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和《简爱》中的逃离主题比较分析
艾丽斯·门罗《逃离》的女性主义解读

艾丽斯·门罗《逃离》的女性主义解读艾丽斯·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加拿大的契科夫”,她先后三次获得加拿大总督奖,并于202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艾丽斯·门罗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牧场主家庭,母亲是一名教师,在十几岁时艾丽斯·门罗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先后创作了《影子的维度》、《快乐影子之舞》、《女孩和女人的生活》、《乞丐女孩》、《公开的秘密》、《石城远望》等作品。
门罗的作品多以安大略省的农村小镇为故事背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女性的情感故事与琐碎生活,展现女性真实的生活状态。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艾丽斯·门罗的小说《逃离》所表达的女性意识和思想主题。
一艾丽斯·门罗的《逃离》与女性主义第一,艾丽斯·门罗的小说集《逃离》。
作为擅长描写以女性意识和妇女生活的作家,门罗多以女性生活为中心、以虚构形式为手段进行文学叙事,其作品涉及爱情、家庭、婚姻、两性关系等,多聚焦于宁静的小镇、平凡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纠葛等,故事情节波澜不惊,人物形象温和内敛,语言风格简约自然,能够带给读者无穷的思想回味。
短篇小说集《逃离》是门罗的代表作,该书于2021年出版,出版后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故事令人难忘……读后令人回味无穷”的优秀作品。
小说集《逃离》共由《逃离》、《机缘》、《匆匆》、《沉寂》、等八个短篇小说组成,这八个故事表达了共同的思想主题——逃离。
小说中门罗以安大略省的温厄姆小镇为故事背景,以女性的成长、婚姻、生活困境等为主要内容,展现了不同年龄和生活背景的女性的内心迷惘和精神困惑以及女性对家庭和婚姻的逃离,表达了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思想主题。
从情感基调上看,《逃离》中的主人公总是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不知道自己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冥冥中似乎只能通过逃离现实生活获得生命的解脱。
第二,女性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的力量与无止境的背叛——《逃离》读后感

爱的力量与无止境的背叛《逃离》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思想深度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女人的逃离之路,探讨了爱的力量、无止境的背叛、琐碎生活中的不安分、错过的机会以及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
小说中女主角艾丽丝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却充满了不安和迷茫。
她渴望得到真正的爱和归属感,但却在一次次地追求中遭遇背叛和伤害。
这种无助和失落的感觉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内心最脆弱的一面。
在小说中,艾丽丝不断地逃离现实,试图寻找自己的归宿和幸福。
然而,每一次逃离都只是暂时的解脱,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和自己的内心。
这种反复无常的情感状态让人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挣扎和迷茫。
小说中门罗善于捕捉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不同年龄、不同境况中的人在她朴实克制的文笔下生动鲜活,似可触摸,让人仿佛可以看到人物的真实形象。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她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细节和情感的世界中。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事情,比如错过的机会、背叛和伤害等等。
这些事情就像是一根致命的针,扎进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无法呼吸。
但是,我们不能一直逃避现实,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它们,从中汲取力量和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爱的真谛。
爱并不是一味地迁就和忍让,而是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健康、稳定的感情关系。
此外,小说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哲学问题,例如时间、空间、存在等等。
这些问题虽然看似深奥难懂,但实际上却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加深了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总之,《逃离》是一部充满思考和感悟的小说。
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内心最脆弱的一面,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给每个读者带来不同的启示和感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存在意义。
《逃离》读后感

《逃离》读后感《逃离》是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逃离》《机缘》《匆匆》《沉寂》《法力》等八个故事。
这些故事主要围绕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展开,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自由等主题。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南希和威尔夫、泰莎和奥利等。
南希年轻时是个热情的充满活力的女孩,她早就喜欢威尔夫,威尔夫是个高雅有品懂音乐、性格沉稳冷静的医生。
泰莎是个家庭境况艰难的女孩,具有透视能力,能看见看不见的事物。
奥利患有肺结核,由少时充满好奇心的研究者和有才华的写作者沦为倒腾等为生。
其中南希也扮演叙述者,虽然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转换使用,但一直从南希的角度讲述故事,以内聚焦视角的方式展开叙述。
小说由五个故事构成,分别是《让但丁休息片刻》《穿大翻领水手服的姑娘》《头上的空洞》《方块、圆圈、星星》和《窗台上的苍蝇》。
小说的表层结构为威尔夫向金尼求婚未果和南希结婚,在他们结婚之前,南希认识了奥利,并带奥利去见识泰莎能够透视的神奇能力。
后来奥利把泰莎的超能力写成文字引起了关注,奥利也把泰莎作为研究对象,自然而然的奥利和泰莎在一起了。
然后由于种种原因,对泰莎的科学研究无法再进行下去,并且泰莎的法力也在慢慢消失,奥利和泰莎靠小把戏继续维持泰莎拥有神奇能力的假象。
最后他们分开了,当多年以后南希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声称对方已经死了。
小说的题目《法力》,其中法力指的是泰莎拥有的特殊能力。
她能够透视,即使不看也知道奥利和口袋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即使是与她无关的事物,她也能知道它在哪,怎么样了。
因此许多人慕名而来向她求教。
然而这样的能力却在被奥利当成研究对象以后,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慢慢消失,也在她与奥利即将分开的前夕回归。
《法力》实际上是讲一个逃无可逃,无需再逃的故事。
与前面几篇不同,前面的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总是在试图逃离,但最终无法逃脱。
而这篇小说里的两个女主人公,南希和泰莎,都没有过试图逃离。
南希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婚姻,即使她知道婚姻会改变她的生活方式,阻碍她的工作,阻碍她写日记,并且她还将面临去打理照料一个家庭的责任,但是她似乎没有想逃。
读《逃离》读后感

读《逃离》读后感文学作品是作家生活经历和个人感悟的结晶,作家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创作主题和风格,也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对于爱丽丝·门罗来说,她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光都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小镇度过,这些小镇便成了她笔下最常出现的场景。
女性对于“逃离”这个主题似乎有着格外的敏锐和偏爱。
在无数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女性逃离的探讨。
这或许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女性一直处于附属地位,没有自身独立的价值,是这个世界的被囚禁者。
而男性从小就被教育要创立自己的事业,有所作为。
直到一战前的十年间,男女平等的思想才开始真正普及和被世人接受,女性才可以走出家庭生活领域,去工作、参与政治、从事艺术创作。
在此之前,体面家庭的女性甚至连独自出门都是违背世俗和不可想象的。
爱丽丝·门罗生于 1931 年,她的创作生涯跨越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性解放运动。
这一时期,女性权利意识开始觉醒,想必这对她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笔下的女性有了权利自觉,不满于平庸的生活,想要做出改变。
然而,20 世纪中末期的女性想要逃离的不再是一个面目清晰的强权式人物或家庭,而是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束缚和压抑。
她们渴望超越平庸,追求轻盈的生活,但现实中的琐碎和沉重却与这种渴望相互撕扯。
小说的结尾,主人公们往往选择回归正常生活,读者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一样感到迷茫。
看起来天下之大,女性却似乎没有真正的逃离之地。
当有机会逃离时,她们内心又开始怀念即将逃离开的那种熟悉和稳定的生活。
女性解放,不仅需要从外界的约束中解脱出来,更需要女性内心的自我解放。
简·奥斯汀生活在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夏洛蒂·勃朗特则生活在 19 世纪中期,她们书中的女主人公自尊、自强、自爱,希求在婚姻中获得平等的地位。
然而,一两百年过去了,男女平等的观念虽然已被广为接受,但女性仍在困境中挣扎。
爱丽丝·门罗的小说背景设定在加拿大偏远荒凉的小镇,让人不禁想起英国的荒野。
《逃离》读后感

《逃离》读后感
《逃离》是一本关于自由和追求的书籍,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由的珍贵和追求的意义。
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许多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自由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自由并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变数。
此外,这本书还展现了追求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故事中,许多人都因为追求的支持而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真诚的追求和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机会和挑战,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自由的珍贵和追求的意义。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就一定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人性、认识世界。
《简爱》名著阅读提升训练(解析版)

《简爱》名著阅读提升训练2.请简述《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的主要性格特点。
3.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我一路都在反抗,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可这一来就大大加重了蓓茜和阿博特小姐对我的恶感,超过了她们本来愿意抱有的。
实际上,我是有点失掉了自制,或者像法国人常说的:忘乎所以了。
我明知道,一时的反叛早已经使我难免要受到种种难以想象的惩罚,因此像所有造反的奴隶那样,我在绝望中下决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抓住她胳臂,阿博特小姐,她简直像只发了疯的猫。
”“真丟脸!真丢脸!”那使女喊道,“多吓人的举动呀,爱小姐,居然打起一位有身份的年轻人,你恩人的儿子,你的小主人来了!”“主人!他怎么会是我的主人?难道我是个佣人吗?”①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
②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③请结合原著回答,选文中“我”反抗的原因是什么?4.阅读《简·爱》选段,回答问题。
红房子是间空余的卧房,难得有人在这里过夜。
其实也许可以说,从来没有。
……房子里难得生火,所以很冷;因为远离保育室和厨房,所以很静;又因为谁都知道很少有人进去,所以显得庄严肃穆。
只有女佣每逢周六上这里来,把一周内静悄悄落在镜子上和家具上的灰尘抹去。
选段中的“红房子”是(名字)去世的地方,他的遗体曾经在这里让人瞻仰,他的棺材由殡葬工人从这里抬走。
从此以后,这里便始终弥漫着一种阴森森的祭奠氛围。
简·爱被关在红房子中是因为:5.阅读《简·爱》选段,完成各题。
“哎呀!哎呀!这样撒泼,竟敢打起约翰少爷来了!”“谁见过这样的坏脾气!”A又补了一句:“把她拖到红屋子里去关起来。
”立刻就有四只手抓住了我,把我拖上了楼去。
我一路反抗着,这在我是从来没有过的,可是这么一来,大大增加了贝茜和阿博特小姐对我的恶感。
事实上,我是有点不能自制了,或者像法国人常说的:忘乎所以了。
我意识到,一时的反抗已难免会使我遭受种种别出心裁的惩罚,因此,我像所有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决定豁出去了。
《逃离》读后感读后感

《逃离》读后感读后感
《逃离》是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对女性生活和心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首先,我被门罗对于女性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所打动。
在《逃离》中,门罗通过对女主角的描绘,展现了女性生活的复杂和矛盾。
她让我们看到,女性生活既有独立的一面,也有依赖的一面。
这种对于女性生活的深刻理解,让我对女性生活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女性的心理。
在《逃离》中,门罗通过对女主角的描绘,展现了女性的心理。
她让我们看到,女性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
这种对于女性的心理,让我对女性的心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再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女性的成长。
在《逃离》中,门罗通过对女主角的描绘,展现了女性的成长。
她让我们看到,女性只有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才能够真正地成长。
这种对于女性的成长的认识,让我对女性的成长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的来说,《逃离》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
它让我看到了女性生活的
复杂和矛盾,也让我看到了女性的心理和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像门罗一样,深入理解和体验女性生活,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简 爱》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简爱》练习题1.(2023兰州)班级开展了“赏析简·爱形象之美”专题阅读。
你所在的小组准备以“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为话题,梳理作品中的关联情节。
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分)话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人物引股的冲突里德舅妈简·爱童年时期成长中的冲突布罗克赫斯特(1)简·爱青年时期婚恋生活中的冲突(2)(备选人物:A.海伦 B.伯莎 C.坦普尔)结论:一个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的简·爱。
2.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5分)为什么我总是受苦,总是遭人白眼,总是让人告状,永远受到责备呢?为什么我永远不能讨人喜欢?为什么我尽力博取欢心,却依然无济于事呢?伊丽莎自私任性,却受到尊敬;乔治亚娜好使性子,心肠又毒,而且强词夺理目空一切,偏偏得到所有人的纵容。
她的美貌,她红润的面颊,金色的卷发,使得她人见人爱,一俊便可遮百丑。
至于约翰,没有人同他顶撞,更不用说教训他了,虽然他什么坏事都干……(1)选段是主人公被关进“”后的一段描写。
(2分)(2)罗切斯特先生的庄园桑菲尔德英文“Thornfield”,原意是“长有荆棘的地方”。
评论家一般认为,简•爱在盖茨海德府度过了不幸的童年,在洛伍德学校经历了艰苦的岁月,而在桑菲尔德期间却是幸福美满的。
请你结合小说原著和简•爱的经历发表看法。
(3分)3.小说中人物际遇往往会因为某个重要的节点而改变,比如遇到某一个人。
如《骆驼祥子》中,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
请结合《简•爱》的内容,列举两处因遇到某个人,人物际遇发生改变的节点。
(3分)4.阅读《简爱》中的语段,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分析所简爱的性格特点。
(2分)“你这男孩儿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像个奴隶主!像罗马皇帝!”“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思想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5.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逃离》和《简爱》中的逃离主题比较分析学生姓名:程美玲指导老师:李晓卫[摘要] 《逃离》是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品,并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19实际现实主义文学中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
两部作品虽然处于不同的年代,作品所描写主人公、故事情节也有所不同,但隐藏在故事情节之后,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描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逃离。
《逃离》由八个短篇小说组成,描述了不同主人公的逃离经历,《简爱》则叙述了女主人公——简爱的逃离历程。
笔者从此处出发,探析两部作品的逃离主题和隐藏在逃离之后的双声话语。
[关键词] 逃离简爱比较双声话语逃离,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逃,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离,相距,隔开距离。
逃离,是为了追寻或达到不同于目前的状态的一种行为。
逃离主题,从古到今,一直在被记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嫦娥,逃离丈夫奔向广寒宫,民间传说白蛇追求凡间爱情选择逃离妖界,七仙女为与董卓结为夫妇,私自下凡,祝英台因为不能与梁山伯结为连理,选择变身一双彩蝶,也可谓是另一种形式的逃离。
古代如此,现当代亦是如此,五四那场对既往历史实行颠覆的伟大变革,终于催生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继书写出冯沅君式、萧红式、丁玲式等形式各异的逃离。
在作品上,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在心理与现实之间游走,在欲望与理想之间挣扎,被逃离诱惑,在逃离中纠结的女性形象。
杨沫在《青春之歌》里塑造了一位两次逃离的平凡女主人公林道静。
不管是爱情家庭的吸引还是理想生活的指引,逃离一直或者始终存在于我们或这些女主人公的生命中。
逃离这一主题也在世界文学中不断被塑造被记述,而说到外国文学中的逃离,简爱在《简爱》中的不断逃离在当时极大地刺激了当时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对以后的文学创作逃离主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代作家爱丽丝门罗的《逃离》中关于逃离这一主题的细腻刻画再一次对读者、世界文学产生了心灵的震撼。
或许可以这样说,逃离,是存在女性生命中的,并且,在人生中是必然显现的。
“逃离”这一主题不管在以前还是现在还是未来,永远存在。
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逃离》讲述了八个不同的故事,其中三个故事存在关联。
叙述了几个平凡的小镇女子,各自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母亲、妻子、女儿的角色,却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发生了共同的人生经历——逃离。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同名主人公,如何从一名孤儿成长为获得幸福的新女性,然而她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断逃离。
本文着重通过女性的视角从逃离的对象、逃离心理和女性主义等方面来分析《逃离》和《简爱》中主人公的逃离主题。
一、逃离的对象——爱人、父母、生活现状《逃离》第一个故事也是整本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凡女性身上,天真无知的少女卡拉怀着对未来、对自己家庭生活的憧憬,不顾父母的反对选择与“吉普赛流浪汉”出逃,选择与一个马术学校的男老师结为夫妻。
“她把她看作是二人未来生活的设计师,她自己则甘于当俘虏,她的顺从既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心悦诚服的。
”①她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烦透了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后院他们的生活。
留给父母的仅是一张宣告自己离开的纸条。
然而,离开了父母,与丈夫克拉克建立了家庭之后,她发现,婚后的生活并无新意可言,婚后的丈夫并非那般迷人甚至粗暴、自大、蛮横不讲理,终于在无法忍受丈夫对自己的火爆脾气之后,选择第二次出逃,逃离与丈夫的生活,仅仅为了去一个不包括她丈夫的地方。
《机缘》、《匆匆》、《沉寂》三篇相互关联,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位年纪轻轻就获得古典文学学士与硕士学位、对拉丁文有所成就的年轻女教师,然而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旅行识得一位乡间的陌生男子,并为了他放弃学术生涯,逃离父母,开始了一段混乱、不被认可却自得其乐的同居生活。
同居之后,朱丽叶又认为她被嘲弄了,她的生活在别人面前就是笑柄,她难以忍受私生活依就混乱的男人。
某天突然消失,仅仅是为了信仰的缺失就逃离了她。
《激情》,一个贫穷的女人,一场偶然的相识,一个潜意识的逃离,一张一千元的支票。
主人公格雷斯在旅店打工的时候与未婚夫莫里相识,在顺理成章的情况下,她与未婚夫一家人保持着良好热情的关系。
然而,她对爱情、对情欲的期望与未婚夫存在差距。
她想象中爱情是这样的:遇见一个英俊热情的男子,一见钟情,紧接着便是肉体上的亲密接触了。
她在孤独与幻想时所渴求的欢乐,在莫里那里得不到满足。
就在此时,未婚夫莫里的哥哥,尼尔出现了,“他是一个有纯金品质的人”,英俊潇洒,还带点薄荷味的酒精,在她眼里稳重却不失浪漫,比起莫里的不解风情,尼尔简直就是她理想中的男人。
说不清楚是由于什么原因,她与尼尔第一次的见面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出走,她选择逃离未婚夫而追随未婚夫的哥哥出走一整个下午,故事的经过是格雷斯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灵魂与肉体的相交融,故事的结局是尼尔车祸身亡,莫里选择原谅而格雷斯仅仅收下了支票放弃了莫里。
《拨弄》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身陷家庭的单身女孩,生活始终围绕着家庭、工作,忍受着讲究不尽如人意的生活,充满着家庭的责任感。
她唯一的娱乐是每年夏天独自一人坐火车到另一个城市看一出戏。
在一次看戏的旅行中她丢失手包继而偶遇陌生的异域男子,与男子相处了一顿饭、一场散步的时间,与男子的一场约定,使她计划出一场巨大的逃离,一场脱离目前的生活状态,一切重新开始的逃离。
由于命运的播弄,孪生兄弟产生的误会最终使这场逃离终止,而多年之后,真相得以显现,但是逃离早已跟随时间消散。
卡拉选择了两次逃离,逃离的是父母、是她的丈夫、爱人,朱丽叶选择逃离父母,而她的女儿同样选择逃开她。
格雷斯逃离未婚夫,她的爱人,若冰则逃离目前的生活。
女主人公们逃离的不管是爱人,还是父母还是家庭,归根到底都是逃离目前的生活状态。
目前的生活状态不管是让她们感到满意或者不满,她们都选择了逃离。
《简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简爱追求幸福的人生经历,她是一名孤儿,出生于一个穷苦牧师家庭。
幼年时,寄住在舅母家里,在那里,她经历了痛苦、黑暗的童年。
之后她被舅母送出,她到罗沃德孤儿院生活,孤儿院的生活同样令简爱备受摧残。
简爱在孤儿院毕业之后,继续做了两年的教师。
之后,简爱就来到桑菲尔德做家庭教师,度过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遇见爱情的阶段。
然而,简爱为了自尊在爱情到来的时候再次逃离,来到表哥家。
最后,简爱再次逃离稳定的生活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也最终获得真正的幸福。
简爱的人生就是在不断的逃离的过程中度过的,简爱的逃离一共发生了四次逃离。
在简爱的童年阶段,简爱寄住在舅母家,舅母和舅母的一家人都对她百般欺负凌辱,她被舅母的女儿、儿子轻视、辱骂进而是殴打,她在舅母家——盖茨黑德府的生活是煎熬是折磨,甚至是低人一等的仆人都有资格指责她、嘲笑她。
面对虐待,简爱选择逃离,她逃不出舅母那冰冷的房间,逃不出舅母儿女们紧追的魔爪,但是她尽最大的可能和最大的努力逃离他们的视线,逃离受虐的生活。
她逃向了书本逃向知识的海洋,把实际生活中遭受的欺侮变成了徜徉在书海的快乐,把物质上的贫乏变成了精神上的满足。
她远离世俗,逃向窗帘后面,在窗帘后面,在暗处观察舅母一家,观察有舅母一家这样的人生活着的世俗世界。
同时暗暗下定决心,“我象任何一个反抗的努力一样,在绝望中下了决心,要反抗到底。
”这是简爱的第一逃离,这也为以后的逃离埋下了精神的种子。
简爱被舅母当成坏孩子从舅母家赶走,被带到罗沃德寄宿学校。
然而,孤儿院院长冷酷无情,是非不分,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伪君子,孤儿院所有的教育也都是对身心的极大摧残。
在罗沃德学校唯一的温存便是坦普尔小姐,坦普尔小姐是那个冷酷至极的地方里唯一的温暖的港湾,坦普尔小姐给简爱带来了难得的爱,让简爱第一次领略了人间的真情。
也是怀着这样的感情简爱在罗沃德学校生活了八年,她不断努力学习,并用自己所学在那里做教师,教授学生。
当生活回到了一个正常的节奏,简爱理当继续以现有的方式生活下去。
然而,在简爱的内心深处,她的目光不仅限于此,她所追求的是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有意义的生命。
“我对八年的常规生活突然感到厌倦了,我憧憬自由,我渴望自由,我为自己祈祷,祈祷变化,祈祷刺激。
”于是,发生了简爱的第二次逃离,她在报纸上登广告,应聘桑菲尔德府的家庭教师。
简爱的桑菲尔德府的生活是简爱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经历,在那里她经历了人的一生最为珍贵的爱情的发生的阶段。
桑菲尔德府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主人迟迟不露面,阁楼里经常传出恐怖的叫声,桑菲尔德的一切都是简爱感到好奇这也使简爱对桑菲尔德产生了更多的吸引。
主人罗切斯特现身之后,简爱不断被神秘莫测又花样百出的主人吸引,简爱渐渐爱上了罗切斯特。
在罗切斯特和简爱发生了一系列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后,罗切斯特也慢慢被这个不那么美丽优美的家庭教师吸引,进而慢慢爱上她。
当幸福来临,简爱与罗切斯特陷入热恋,彼此尊重珍惜对方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超乎寻常的事情,阁楼上的疯女人居然就是罗切斯特的妻子。
在幸福和与痛苦交替的矛盾心情中,面对罗切斯特诚恳的挽留,简爱放下了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毅然决然地选择再一次的逃离,逃离充满魅力的罗切斯特逃离罗切斯特的疯女人。
这是简爱的第三次逃离。
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府之后遇到了圣•约翰牧师,她在牧师的帮助下谋得了一份教师的工作,生活平静也充满温情,不久后,牧师向她求婚,要简爱变成和他一样虔诚的信教徒。
但是简爱面对自己的内心,她确定她念念不忘的依然是罗切斯特,她所追求的不是平淡的生活而是有爱情的人生,于是简爱放弃了平淡的生活再次逃离,毅然走向桑菲尔德庄园。
这是简爱的第四次逃离,也最终获得她想要的幸福。
在简爱一生的四次逃离中,简爱不断逃离是她的家人,她的朋友,甚至是她爱的人,她逃离的是当前的生活,痛苦或是安稳,复杂或是平淡,简爱都选择了逃离,使当前的变成旧的生活。
二、逃离心理的矛盾性女主人公的逃离充满了矛盾。
卡拉在做出第一次逃离的决定时,心情愉悦轻松,对未来充满信心,她为自己找的理由是她的父母当年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为她指明了方向。
然而,当她第二次出逃时,内心又充满了逃离父母的悔恨,认为在她的丈夫看来,“家庭根本就是一个人血液中德毒素”,认为之前只是性这方面的问题或者仅仅是性的问题。
在决定离开丈夫克拉克时,她的内心也是充满矛盾的,她一方面无法忍受丈夫的火爆脾气毅然决然,一方面却还担心逃离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意显得优柔寡断。
她一面胆怯犹豫不能下定决心,一面又计划在一家汽车旅馆或这一类的地方待下来,上一个马术学校去找份工作,好像早有打算。
她决心逃离,去开始一种没有克拉克的生活,却又怀念与克拉克生活的日子,恐惧独自一人的新生活,最终中断逃离。
卡拉为进行逃离寻找理由,同时又为放弃逃离寻找余地,在整个逃离过程中,内心都充满矛盾。
朱丽叶放弃学术,远离父母时,似乎是被一种无法言说的引力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