家口。 广至 甘肃安西南破城子。 广成 辽宁建昌。
5
学海无 涯
广阳(县) 北京大兴西北。 广阳(国) 辖境相当今北京市一小部分(大兴县)及河北 固安。
治所蓟县(今北京市西南角)。 广年 河北永年东。 广县 山东益都西南数里。 广阿 河北隆尧东十二里旧城村。 广武 山西代县西南十五里。 广郁 广西凌云东。 广昌 河北涞源北部。 广牧 内蒙古五原南五十余里。 广信 广西梧州。 广衍 内蒙古准格尔旗瓦尔吐沟。 广饶 山东广饶东南。 广柔 四川汶川西北约五十里。 广都 四川双流东南约三十里。 广陵 江苏扬州市西北郊。 广陵国 辖境相当今江苏扬州地区一部分及淮阴地区 金湖
上艾 山西阳泉东南。
3
学海无 涯
上邽 甘肃天水。 上洛 陕西商县。 上郡 辖境相当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乌审旗等地。 治所肤施(今榆林东南)。 上禄 甘肃成县西约五十里。 上庸 湖北竹山西南约二十里。 上虞 浙江上虞。 上蔡 河南上蔡西南数里。 上曲阳 河北曲阳西四里。 上谷郡 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小五台山以东, 北 京延庆以西,及内长城和昌平以北地区。
古地名 今地名 [二画]
1
学海无 涯
九门 河北藁城东北二十五里。 九原 内蒙古包头市西。
九江郡 辖境相当今安徽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 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
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 九真郡 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清化、河静两省及
义安省东部地区)。 治所胥浦(今清化西北十余里)。
[三画]
三水 三封 三绛 于齐 于离 于陵 于潜 土军 土垠 土鼓 下邳 下邑
下蔡 安徽凤台下蔡镇。 下曲阳 河北晋县西。 下辨道 甘肃成县西北二十余里。 万年 陕西临潼东北七十里。 大末 浙江衢县东北。 大成 内蒙古杭锦旗东南约七十里。 大阳 山西平陆西南。 大要 甘肃宁县东南。 大 四川盐边东南。 大夏 甘肃广河西郊。 大陵 山西文水东北。 戈阳 河南满川西北约二十里。 戈居 甘肃宁县南。
4
学海无 涯
州之一部)。 治所昌邑(今金乡县西北四十里)。
千乘 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 千乘郡 辖境相当今山东北部(相当今博兴、高青、滨 县等 地)。 治所千乘(今高青县高苑镇北)。 千童 河北南皮东南八十里。 夕阳 河北遵化东南,丰润北。
广川 河北景县西南广川镇。 广乡 河北任县西。 广平(国) 辖境约在今河北邯郸、邢台等地区一部 分。 治所广平(今曲周北,鸡泽东南)。 广平(县) 河北曲周北。 广汉 四川射洪南约三十里。 广汉郡 辖境相当今四川北部及甘肃东南一小部分。
宁夏同心东约百里。 内蒙古磴口西北约八十里。 云南永仁东四十余里。 甘肃玉门西北低窝辅附近。 山西汾阳一带。 山东邹平东南。 浙江临安西于潜镇。 山西石楼。 河北丰润东约十里。 山东章丘东北数里。 江苏邳县南偏西,约五十里。 安徽砀山东。
2
学海无 涯
下邦 下相 下隽 下密 下博 下落 下雉
陕西渭南东北二十余里。 江苏宿迁西南数里。 湖北通城西北约十里。 山东昌邑东。 河北深县东南约四十里。 河北涿鹿。 湖北阳新东。
学海无涯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总表) 说明: 一、本表是根据《汉书·地理志》元始二年提到的一些 地名(凡《汉志》地名有误而本书已纠正者,则依本书地 名)——郡国、县道侯国、司隶部及十三刺史部(州)编制的。 编制的方法是按汉代地名首字笔画多少为序,笔画相等者 则以—、丨、丿、丶、为序。首字笔画相同者以第二字笔 画为序。 二、本书提到的县、道、侯国,只注出其治所的今 地,不加“治”字;郡、王国,注出其治所的今地,及其大概 的辖境;部(州),只是注出其大致的范围。县名相同者,用 ()注出其所属的郡国。凡古地名的通假字,用()注出现在的 常用字。 三、今地名和政区资料,使用时截至于 1983 年末。省 略“省”、“市”、“县”等字样。必要时标明方位。单字的县 名,则书“×县”。 四、地点无考的地名,列于本表的附录。 五、制作本表时,参考了谭其骤主编的《中国历史地 图集》及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 年版的《辞海》。
8
学海无 涯
历阳 安徽和县。 历县 河北故城北约六十里。 历城 山东济南。 历陵 江西德安东北郊。 太原郡 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部(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 霍山 以北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