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易错题归纳

合集下载

【精】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易错题汇总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pdf

【精】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易错题汇总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pdf

易错点 2: 看图列式时,没有理解图意 看图列式计算。
错解: 9+4=13 正解: 13-9=4 易错提示: 错解错在没有理解图意。图中一共有 13 个苹果, 用虚线圈上 9 个,表示从总数里去掉 9 个,求 还剩几个,用减法计算。
易错点 3: 计算十几减几时,混淆平十法和破 十法 计算:13-4 错解:
易错点 1: 没有充分理解“破十法”,致使解题 错误 用“破十法”计算 18-9 时,先算 10-9=1,再算 ( )。 错解: 8-1=7 正解: 8+1=9 易错提示: 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 9 时,把被减数分成 10 和几,先用 10 减 9,再用计算结果加 1。 方法: 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 9 时,应用十几中的几加 和破十法。用平十法计 算 13-4 时,把 4 分成 3 和 1,先用 13-3,等 于 10,再用 10-1。
易错点 4:不能正确提取有效信息,致使解题错
际问题时,题中有的信息与所求问题无关,应 正确地筛选信息进行解题。本题中“送给老师了 2 个”是无效信息。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易错梳理)-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易错梳理)-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盘点知识点1:十几减几1、一个一个地减:现根据被减数画出共有多少个,再一个一个地划掉减数地个数,剩下的就是算式的差。

2、破十法:把被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减去减数,求出差,再与亿位数相加。

用破十法计算时,先用减法,再用加法。

3、平十法:根据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把减数分成与被减数个位上相同的数和另一个数,用被减数一次减去这两个数。

用平十法计算时,两次都用减法。

知识点2:解决问题1、方法:①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根据问题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就是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3、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提“一共有多少?”或者“谁比谁多(或少)多少?”易错集合易错点1:求算式中的未知数 典例 想一想,填一填16-□=9 □-7=4 17-□=8 □-9=5解析 16减去一个数得9,用16减去剩下的9,就是要减掉的数,即16-9=7。

同理算出其他题目。

解答 7 11 9 14✨针对练习115-□=8 □+6=11 16-9=□ □-6=8 □+6=18-□易错点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典例1 今年明明13岁,聪聪7岁,明明比聪聪大几岁? 解析 明明比聪聪大几岁,用减法计算。

解答 13-7=6(岁)答:明明比聪聪大6岁。

典例2 小明要做的最多,至少需要在做几朵纸花?解析 可以画图分析:小美:△△△△△△△△△△△△△△△ 15朵 小丽:△△△△△△△△△△△△ 12朵 小明:△△△△△△△△ 8朵通过观察可知,小美最多,小明最少,用减法求出他俩相差几朵,因为要小明做的最多,所以小明做的至少要比小美多1朵。

解答 15-8=7(朵) 7+1=8(朵)✨针对练习2(1)小红比小芳朵买了几瓶?□◯□=□ (瓶)(2)小丽比小红少买了几瓶?□◯□=□(瓶)易错点3:幻方⭐点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点拨 求至少多几就比另一个数多了,先用减法求出两数相差多少,再加1即可。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易错题归纳精品有答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易错题归纳精品有答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易错题归纳一.计算题(共50题,共526分)1.算一算。

4+1=_____ 4+2=_____ 5+1=_____ 5+2=_____15-9=_____ 8-3=_____ 9+3=_____ 14-4=_____2.想一想,算一算。

11-9=______ 12-9=______ 16-9=______2+9=______ 3+9=______ 7+9=______3.算一算。

20-6= 13+5= 19-9= 4+10= 15-6=15+2= 2+17= 6+10= 16-7= 17-2=5+5= 11+2= 18-9= 13+4= 13+7=4.直接写得数。

8+9= 7+12= 15-8= 17-9=4+7= 13+6= 20-7= 15-6=14-8= 12-7= 14+8= 13-8=11-8+3= 12-5-6= 15+3-9= 3+7+6=16-8+3= 4+6+8= 15-8+4= 14-7+6=5.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4= 4+15= 9十8= 4+2=6+6= 10-9= 18-8= 15-3=4+7= 16-6= 5+8= 12-10=10+9= 3+9= 8+10= 10-5=6.8-1= 2+12= 4+4= 12-3= 7+10=16+3= 10-3= 6+1= 16+2= 7+8=6+6= 8+5= 9-1= 3+14= 16-2=7.口算。

(1)6+8=_____ 14+6=_____ 9+5=_____ 11-0=_____ 16-7=_____ 12-3=_____ (2)15-8=_____ 11-7=_____ 8+7=_____ 14-5=_____ 15-7=_____ 19-7=_____ 8.19-1= 15+5= 6+6= 18-2= 6+8=10+7= 7+5= 8+10= 7+3= 5+8=20-4= 19-4= 15+2= 16-7= 8+5=20-6= 1+18= 1+13= 2+17= 8+8=9.看图列式计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易错题归纳及答案免费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易错题归纳及答案免费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易错题归纳一.计算题(共50题,共504分)1.看图列式计算。

(共有14个)_____-_____=_____(个)2.算一算。

10-8= 8+4= 12+4= 14-6=15-6= 5+7= 17-9= 3+8=11-3= 15-8= 14-9= 11-2=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直接写出得数。

6+5= 10-7= 8+8= 12-2= 7-4= 9+4= 19-10= 4+8= 9+9= 10-1 5+3= 9-4= 3+8= 5+7= 6-6= 8+0= 10+6= 9-5= 8+10= 2+9= 5.看图列式。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6.算一算,填一填。

7.口算。

5+13=7+7= 4+6=17+3=8-1=6+6= 18-2= 20-7= 14+6=7+13=7-4+1= 16-7-4= 12+3-9= 2+14-1=17+3-18=4-4+2= 16-5+1=12-10+15=8.算一算。

4-4+2= 7-7+13= 11+5-6= 1+6+6=16+4-14= 4+6+5= 6-3+11= 1+19-3=19+1-4= 11+7-6= 6-1+11= 2+8-5=9.算一算。

11-10= 2+10= 18-8=10+3= 16-6= 14-10=13-3+4= 17-2-10= 15-2+4=3+9-7= 9+6-8= 13-7+2=9+7-6= 6+5-9= 16-7+8=10.算一算15-15+4= 1+19-18= 11+5+4= 5-4+15=12+4-3= 19-7-7= 10-1+4= 4+1+13=11.算一算。

14-6= 2+11= 11+9= 9+5= 17-2=8+5= 16-7= 9+1= 12+7= 19+1=5+9= 17-6= 3+9= 1+19= 2+7=12.看图列式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易错题归纳
错题来源:第二单元
题目出处:课堂作业本
相关知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简述:此题属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问题解决,学生在第一学期积累一些“求差”类简单应用题的经验,如“告诉总数,拿掉多少,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解。

”这一题的表述与已学的知识刚好相反,并且,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独立解题。

典型错题:
原题:
错解1:8+9=17 错解2:17-8=9
原因1:从教材的角度讲,问题的表述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往的题目都是把“剩下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而本题是把“剩下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把“拿走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表述方式正好相反。

又因为这题目出现在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学生学习的重点仍集中在计算的方法上,所以,作业本随意安排这一改变表述方式的问题,直接导致学生按照原有的解题方式去解决。

原因2:从学生的角度讲,①思维受负迁移的影响(这是错误的主要原因)。

从一些学生看到“剩下9颗这个强信息”后,脑子已经自编的(或者说提取了以往题目)的模型了:“一共有17颗,狐狸摘走8颗,还剩下9颗。

”17-8=9的算式也“顺理成章”了。

②不理解数学问题的解题格式。

对于“已知条件要写在等号的左面,未知的问题要写在等号的右面”理解起来有困难,他们认为,9+(8)=17,所以17-8=9。

原因3:从教师的角度讲,①在前期“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减法教学中,创设的已知情境过于单一,偏于正向思维,如“已知总数和减少的部分数,求剩下的部分数”,使学生形成了“解题定势”。

②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格式没有特别强调,学生没充分理解。

教学建议:
建议1. 帮助学生建立多样化的减法情境模型。

教材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减法情境,但没有出现这种本身带有“顺序性”的减法模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补充题型,并且在题型比较中凸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建议2. 重视算式结果和问题的比对能力。

这是让学生通过比对计算的结果与要求的问题的意思是否一致,达到自我检查。

这一点是解决“那些能够理解题意,但按照自己思路解题的学生”的重要方法,也是培训学生检查应用题的着力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