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了解区域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区域的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这个重要知识点。

区域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传统农业社会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较为简单和传统。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简单的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民们遵循着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和习惯进行耕种,技术创新和改进较为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粮食产量有限,人们常常面临温饱问题。

在这一阶段,区域内的商业和工业发展非常有限。

交通条件也比较落后,对外交流和贸易较少。

城镇规模较小,数量有限,且功能单一,主要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简单的商品和服务。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区域开始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工业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例如纺织、食品加工等。

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从而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由于工业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区域开始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和浪费现象。

交通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为区域内外的物资交流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与工业化后期相比,交通网络仍不够完善,运输效率有待提高。

教育和科技水平逐步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还相对滞后。

三、工业化中期阶段当区域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

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汽车制造、化工、机械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2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
注意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区别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 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伴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 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 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 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 演化表现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案例探究---合作学习(三) 成长阶段的问题
二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五大湖”沿岸工业 带陷入困境,在全国的地位大大降低。“钢都”匹兹堡已 失去昔日的辉煌,由于钢铁等主导产业的衰退,20世纪50 年代以来,其钢铁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5%下降至 1983年的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到10 万以上,全市1/4的家庭收入明显下降,市财政和教育部 门的投入都下降了一半。五大湖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大量人口外迁,被称为“冰雪带”,与美国南部与西部蓬 勃发展的“阳光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2
区域发展阶段
课标:能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 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本节需解决的问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区域发 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区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地理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何?
【背景知识】 高收入地区 == 发达地区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1)常用指标
二、 区域的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成长阶段
工业化阶段
成熟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比例
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区域是指地理分区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邻的国家、城市、地区等。

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征,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起点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简单,主要依赖农业和自然资源开发。

人口多以农民为主,就业机会有限。

典型的初级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

2.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开始增长,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

人口开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就业机会逐渐增加,服务业和制造业等行业蓬勃发展。

典型的发展阶段区域包括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和省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峰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高度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人口大多集中在城市,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

典型的成熟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1.地理条件差异: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气候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地理条件好的海岛地区可能发展旅游业,而地理条件差的山区可能发展农业。

2.经济基础差异: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差异也会导致区域发展差异。

比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发展矿产资源,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地区可能发展高科技产业。

3.政策差异:政府的政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导致经济发展加快。

政策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4.人力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也会导致发展差异。

比如,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可能发展较慢。

以上是关于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简要介绍。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①工业带形成,产业
结构日趋复杂,发展
发 展 特 点
了机械、化学、汽车
形成以匹兹堡为中心的钢铁中心,但整个区 、纺织等部门;第二
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开放程度较低、农业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占较大比重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形成“芝加哥—匹兹
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 统工业衰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兴起,环境日趋改善,产生新的增 长活力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 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
01 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
一定的地域空间。
02 区域的主要特征
一.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的界 线和模糊的界线两种。
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 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如通过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图中a是干旱区;b是半干旱区;c是 半湿润区;d是湿润区。
1
概念:三
次产业及
其内部的
比例关系
2
。 3
差异表现:三次产
业占国内(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三
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
构成等。
区域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 件、经济发 展水平、资 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 质等。

传统农业( 发展水平 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较大
区 工业(加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 其内部就不存在差异。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 一个区域,其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 有旱地。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的位置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的人文 地理特征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 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和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两个 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 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②气候差异的形成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
发展阶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基本展阶段
传 统 农 业 主 体 工 业 化 阶 段 高 效 综 合 发 展
发展差异
东 中 西 部 差 异
经济联系
东 西 经 济 合 作 资 源 跨 区 域 调 配 产 业 转 移
区 域 空 间 结 构
区 域 产 业 结 构
变式训练1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
述,正确的是( B )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2)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
(3)区域按地域空间分布形式 分: 项 目 类 型 结 论 区域是汇集农 农 业 面状 业、工业、交通运 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和网络状 输等产业,点、 线、面相结合的 点状 城市和工业 自然—社会综合 体 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状
2.区域的产业结构
(1)概念和因素 产业结构是指三大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 等。 (2)产业结构的差异
第一产业所占比 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较 少
第二产业所占 比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 加强 主要是环境污 染
对生态环 主要是生态破坏 境的影响
要点三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1.衡量指标及发展趋势 (1)衡量指标
①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常用指 人均国民收入 标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区域类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 型 区和低收入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历程

区域经济发展历程

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区域经济发展历程是指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和变化。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包括几个不同的阶段:1. 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个地区的经济通常是以农业为主导。

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来维持,经济活动相对简单,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资源利用率低,人均收入较低,劳动力大部分从事农业劳动。

2. 工业化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开始向工业化转型。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重视工业发展,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较高。

同时,城市化也在这个阶段快速进行,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3. 经济转型阶段:当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4. 服务业经济阶段: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服务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服务业在一个地区的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增加,劳动力从实体经济向服务业转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5. 高端产业阶段: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些高端产业开始在该地区兴起。

这些高端产业通常是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密集型为特点,产业链较长,附加值比较高。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技术水平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创新能力较强。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可能有所不同。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政府政策、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核基心础考自点主
技能专项
真题重组集
(1)图中甲为该国关键经济区,经过a→b→c阶段旳发展,下
列现象可能出现旳是
( )。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城市数量逐渐增大
C.关键区地位有所下降
D.一直为人口迁入区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最可能是
(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巴西
核基心础考自点主
技能专项
联络大幅度增强
自给自足
核基心础考自点主
技能专项
真题重组集
措施技巧 1.图像归纳法认识区域旳主要特征
2.关联图记忆区域空间构造
核基心础考自点主
技能专项
真题重组集
易错辨析 区别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种国家(或地域)旳领土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 价值旳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表达一国(或地域)在一定时期内全部 部门生产旳社会产品和纯收入旳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本 国(或地域)投在国外旳资本和服务旳收入后,就是国内生产 总值。
核基心础考自点主
技能专项
真题重组集
核基心础考自点主
技能专项
真题重组集
考点二 区域发展阶段——以美国东北部地域发展为例 【图解考点】 匹兹堡旳发展,经历了“钢都”匹兹堡→“五大湖”工业带 →“知识城”匹兹堡旳转型与升华,反应了区域从以老式农 业为主体旳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旳综合发展阶段 旳发展过程。
技能专项
真题重组集
4.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
要素 农业 交通运送线路 形式 面状 线状和_网__络__状_
城市和 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传统农业为 主的发展阶段 区 域 发 展 阶 段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提高 内部经济差异小—大—小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高效益的综 合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状态有所不同
平衡——不平衡——平衡
101 Cape Verde ---2766 佛得角 102 Jordan ----2741 约旦 103 Guatemala---2504 危地马拉 104 China----2460 中国 105 Morocco---2368 摩洛哥 106 Swaziland---2299 斯威士兰 107 Armenia---2248 亚美尼亚 108 Georgia---2186 格鲁吉亚 109 Tonga---2138 汤加 110 Samoa---2047 萨摩亚
人均国民收入: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占有量, 反映国民收入总量与人口数量的对比关系。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国的经济 实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均国民收入是综合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 重要标志。它与人口增长成反比,与国民收入增成正比。
为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 不断探寻本区新的增长点
P12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外部原因是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内部原因是该区出现了资 源衰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劳动力价格高、生产成本增加。 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相继丧失导致生产萎缩,从而使区域经济 衰退。实质上是产业的衰退和结构老化问题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阅读教材P8—9内容归纳该发展阶段的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 区域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 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较小,现代化交通线路较少, 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 规模较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生产方式——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二、工业化阶段 (阅读P9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工业化时期的特点)
区域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 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 大规模转移。 区域空间结构: 出现一系列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发 展速度快同时带动区域的发展,交通运输建设 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世界银行2004年4月公布各国人均GDP排名
1 卢森堡 43,940美元 10 芬兰 27,020美元 2 挪威 43,350美元 15 中国香港 25,430美元 3 瑞士 39,880美元 21 新加坡 21,230美元 4 美国 37,610美元 27中国台湾 14000美元 5 日本 34,510美元 61 马来西亚 3,780美元 6 丹麦 33,750美元 74 俄罗斯 2,610美元 7 冰岛 30,810美元 80 泰国 2,190美元 8 瑞典 28,840美元 109 中国大陆 1,100 美元 9 英国 28,350美元
2007年最新世界各国GDP排名 根据《世界2007年鉴》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国别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加拿大 俄罗斯 GDP(亿美元) 139800 52900 32800 30100 25700 25200 20900 14100 13600 11400
世行公布2004年GDP排名 1、美国 (116675亿美元) 2、日本 (46234亿美元) 3、德国 (27144亿美元) 4、英国 (21409亿美元) 5、法国 (20026亿美元) 6、意大利 (16723亿美元) 7、中国 (16493亿美元) 8、西班牙 (9914亿美元) 9、加拿大 (9798亿美元) 10、印度 (6919亿美元) ?、中国台湾 (3000亿美元左右) 33、中国香港 (1630亿美元) 110、中国澳门(68亿美元)
2007Rank Country GDP (USD) per capita Estimates start afte
1 Luxembourg -102284 卢森堡 2 Norway--- 79154 挪威 3 Qatar --- 70754 卡塔尔 4 Iceland -- 62976 冰岛 5 Ireland -- 58883 爱尔兰 6 Denmark -- 57035 丹麦 7 Switzerland - 56711 瑞士 8 Sweden---- 47069 瑞典 9 United States - 45594 美国 10 Netherlands -45429 荷兰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来的发展优势基本丧失,其人 地关系日趋紧张。 3、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资源紧缺、用地紧张、环境趋 于恶化等限制性因素以及设备老化急需技术改造和市场竞争能 力面临挑战的问题。
借助浦东新区开发这一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和对外开放程度, 并紧紧依靠科技,努力探寻本区域新的增长点,才能为上海注 入新的活力
阅读P9材料,回答问题
1、匹兹堡的地理位置特点是: 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 西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地理位置 优越,交通便利。 2、匹兹堡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的原因:
19世纪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附近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 大规模开发利用,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美国东北部工 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 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匹兹堡才成为逐渐发 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阅读P11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综合发展时期的特点)
区域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 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出 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交通 运输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的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区域发展状态: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1、请辨别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哪些属于发展 中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 古巴 丹麦 尼泊尔 英国 瑞士 埃 塞俄比亚 2、思考:以上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民收入(GNP);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 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 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 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P11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都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这里水陆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 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业发达,人囗密集,劳动力 充足,市场广大。 2、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 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出现的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高速 发展,交通建设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原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3、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严 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使人地关系得到空前紧张。 4、区域的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如果忽视了 环境效益,最终经济效益也会丧失。 5、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在西部大开发的 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