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合集下载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1.贝聿铭世界著名现代主义大师,普利策奖获得者。

代表作品有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苏州博物馆,香港中银大厦,汉考克大厦,香山饭店,日本美秀博物馆等来源:/2018233.html2.罗杰斯07年普利策奖获得者,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代表作品有和皮亚若合作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其把管道、自动扶梯、服务设施外露的做法,是对石制博物馆的一次变革。

他的其他代表作品还有伦敦办公楼和伦敦千年穹顶。

来源:/2018233.html3.哈迪德唯一的女性普利策奖的获得者,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代表作品有广州歌剧院、北京SOHO物流中心、辛辛那提现代艺术中心、罗马艺术中心、香港之峰俱乐部方案等等。

来源:/2018233.html4.汤姆·梅恩(英语:Thom Mayne;1944年1月19日-)一位世界知名的美国建筑师,2005年的普利策建筑奖得主。

建筑特色以结构严谨的施工过程,和骨架型构造为主。

形式上喜用拼贴的长矩状和片段式的结构。

旧金山联邦大厦(en:San_Francisco_Federal_Building)、多伦多大学的学生宿舍、辛辛那提大学的学生娱乐中心、洛杉矶科技高中(the Science Center School in Los Angeles)、加州波诺马市的钻石农场高中(en:Diamond Ranch High School),还有奥勒岗州尤金市的美国法院大楼。

来源:/2018233.html5..约翰·伍重200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代表作品有悉尼歌剧院。

来源:/2018233.html6.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 1950年),赫尔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来源:/2168291.html。

四大现代建筑大师

四大现代建筑大师

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人类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从最初的简陋的石屋,到如今的摩天大楼,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空间和形式的探索。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有四位杰出的建筑师被誉为"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他们分别是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法兰克·劳埃德·赖特和托马斯·简。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瑞士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天才之一。

他提出了"五点建筑"理论,即:自由立面、开放的平面、自由的纵深、水平窗和绿化屋顶,这一理论深刻影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

柯布西耶以简约、现代的风格为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品包括法国马赛的热那亚人图书馆和印度昌迪加尔的政府总部。

米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是德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追求极简洁的形式和空间,注重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本质性。

凡·德罗的作品以玻璃和钢的运用为特点,营造出现代感十足、开放明亮的空间。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德国柏林的冯·德·劳恩大厦和美国芝加哥的西湖别墅。

法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他信奉"有机建筑"的理念,即建筑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赖特设计的建筑注重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坎贝尔住宅和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这些建筑都以其独特、流畅的造型和大胆的结构著称。

托马斯·简(Thomas Jahn)是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师中的巨星。

简擅长利用现代建筑的语言,创造出简洁、几何、极简主义风格的作品。

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勒·柯布西埃(l887~1965)被誉为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20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

他一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之作:1946年~1957年相继建造的“马赛公寓”体现了柯布西埃对单元型住宅的理解,这是第一个真正单元型的住宅建筑,包含了复式住宅的概念,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而其在后期创作的“朗香教堂”,则完全是充满激情的创世之作,简直是一座让人充满想象的雕塑。

为纪念这位建筑大师,在柯布西埃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联合国曾以他的名义将那一年定名为“国际住房年人们说:“如果不理解柯布西埃的话,就很难理解现代建筑”,但要想真正理解这位建筑大师似乎并非易事柯布西埃提出的理论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矛盾。

柯布西埃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道出了建筑要满足功能要求的重要性:建造一座建筑、住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

但他又说:建筑往往被“贬低到仅仅有功能用途的水平”,“这仅仅是构筑物,不是建筑。

建筑只有在产生诗意的时刻才存在,建筑是一种造型的东西。

”再有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一书发出了民主乃至于民粹的精神号召,被称为“建筑中民主和科学的宣言”,但柯布西埃又倡导把他的“新建筑五原则” 尽量适用于任何建筑地段条件,使其成为通用的建筑模式。

迄今为止对柯布西埃其人及其作品的诠释和评价褒贬不一。

虽然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经典著作,但此书也引发了许多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将其讽刺为狂热大言、芜杂混乱。

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四位建筑大师

四位建筑大师

四位建筑大师分别是:1.密斯·凡·德罗,德国现代大师,现代建筑的发起人,提倡“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2.赖特,美国被评为第一别墅的流水别墅就是他的代表作。

此外还有草原住宅、日本帝国大厦(已被拆除)等优秀作品3.勒·柯布西耶,法国著名现代大师,提出新建筑的5个特点。

著有名著1923 《走向新建筑》,宣扬建筑是居住机器4.格罗皮乌斯,德国建筑学校包豪斯(Bauhaus)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

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40年代初,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

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四大现在建筑大师doc

四大现在建筑大师doc

赖特、密斯、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是四大现代建筑大师。

格罗皮乌斯: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统一,艺术与技术结合。

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设计讲究充分采光、通风、空间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

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确定的最小极限。

赖特:崇尚自然地建筑观;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活泼有机的建筑;技术为艺术服务;表现材料的本性;连续运动空间;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柯布西耶:底层架空住;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长窗。

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比较皇家园林:皇帝及其家属,拥有无上的权威和财富。

供悠游憩息、听政、生活。

规模宏大,以真山真水的地貌为基础。

依自然地形,布局方式多样。

艺术性格趋于华丽富贵。

私家园林:官僚兼地主,有较高文化修养。

供悠游、雅集、读书、居住。

规模较小,人工气息强。

大多以水池为中心,四周散布厅堂轩馆亭廊,配山水石木。

园林风格清雅脱俗,建筑色彩淡雅,建筑形象变化多端,屋角高跷。

造园的根本观念和手法上是一致的。

比较一下中国.日本以及西方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现代建筑四大巨头

现代建筑四大巨头

全部用钢和玻璃建造,构造与施工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很少柱 子,外形纯净与透明,清彻地反映着建筑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 空间
弗兰克.赖特
FRANK LLOYD.WRIGHT
赖特简介
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年6月 8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 .他享 有92岁高龄,1959年方去世,是 现代建筑家中少有的高龄大师, 得以亲自经历了美国的”工艺 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并 且亲眼看到战后的”国际主义” 建筑运动和密斯的”少就是多” 原则兴盛.毕生设计了大量的住 宅建筑和少量的商业建筑和公 共建筑.提出了”有机建筑”理 论和草原式美国住宅模式.
.
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似瀑布 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 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 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 长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 在大地之上。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 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 生一种明的对抗, 所有混 凝土的 水平构 件,看 来有如 贯穿空 间,飞 腾跃起 赋予了 建筑最 高的动 感与张 力
玻璃
使用原因 这是密斯建筑思想的缩影,他为了赋予空间一 生命力,为了使他能够具有比较鲜明的建筑表 现,再没有把一切形式都精简到最纯净的地步 之前,他绝不停止。他一直是比较强烈的坚持 使当代建筑组成因素之一的平墙面做成最光滑 和最透明的玻璃墙的形式。
效果 成为与环境出色结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注重细节,用他 的话说就是细节就是上帝。他的作品细 部精简到不能精简的绝对地步。用极为 大胆、简单、完美的设计方法,利用新 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 果。
包豪斯建筑学派主要成员

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

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

疯子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 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 的代表人物,
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曾就学于巴 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 业后初期作品近
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 属哥特复兴的主流。高 迪最早接受的主要
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 (1883-目前仍在建 设中) ,这是一座极有 个性和感染力的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 成一个耳堂和四 个塔楼之一) ,米拉公寓, 巴特罗公寓(又称巴特罗之家) ,吉埃尔 礼拜堂和古埃 尔公园。
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 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 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 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 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 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 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 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 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 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 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 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古埃尔公园
米拉公寓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蒂德
哈迪德是建筑界的一个传奇。有人说她是疯子, 有人说她是异端人物,当然还有 人说她是特立独 行的建筑大师。无论如何,哈迪德被誉为当今世 界上最优秀的 “解构主义大师”。 哈迪德曾带领 她的团队获得了世界多个最顶尖的建筑设计竞 赛 殊荣: 意大利米兰一幢外形扭曲的写字楼,西班 牙巴塞罗那的大学和会议大楼 建筑,中国广州的 歌剧院,德国斯特拉斯堡电车站,丹麦哥本哈根 艺术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伦敦 2012 年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土耳其港市伊斯 坦 布尔和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主持权??2004 年,哈迪 德获得了“建筑界的奥斯 卡奖”普立兹克建筑奖, 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世界最高荣誉建筑奖项的女 性

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

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

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自从听了清华大学方晓风教授的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不经对第一代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大师产生钦佩之情。

这第一代建筑设计大师主要有格罗庇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弗兰克-劳-赖特、除了这四位现代建筑大师外,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到就是阿尔瓦·阿尔托。

他们为现代建筑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格罗庇乌斯格罗皮乌德裔美国建筑师。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它提倡结合新技术并致力于创造一种不为历史传统所束缚的新美学,它认为美不是来自装饰,而是来自经济的形态和对材料的表达。

格罗庇乌斯虽然不是一个突出的设计师,但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会活动价和教育家,对现代主义的推行起了重要作用。

谈到这位优秀的教育家不得不提到他创办的德国包豪斯,是一所现代主义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的学校。

包豪斯的理念起源于工艺美术运动并受到乌托邦的影响,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思想。

包豪斯的教育理论贡献重要有五点:(一)调在设计中自由创作,反对模仿。

(二)将手工艺通机械生产联系起来。

(三)强调各艺术部门间的合作。

(四)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五)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不仅是教育理论方面的贡献,包豪斯校舍的设计更体现了现代建筑特点。

大量运用玻璃幕墙。

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

同时还有包豪斯造价低,没有装饰费用,还采用大量批量生产的材料,从而提高建造速率。

2勒柯布西耶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07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到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特·贝瑞处学习,后来又到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彼得·贝伦斯事务所以尝试用新的建筑处理手法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闻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现代建筑的思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勒·柯布西埃(l887~1965)被誉为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20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

他一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之作:1946年~1957年相继建造的“马赛公寓”体现了柯布西埃对单元型住宅的理解,这是第一个真正单元型的住宅建筑,包含了复式住宅的概念,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而其在后期创作的“朗香教堂”,则完全是充满激情的创世之作,简直是一座让人充满想象的雕塑。

为纪念这位建筑大师,在柯布西埃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联合国曾以他的名义将那一年定名为“国际住房年人们说:“如果不理解柯布西埃的话,就很难理解现代建筑”,但要想真正理解这位建筑大师似乎并非易事柯布西埃提出的理论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矛盾。

柯布西埃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道出了建筑要满足功能要求的重要性:建造一座建筑、住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

但他又说:建筑往往被“贬低到仅仅有功能用途的水平”,“这仅仅是构筑物,不是建筑。

建筑只有在产生诗意的时刻才存在,建筑是一种造型的东西。

”再有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一书发出了民主乃至于民粹的精神号召,被称为“建筑中民主和科学的宣言”,但柯布西埃又倡导把他的“新建筑五原则” 尽量适用于任何建筑地段条件,使其成为通用的建筑模式。

迄今为止对柯布西埃其人及其作品的诠释和评价褒贬不一。

虽然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经典著作,但此书也引发了许多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将其讽刺为狂热大言、芜杂混乱。

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

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

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

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

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

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赖特简介(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赖特于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达而从事建筑。

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

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

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

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

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中,他在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新州、伊利诺州和密执安州等地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

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

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

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

剌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即将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

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赖特的青年时代在十九世纪渡过,那是惠特曼(W.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和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的时代。

赖特的祖父和父辈在威斯康星州的山谷中耕地土地,他在农庄上长大,对农村和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

他的“塔里埃森”就造在祖传的土地上,他在八十岁的时候谈到这一点还兴奋地说:“在塔里埃森,我这第三代人又回到了土地上,在那块土地上发展和创造美好的事物”,对祖辈和土地的眷恋溢于言表。

但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

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

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

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

赖氐慕ㄖ 谷司踝徘浊卸 猩疃龋 幌罄?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乘张。

在赖特的手中,小住宅和别墅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变得愈加丰富多彩,他把这些建筑类型提到了一个新水平。

赖特是二十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和田诗人。

他的成就不能到处被采用,但却是建筑史上的一笔珍贵财富。

1959年,赖得以89岁(92岁)的高龄离开人世。

赖特的主要作品有: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美术馆、普赖斯大厦、唯一教堂、佛罗里达南方学院教堂等。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德国建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童年的时候,密斯小名是路德维希·密斯。

青年时,他在父亲的雕塑店里工作,后来搬到柏林加入了Bruno Paul的工作室。

接著1908年到1912年间,密斯在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工作室工作了4年。

彼得·贝伦斯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对那个年代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是否能够结合的一些看法。

青年时的密斯已经是一个慎重、沉默的思考者。

他发现自己具有一些设计的天份之后,就决定将原先的名字之后,加上了凡德罗姓氏,而舍弃了原先平凡的玛丽亚、蜜夏埃尔等字。

凡德罗这个姓氏带有一些贵族的感觉。

改名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

为德国的上流阶级设传统德国建筑与室内设计。

当时他非常敬佩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

特别是卡尔所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量般的设计手法,还有散布的、折衷的经典空间配置,让密斯感到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格罗皮乌斯大力推动的新的现代结构建筑(称为先锋派)。

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而以实用功能为主,运用新材料钢、混凝土、玻璃等重新塑造建筑形象的现代建筑手法。

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

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帷幕大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世界的注目,随后他设计出了许多精简风格的建筑,并在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时,达到事业高峰。

此馆的设计后来在他诞辰100周年时原址重建,1930年密斯在捷克波尔诺(en:Brno)的作品图根哈特别墅(en:Villa_Tugendhat)也被视为此高峰期的经典建筑。

密斯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宣言莫过于“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而他本人也在自己新世纪的建筑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建筑哲学。

后来20世纪风靡世界的“玻璃盒子”源于密斯的理念以及终极一生对于玻璃与钢在建筑中使用的研究。

密斯·凡·德·罗奖又称欧盟当代建筑奖,由密斯基金会颁发,1986开始,用以奖励欧洲的优秀高品质的当代建筑作品,每两年评一次。

密斯基金会的成立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改变了20世纪全球城市天际线的大师。

荣誉Friedensklasse des Ordens Pour le Mérite (1957年)英国皇家建筑协会金牌奖(1959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金牌奖(1960年)柏林艺术奖(1961年)自由代表奖章美国(1963年)德国联邦金牌奖(1966年)代表作品阿罗伊斯李尔(Alois Riehl)住宅,柏林,(1907年)佩尔斯(Perls)住宅,柏林,(1911年)黑尔街(Heerstraße)住宅,柏林,(1913年)坎丕勒(Kampner)住宅(已毁),柏林,(1921年)莫司勒(Mosler)住宅,柏林,(1924年)沃尔夫(Wolf)住宅(已毁),古本(1926年)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与卡尔·里本克奈西特(Karl Liebknecht)纪念像(已毁),柏林,(1926年)白院聚落(斯图加特住宅展)主持人之一,斯图加特,(1927年)图根哈特别墅(Tugendhat),捷克,(1928年-1930年)朗根(Lange)与艾斯特尔博士(Dr. Esters)别墅,克雷费尔德,(1928年-1929年)万国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1929年)Verseidag公司工厂建筑,克雷费尔德,(1931年)列克(Lemke)之屋,柏林,(1932年-1933年)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伊利诺州,(1946年-1951年)伊利诺斯工学院校园规划,伊利诺斯伊利诺斯工学院建筑系馆(克朗楼)湖滨公寓,芝加哥,(1950-1951)Seagram大楼与非力普·强生(Philip Johnson)合作,纽约州,(1954年-1958年) 新国际画廊,柏林,(1965年-196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