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概论》作业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流通概论》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05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流通概论》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054)A.规模经济不明显B.组织化程度高C.进入与退出障碍高D.商圈无限2.在零售营销中,与制造商或批发商业相比,主要购买者是()。
A.青少年B.男性C.大众D.女性3.百货商店的目标是()。
A.高中档顾客B.普通大众C.流动顾客D.各个消费层次的顾客4.一般来说,核心商圈的顾客大约占()。
A.55-70%B.15-25%C.10-15%D.10%以下5.决定我国零售商业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的关键是()的发展。
A.正规连锁B.自由连锁C.特许连锁D.组织连锁.6.通道的宽度因客流量及卖场面积的大小而不同,但最低应保持在()之间。
A.0.5-0.6B.0.6-0.7米C.0.7-0.8米D.0.8-0.9米7.以零售业务为主的网上交易形式是()。
A.网上商店B.网上拍卖市场.C.网上贸易市场D.网上采购市场8.下列商品不能进入商品交易所交易的是()。
A.大量需求与大量供给的商品B.耐久性商品C.具有垄断性质的商品D.替代性商品9.以下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是()。
A.服务化物流B.第四方物流C.社会化物流D.绿色物流10.作为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的配送中心属于以下哪一种模式?()A.物流模式B.授权模式C.自营模式D.配销模式11.()是各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政策。
A.大型店政策B.反垄断政策C.消费者保护政策D.专卖政策12.在网络营销市场中,购销双方为“多对多”形式的是()。
A.网上零售B.网上贸易C.网上交易市场D.网上商店13.“零售引力法则”是由()提出的。
A.豪尔B.戴维·霍夫C.尼尔森D.威廉·赖利14.在流通过程中,以下哪一个因素起决定作用?()A.物流B.信息流C.商流D.资金流15.真空地带理论是由()提出的。
A.尼尔森B.麦克奈尔C.吉思特D.戴维·索尼特尔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国家开放大学《流通概论》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流通概论》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所有权归消费者自己所有,主要从事食品领域业务的组织是()。
A. 消费者合作社B. 批发商C. 物流服务商D. 零售商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通功能?()A. 流程改造B. 物流功能C. 信息传递D. 风险分担3.商品实体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一般称为商品的()过程。
A. 信息流B. 物流C. 资金流D. 商流4.在直接流通的情况下,流通风险由生产者和()共同承担。
A. 批发商B. 零售商C. 消费者D. 物流服务商5.下列哪一种形式不属于无店铺零售()。
A. 电视购物B. 配送中心C. 电话购物D. 目录销售二、多项选择题1.在下列选项中,流通方式的变革包括()。
A. 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B. 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C. 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D. 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E. 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2.在下列选项中,按经营对象划分的流通产业是()。
A. 工业品流通产业B. 服装流通业C. 批发业D. 生产资料流通产业E. 消费品流通产业3.零售流通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A. 自有品牌的开发B. 零售商经营规模的扩大C. 业态多样化D.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E. 组织化程度的日益提高4.在下列选项中,连锁商店的基本特征包括()。
A. 专业化分工B. 标准化管理C. 经验管理D. 集中化进货E. 简单化作业5.一般来说,个人消费者的特征包括()。
A. 购买批量小B. 人数众多并且地理位置分散C. 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差异较大。
流通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流通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注:本文仅为模拟回答,与实际试题内容无关)流通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流通的基本要素?A. 货物B. 金钱C. 信息D. 劳动力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流通的方式?A. 批发B. 零售C. 仓储D. 旭日传媒公司答案:D3. “零售”指的是:A. 从生产者到批发商的流通方式B. 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流通方式C. 从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方式D. 从仓储地点到销售地点的流通方式答案:B4. 下列哪种经济活动属于商业活动?A. 农民种植庄稼B. 工厂生产汽车C. 零售商销售商品D. 学校教育学生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流通的功能?A. 信息传递B. 风险承担C. 产品开发D. 价值增值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流通?答:流通是指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传递和交换过程。
它通过货物、金钱和信息的流转,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的有效链接。
2. 请列举流通的主要环节。
答:流通的主要环节包括采购、运输、仓储、批发和零售等。
采购是指从供应商处购买商品或服务,运输是将商品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仓储是指存放和管理商品的物理空间,批发是将商品销售给其他零售商或企业,零售是直接将商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
3. 请解释一下流通的目的和意义。
答: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供价值。
通过流通,商品或服务可以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实现供需双方的利益交换。
流通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二是满足消费需求,提高生活水平;三是创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就业;四是促进商业竞争,推动经济创新。
4. 请说明流通中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
答:流通中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物流风险和金融风险等。
市场风险源于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物流风险包括库存管理、运输延误等问题,金融风险涉及货币波动、支付风险等。
为降低风险,可以采取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方法,例如:市场调研和预测,合理规划和控制库存,建立健全的物流网络,以及进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对冲。
中央电大流通概论全部网上作业参考答案.docx

用于小型/当地供应商自动化供应琏 资料来源:1998年之前的情况参照波士顿咨询公司2001年10月15 EI, 1998年之后的情况根据沃尔 玛的动作整理而来的。
信息驱动价值链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到90年代开始Walmart 的信息化历程进入到了成熟期和更浙期。
在此阶段Walmart 越来越关注与如何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通过驱动高效的价值链运作 从而捉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案例资料沃尔玛信息化的启示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沃尔玛,1970年销售额只有0.4亿美元,到1980年销售额 虽增加到了 17亿美元,但仍无法跻身于美国人零售商的行列。
整个80年代,沃尔玛的销售 额年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到1990年达到330亿美元,终丁•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 而自2002年以后,沃尔玛连续4年成为了财富500强Z 首。
在沃尔玛庞大的集团式购销网络中,以卫星通讯和电脑管理所代表的信息化高科技联络 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世界零角业的同行都知道沃尔玛的信息系统是最先进的,其主 耍特点是:投入大、功能全、速度快、智能化和全球联网。
沃尔玛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不 遗余力,公司专门负责软件设计的工程师就有2000多名。
沃尔玛的信息化之路 在沃尔玛1T 大厦墙上,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写道:没有不断的1T投资就不会有 沃尔玛的成长。
山姆•沃尔顿先生早年服役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 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早在1969年沃尔吗就使川计算机跟踪存货,1974年公司开始在其分 销中心和各家商店运用计算机进行库存控制,70年代沃尔玛建立了物流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个系统负责处理系统报表,加快了运作速度。
1983年,沃尔玛的整个连锁商店系统都用 上条形码扫描系统,在各商场的信息采集使用POS 机,全称Point Of Sale,就是销售始点 数据系统。
1984年,沃尔玛开发了一套市场营销管理软件系统,这套系统可以使每家商店 按照口身的市场坏境和销售类型制订出相应的营销产品组合。
流通概论答案

【多选题】在下列选项中,流通方式的变革包括()。
A.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B.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C.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D.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E.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答案】ABCDE【多选题】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包括()。
A.构建“无缝衔接”的管理体系B.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C.打造健全完善的法律环境D.建立统一高效的市场体系E.转变流通产业地位【答案】ABCD【多选题】我国未来流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
A.大型零售店铺规制政策B.特殊商品的流通政策C.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D.流通现代化政策E.流通组织化政策【答案】ABCDE【多选题】流通政策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市场经济原则B.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原则C.充分体现现代流通特征的原则D.经济、社会与环境目标相互兼顾的原则E.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原则【答案】ABCDE【多选题】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包括()。
A.跨国独资并购B.跨国合资C.战略联盟D.许可E.特许【答案】ABC【多选题】流通国际化动因中的拉动因素包括()。
A.国外市场的发展机会B.国外市场落后的零售结构C.本国不利的人文环境D.本国落后的经济条件E.饱和的本国市场空间【答案】AB【多选题】流通企业选择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
A.流通企业规模B.流通企业的专业技能C.国际化经验D.市场因素E.经济环境因素【答案】ABC【多选题】供应链管理的本质特征包括()。
A.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B.全过程的战略管理C.全新的库存观D.以最终客户为中心E.充分发挥市场的引擎作用【答案】ABCDE【多选题】在下列选项中,物流作业管理包括()。
A.运输与配送管理B.流通加工管理C.物流信息管理D.物流成本管理E.物流服务管理【答案】ABC【多选题】在下列选项中,物流的活动要素包括()。
A.运输B.装卸C.流通加工D.储存E.包装【答案】ABCDE【多选题】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批发商发展趋势的是()。
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包括案例分析)

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包括案例分析)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包括案例分析)作业1I l—L-*—* *一、填空题1、社会分工、商品交换2、劳动生产率、相互依赖3、产权制度、商品交换 5 g# J* l; T2 p0 m7 e) G4 k 4 x4、宏观经济因素 1 x0 M! V. p U1 r7 S( r # c0 K5、服务、选址- R2 y- E4 j. D3 ]"6、百货店、超级市场F: a 6 D$ R, P7、竞争优势性、运营“两便性”/ U. A" H. }6 Q$ R. n/ n(8、批发商业、零售商业二、名词解释# g8 [) q0 U+ m8 y1、社会分工:就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2、业种与业态:是两种对商业进行分类的方法。
按业种进行分类就是按商业的经营对象——商品的种类(或大类)对商业进行分类,也叫商品别分类,业种强调的是“卖什么”;按业态进行分类就是按商业的经营方式进行的分类,也叫经营或销售方式别分类,业态强调的是“怎样卖”。
3、零售要素组合:是指零售商用以满足顾客需求并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各种营销要素的组合。
其各种要素包括商品、价格、服务、广告及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选址等。
4、正规连锁: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 个以上的零售业或饮食业,也称所有权连锁。
正规连锁与其它形态的连锁店相比,是由单一资本构成,所有权属于同一公司或同一资本所有。
只有一个决策机构决定各家连锁店的经营品种,集中进行商品采购,并分销给各家连锁店,统一指定商品价格,采取一致的促销手段和店堂布置,便于统一投资,统一财务管理核算。
5、超级市场:在我国,是指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食品为主,生鲜品占一定比重,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店。
三、单项选择题1 C 2、C 3、B 4、 A 5 、D; E. F. t0 E( \+ j 6 A 7、C 8、D 9、D10、四、判断正误…一1、x。
国开电大流通概论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流通概论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题目1.
1.所有权归消费者自己所有,主要从事食品领域业务的组织是()。
A. 物流服务商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零售商
C. 消费者合作社
D. 批发商
【答案】:消费者合作社
题目2.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通功能?()
A. 信息传递
B. 风险分担
C. 物流功能
D. 流程改造
【答案】:流程改造
题目3.3.商品实体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一般称为商品的()过程。
A. 资金流
B. 商流
C. 信息流
D. 物流
【答案】:物流
题目4.4.在直接流通的情况下,流通风险由生产者和()共同承担。
A. 消费者
B. 零售商
C. 批发商
《流通概论》4次网上作业_04次任务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45 道试题,共 45 分。
)1. 商流费用不包括()。
A. 搜寻费用B. 谈判费用C. 签约履约费用D. 保管费用满分:1 分2.不依附于生产部门,独立从事批发交易活动并对所经营的商品拥有所有权的批发商叫()。
A. 制造批发商B. 商人批发商C. 代理商D. 共同批发商满分:1 分3.既不取得商品所有权,也不实际取得商品,而只在买卖双方之间从事介绍、撮合,促进双方成交的商人称作()。
A. 销售代理商B. 采购代理商C. 经纪人D. 拍卖商满分:1 分4. 三次批发商又称作()。
A. 集散地批发商B. 中转地批发商C. 销地批发商D. 产地批发商满分:1 分5.制造商与零售商的“两极化”是指()并存现象。
A. 大型化与小型化B. 小型化与分散化C. 大型化与垄断化D. 垄断化与分散化满分:1 分6. ()一般设在交通枢纽或商品集散地。
A. 一次批发商B. 二次批发商C. 三次批发商D. 销地批发商满分:1 分7. 批发商用户需求()。
A. 富有弹性B. 弹性无穷大C. 缺乏弹性D. 弹性为零满分:1 分8.针对哪类批发用户购买类型(),批发商应力图多接触那些对购买决策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并为他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帮助,以促进用户的购买。
A. 直接重购B. 修正重购C. 都不对D. 全新重购满分:1 分9.众多中小批发商将各自接受的高频度、小批量的供货任务集中委托给在物流、仓储、信息等方面具有优势与实力的大型批发商的物流中心,并由这个物流中心集中且有计划地向指定的供货单位供货,这种批发形式称()。
A. 超市批发B. 共同批发C. 窗口批发D. 代理批发满分:1 分10. 根据用户的实际订货而不是生产者的需求预测进行的生产称()。
A. 延期生产B. 投机生产C. 变动生产D. 固定生产满分:1 分11.运输业主要调节商品供求的()矛盾。
A. 时间矛盾B. 空间矛盾C. 价格矛盾D. 品质与数量矛盾满分:1 分12. 下列不属于批发市场的特征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通概论》作业答案作业1 第1至3章一、填空题1.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
P62.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产生。
P53.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
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几乎同时产生,并具有同样的悠久历史。
P54.从总体上看,影响零售商业发展、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法律、宏观经济、消费者需求和竞争状况等等。
P375.零售要素组合的各种要素包括:商品、价格、顾客服务、广告与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和选址。
P406.在零售业态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百货店的产生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连锁店的产生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超级市场的出现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P207.零售业态优劣的判定标准是:竞争优势性、连锁适应性、运营“两便性” 。
P838.就商业而言,一个城市的发展既取决于批发商业的发展,又取决于零售商业的发展。
P19二、名词解释1.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又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交往、商品交换体系的深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P42.业种与业态——业种指的是商业的经营对象,即商品的种类,是按商品别对商业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业态指的是商业的经营方式或商品销售方式,即经营形态,是按经营或销售方式的区别对商业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P93.零售要素组合——也叫零售营销组合,是指零售商用以满足顾客需求并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各种营销要素的组合。
包括商品、价格、服务、广告及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选址等。
P394.正规连锁——亦称为联号商店、公司连锁、直营连锁。
国际连锁店协会的定义是:“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以上的零售业或饮食业,也称所有权连锁。
”P685.超级市场——是指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业态。
P71三、单项选择题1.据商业史学家的研究,我国在(C)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人。
A.商代 B.西周 C.夏代 D.东周 P82.商业的分类方法很多,将商业划分为生产资料商业和消费品商业,就是按(C)进行分类。
A.业态 B.流通阶段 C.业种 D.流通范围 P93.解决供需矛盾的最公平、最稳定、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B)。
A.赠与与乞讨 B.交换 C.自行生产 D.诈骗或掠夺 P54.零售商业在商品流通中的首要功能是(A)。
A.分类、组合、备货 B.服务 C.娱乐休闲 D.商品储存与风险负担 P33 5.对有店铺零售商业来说,(D)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其他竞争者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
A.顾客服务 B.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 C.价格 D.选址 P416.真空地带理论是由(A)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的变迁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主要表现为对零售商提供的场所、商品组合、价格和服务的偏好。
A.尼尔森 B.迈克纳尔 C.吉思特 D.斯卡尔 P467.(C)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盟主,各成员店在财产与法律上是独立的,加盟店在经营管理上失去自主权,一切要在盟主规定的条件下经营。
A.正规连锁 B.自由连锁 C.特许连锁 D.购物中心 P698.百货店发展到现阶段,其主要形式有:(D)A.独立的百货店 B.小型百货店C.百货商业集团 D.大型百货公司和独立的或单体的百货店9.购物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购物、休闲与娱乐。
购物中心的首要功能是(D)。
A.提供服务 B.休息与娱乐 C.金融支持 D.提供齐备的商品 P7910.自由连锁是指一批所有权独立的商店自愿归属于一个采购联营组织和一个管理中心领导。
管理中心负责(B)、推销计划、账目处理等。
P70A.统一管理 B.提供货源 C.统一价格 D.统一商标四、判断正误(若有错误,请更正)1.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离。
(×)P4更正: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
(或: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离。
)2.没有社会分工就不会产生产品供给单一化与产品需要多样化的矛盾,从而也就不会有商品交换。
(√)P53.商人资本是历史最早出现的资本形态。
商人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规模和空间范围,节约了生产者用于交换的时间和费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P74.我国商业的就业比重仅次于农业,居第二位。
与制造业相比,商业经营的资本与技术约束低,因此,商业的进入与退出障碍低。
(×) P10,11更正:我国商业的就业比重仅次于农业与制造业,居第三位。
5.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可通过商业产出弹性系数这一项指标来衡量。
(×)P16更正: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可通过商业产出弹性系数、商业增长贡献率和商业增长贡献额三项指标来衡量。
6.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大约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时期。
批发与零售相分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流通职能上的专业分工,而且在于两者相分离之后演化出一系列流通组织形式,并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P22 更正: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大约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时期。
7.适者生存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纳尔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也是一个“物种”,某一业态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直接相关。
适应时就生存、发展;反之,就会被淘汰。
(×)P45更正:适者生存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吉思特(Gist)和迪斯曼(Dreesman)提出的。
8.正规连锁是成员店的所有权、经营权独立,实行自愿联合,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共同分享经营的利益。
(×)P70更正:自由连锁是------。
9.便利店是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
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营业时间一般是从早上6点至晚上11点。
(×)P77更正: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10.国民福利包括国民收入、生活质量、工作兴趣、消费者闲暇和消费者爱好的满足五个方面。
我们认为,商业与这五个方面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P19 更正:商业虽然不能与所有的福利内容直接相关,但是在国民收入、消费者闲暇和消费者爱好的满足这三个方面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五、简答题1.联系所在地区的实际,说明商业对充分就业的贡献。
P14答: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
商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
正因为有这个特征,才使商业成为一个对充分就业有特别贡献的产业。
一国就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的发展水平。
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的确承担了相当大部分的就业任务,因此,有的国家甚至把扶持、发展商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经济政策。
在我国南方的沿海城市特别象上海、广州、深圳等商业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就业程度就相对较高。
2.零售商业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P20第一次革命是现代意义的百货店的诞生。
第二次革命是连锁商店的产生。
第三次革命是超级市场的产生。
3.零售商业的特点是: P33(1)交易次数频繁,交易批量小。
(2)对店铺选址及店铺设计有较高的依赖度。
(3)经营场所分散,经营受商圈的限制。
4.超级市场的经营特征:P72⑴商品构成是以食品、衣服、日用杂货等常用必需品为主;⑵实行顾客自我服务和一次集中结算的售货方式;⑶薄利多销,商品周转速度快;⑷商品新鲜、洁净,明码标价,并在包装上注明商品的质量和重量;⑸实行商品经营管理制度,按部门陈列商品;⑹一般周边设有停车场。
超级市场的优势在于:低价销售,促进批量购买;大量采购,进货成本较低;节省人工及送货费用;开架陈列,方便消费者选购。
六、分析题(略)作业2 第4至6章一、填空题1. 理想的店铺位置应该是商业活动频度高、人口密度高、客流量大、交通便利、接近集客地以及同类商店集聚的地区。
P972. 商圈可分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三个层次。
其边缘商圈的顾客大约占 10% 。
P903. 店铺的外观设计必须遵循两个原则,这就是:让顾客确知店铺的存在和让顾客来店。
P1034. 评价商品组合优劣的标志归纳起来主要有:发展性、竞争性和盈利性。
P1335. 确定商品结构的基本要求是:适合顾客对商品的选择;适合地区特点和经营条件;保持顾客的基本需要;保证顾客对商品配套的需求;适合商品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的要求。
P1296. 与零售商业相比,批发商业具有交易批量大、交易范围广、交易关系稳定等特点,并具有集散商品、调节供求、节约成本、信息传递、流通加工、流通金融和物流等功能,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P1597. 按经营主体不同,可将批发商业分为独立批发商、制造批发商、共同批发商、批兼零批发商、连锁批发商和商品代理商。
P1648. 与零售商业不同,批发商业的用户主要包括再销售者、产业用户、事业用户和政府部门四类。
P167二、名词解释1.商圈——是指店铺能够有效吸引顾客来店的地理区域。
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
P892.商品陈列——是指商店通过各种工具与设施向目标顾客展示商品。
主要有橱窗商品陈列与卖场商品陈列。
P1153.商品组合——就是一个零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的结构。
它通常包括若干商品大类,即商品系列。
P1324.关联商品——是指同主力商品或辅助商品共同购买、共同消费的商品。
P130 5.批发商业——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
P158 三、单项选择题1.次级商圈是指核心商圈的外围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顾客来店购物比较方便。
次级商圈的顾客大约占(C)。
P90A.55%~70% B.60%~70% C.15%~25% D.20%~25%2.商圈分析是指经营者对商圈的构成情况、特点、(A)以及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
P91A.范围 B.规模 C.目标顾客 D.收入水平3.“零售引力法则”认为,城市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商业越发达,对顾客的吸引力就越大。
这一法则是由(D)在1929年提出的。
P92A.美国零售学者戴维•霍夫 B.日本学者小林启孝C.日本学者渡边敬二 D.美国学者威廉•雷利4.一个地区内的商业区或购物区类型大体包括:(D)。
P100A.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购物中心B.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购物中心和独立店区C.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商业小区、购物中心D.中心商业区、辅助商业区、商业小区、购物中心和独立店区5.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以利于制定商品经营战略,扩大商品销售,增加企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