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教学课件3-1

11
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V2X通信技术? V2X通信技术有哪些应用?
6.智能网联汽车实现V2X功能的条件
智能网联汽车V2X功能的实现条件是必须首先实现车 辆自身的智能化。车辆的智能化主要包括车载传感器 的环境感知功能、汽车数据通信处理能力,以及数据 分析后的决策功能。只有在实现了车辆智能化的基础 上,才能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V2X 功能。 目前,实现智能网联汽车V2X功能的网络通信技术主 要有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10
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V2X通信技术? V2X通信技术有哪些应用?
5.V2N
V2N是 Vehicle to Network换。
驾驶员与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交换,包括:娱乐 应用、新闻资讯、车载通信等,还可以通过应 用软件及时从互联网上获取车辆的防盗信息。
13
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有哪些应用?
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5G 网络即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传输速率可达 4G 网络的百倍之多。5G 网络的 出现使得物联网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包括诸如智能网联汽车、机 器人、智慧城市、智慧农场等应用。
14
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有哪些应用?
2.无线通信的分类
(1)根据传输信号形式分类 根据传输信号形式的不同,无线通信可以分为模拟无线通信和数字无线通信。 1)模拟无线通信。模拟无线通信是将采集的模拟信号直接进行传输。 2)数字无线通信。数字无线通信是将采集的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后再进行传输 的信号只包括0、1数字。
(2)根据无线终端状态分类 根据无线终端状态的不同,无线通信可以分为固定无线通信和移动无线通信。 1)固定无线通信。固定无线通信是指终端设备是固定的,如固定电话通信。 2)移动无线通信。移动无线通信是指终端设备是移动的,如移动电话通信。
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分析

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分析车地无线通信系统(Vehicle-to-Grou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LTE-V)是一种基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的车辆通信系统,它能够实现车辆与网络之间的高速、可靠的无线通信。
本文将分析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
LTE-V利用了LTE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采用蜂窝网络技术实现车辆与地面设施之间的通信。
具体而言,LTE-V主要由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eNodeB(evolved Node B,发射与接收基站)和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网)构成。
在LTE-V中,UE可以是车辆上的终端设备,如车载终端或其他车辆传感器。
eNodeB负责处理无线信号的传输与接收,并与EPC交换数据。
EPC是一个核心网节点,负责控制和管理无线通信系统的连接和数据流的传输,同时也是车辆与云平台之间的接口。
除了这些关键组件,LTE-V还包括车载终端终端间的通信,以及车辆和网络服务器之间的远程通信。
LTE-V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车辆上的UE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然后通过基站连接到LTE网络,在网络中传输和处理数据。
在通信过程中,车辆上的UE设备会发送包含车辆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信息的数据包给基站。
基站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发送到EPC中。
EPC会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车辆信息的匹配和处理,然后将数据发送给相应的云服务器或其他应用程序。
车辆上的UE设备可以通过LTE网络获取来自云平台的信息,如导航、交通信息等。
LTE-V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车辆之间的通信,实现车辆间的协同工作,如车辆之间的自动驾驶交互、道路拥堵信息的共享等。
其次,LTE-V 可以用于车辆与道路设施之间的通信,如与交通信号灯、停车场等设备的连接,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控制。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或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考试)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传统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知识、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网络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导航定位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备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
本专业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制造、技术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学习任务。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传统汽车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智能网联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教学任务差异较大,而且其技术在不断发展之中。
本课程的确定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编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结合智能网联汽车“1+X”证书制度中的相关要求,对岗位能力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之后设置的。
(三)课程任务确定的依据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因此课程的任务要把这些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认识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任务就应该倾向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配置和功能以及ADAS的认知等;对于学生的合作意思的培养,课程的就应该多安排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任务。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试题库第1章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知识(一)名称解释(每题2分,10分)1.智能汽车2.网联汽车3.智能网联汽车4.自动驾驶汽车5.无驾驶汽车(二)填空题(每空1分,40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将向着工智能化,尺寸小型化,成本低廉化,动力电动化,与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三)选择题(可单选,也可多选,每题2分,20分)1.不属于自动驾驶汽车地是( A )。
A.L0级B.L1级C.L2级D.L3级2.属于无驾驶汽车地是( D )。
A.L1级B.L2级C.L3级D.L4级3.能够实现V2X短距离通信地是( C )。
A.蓝牙B.Wi-Fi C.LTE-V D.5G 4.不属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地是( A )。
A.近距离超声波雷达B.程毫米波雷达C.激光雷达D.短程毫米波雷达5.自主式驾驶辅助不包括(D )。
A.前向碰撞预警系统B.车道偏离预警系统C.盲区监测系统D.车道内自动驾驶系统6.智能网联汽车地车辆关键技术主要包括(ABC )。
A.环境感知技术B.智能决策技术C.控制执行技术D.车路协同技术7.智能网联汽车地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主要包括(ABD )。
A.专用通信与网络技术B.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技术C.系统设计技术D.车路协同技术8.智能网联汽车地基础支撑关键技术主要包括(ABCD )。
A.工智能技术B.安全技术C.测试评价技术D.标准法规9.车载式环境感知系统主要包括(ABC )。
A.摄像头B.激光雷达C.毫米波雷达D.5G10.网联式环境感知系统主要包括(BD )。
A.摄像头B.LTE-VC.毫米波雷达D.5G(四)判断题(每题1分,10分)1.具有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盲区监测系统地汽车都属于智能网联汽车。
(×)2.具有自动紧急制动(AEB),或自适应巡航(ACC)系统以及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S)地智能网联汽车属于L2级(√)。
3.量产车型,目前还没有L4级与L5级地自动驾驶汽车,都处于开发测试阶段。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

202203/2113/1/511/15
8
1.1.1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智能汽车
➢奔驰2019款E 260 L运动型4MATIC轿车,配置了盲区监测系统、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驾驶员疲劳预警系统、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等,属于智能化程度 较高的智能汽车
202203/2113/1/511/15
202203/2113/1/511/15
42
1.3.1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 4.车载网络技术
CAN、LIN、MOST——以太网
202203/2113/1/511/15
43
1.3.1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 5.先进驾驶辅助技术
202203/2113/1/511/15
44
1.3.1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202203/2113/1/511/15
33
1.2.2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逻辑结构
202203/2113/1/511/15
34
1.2.3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架构
202203/2113/1/511/15
35
1.2.3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架构
202203/2113/1/511/15
36
1.2.3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架构
202203/2113/1/511/15
37
1.2.3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架构
202203/2113/1/511/15
38
1.2.4 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物理结构
202203/2113/1/511/15
39
1.3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 1.环境感知技术
车辆本身状态感知 道路感知 行人感知 交通信号感知 交通标识感知 交通状况感知 周围车辆感知
智能车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车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智能车联网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车辆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能车联网系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系统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实现等方面对智能车联网系统进行深入探讨。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能车联网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扩展性。
一个典型的智能车联网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 车载终端车载终端是智能车联网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采集车辆数据、处理信息并与互联网进行通信。
车载终端通常包括传感器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等部分,通过这些模块实现对车辆状态的监测和控制。
2. 云平台云平台是智能车联网系统的数据中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来自车载终端的数据。
通过云平台,用户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状态、获取行驶轨迹等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3. 应用服务应用服务是智能车联网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和服务,包括导航、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等。
通过应用服务,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车辆。
二、关键技术实现1. 车辆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在智能车联网系统中,车辆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及时传输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实现高效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可以采用CAN总线、OBD接口等标准协议,并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Wi-Fi等进行数据传输。
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由于涉及到大量用户隐私信息和车辆数据,智能车联网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可以采用加密算法、身份认证技术等手段来保护数据安全,同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
3. 智能算法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车联网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智能导航等功能。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不断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三、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智能车联网系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章智能网联汽车通信技术

与传统去汽车相比的汽车通信主要就是指车车通信(V2V) 和车路通信(V2I),让汽车联网化,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原动 力,智能网联汽车的初始需求就是由汽车安全行驶的核心需 要推动的,智能网联汽车需要汽车通信来实现其车内系统联 网和提高行驶安全的核心目的,汽车通信也是智能网联汽车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4)按传输的速率分类:
按照传输信号的类型可以分为:低速光纤通信系统 和高速光纤通信系统。
3.光纤通信关键技术 (1)波分复用技术
在个别地域内部,单模光纤通信从最低的消耗评价标准出发, 表现出很大的不足之处,而通过波分复用手段,可以更好地 处理这一问题,更好地将消耗掉的资源转变成宽带资源,并 予以合理利用。
会造成光纤的断裂。
2)光纤的连接,切断需要一些精密的工具、设备 和技术。
3)光信号的分路、耦合不灵活,较复杂。 4)光缆、光纤的弯曲半径不能过小。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
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 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 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2)光源波长稳定技术 在该项技术 使用过程中,波分复用通信是使用频率较大的
一种技术手段,不过由于其要通过半导体激光刺激器光源来 构建光发送设备,所以需要不断完善这类应用手段与形 式。
(3)EDFA(接铒光纤放大器)
为了优化与改善波分复用技术手段,达到提高或者延长波分 复用光纤的速率、容量和距离的目的,故制造出了EDFA (接铒光纤放大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流程
(4)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 (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 三大部分组成
智能网联车辆通信协议设计与优化

智能网联车辆通信协议设计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网联车辆正逐渐成为现实。
智能网联车辆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其他车辆及互联网相连接,在实现车辆自身性能提升的同时,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
在智能网联车辆的通信中,通信协议的设计和优化是关键。
通信协议需要保障车辆之间的即时通信和高效协同,并保证传输的数据安全。
一种有效的通信协议能够提供安全稳定的数据传输,提高整车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智能网联车辆通信协议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信协议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
智能网联车辆在通信中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包括车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路况信息等。
因此,通信协议需要具备高带宽和低延时的特性,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目前,5G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能网联车辆通信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时,这为通信协议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通信协议需要保障车辆之间的安全通信。
智能网联车辆通信中的数据传输需要保障车辆之间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恶意截取或篡改。
为此,通信协议需要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此外,通信协议还需要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算法,防止网络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
另外,通信协议还需要考虑车辆之间的协同与协作。
智能网联车辆通信的目标是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操作,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通信协议需要定义合适的数据格式和消息传递机制,使得车辆能够高效地交换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此外,通信协议还需要考虑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实现车辆与红绿灯、交通监控等设备的互联互通。
最后,通信协议的设计还需要考虑通信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智能网联车辆通信的环境复杂多变,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山区等,不同环境下的通信特性各异。
因此,通信协议需要具备强大的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环境条件自动调整传输参数和路由策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业务接口统一,制定标准格式。 (2)业务支撑管理。 (3)安全性。
2020/4/18
3.4.3 DSRC通信支持业务
➢ (1)汽车辅助驾驶:辅助驾驶和道路基础设施状态警告 ➢ (2)交通运输安全:包括紧急救援请求及响应、紧急事件
➢ (5)电子收费:包括以电子化的交易方式,向用户收取相 关费用,如道路、桥梁和隧道通行费、停车费等
➢ (6)运输管理:包括运政稽查、特种运输监测、车队管理 、场站区管理等
➢ (7)其他:包括车辆软件/数据配置和更新、车辆和RUS的 数据校准、协作感知信息更新及发送等
2020/4/18
3.4.3 DSRC通信支持业务
2020/4/18
3. 2 V2X通信——定义
➢ 智能网联汽车V2X通信代 表车辆与车辆通信(V2V )、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 (V2I)、车辆与行人通 信(V2P)、车辆与应用 平台或云端通信(V2N)
2020/4/18
3.2.2 对V2X通信系统的要求
2020/4/18
3.2.3 V2X通信的应用
2020/4/18
3.4 DSRC通信——定义
➢ 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短程无 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实现在特定小区域内对高速运 动下的移动目标的识别和双向通信,例如车辆与车 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双向通信, 实时传输图像、语音和数据信息,将车辆和道路有 机连接
2020/4/18
第4页
3.1.1 无线通信的定义
➢ 无线通信系统一般由发射设备、传输介质和接收设 备组成;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上需要安装天线,完 成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第5页
3.1.2 无线通信的分类
➢传输信号形式:模拟无线通信和数字无线通信 ➢无线终端状态:固定无线通信和移动无线通信
➢电磁波波长: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无线通信 长波无线通信:波长大于1 000m、频率低于300kHz 中波无线通信:波长为100~1 000m、频率为300~3 000kHz 短波无线通信:波长为10~100m、频率为3~30MHz 超短波无线通信:波长为1~10m、频率为30~300MHz 微波无线通信:波长小于1m、频率高于300MHz
➢ 1.基于V2I的道路异常状态预警
2020/4/18
3.2.3 V2X通信的应用
➢ 2.基于V2I的道路湿滑预警
2020/4/18
3.2.3 V2X通信的应用
➢ 3.基于V2I的道路施工预警
2020/4/18
3.2.3 V2X通信的应用
➢ 4.基于V2I的交通标识标牌信息显示
2020/4/18
➢ 无线通信能力要求如下。 ➢ (1)车路通信的路侧单元最大覆盖半径大于1km。 ➢ (2)车车通信单跳距离可达300m。 ➢ (3)支持车载单元的最大运动速度不小于120km/h。 ➢ 网络通信功能要求如下。 ➢ (1)广播功能。 ➢ (2)多点广播功能。 ➢ (3)地域群播功能。 ➢ (4)消息优先级的功能管理。 ➢ (5)通道/连接管理功能。 ➢ (6)车载单元的移动性管理功能。
2020/4/18
3.4.2 DSRC通信系统要求
➢ 3.网络层技术要求
➢ (1)网络层可适配不同的物理层 ➢ (2)支持终端的运动最大速度不小于120km/h;在跨路侧设备覆盖区
时,可保证业务连续性 ➢ (3)紧急安全事件业务的端到端传输时延应小于50ms ➢ (4)可支持多种接入技术要求,网络层、应用层与接入层技术具有相
2020/4/18
3.6.3
➢ 汽车大脑 ➢ 避障单元 ➢ 交通监测单元 ➢ 定位单元 ➢ 路径规划单元 ➢ 操作面板 ➢ 远程通信单元 ➢ 驱动反馈单元
移动通信的应用
2020/4/18
练习与实训
第 48 页
练习与实训
第 49 页
练习与实训
第 50 页
练习与实训
第 51 页
谢 谢!
第 52 页3.4.Fra bibliotek DSRC通信的定义与组成——定义
➢ DSRC通信系统的参考架构:车辆与车辆之间,以 及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之间,通过DSRC进行信息 交互
2020/4/18
3.4.1 DSRC通信的定义与组成——组成
➢ 车载单元(OBU)、路侧单元(RSU)以及DSRC 协议
2020/4/18
3.4.2 DSRC通信系统要求—总体功能要求
2020/4/18
3.6 移动通信——定义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在运动中实现 通信的方式,包括移动台与固定台之间、移动台与 移动台之间、移动台与用户之间的通信
2020/4/18
3.6.1 移动通信的定义与组成——组成
➢ 由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业务 交换中心(MSC)等组成
➢ DSRC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上可实现V2X通信
2020/4/18
3.5 LTE—V通信——定义
LTE-V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2X技术,是按 照全球统一规定的体系架构及其通信协议和数据交 互标准,在车辆与车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 (V2I)、车辆与行人(V2P)之间组网,构建数据 共享交互桥梁,助力实现智能化的动态信息服务、 车辆安全驾驶、交通管控等
2020/4/18
3.2.3 V2X通信的应用
➢ 9.基于V2I的换道碰撞预警
2020/4/18
3.3 蓝牙通信——定义
➢ 蓝牙(Bluetooth)通信是由世界著名的5家大公司——爱立信 、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于1998年5月联合宣布的一 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2020/4/18
3.3.2 蓝牙通信的特点
2020/4/18
3.5.1 LTE—V的定义
2020/4/18
3.5.2 LTE—V通信的组成
➢ 用户终端、路侧单元(RSU)和基站3部分组成,定 义了两种通信方式,蜂窝链路式和短程直通链路式
2020/4/18
3.5.3 LTE—V通信与DSRC通信比较
2020/4/18
3.5.3 LTE—V通信与DSRC通信比较
➢ (1)全球范围适用。蓝牙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 ➢ (2)通信距离为0.1~10m,发射功率100mW时可以达到100m ➢ (3)同时可传输语音和数据 ➢ (4)可以建立临时性的对等连接 ➢ (5)抗干扰能力强 ➢ (6)蓝牙模块体积很小,便于集成 ➢ (7)功耗低 ➢ (8)接口标准开放 ➢ (9)成本低
2020/4/18
3.6.2 移动通信的特点
➢ (4)低时延:5G时延降低到1ms ➢ (5)万物互联:5G时代,终端不是按人来定义,因为每人
可能拥有数个、每个家庭可能拥有数个终端。通信业对5G 的愿景是每一平方公里,可以支撑100万个移动终端。 ➢ (6)重构安全:在5G基础上建立的是智能互联网,智能互 联网不仅是要实现信息传输,还要建立起一个社会和生活 的新机制与新体系。智能互联网的基本精神是安全、管理 、高效、方便,这就需要重新构建安全体系。
2020/4/18
3.6.2 移动通信的特点
2020/4/18
3.6.3 移动通信的应用
➢ 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5G网络架构
2020/4/18
3.6.3 移动通信的应用
➢ 国内测试的首辆5G无人驾驶电动巴士。最多可容纳12人,最 大速度为20km/h,为纯电动行驶,能实现无人操作下的行人 避让、车辆检测、加减速、紧急停车、障碍绕行、变道、自 动按站停靠、转弯灯开闭等功能
2020/4/18
3.3.3 蓝牙通信的应用
➢ 1.车载蓝牙电话 ➢ 2.车载蓝牙音响
2020/4/18
3.3.3 蓝牙通信的应用
➢ 3.车载蓝牙导航 ➢ 4.蓝牙后视镜
2020/4/18
3.3.3 蓝牙通信的应用
➢ 5.汽车虚拟钥匙
2020/4/18
3.3.3 蓝牙通信的应用
➢ 5.汽车虚拟钥匙
通告、紧急车辆调度与优先通行、运输车辆及驾驶员的安全 监控、超载超限管理、交通弱势群体保护等 ➢ (3)交通管理:包括交通法规告知、交通执法、信号优先 、交通灯最佳速度指引、停车场管理等
2020/4/18
3.4.3 DSRC通信支持业务
➢ (4)导航及交通信息服务:包括路线实时指引和导航,施 工区、收费、停车场、换乘、交通事件信息,流量监控等
3.2.3 V2X通信的应用
➢ 5.基于V2I的主动安全控制
2020/4/18
3.2.3 V2X通信的应用
➢ 6.基于V2I的行人预警
2020/4/18
3.2.3 V2X通信的应用
➢ 7.基于V2I的盲区碰撞预警
2020/4/18
3.2.3 V2X通信的应用
➢ 8.基于V2I的交叉口碰撞预警
第3章 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系统
➢3.1 无线通信的定义与组成 ➢3.2 V2X通信 ➢3.3 蓝牙通信 ➢3.4 DSRC通信 ➢3.5 L-TEV通信 ➢3.6 移动通信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3.1 无线通信的定义与组成——定义
➢ 无线通信就是不用导线、电缆、光纤等有线介质, 而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 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可以传输数据、图像、 音频和视频等
2020/4/18
3.6.2 移动通信的特点
➢ (1)高速度:对于5G的基站峰值要求不低于20Gb/s,高速 度给未来对速度有很高要求的业务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 (2)泛在网:泛在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广泛覆盖, 一是纵深覆盖
➢ (3)低功耗:5G要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就必须要有功 耗的要求。如果能把功耗降下来,让大部分物联网产品一 周充一次电,甚至一个月充一次电,就能大大改善用户体 验,促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