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次课 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MAC和PHY组成原理

MAC和PHY组成原理MAC(媒体访问控制)和PHY(物理层)都是在计算机网络中起关键作用的组件。
MAC负责控制数据的传输和流量,而PHY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
下面将详细介绍MAC和PHY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实现高效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一、MAC(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是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它负责处理数据帧的传输、接收和管理。
MAC层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媒体接入控制:MAC层负责控制多个设备之间的资源共享。
当多个设备同时尝试发送数据时,MAC层通过其中一种算法来决定哪一个设备有权利访问共享媒体。
2.帧计时和同步:MAC层通过在数据帧中添加帧定界符和同步字,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接收。
这些定界符和同步字帮助接收设备识别出帧的开始和结束。
3.帧封装和解封装:MAC层负责将上层的数据封装成数据帧,并附加必要的控制信息,如源地址、目的地址、帧校验序列等。
发送设备将数据帧发送给接收设备,接收设备根据MAC层的控制信息来解析和提取数据。
4.错误检测和纠正:MAC层使用帧校验序列(FCS)来检测数据帧是否传输正确。
接收设备会根据FCS来检验接收到的帧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丢弃损坏的帧。
5.数据流量控制:MAC层根据网络的负载和流量情况来进行流量控制,以确保高效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当网络负载过高时,MAC层可以使用一些策略,如拥塞控制、流量限制等来降低网络拥塞,并避免数据丢失或性能下降。
二、PHY(物理层)PHY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一层,它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主要涉及电信号、电压和物理介质等传输媒介。
PHY层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编码和解码:PHY层负责将数据从数字格式转换为模拟信号。
它将数字数据转换为电压、电流或光信号,以便在物理环境中传输。
接收设备则执行逆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
2.数据传输:PHY层根据具体的物理介质来传输数据。
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2014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无线MAC协议的分类
分配策略 应用
面向语音、面向数据和面向综合语音与数据 固定分配、随机竞争和按需分配
拓扑结构
有中心 无中心分布控制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固定分配(Fixed Assignment)
• 将一条信道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子信道,每个 信道分配给一个或多个用户使用 • 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 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 • 面向信道,可以提供可靠的服务,信道利用率高 • 比较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或连续的流业务(语音 业务、视频业务等)以及通信量稳定的网络 • 用户不发送信息时,分配给他的信道浪费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MAC层协议的功能
定义以一定的顺序和有效的方式分配节点访问 媒体(信道)的规则
有两种极端的协调协议
完全自由(Free for All)式
•
只要有新数据立即传送,要解决碰撞重传问题
完全排序(Perfectly Scheduled)式 • 各个用户按照某种规则使用预定的区间在信道上 传输 • 确定传输顺序、时间长短、分配策略和方式
• 一次成功握手标志两站点之间的通信连接成功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依赖位置的载波侦听
隐藏终端 (Hidden Terminal) 暴露终端 (Exposed Terminal)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隐藏终端
无线网络MA议原理
低功耗
电池 发射功率大影响频率复用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研究带内控制信息的CA协议时,一般假 设信道没有衰落,不存在捕获效应,分 组错误仅是由碰撞引起的 数据分组和控制分组在同一信道内传送
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

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篇一:无线传感网mac协议设计一种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特征的MAC层协议设计1.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最终把这些信息发送给网络的所有者。
无线传感器网络所具有的众多类型的传感器,可探测包括地震、电磁、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周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现象。
潜在的应用领域可以归纳为: 军事、航空、防爆、救灾、环境、医疗、保健、家居、工业、商业等领域。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征1) 传感节点体积小,成本低,计算能力有限。
2) 传感节点数量大、易失效,具有自适应性。
3) 通信半径小,带宽很低。
4) 电源能量是网络寿命的关键。
5) 数据管理与处理是传感器网络的核心技术。
3. MAC层协议设计3.1 MAC层协议设计的考虑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应用相关的网络,不同应用网络,对MAC协议的考虑也不尽相同,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用MAC协议。
MAC协议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节省能量传感器网络节点一般是以干电池、纽扣电池等提供能量,电池能量通常难以补充,MAC协议在满足应用要求前提下,应尽量节省节点的能量。
可扩展性传感器网络中网络节点数目一般较大。
另外,由于节点死亡、新节点加入、节点移动导致节点数目、分布密度等在传感器网络生存过程中不断变化。
因此,MAC协议应具有可扩展性,以适应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
兼顾网络性能网络性能包括网络的公平性、实时性、吞吐量以及带宽利用率。
不同应用的传感器网络产生不同特征的流量,要求不同的性能参数,所以MAC协议应能兼顾好这些网络性能。
3.2 传感器网络能耗浪费问题经过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人们发现可能造成传感器网络能量浪费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碰撞冲突问题节点在发送数据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多个节点之间发送的数据产生碰撞。
新一代无线网络中的MAC协议研究

新一代无线网络中的MAC协议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无线网络正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新一代无线网络包括5G和物联网,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更多的无线设备的接入。
因此,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传输速率和效率,使得大量设备不会出现冲突和碰撞,成为了无线网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协议是无线网络中的核心协议,它负责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协调。
在传统的Wi-Fi网络中,MAC协议采用的是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协议,但这种协议由于存在帧延迟问题和网络吞吐量不够高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无线网络的需求。
因此,新的MAC协议得以研发和应用到5G和物联网中。
一种新的MAC协议是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协议。
在TDMA协议中,网络中的设备按照指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发送和接收数据。
相比于CSMA/CA协议,TDMA协议具有更高的网络吞吐量和更小的帧延迟,同时还可以提高无线网络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TDMA协议需要在网络中进行时间同步,以确保网络中各个终端设备都按照所分配的时间轮流进行传输和接收。
时间同步带来的挑战在于,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时钟存在差异和漂移,因此需要制定一种适合无线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
一种时间同步机制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同步。
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时钟信号,可以对网络中的设备进行高精度的时间同步。
然而,GPS同步会增加网络中设备的成本,并且在室内环境下GPS信号不够稳定和可靠,因此GPS 同步并不适合所有情况。
另一种时间同步机制是基于信标的同步。
该机制通过在网络中的某些设备发送信标来进行时间同步。
其中,设备A发送一个信标B,设备C收到信标B后,根据信标所包含的时间信息对自己的时钟进行校准。
以太网原理MAC和PHY

以太网原理MAC和PHY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LAN)技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
以太网原理包括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两个部分。
物理层(PHY)是以太网技术的底层,负责将传输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并在网络中传输和接收数据。
PHY负责处理传输介质、传输速率等物理层面的细节。
MAC层是以太网技术的上层,负责管理和控制网络中的通信。
MAC层协议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方式、帧结构、帧格式等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有效利用。
在以太网中,数据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帧(Frame),每个帧由MAC层添加标识符和校验码,并传输到物理层。
物理层将数据转化成电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传输到目标计算机。
PHY层通过一系列的电器和电子设备来处理数据的传输。
这些设备包括编码器、解码器、物理传输媒介、放大器等。
编码器和解码器负责将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和相反的操作,物理传输媒介负责在不同的介质中传输数据,放大器用于增强信号的强度。
当数据传输到目标计算机后,物理层将电信号转化为数据,并传递给MAC层处理。
MAC层根据帧的标识符和校验码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将其传递给上层应用程序。
MAC层还负责管理和控制网络中的通信。
为了避免数据冲突,以太网采用了一种称为“载波侦听多址接入/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的协议。
该协议允许多个计算机同时发送数据,但如果检测到冲突,则发送方会停止发送,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重新发送。
以太网的传输速率通常用Mbps(兆位每秒)来衡量,常见的速率有10Mbps、100Mbps和1000Mbps(即千兆以太网,也被称为千兆网)。
总结起来,以太网的原理包括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两个部分。
PHY层负责将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并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和接收数据。
MAC层负责管理和控制网络中的通信,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有效利用。
MAC和PHY的工作原理

MAC和PHY的工作原理MAC(Media Access Control)和PHY(Physical Layer)是指网络协议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MAC层是网络协议中的第二层,用于控制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它负责在共享媒体环境中决定哪个设备有权利发送数据,并解决可能产生的冲突问题。
MAC层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介质访问控制和错误检测与纠正。
介质访问控制是MAC层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共享媒体环境中,多个设备都可以同时使用同一条传输线路来发送数据。
为了避免冲突,MAC层使用了各种访问控制策略,例如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和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这些策略可以监测传输线路上的信号,以确定是否有其他设备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有冲突发生,MAC层还需要进行冲突检测,并通过一定的算法来解决冲突。
错误检测与纠正也是MAC层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传输错误,例如噪声、干扰等。
MAC层通过使用校验码(CRC)和重传机制来检测和纠正这些错误。
校验码可以通过对数据帧进行计算得到,然后在接收端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有错误发生。
如果有错误发生,MAC层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帧,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PHY层是网络协议中的第一层,负责将数据在物理媒体上进行传输。
它主要依靠物理媒体(例如电缆、光纤等)和传输设备(例如网卡)来完成数据传输。
PHY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编码、调制和解调、传输速率控制等。
编码是PHY层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在物理媒体上进行传输。
PHY层使用特定的编码方案,例如曼彻斯特编码或4B/5B编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在接收端将其还原为数字信号。
第3章-MAC协议

3.1.3.通信模式 传感器网络是与应用高度相关的。不同的网络结构、不同的应用场 景和目的,其业务特征呈现多样性,需要采用不同的通信模式,以更 有效地交换业务。基于不同的业务特征,MAC协议对不同通信模式的 支持,可以有效减少节点能耗。所以对不同通信模式的支持与否,也 是衡量MAC协议能量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三种帧间间隔
当信道空闲时间大于 DIFS时使用信道
DIFS
信道忙
DIFS PIFS SIFS
竞争窗口
退避窗口 时间槽
下一帧 时间
推迟发送
CSMA/CA的基本访问机制
二进制随机退避机制
随机退机制
3.3.2 S-MAC协议
(4)消息传递(分片传输机制)
如果在发送长信息时由于几个比特错误造成重传,则会造成 较大的延时和能量损耗,如果简单地将长包分段,则又会由 于RTS/CTS的使用形成过多的控制开销。基于此,SMAC提 出了“消息传递”机制。将长的信息包分成若干个DATA, 并将它们一次传递,但是只使用一个RTS/CTS控制分组作为 交互。节点为整个传输预留信道,当一个分段没有收到ACK 响应时,节点便自动将信道预留向后延长一个分段传输时间 ,并重传该分段,整个传输过程中DATA和ACK都带有通信 剩余时间信息,邻居节点可以根据此时间信息避免串扰。
传统网络的MAC协议不适用于WSN。
3.1.2 MAC协议设计面临的问题
①空闲监听:
因为节点不知道邻居节点的数据何时到来,所以必须始终保持自己 的射频部分处于接收模式,形成空闲监听,造成了不必要的能量损 耗;
②冲突(碰撞):
如果两个节点同时发送,并相互产生干扰,则它们的传输都将失败 ,发送包被丢弃。此时用于发送这些数据包所消耗的能量就浪费掉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SMAC和TMAC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SMAC和TMAC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它的出现使得环境智能成为现实。
它是由一些微小的节点在特设环境中彼此连接,并相互配合,而形成的一个网络。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入侵者警报和跟踪,环境监测,工业过程监测和战术系统等潜在领域。
然而,当无线网络在地势陡峻的地方传播时,为了实现地区全覆盖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无线传感器,但它们的电池一旦耗尽时要想更换就很困难。
所以节能对于传感器网络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MAC层水平。
现已经提出了多种针对不同目标的MAC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各种协议中SMAC就是其中一个简单修改的成果。
SMAC有静态睡眠时间表同时TMAC有动态睡眠时间表。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概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知识,然后我们讨论了MAC层的性能特征,在随后的一节中概括了WSN中能源浪费的原因。
紧接着描述了 i.e SMAC 和TMAC两个协议的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在结束之前,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与SMAC 和TMAC有关的各种设计过程都包含在文章中。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智能,MAC层,能源废物,SMAC,TMAC1.引言在开始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前,我们需要了解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发明铺平道路的要求和条件。
通常情况下在我们的工作场所我们所使用的系统,主要包括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
这些系统都是建立在“人 - 系统”互动的概念上的。
在这种人与信息处理系统交流互动的系统中。
整个装置是间接连接到物理环境的。
由用户和用户交流系统读取物理环境。
另一方面,系统的装置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并自行调整。
在图1和图2中描绘了这两个方案。
系统人环境图 1 人机交互系统环境人图 2 系统环境交互正如我们从图1和图2中观察到的,系统本身能够与环境相互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嵌入式系统”。
例如洗衣机,微波炉,化学工艺厂或高炉温度调节装置。
由于科技发展了我们的能力让我们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大机器也有把它传授给小型设备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东西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RIBTMA (Receiver Initiated, BTMA) 协议
பைடு நூலகம்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随机分配(Random Assignment)或竞争 (Contention)
面向广播式信道 连接到信道上的终端都可以向信道发送广播信息 所有终端都能接收到发自任意终端的信息,如果检 测试是发给自己的就接收,否则丢弃 代表协议有Aloha系列和CSMA系列 通过冲突分解算法(CRA)定义的规则解决冲突 适用于间歇性工作、非时延敏感的业务,如IP业 务、文件传送业务
三次 (Three-way) 握手机制
第一次在无线网络中采用握手信息的协议是 SRMA (Split-channel Reservation Multiple Access) 发送方使用ALOHA或CAMA决定何时向接收者 发送 “请求发送”RTS分组,CTS 通知发送者 何时发送数据分组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带碰撞避免的多址接入协议(MACA) 可以用三次握手机制解决隐藏终端问题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任何一个接收到RTS的工作站,将会等待一个 足够长的时间去让发送这个RTS的工作站接收 返回的CTS 任何一个接收到CTS的工作站将会避免与即将 由A发送到B的数据碰撞 因区域有别的传输存在,导致有的站点接收不 到CTS 能接收到RTS而接不到CTS的站点不影响A数 据的传输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多址接入核心问题
对于一个共享信道,当信道的使用产生竞争时,如何 采用有效的协调机制或服务准则来分配信道的使用权
采用媒体(信道)访问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技术实现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多址接入的共同点
避免不同用户同时使用同一物理链路(信道);否则 或产生干扰(主要为碰撞问题) 各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要有一个彼此都遵循的协议, 即多址接入协议或多址访问协议 理想的多址协议应能够使所有排队队列成为一个总队 列,由信道来服务,从而使信道的利用率高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2、基于CSMA的无线MAC协议
基于ALOHA的竞争协议效率低的原因是碰撞和 重发 CSMA协议采用先听后说(Listen Before Talks) 的思想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1-坚持CSMA 非坚持-CSMA p-坚持CSMA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研究带内控制信息的CA协议时,一般假 设信道没有衰落,不存在捕获效应,分 组错误仅是由碰撞引起的 数据分组和控制分组在同一信道内传送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两次(Two Way)握手机制
又称ACK机制,是一种最基本的握手机制 如802.11DFC(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分布协调) 中的基本访问机制 (BAM-Basic Access Mechanism) 只发送DATA和ACK,当正确接收后,立 即发送确认帧,发送方收到该确认后,知 道该确认帧已成功发送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按需分配(Demand Assignment)
也称预约类或无竞争类 网络按某种循环顺序询问每个终端受否有数据发送, 如果有立即发送,否则询问下一个终端 根据询问方式,又可分为 集中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典型协议Token Ring 、PRMA、 DAMA等 按需分配,带宽浪费少,没有由于竞争而浪费的带宽 以及由此产生的时延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三次握手RTS-CTS-DATA 存在隐藏节点的情况下,吞吐率比 ALOHA、CSMA和MACA好 并不能彻底解决“隐藏节点”和“暴露 节点”的问题 但能很大程度地阻止“隐藏节点”的产 生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四次(握手)握手机制
四次握手机制包括RTS-CTS-DATA-ACK 减小节点的退避时延 当节点接到ACK后,可以发送 可以解决发送长帧时的碰撞问题 缓解“隐藏终端”,仍不能解决暴露终端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MACA-BI(Multiple Access Collision Avoidance-By Invitation)协议
发送驱动协议 接收节点主动发送RTP( Ready Receive)分组 发送端根据RTP分组要求(发送速率、包长度) 发送数据分组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依赖位置的载波侦听
隐藏终端 (Hidden Terminal) 暴露终端 (Exposed Terminal)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隐藏终端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暴露终端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低功耗
电池 发射功率大影响频率复用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无线MAC协议的分类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面向数据的随机竞争MAC 协议
基于ALOHA的无线随机MAC协议,各用户 终端不必经过协调可各自发送自己的分组
基于载波监听(CSMA)的无线随机协议, 终端用户发送自己的分组之前需要侦听信道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1、基于ALOHA的无线随机MAC协议
(1)ALOHA协议(纯ALOHA协议) 站点发送分组时,并不需要知道信道是否空 闲,直接发送 由于多用户随机发送,发送时间重叠,发生 碰撞(冲突) 发送端发送后一段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确认, 就认为分组发生了冲突,经过一个随机延迟 后重发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1)1-坚持CSMA
CSMA技术的最简单方式 每个站点在发送前监测信道 信道空闲发送信息 如信道忙则一直坚持,一旦监测到信道 空闲则发送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如果两个或以上的站点一监测到信道 空闲就发送信号,容易引起冲突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2)非坚持-CSMA
消除了大量的碰撞,性能比1-CSMA有所提高 负载较轻时,延迟时间长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面向语音的固定分配MAC协议
FDMA TDMA CDMA
频分多址FDMA
将总的频带分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再分配 给每个用户 一个子信道在某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用户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1) 频分多址FDMA
FDMA信道带宽非常窄,在移动通中只有 30kHz或更小 相对于 TDMA, 系统简单 为减小临信道干扰,对射频滤波器要求较 高 主要在模拟蜂窝系统采用(无绳电话) 数据连续传送
信息中带有识别码 接收节点只有解码并识别出自己是预定的接收 者后才发送忙音 距离接收节点发送半径R内的节点被抑制 解码需要时间,并不能完全消除隐藏终端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带带内控制信息的CA协议
在同一无线信道上传输控制握手(Control Handshaking)信息 两次握手 三次握手 四次握手 。。。。。。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MAC协议的指标与要求
延迟 吞吐率 公平性 稳定性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无线MAC 协议面临的问题
资源有限 • 信道有限 • 带宽有限 信道为时变信号 • 无线信道特性随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传输质量、 传输容量和连接性变化 • 握手机制是缓解由信道衰落而引起信号时有时无 的有效手段 • 一次成功握手标志两站点之间的通信连接成功
分配策略
固定分配、随机竞争和按需分配
应用
面向语音、面向数据和面向综合语音与数据
拓扑结构
有中心 无中心分布控制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固定分配(Fixed Assignment)
• 将一条信道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子信道,每个 信道分配给一个或多个用户使用 • 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 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 • 面向信道,可以提供可靠的服务,信道利用率高 • 比较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或连续的流业务(语音 业务、视频业务等)以及通信量稳定的网络 • 用户不发送信息时,分配给他的信道浪费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MAC层协议的功能
定义以一定的顺序和有效的方式分配节点访问 媒体(信道)的规则
有两种极端的协调协议
完全自由(Free for All)式
•
只要有新数据立即传送,要解决碰撞重传问题
完全排序(Perfectly Scheduled)式 • 各个用户按照某种规则使用预定的区间在信道上 传输 • 确定传输顺序、时间长短、分配策略和方式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P-坚持CSMA
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 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以概率p发 送数据 延时到另一个时隙的概率为1-p 协议的性能取决于p的优化程度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CSMA/CD
站点发送的同时检测信道 检测到冲突发送干扰组迫使发送节点停 止发送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无线节点很难做到收发同时进行 即使可以同时收发,CSMA/CD也很难解 决在发送站点实现CD 即使可以在发送方实现CD,由于隐藏节 点和暴露节点,即使发送方检测到信道 空闲,在接收端仍可能存在冲突 无线通信中一般采用带有冲突避免的 CSMA/CA方式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基于冲突避免CA的无线MAC协议
在CA机制中,节点在等待信道保持预
定的一段静默时间后才能发送 静默允许最差情况下的传输时延和处 理时延 为了解决隐藏终端问题, CA机制通过 阻止碰撞来提高协议性能
•带带外信令的CA协议-忙音多址 •带带内控制信息的CA协议-控制握手信息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
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