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归纳
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归纳: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种子中的胚→新一代植株。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3.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使其长成一个新个体。
4.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成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保留部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6.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7.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意义(1)无性生殖新个体内所含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后代在性状上与亲代保持一致。
优点:后代能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备两个亲代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的进化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a.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举例:家蚕、蜜蜂、菜粉蝶、蛾、蝇、蚊b.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知识点总结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的生殖1.有性生殖(见本资料的第4页)2.无性生殖1)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
天竺葵、葡萄、月季2)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穗芽接砧木枝接关键:确保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组织培养:(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
(2)组织培养的过程:人工配置的营养物质分化出根和芽移栽植物组织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3)组织培养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繁殖速度快;可以培育出无病毒的植株;不受季节的影响;易于诱导变异,有利于科研与生产。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史:卵、幼虫、蛹、成虫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2.昆虫的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
2)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都在水中进行,有性生殖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1.鸟卵的结构:卵壳保护内部结构卵壳膜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卵黄膜卵细胞卵黄:提供胚胎发育用的养料胚盘:含细胞核,胚胎发育的部位卵黄系带:固定卵细胞气室:提供空气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画线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形状。
8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8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 有性生殖- 概念: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种子繁殖。
- 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意义: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2. 无性生殖- 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 常见方式:- 扦插:如扦插月季、葡萄等植物。
选取健壮的枝条,剪成15 - 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上一个节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扦插时需将下面一个节埋入土中。
- 嫁接:包括芽接和枝接。
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例如苹果、梨等果树常用嫁接繁殖。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 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其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新个体,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蛾产卵。
- 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期是家蚕摄取食物、积累营养物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家蚕会大量取食桑叶。
2. 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蝗虫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 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若虫又叫跳蝻,蝗虫的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若虫经过5次蜕皮后发育成成虫。
【人教版】《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考试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考试知识点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示意图,这两种细胞都是某一雌性动物个体内的正常细胞。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推论或叙述最合理的是()A.甲总共含8个基因,乙总共含4个基因B.若甲具有性染色体,则乙不具有性染色体C.若甲具有成对的基因,则乙不具有成对的基因D.甲有4对成对的染色体,乙有2对成对的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1)在受精过程中,精子(染色体数目为N)进入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N),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形成了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为N+N=2N)。
可见,受精卵的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的数目,受精卵中既含有精子(父方)的一组染色体,又含有卵细胞(母方)的一组染色体。
(2)如图是甲、乙两种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示意图,这两种细胞都是某一雌性动物个体内的正常细胞,甲有4对染色体,乙有4条染色体,则甲为体细胞,乙为卵细胞。
【详解】甲总共含8个染色体,乙总共含4个染色体,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A错误;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染色体,B错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则乙不具有成对的基因,C正确;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而且成单不成对;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因此其精子有4条染色体不是2对,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豆天蛾是一种危害大豆的害虫,下面是它发育过程中的四个时期的形态图。
在其生活史中对大豆危害最大的时期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像豆天蛾这类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差别,叫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豆天蛾是害虫,它在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叶,由于它在幼虫时期没有翅膀不会飞,活动范围小,因此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幼虫时期。
中考生物重点知识串讲 (1)

知识要点全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2】 (2016· 安徽阜阳中考)牛肉炖土豆是营养丰富的美味。 出芽的一小块土豆植入土中长成新马铃薯植株的繁殖方式叫( )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无性生殖 解析: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出芽的一小块 土豆植入土中长成新马铃薯植株的过程并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 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D 规律总结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经过两性生 殖细胞的结合。
知识要点全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3】 (2016· 山东临沂中考)一棵桃树上可以结出不同品种的 桃子,这是通过嫁接实现的。嫁接时砧木与接穗能够顺利地愈合, 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的关键是( ) A.要对砧木和接穗进行无菌处理 B.二者间要保持足够的水分 C.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D.要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 解析:嫁接时,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 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因为形成层细胞具有很 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 以确保接穗成活。 答案:C
知识要点全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1】 水稻的抽穗、扬花、结实过程是一个有性生殖的过程,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水稻( ) A.开了花 B.贮存了有机养料 C.产生了精子和卵细胞 D.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了受精卵 解析:有性生殖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水稻的抽穗、扬花、结实过程是一个 有性生殖的过程,是因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了受精卵。 答案:D
知识要点全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生物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类。
有的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也能进行无性生殖。
这种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有性生殖是最常见的生殖方式。
判断是否是有性生殖的依据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这种生殖方式有利于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繁殖速度。
例如细菌和草履虫的分裂生殖、真菌的孢子生殖、酵母菌和水螅的出芽生殖、克隆、组织培养等。
3.竹的地下茎有很多竹鞭并分节,节上的芽形成竹笋,可以长成新竹。
富贵竹的枝条插在水里就能形成新根系、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甘薯的块根上长出新植株等都属于无性生殖,也称为营养繁殖。
蒜、姜、藕、荸荠、芋头可用地下茎繁殖。
4.多种多样的生殖方式提高了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使植物广泛分布于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中。
5.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扦插(杨、柳、葡萄、月季、蔷薇等)、压条(石榴、桂花、夹竹桃)和嫁接(苹果、梨、桃等果树)。
扦插和压条不改变性状,而嫁接可以繁育优良品种。
6.嫁接的方式有芽接和枝接。
嫁接时,接上去的是接穗,被接的植物体是砧木。
新个体的性状与接穗的性状一致。
嫁接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7.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1)用来做接穗的枝条上保留两个节。
上方切口是水平的(防止水分过多蒸发),下方切口是倾斜的(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上面一个节去掉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散失水分),下面一个节上的叶全部去掉。
(2)扦插时将下面的节埋入土中(有节的地方分生组织发达,容易生根),注意遮荫(降低蒸腾作用),及时浇水。
(3)扦插成功的标志:有新芽长出即为成活。
8.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离体的芽、茎等器官或组织,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快速无性繁殖技术。
初中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初中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1、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1)有性生殖: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3)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甘薯、葡萄、菊、月季的哉培,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叫做砧木。
(4)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繁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利用茎尖、根尖、花药、花粉等)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昆虫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具有一定的差异。
(2)完全变态: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等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3)不完全变态: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青蛙生殖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4、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卵壳:保护作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卵壳膜:保护作用、卵白:保护作用,提供水分卵黄: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胚盘:内有细胞核,最终发育成雏鸡。
受精卵的色浓而略大。
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
(2)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以及行为方式等。
(3)相对性状: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4)转基因技术:把同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汇总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类生殖、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女青年婚前体检能避免后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发生B.肤色正常(Aa)的夫妇后代患白化病(aa)的可能性为50%C.近亲结婚比非近亲结婚生育子女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D.人为选择性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大【答案】C【解析】男女青年婚前检查可以避免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人结婚导致的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而不是男女青年婚前体检能避免后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发生,A错误;肤色正常(Aa)的夫妇所生后代患白化病(aa)的可能性为25%,B错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C正确;自然情况下,人类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所以男女比例是接近1:1的。
但如果人为决定所生胎儿的性别,会造成社会上男女比例的失衡,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D错误。
2.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王大伯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养蚕和牛蛙走上致富的道路。
家蚕和牛蛙都具有的生物个体发育特点是①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②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③发肓过程有蛹期④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差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幼体蝌蚪,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发育成幼蛙,然后发育成成蛙,变态发育。
综上所述②④是家蚕和青蛙都具备的特点。
故选D。
3.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相互关系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染色体、DNA的关系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曾登上加拉帕戈斯群岛,并探究了各岛屿上地雀进化的情况,后来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范•海尔蒙特B.达尔文C.米勒D.巴斯德【答案】B【解析】【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
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详解】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过一个有名的“柳树实验”: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罐中,栽上一棵5磅重的柳树苗,罩上瓦罐后只用水灌溉,5年后树和落叶总重169磅3盎斯,干土只少了2盎斯。
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A错误;达尔文,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B正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证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错误;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
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D错误,故选B。
【点睛】掌握生物学中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
2.蝗虫主要蚕食禾本科农作物幼嫩的茎和叶,导致农作物减产。
防治蝗虫的最佳时期是A.受精卵B.蛹C.幼虫D.成虫【答案】C【解析】【分析】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详解】蝗虫的发育是属于不完全变态,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发育成度不同。
蝗虫的幼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较小;而成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因此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农作物,其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成虫时期。
灭蝗最好在幼虫期,特别是3龄前蝗虫翅不发达,有利于集中消灭。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中幼虫和成虫的不同特点。
3.下列昆虫中,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一项是()①蝇②蜜蜂③蟋蟀④蝗虫⑤蝴蝶⑥蟑螂A.②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D.④⑤⑥【答案】B【解析】【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①蝇、②蜜蜂、⑤蝴蝶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③蟋蟀、④蝗虫、⑥蟑螂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都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4.鸟类比两栖类结构复杂而高等,在繁殖方面表现为()A.体外受精、卵生、哺乳B.体内受精、胎生、哺乳C.体内受精、筑巢、育雏D.体外受精、孵卵、育雏【答案】C【解析】【分析】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这几个阶段。
两栖类的生殖发育是体外受精、卵生。
对比分析解答。
【详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这几个阶段。
两栖类的生殖发育是体外受精、卵生。
因此,鸟类比两栖类复杂而高等,生殖发育方面表现为体内受精、筑巢、育雏。
故选C。
5.某家庭白化病的性状表现如简图所示,用A、a代表控制该病的显、隐性基因。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子代正常孩子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B.亲代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C.出现白化病是发生了变异,与基因遗传无关D.通过该简图无法判断出正常与白化病的显性与隐性【答案】B【解析】【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根据表中信息分析白化病,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白化病基因。
父母正常,子代有患白化病的孩子,因此患病的基因组成为aa,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子代正常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故A错误;根据A的解答可知,亲代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故B正确;出现白化病是发生了变异,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与基因遗传有关,故C错误;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子代有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患者,其体细胞中的白化病基因组成为aa,由此可知白化病属于一种隐性遗传病,从图表可以推测,正常肤色为显性性状,故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变异的概念、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之间的关系。
6.天天的妈妈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使用时效果还不错,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蚊子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B.能抵抗杀虫剂的蚊子存活下来,且大量繁殖C.杀虫剂造成蚊子基因变异,使之产生抗药性D.杀虫剂性能不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详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
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
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杀虫剂造成蚊子基因变异,使之产生抗药性,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
故选B。
【点睛】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7.如图是花的结构模式图,能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分别是()A.①、②B.④、③C.②、④D.①、⑤【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花药,④花丝,结合题意答题。
【详解】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花药成熟以后里面含有花粉粒,花粉粒中含有精子;雌蕊的结构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的结构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卵细胞和中央细胞。
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图中能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分别是④花药和③子房。
故选:B。
8.青蛙是蚊子的天敌,它们的幼体都生活在水中,二者生殖发育的相同之处是()A.有性生殖B.体外受精C.体内受精D.完全变态发育【答案】A【解析】【分析】变态发育指动物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
【详解】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是体外受精;蚊子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可见青蛙和蚊子的相同之处是都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A正确。
【点睛】掌握两栖动物和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乙:“性状表现相同,但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丙:“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丁:“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B.甲乙丙C.丙丁D.甲乙丙丁【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不能控制生物的全部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详解】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甲同学说法正确;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为显性,基因组成为AA或Aa,乙同学说法正确;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丙同学说法错误;并不是生物的性状表现都能遗传给后代,遗传物质发育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丁同学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丙、丁的说法都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10.下列有关人类生殖、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女青年婚前体检能避免后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发生B.肤色正常(Aa)的夫妇后代患白化病(aa)的可能性为50%C.近亲结婚比非近亲结婚生育子女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D.人为选择性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大【答案】C【解析】男女青年婚前检查可以避免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人结婚导致的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而不是男女青年婚前体检能避免后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发生,A错误;肤色正常(Aa)的夫妇所生后代患白化病(aa)的可能性为25%,B错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C正确;自然情况下,人类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所以男女比例是接近1:1的。
但如果人为决定所生胎儿的性别,会造成社会上男女比例的失衡,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D错误。
11.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生存斗争现象普遍存在B.自然界的生物通过生存斗争获得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条件C.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环境起选择作用D.变异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不利变异与进化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