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一一着惊海天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知识梳理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原文】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
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
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
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
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飞行员:“明白!”……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本课链接」本文是一篇通讯。①本文记述的事件有比较明显的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结构;②本文包含了多个场面、多个瞬间, 本文在写舰载机着舰的情形时就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舰岛的主wéi ɡān ( 桅杆 ) 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yī sī bùɡǒu ( 一丝不苟 ) 地对阻拦索 做最后一次检查。 (3)hào hàn ( 浩瀚 ) 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 族,已经等了近百年。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返回目录
1.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 中体现的情感。 2.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 和价值。 3.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课前预习
返回目录
背景资料 2012年12月23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 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这篇通讯记录的就是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 过,向读者展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语文要素 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 效性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画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 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 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一着惊海天》知识点归纳

《一着惊海天》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一、故事背景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理解词义1.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2.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镌刻:雕刻。
4.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5.娴熟:熟练。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④):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四、问题归纳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
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
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八年级上册语文一着惊海天讲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一着惊海天讲解
《一着惊海天》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其中一回。
这一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主要是通过宝玉、黛玉等人在荣府游玩时所遇到的一系列奇异景观,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价值观的思考。
故事开始,宝玉和贾母一行人来到西园,游玩西湖。
西湖景色优美,湖水如镜,湖边的庙宇和楼台映入眼帘,景色壮丽。
贾母和众人登上山顶,远远观赏。
突然,一只巨大的金龟从湖中跃出,震惊了众人。
接着,一位老僧也出现在众人面前,解释了金龟的由来。
原来,金龟是水神转化而成的,每隔八年一次现身。
老僧还告诉众人,如果有人能找到黄金宝剑,金龟就会献上宝剑,而这把剑可以为主人带来好运和福气。
宝玉听了老僧的话后,决定要找到这把宝剑。
他与黛玉一起探索园子,经过了一系列的试炼和困难后,终于找到了金龟献上的宝剑。
宝剑被赐予了一个名字叫“留云剑”。
宝玉和黛玉都充满了喜悦,他们认为这把剑将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通过这个故事,曹雪芹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用丰富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
同时,故事也探讨了人生的价值观和追求的含义。
宝玉和黛玉通过寻找宝剑,试炼和困难,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反映了曹雪芹对追求梦想和价值的思考。
《一着惊海天》

2023-11-06contents •背景介绍•任务准备•任务过程•任务总结•个人感受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背景介绍任务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美苏冷战正酣,两国在航空母舰的电磁弹射技术上互不相让,我国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开展了一项紧急的研制任务,即研制出一架能够与美苏相抗衡的全新型航母。
任务地点中国某军用机场。
任务目的通过电磁弹射技术,使飞机从航母上起飞,以此提高航母的作战能力。
队长某航空兵部队的资深飞行员,具备丰富飞行和指挥经验。
他作为队长,负责整个任务的指挥和协调工作。
工程师某高校航空航天专业的专家,负责电磁弹射技术的研发和调试工作。
他与队长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各种技术难题。
02任务准备在执行任务前,飞行员需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
树立信心飞行员需要保持冷静,面对任务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冷静面对任务准备中,飞行员需要与机组人员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团队协作心理准备技术准备飞行技能飞行员需要具备熟练的飞行技能,包括飞行员的驾驶技术、航路规划能力等。
任务特定技能针对不同的任务,飞行员需要具备特定的技能,如仪表飞行、夜航等。
紧急情况处理飞行员需要掌握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如发动机故障、失去通讯等。
01030203导航设备飞行员需要携带导航设备,如GPS、航图等,以便在任务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航向。
物资准备01飞行装备飞行员需要携带各种飞行装备,如头盔、氧气面罩、飞行服等。
02航材备件为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飞行员需要携带一些航材备件,如备用轮胎、润滑油等。
03任务过程任务进行阶段准备阶段任务开始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计划、培训人员、检查设备等。
实施阶段按照计划,逐步开展任务,并实时监控进展情况,确保任务顺利进行。
评估阶段任务完成后,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任务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
任务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设备故障在任务进行中,有时会出现设备故障问题,如机械故障、通信故障等。
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的课堂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的课堂笔记一、文章概述《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报道,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宏大场面,展现了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和伟大成就。
二、生字词1. 字音-着(zhuó)陆-桅(wéi)杆-浩渺(miǎo)-娴(xián)熟-镌(juān)刻2. 字形- “咆哮”不要写成“咆啸”。
- “湛蓝”不要写成“站蓝”。
- “默契”不要写成“默挈”。
3. 词义-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也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
三、文章结构1. 第一部分(1-4 段):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引出下文。
2. 第二部分(5-19 段):详细描述舰载战斗机着舰的过程。
- 5-10 段:准备着舰。
- 11-15 段:着舰瞬间。
- 16-19 段:成功着舰后的场景。
3. 第三部分(20-26 段):描写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和人们的激动心情。
四、写作特色1. 场面描写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场面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像离弦之箭一样冲向航母。
”-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如视觉、听觉等,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 语言准确生动-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体现了通讯报道的准确性。
例如:“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同时,又运用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使语言更加生动。
如“震耳欲聋”“惊心动魄”等。
3. 主题鲜明突出-文章通过描述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展现了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表达了对国家强大的自豪之情和对科研人员的敬佩之意。
五、重点语句赏析1.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战斗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地写出了着舰的危险性和难度之大,也表现了人们紧张的心情。
《一着惊海天》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归纳一、故事背景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理解词义1.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2.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镌刻:雕刻。
4.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5.娴熟:熟练。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④):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四、问题归纳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
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
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初中语文:一着惊海天

着舰成功的整个过程 (5-20)
很短的段落、快闪的 镜头、细节化的场景
着舰后的欢庆场面 (21-26)
描绘人们、飞行员 的热烈场面
通讯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P9
任务一 把握通讯的新闻性
2.比较阅读,说说消息和通讯的不同之处。
舰载机歼-15在我航母上顺利着舰起飞 新华社辽宁舰11月25日 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 入列后,海军官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按计 划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其间,顺利进 行了歼-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 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入列以来,全舰完 成了上百个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
美哉,至强中华,与天不老;壮哉,我华夏儿女 ,与国无疆!
任务三 感受通讯的评论性
2.通讯中的评论和时评的差异
通讯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为了表达主题思想, 或者使其更鲜明突出,通讯写作除了叙述事实、描写 形象外,还需运用议论乃至抒情的手法。但与时事评 论有区别: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事实是评论的对象; 通讯以记叙描写为主,新闻事实是描写的对象,观点 是从所叙述的新闻事实中引申出来的。
任务二 体会通讯的文学性
2. 第 3.4.22段都是背景资料的介绍,你觉得有必 要吗?为什么?
第 3.4段指出航母舰载机上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 并突出强调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风险,这些插入不仅 丰富文章的内容,也渲染紧张的氛围。
第 22段回溯了中国科研人员和军人顽强攻关、打 破封锁的艰难历程,突出舰载机着舰的不易,强调它 在精神方面的价值,并进一步将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
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遭受到 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 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 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欣喜的是经过70多 年的奋斗,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 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 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着惊海天教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勾画出新闻六要素,改写成消息,写出事件的来龙去脉。
2.勾画出生动描写和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朗读,说出语言之美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活动一:1.默读全文,勾画批注出新闻六要素,然后根据六要素把它改写成消息,写出事件的来龙去脉。
六要素:
何人:飞行员以及着舰指挥员何时: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
何地:渤海某海域何事: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如何:检查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
何故: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试验
结合新闻六要素,将本文改写成一则消息。
(要注意按照消息的结构来写)
答案示例: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本报辽宁舰11月25日电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渤海某海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试验开始,现场所有人翘首以待。
在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9时08分,试验成功。
现场所有人如释重负。
此次着舰的成功,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是众多科学家、人民海军官兵、着舰指挥员、飞行员弹精竭虑,顽强攻关多次试验后最完美的汇报。
这一刻,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过渡:文中除了对事件过程的详细介绍之外,还有许多背景资料,请找出这些段落,说说背景资料在事件介绍时所起的作用。
文章第3、第4、第22段都是背景资料的补充介绍,第3、第4段指出航母舰载机
上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并突出强调舰载机着舰的难度与风险,这些介绍不仅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也进一步渲染了开头两段营造的氛围。
第22段回溯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和军人顽强攻关、打破封锁的历程,突出了舰载机着舰的不易,强调了它在精神方面的价值,并进一步将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作者通过引用背景资料,给读者提供了新间背后的事实,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厚度,凸显了通讯报道的文学性特点,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活动二:通讯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用情感、用观点说话。
因此,通讯作品都运用生动的描写,有明显的思想主题,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
本文充分体现了通讯的文学性
1.请勾画出生动描写的句子,朗读一遍,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其动态美和语言美。
2.请勾画出文中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朗读,说说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3段“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第4段“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字里行间所展第7段现的官兵的家国情怀,也是记者内心真性情的写照。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一个“揪”字,情感饱满,将个人情绪融入着舰过程的描绘中。
第22段“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一个反问句,不仅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是作者情感态度的真情流露。
活动三:
1.阅读丛书中的《沸腾了的北平城——记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结合下面的问题,分享阅读收获。
(1)勾画批注新闻六要素,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2)勾画朗读体现作者情感倾向的具体语句,试着说说作者的情感倾向。
2.阅读丛书中的《访“葡萄常”》《世界选择北京一一写在北京申奥成功之际》《“金
孔雀”,请你归航!》三篇文章,勾画关键语句,一句话概括新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