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用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描述战乱后国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登高望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答案:A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苏轼答案:B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出自以下哪首诗?A. 李白的《将进酒》B.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C.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C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龚自珍D. 苏轼答案:C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出自以下哪首诗?A.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B. 杜甫的《春望》C.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D.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杜甫的《登高》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诗人以登高望远的视角,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无奈。

2. 请分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意境。

高一古诗文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文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文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句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描绘的景象相对应?A.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B. 山雨欲来风满楼。

C. 日出江花红胜火。

D. 云想衣裳花想容。

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静夜思》所描绘的景象?A. 月在窗上,疑是地上霜。

B. 听不到外面路上的喧嚣声。

C. 天上宫阙文星郎。

D. 人说山城落晚钟。

答案:C3.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这句诗出自下列哪首唐诗?A. 《登鹳雀楼》B. 《长恨歌》C. 《静夜思》D. 《鹿柴》答案:D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表达了下面哪种情感?A. 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和感慨B. 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忧愁C. 对崇高事业和历史贡献的期许和坚守D. 对爱情的追求和诉说答案:C5.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这句诗所描绘的是下列哪个历史时期的景象?A. 战国时期B. 唐朝安史之乱C. 明朝崇祯年间D. 清朝太平天国战争答案:B二、填空题1. 完成句子:“白日依山尽,_______。

”(《登鹳雀楼》)答案:黄河入海流。

2. 完成句子:“床前明月光,_______。

”(《静夜思》)答案:疑是地上霜。

3. 完成句子:“会当凌绝顶,_________。

”(《登鹳雀楼》)答案:一览众山小。

4. 完成句子:“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

”(《枫桥夜泊》)答案:霜叶红于二月花。

5. 完成句子:“人生____,岂在长贫?(《寻隐者不遇》)答案:不相见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诗句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恨歌》)2.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实为《月下独酌》描写的景象。

(《静夜思》)3.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登高》)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古诗词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下面是一个古诗词的节选,请根据上下文,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寒食生烟杨柳岸,杜鹃啼血湘江畔。

A. 春花秋月何时了B. 青山绿水继续跳动C. 红颜白发互相悲伤D. 人生自古谁无死答案:A解析:寒食、杨柳、杜鹃、湘江等诗句中的描写,与“春花秋月何时了”最为符合,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之情。

二、下面是一首作者不详的古诗,请根据上下文,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青玉案前谁家子,十七八岁忍心儿。

A. 初恋的泪水曾洒过这里B. 那年青梅竹马的情思堪伤C. 高山流水思红颜,映日荷花别样鲜D. 谁无母夜叫门,是草萤还是萤答案:B解析:诗句中的“青玉案前”“子”和“忍心儿”等都是写青年少年的形象,与“那年青梅竹马的情思堪伤”最为吻合,表达出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三、下面是一首杜甫的诗,请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A. 非关草泽无容客B. 出使持節振威翰C. 离亭宇照离宫,维扬州罗刹掉头冠D. 轩辕极,传圣绪,青冥梦觉曾无感。

答案:B解析:杜甫的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杜少府出使蜀州的情景,选项B“出使持節振威翰”恰当地表达了送别的主旨和祝愿。

四、下面是一首白居易的诗,请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与太原汾阳龙王谢之有水仙辞见说良人我,即欲仙亦欲飞。

A. 红楼梦里才子佳人B.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C. 我自岂求王侯富贵D. 博古通今万卷书,雄图为与众人同答案:C解析: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我自岂求王侯富贵”的主旨,选项C 最为贴切。

五、下面是一首李白的诗,请选出最合适的一句来填写。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A.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C.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答案:D解析:李白的这首诗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为开头,选项D 与之最为契合,抒发了春花怒放的美丽景象。

大学语文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B. 春风又绿江南岸C. 红豆生南国D. 独在异乡为异客答案:A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张九龄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B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哪首诗?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赤壁赋》答案:A4.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名句?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答案:C5.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咏赞哪种花卉的诗句?A. 牡丹B. 菊花C. 梅花D. 荷花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7.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8.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9.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10.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李白《将进酒》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将进酒》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把握当下的感慨。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句,借黄河之水的奔腾不息,比喻人生时光的流逝。

同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句,鼓励人们在得意之时尽情欢乐,不要虚度光阴。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目妙妙兮愁予洞庭波兮木叶下B.荒忽兮远望朝驰余马兮江皋C.岸土赤而壁立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D.罔薜荔兮为帷合百草兮实庭(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4.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5.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春风吹又生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答案:B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此句意象宏大,以黄河之水比喻人生如流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如何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答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景象,以及对风雨中无家可归者的同情,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怀。

3. 请解释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清新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如何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昨夜风雨的景象,隐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答案版【部编版全册】

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答案版【部编版全册】

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答案版【部编版全册】期末复: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型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XXX。

B、是气势磅礴。

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分析:C、想让XXX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分析:C、不是诗人去外地做官,而是友人去外地。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分析:D、”嫌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分析:B、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6、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D。

D 项中的“批评”是错误的,应改为“劝慰”,诗人并没有批评友人的举动,而是委婉地劝慰他不要过分伤心。

7、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D项中的“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是错误的,反复咏唱和语言凝练都是诗歌的特色之一。

8、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项中的“比喻手法”是错误的,应改为“比兴”的手法,因为“比兴”是更广泛的概念,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手法。

9、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C项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社会,琴瑟和钟鼓不仅是贵族的专用品,也是普通百姓所能使用的乐器。

A、该诗描绘了秋季景色,凄清寥廓,气氛凄凉。

B、“水”意象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秋水”则是指主人公的凄婉惆怅情感。

C、该诗所表现的是主人公因为爱情而痛苦的心情,而非表现自然景观。

D、诗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主人公不断追求恋人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XXX在贬官途中所写,表达了他的孤独、失落和对世俗的厌倦。

B.诗人通过描写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表现了自己的颓废和心情低落。

古诗选择题带答案

古诗选择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中的选择题【试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8-9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9.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试题二】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6分)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试题三】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①-②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目妙妙兮愁予洞庭波兮木叶下B.荒忽兮远望朝驰余马兮江皋C.岸土赤而壁立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D.罔薜荔兮为帷合百草兮实庭(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4.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5.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②。

新来莫是,别有说话?【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

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题李凝幽居·贾岛1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5.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8-19题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

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