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1) SOW; (2) 300 V、25V,200V、75V; (3) R=12.50, R3=1000, R4=37.5021-2 V =8.S V, V =8.S V, V =0.S V, V =-12V, V =-19V, V =21.S V U =8V, U =12.5,A mB D 'AB B CU =-27.S VDA1-3 Li=204 V, E=205 V1-4 (1) V A=lOO V ,V=99V ,V c=97V ,V0=7V ,V E=S V ,V F=l V ,U A F=99V ,U c E=92V ,U8E=94V,8U BF=98V, u cA=-3 V; (2) V c=90V, V B=92V, V A=93V, V E=-2V, V F=-6V, V G=-7V, U A F=99V, u c E=92V, U B E=94V, U BF=98V, U C A =-3 V1-5 R=806.70, 1=0.27A1-6 1=4A ,11 =llA ,l2=19A1-7 (a) U=6V, (b) U=24 V, (c) R=SO, (d) 1=23.SA1-8 (1) i6=-1A; (2) u4=10V ,u6=3 V; (3) Pl =-2W发出,P2=6W吸收,P3=16W吸收,P4=-lOW发出,PS=-7W发出,PG=-3W发出1-9 l=lA, U5=134V, R=7.801-10 S断开:UAB=-4.SV, UA0=-12V, UB0=-7.2V; S闭合:12 V, 12 V, 0 V1-12 UAB=llV / 12=0.SA / 13=4.SA / R3=2.401-13 R1 =19.88k0, R2=20 kO1-14 RPl=11.110, RP2=1000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2-1 2.40, SA2-2 (1) 4V ,2V ,1 V; (2) 40mA ,20mA ,lOmA 2-3 1.50 ,2A ,1/3A2-4 60 I 3602-5 2A, lA2-6 lA2-7 2A2-8 lOA2-9 l1=1.4A, l2=1.6A, l3=0.2A2-10 11=OA I l2=-3A I p l =OW I P2=-l8W2-11 11 =-lA, l2=-2A I E3=10V2-12 11=6A, l2=-3A I l3=3A2-13 11 =2A, l2=1A ,l3=1A ,14 =2A, l5=1A2-14 URL =30V I 11=2.SA I l2=-35A I I L =7.SA2-15 U ab=6V, 11=1.SA, 12=-lA, 13=0.SA2-16 11 =6A, l2=-3A I l3=3A2-17 1=4/SA, l2=-3/4A ,l3=2A ,14=31/20A ,l5=-11/4A12-18 1=0.SA I l2=-0.25A12-19 l=1A32-20 1=-lA52-21 (1) l=0A, U ab=O V; (2) l5=1A, U ab=llV。

形式逻辑学 第四版(华东师大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学 第四版(华东师大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答案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P13-14)一、1、逻辑学;客观规律。

2、思维规律。

3、客观规律。

4、某种理论、观点、看法。

二、1、(b)。

2、(b)第二章概念(P43-49)二.(1)单独、集合;(2)普遍、非集合;(3)普遍、集合;(4)普遍、非集合;(5)普遍、非集合;(6)普遍、集合。

三.字母ABCD分别表示先后出现的概念(见下页)六.全部错误。

理由:1、使用了否定;2、循环定义;3、定义过窄;4、循环定义;5、隐喻;6、定义过宽;7、定义过窄;8、定义过宽。

1、2、3、4、5、6、7、8、orA BBDDCABCDAABCCABBCDACBAB CAA BC七、全部错误。

理由:1、是分解;2、混淆根据、子项相容;3、不是划分;4、子项相容、划分不全、混淆根据;5、混淆根据、子项相容;6、是分解;7、多出子项;8、划分不全。

九、1、内涵、外延。

2、交叉、反对。

3、不相容(全异)、同一。

4、(略)。

5、定义过窄。

6、真包含(同一)、不相容(全异)。

7、限制、概括。

8、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十、a c d d(c) c d a c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P77-81)一、(3)、(5)直接表达判断。

二、A A A E O I A(a) E三、1、不能,能。

2、能,能。

3、(略)六、(3)正确。

七、1、SOP。

2、真包含于。

3、全同、真包含于。

4、真假不定。

5、特称、肯定。

6、SI P 真。

八、c d d d c d九、de de bc bc十、SIP、SOP取值为真,SIP可换位:SIP PIS。

十一、推导一:ABC三句话分别是性质命题SAP、SaP、SEP,a与E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所以根据题意SAP必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推导二:A句与C句是反对关系,不可同真,必有一假,所以B句真,B句真则C句假,所以A句亦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十二、推导:SIP与SOP是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所以POS必假,P真包含于S或与S全同,即S真包含P或与P全同,而前者使AB两句话均真,不合题意,所以S 与P全同。

部编八上语文14《背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上语文14《背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14《背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参考答案:文中写背影的文字: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1.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2.作者这样写父亲的背影:先描写外貌衣着,然后描写动作,仿佛用特写镜头细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我”的感情反应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将父亲的慈爱与迂执、艰难与努力、困顿与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倾注在这一点上,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二、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我”对父亲的情感一直是深厚的,只是有时略有些不耐烦、不满,后来,渐渐理解了父亲的所作所为,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越来越思念父亲。

“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一是父亲对“我”很好,让“我”感动;二是“我”本来就对父亲怀有深情,内心的强烈震撼是很容易发生的,所需的只是“背影”这样的契机。

三、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

参考答案:父亲的这一举动突出了对儿子的体贴、关怀,儿子在他心中高于一切,他觉得,与儿子这一别,可能又要很长时间才能相见。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第14章试题一、选择题1、IS曲线表示满足( )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C、储蓄和投资均衡D、以上都对2、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一个;B、无数个;C、一个或无数个;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3、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会变得()。

A、相对平缓B、相对陡峭C、保持不变D、难以确定4、IS-LM模型中,政府增税会使IS曲线( )。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移动D、不确定5、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亿元,会使IS()。

A、右移10亿元B、左移10亿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D、左移支出乘数以10亿元6、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l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7、若LM方程为Y=750十2000 r,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为()。

A、r=10%,Y=750B、r=10%,Y=800C、r=10%,y=950D、r=l0%,y=9008、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不发生变化D、难以确定9、水平的LM曲线表示( )。

A、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大B、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小C、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最大D、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最小10、流动性陷阱的后果是()。

A、财政政策失效B、货币政策失效C、贸易政策失效D、以上政策都失效11、货币供给量增加会使LM曲线右移,表示()。

A、同一利息水平下的收入增加B、利息率不变收入减少C、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利息率提高D、收入不变利息率下降1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13、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电路分析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2014tjh

《电路分析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2014tjh

《电路分析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2014-tjh《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1) 50W;(2) 300 V、25V,200V、75 V;(3) R2=12.5Ω,R3=100Ω,R4=37.5Ω1-2 V A=8.5V,V m=6.5V,V B=0.5V,V C=−12V,V D=−19V,V p=−21.5V,U AB=8V,U BC=12.5,U DA=−27.5V1-3 电源(产生功率):A、B元件;负载(吸收功率):C、D元件;电路满足功率平衡条件。

1-4 (1) V A=100V,V B=99V,V C=97V,V D=7V,V E=5V,V F=1V,U AF=99V,U CE=92V,U BE=94V,U BF=98V,U CA=−3 V;(2)V C=90V,V B=92V,V A=93V,V E=−2V,V F=−6V,V G=−7V,U AF=99V,U CE=92V,U BE=94V,U BF=98V,U CA=−3 V1-5 I≈0.18A ,6度,2.7元1-6 I=4A,I1=11A,I2=19A1-7 (a) U=6V,(b) U=24 V,(c) R=5Ω,(d) I=23.5A1-8 (1) i6=−1A;(2) u4=10V,u6=3 V;(3) P1 =−2W发出,P2 =6W吸收,P3 =16W吸收,P4 =−10W发出,P5 =−7W发出,P6 =−3W发出1-9 I=1A,U S=134V,R≈7.8Ω1-10 S断开:U AB=−4.8V,U AO=−12V,U BO=−7.2V;S闭合:U AB=−12V,U AO=−12V,U BO=0V1-11 支路3,节点2,网孔2,回路31-12 节点电流方程:(A)I1+I3−I6=0,(B)I6−I5−I7=0,(C)I5 +I4−I3=0回路电压方程:①I6 R6+ U S5 +I5 R5−U S3+I3 R3=0,②−I5 R5−U S5+ I7R7−U S4=0,③−I3 R3+ U S3 + U S4 + I1 R2+ I1 R1=01-13 U AB=11V,I2=0.5A,I3=4.5A,R3≈2.4Ω1-14 V A=60V,V C=140V,V D=90V,U AC=−80V,U AD=−30V,U CD=50V1-15I1=−2A,I2=3A,I3=−5A,I4=7A,I5=2A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2-1 2.4 Ω,5 A2-2 (1) 4 V,2 V,1 V;(2) 40 mA,20 mA,10 mA2-3 1.5 Ω,2 A,1/3 A2-4 6 Ω,36 Ω2-5 2 A,1 A2-6 1 A2-7 2 A2-8 1 A2-9 I1 = −1.4 A,I2 = 1.6 A,I3 = 0.2 A2-10 I1 = 0 A,I2 = −3 A,P1 = 0 W,P2 = −18 W 2-11 I1 = −1 mA,I2 = −2 mA,E3 = 10 V2-12 I1 = 6 A,I2 = −3 A,I3 = 3 A2-13 I1 =2 A,I2 = 1A,I3 = 1 A,I4 =2 A,I5 = 1 A2-14 V a = 12 V ,I1 = −1 A,I2 = 2 A2-15 V a = 6 V,I1 = 1.5 A,I2 = −1 A,I3 = 0.5 A 2-16 V a = 15 V,I1 = −1 A,I2 = 2 A,I3 = 3 A 2-17 I1 = −1 A,I2 = 2 A2-18 I1 = 1.5 A,I2 = −1 A,I3 = 0.5 A2-19 I1 = 0.8 A,I2 = −0.75 A,I3 = 2 A,I4 = −2.75 A,I5 = 1.55 A2-20 I3 = 0.5 A2-21 U0 = 2 V,R0 = 4 Ω,I0 = 0.1 A2-22 I5 = −1 A2-23 (1) I5 = 0 A,U ab = 0 V;(2) I5 = 1 A,U ab = 11 V2-24 I L = 2 A2-25 I S =11 A,R0 = 2 Ω2-26 18 Ω,−2 Ω,12 Ω2-27 U=5 V2-28 I =1 A2-29 U=5 V2-30 I =1 A2-31 10 V,180 Ω2-32 U0 = 9 V,R0 = 6 Ω,U=15 V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3-1 50Hz,314rad/s,0.02s,141V,100V,120°3-2 200V,141.4V3-3 u=14.1sin (314t−60°) V3-4 (1) ψu1−ψu2=120°;(2) ψ1=−90°,ψ2=−210°,ψu1−ψu2=120°(不变)3-5 (1) 150290VU=︒;U=∠︒,25020V(2) u3=1002sin (ωt+45°)V,u42 (ωt+135°)V3-6 (1) i1=14.1 sin (ωt+72°)A;(2) u2=300 sin (ωt-60°)V3-7 错误:(1) ,(3),(4),(5)3-8 (1) R;(2) L;(3) C;(4) R3-9 i=2.82 sin (10t−30°) A,Q≈40 var3-10 u=44.9sin (314t−135°) V,Q=3.18 var3-11 (1) I=20A;(2) P=4.4kW3-12 (1)I ≈1.4A , 1.430A I ≈∠-︒;(3)Q ≈308 var ,P =0W ;(4) i ≈0.98 sin (628t −30°) A3-13 (1)I =9.67A ,9.67150A I =∠︒,i =13.7 sin (314t +150°) A ;(3)Q =2127.4 var ,P =0W ;(4)I C =0A3-14 (1)C =20.3μF ;(2) I L =0.25A ,I C =16A第4章 习题参考答案4-1 (a) 536.87Z =∠︒Ω,0.236.87S Y =∠-︒;(b) 2.5245Z =∠-︒Ω,0.2245S Y =∠︒4-2 Y =(0.06-j0.08) S ,R ≈16.67 Ω,X L =12.5Ω,L ≈0.04 H4-3 R 600V U =∠︒,L 8090V U =∠︒,S 10053.13V U =∠︒4-4 2036.87A I =∠-︒4-5 100245Z =∠︒Ω,10A I =∠︒,R 1000V U =∠︒,L 12590V U =∠︒,C 2590V U =∠-︒4-6 0.25245S Y =∠︒,420V U =∠︒,R 20A I =∠︒,L 0.2290A I =∠-︒,C 1.2290A I =∠︒4-7 10245A I =∠︒,S10090V U =∠︒4-8 (a) 30 V ;(b) 2.24 A4-9 (a) 10 V ;(b) 10 A4-10 (a) 10 V ;(b) 10 V4-11 U =14.1 V4-12 U L1 =15 V ,U C2 =8 V ,U S =15.65 V 4-13 U X1 =100 V ,U 2 =600 V ,X 1=10 Ω,X 2=20Ω,X 3=30 Ω4-14 20245Z =∠︒Ω,245A I =∠-︒,120A I =∠︒,2290A I =∠-︒,ab 0V U = 4-15 (1)2A I =,RC 52Z =,510Z =;(2)10R =Ω,C 10X =Ω 4-16 P = 774.4 W ,Q = 580.8 var ,S = 968 V·A 4-17 I 1 = 5 A ,I 2 = 4 A4-18 I 1 = 1 A ,I 2 = 2 A ,526.565A I =∠︒,26.565V A 44.72S =∠-︒⋅4-19 10Z =Ω,190A I =∠︒,R252135V U =∠︒,10W P = 4-20 ω0 =5×106 rad/s ,ρ = 1000 Ω,Q = 100,I = 2 mA ,U R =20 mV ,U L = U C = 2 V4-21 ω0 =104 rad/s ,ρ = 100 Ω,Q = 100,U =10 V ,I R = 1 mA ,I L = I C = 100 mA4-22 L 1 = 1 H ,L 2 ≈ 0.33 H第5章 习题参考答案5-3 M = 35.5 mH 5-4 ω01 =1000 rad/s ,ω02 =2236 rad/s 5-5 Z 1 = j31.4 Ω,Z 2 = j6.28 Ω 5-6 Z r = 3+7.5 Ω 5-7 M = 130 mH 5-8 2245A I =∠︒ 5-9 U 1 = 44.8 V 5-10 M 12 = 20 mH ,I 1 = 4 A 5-11 U 2 = 220 V ,I 1 = 4 A5-12 n = 1.9 5-13 N 2 = 254匝,N 3 = 72匝 5-14 n = 10,P 2 = 31.25 mW第6章 习题参考答案6-1 (1) A 相灯泡电压为零,B 、C 相各位为220V 6-3 I L = I p = 4.4 A ,U p = 220 V ,U L = 380 V ,P = 2.3 kW 6-4 (2) I p = 7.62 A ,I L = 13.2 A 6-5 A 、C 相各为2.2A ,B 相为3.8A 6-6 U L = 404 V 6-7 A N 20247U ''=∠-︒V 6-8 cos φ = 0.961,Q = 5.75 kvar 6-9 33.428.4Z =∠︒Ω 6-10 (1) I p = 11.26 A ,Z = 19.53∠42.3° Ω; (2) I p = I l = 11.26 A ,P = 5.5 kW 6-11 U l = 391 V6-12 A 222t 53.13)A i ω=-︒B 222t 173.13)A i ω=-︒C 222t 66.87)A i ω=+︒ 6-13 U V = 160 V 6-14 (1) 负载以三角形方式接入三相电源 (2) AB 3.8215A I =∠-︒,BC 3.82135A I =∠-︒,CA 3.82105A I =∠︒A 3.8645A I =∠-︒,B 3.86165A I =∠-︒,C 3.8675A I =∠︒ 6-15 L = 110 mH ,C = 91.9 mF第7章 习题参考答案7-1 P = 240 W ,Q = 360 var 7-2 P = 10.84 W7-3 (1)() 4.7sin(100)3sin3A i t t t ωω=+︒+(2) I ≈3.94 A ,U ≈58.84 V ,P ≈93.02 W7-4 m12π()sin(arctan )V 2MU L u t t z R ωωω=+-,221()z R L ω=+7-5 直流电源中有交流,交流电源中无直流7-6 U 1=54.3 V ,R = 1 Ω,L = 11.4 mH ;约为8%,(L ’ = 12.33 mH )7-7 使总阻抗或总导纳为实数(虚部为0)的条件为12X /R R R L C ===7-8 19.39μF C =,275.13μF C = 7-9 L 1 = 1 H ,L 2 = 66.7 mH 7-10 C 1 = 10 μF ,C 2 = 1.25 μF第8章 习题参考答案8-6 i L (0+)=1.5mA ,u L (0+)=−15V8-7 i 1(0+)=4A ,i 2(0+)=1A ,u L (0+)=2V ,i 1(∞)=3A ,i 2(∞)=0,u L (∞)=08-8 i 1(0+)=75mA ,i 2(0+)=75mA ,i 3(0+)=0,u L1(0+)=0,u L2(0+)=2.25V8-9 6110C ()2e A t i t -⨯=8-10 4L ()6e V t u t -=8-11 6110C ()10(1e )V t u t -⨯=-,6110C ()5e A t i t -⨯=*8-12 500C ()115e sin(86660)V t u t -=+︒8-13 10L ()12e V t u t -=,10L()2(1e )A ti t -=-8-14 21R S ()e V t R C u t U -=-,3R S (3)e V u U τ-=-8-15 (1) τ=0.1s ,(2) 10C ()10e V t u t -=,(3) t =0.1s 8-16 510C ()109e V t u t -=-8-17 10L ()5e A t i t -=8-18 (a)00()1()1(2)f t t t t t =---;(b)00000()1()1()[1()1(2)]1()21()1(2)f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8-19 0.50.5(1)C()[5(1e )1()5(1e )1(-1)]V t t u t t t ---=--- 8-20 u o 为三角波,峰值为±0.05V*8-21 临界阻尼R L C ,欠阻尼R L C ,过阻尼R L C *8-22 12666L ()[(1e)1()(1e )1(1)2(1e )1(2)]t t t i t t t t -----=-+-----。

离散数学答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答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0∧0∧0)⇔0(4)(⌝r∧s)→(p∧⌝q) ⇔(0∧1)→(1∧0) ⇔0→0⇔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q: 3是无理数0r: 2是无理数 1s:6能被2整除 1t: 6能被4整除0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4)(p→q) →(⌝q→⌝p)(5)(p∧r) ↔(⌝p∧⌝q)(6)((p→q) ∧(q→r)) →(p→r)答:(4)p q p→q ⌝q ⌝p ⌝q→⌝p (p→q)→(⌝q→⌝p)0 0 1 1 1 1 10 1 1 0 1 1 11 0 0 1 0 0 11 1 1 0 0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 ⌝(p∧q→q)(2)(p→(p∨q))∨(p→r)(3)(p∨q)→(p∧r)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3)P q r p∨q p∧r (p∨q)→(p∧r)0 0 0 0 0 10 0 1 0 0 10 1 0 1 0 00 1 1 1 0 01 0 0 1 0 01 0 1 1 1 11 1 0 1 0 01 1 1 1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2)(p→q)∧(p→r)⇔(p→(q∧r))(4)(p∧⌝q)∨(⌝p∧q)⇔(p∨q) ∧⌝(p∧q)证明(2)(p→q)∧(p→r)⇔ (⌝p∨q)∧(⌝p∨r)⇔⌝p∨(q∧r))⇔p→(q∧r)(4)(p∧⌝q)∨(⌝p∧q)⇔(p∨(⌝p∧q)) ∧(⌝q∨(⌝p∧q)⇔(p∨⌝p)∧(p∨q)∧(⌝q∨⌝p) ∧(⌝q∨q)⇔1∧(p∨q)∧⌝(p∧q)∧1⇔(p∨q)∧⌝(p∧q)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1)(⌝p→q)→(⌝q∨p)(2)⌝(p→q)∧q∧r(3)(p∨(q∧r))→(p∨q∨r)解:(1)主析取范式(⌝p →q)→(⌝q ∨p)⇔⌝(p ∨q)∨(⌝q ∨p)⇔(⌝p ∧⌝q)∨(⌝q ∨p)⇔ (⌝p ∧⌝q)∨(⌝q ∧p)∨(⌝q ∧⌝p)∨(p ∧q)∨(p ∧⌝q)⇔ (⌝p ∧⌝q)∨(p ∧⌝q)∨(p ∧q)⇔320m m m ∨∨⇔∑(0,2,3)主合取范式:(⌝p →q)→(⌝q ∨p)⇔⌝(p ∨q)∨(⌝q ∨p)⇔(⌝p ∧⌝q)∨(⌝q ∨p)⇔(⌝p ∨(⌝q ∨p))∧(⌝q ∨(⌝q ∨p))⇔1∧(p ∨⌝q)⇔(p ∨⌝q) ⇔ M 1⇔∏(1)(2) 主合取范式为:⌝(p →q)∧q ∧r ⇔⌝(⌝p ∨q)∧q ∧r⇔(p ∧⌝q)∧q ∧r ⇔0所以该式为矛盾式.主合取范式为∏(0,1,2,3,4,5,6,7)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3)主合取范式为:(p ∨(q ∧r))→(p ∨q ∨r)⇔⌝(p ∨(q ∧r))→(p ∨q ∨r)⇔(⌝p ∧(⌝q ∨⌝r))∨(p ∨q ∨r)⇔(⌝p ∨(p ∨q ∨r))∧((⌝q ∨⌝r))∨(p ∨q ∨r))⇔1∧1⇔1所以该式为永真式.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4. 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前提:p→q,⌝(q∧r),r结论:⌝p(4)前提:q→p,q↔s,s↔t,t∧r结论:p∧q证明:(2)①⌝(q∧r) 前提引入②⌝q∨⌝r ①置换③q→⌝r ②蕴含等值式④r 前提引入⑤⌝q ③④拒取式⑥p→q 前提引入⑦¬p(3)⑤⑥拒取式证明(4):①t∧r 前提引入②t ①化简律③q↔s 前提引入④s↔t 前提引入⑤q↔t ③④等价三段论⑥(q→t)∧(t→q) ⑤置换⑦(q→t)⑥化简⑧q ②⑥假言推理⑨q→p 前提引入⑩p ⑧⑨假言推理(11)p∧q ⑧⑩合取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s→p,q结论:s→r证明①s 附加前提引入②s→p 前提引入③p ①②假言推理④p→(q→r) 前提引入⑤q→r ③④假言推理⑥q 前提引入⑦r ⑤⑥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q,r∧⌝s结论:⌝p证明:①p 结论的否定引入②p→﹁q 前提引入③﹁q ①②假言推理④¬r∨q 前提引入⑤¬r ④化简律⑥r∧¬s 前提引入⑦r ⑥化简律⑧r∧﹁r ⑤⑦合取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所以推理正确.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1) 对于任意x,均有2=(x+)(x).(2) 存在x,使得x+5=9.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解:F(x): 2=(x+)(x).G(x): x+5=9.(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九页-六六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九页-六六页

第14页练习答案练习第1题答案练习第2题答案第16页练习答案练习题答案第22章习题22.1第1题答案解:设宽为x,面积为y,则y=2x2习题22.1第2题答案y=2(1-x)2习题22.1第3题答案列表:描点、连线,如下图所示:习题22.1第4题答案解:抛物线y=5x2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是(0,0)抛物线y= -1/5x2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是(0,0)习题22.1第5题答案提示:图像略(1)对称轴都是y轴,顶点依次是(0,3)(0, -2)(2)对称轴依次是x=-2,x=1,顶点依次是(-2,-2)(1,2)习题22.1第6题答案(1)∵a=-3,b=12,c=-3∴-b/2a=-12/(2×(-3))=2,(4ac-b2)/4a=(4×(-3)×(-3)-122)/(4×(-3))=9∴抛物线y=-3x2+12x-3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坐标是(2,9)(2)∵a=4,b=-24,c=26∴- b/2a=-(-24)/(2×4)=3, (4ac-b2)/4a=(4×4×26-(-24)2)/(4×4)=-10∴抛物线y=4x2 - 24x+26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3,顶点坐标是(3, -10)(3)∵a=2,b=8,c=-6∴- b/2a=-8/(2×2)=-2, (4ac-b2)/4a= (4×2×(-6)-82)/(4×2)= -14∴抛物线y=2x2 +8x-6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x=-2,顶点坐标为(-2,-14)(4)∵a=1/2,b =-2,c=-1∴- b/2a=-(-2)/(2×1/2)=2, (4ac-b2)/4a=(4×1/2×(-1)- (-2)2)/(4×1/2)=-3∴抛物线y=1/2x2-2x-1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x=2,顶点坐标是(2, -3).图略习题22.1第7题答案(1)-1;-1(2)1/4;1/4习题22.1第8题答案解:由题意,可知S=1/2×(12-2t)×4t=4t(6-t)∴S=-4t2+24t,即△PBQ的面积S与出发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是S=-4t2+24t又∵线段的长度只能为正数∴∴0<t<6,即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0<t<6习题22.1第9题答案解:∵s=9t+1/2t2∴当t=12时,s=9×12+1/2×122=180,即经过12s汽车行驶了180m当s=380时,380=9t+1/2t2∴t1=20,t2=-38(不合题意,舍去),即行驶380m需要20s习题22.1第10题答案(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1+1)/2=0,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k(a≠0)将点(1,3)(2,6)代入得∴函数解析式为y=x2+2(2)设函数解析式为y=a x2+bx+c(a≠0),将点(-1,-1)(0,-2)(1,1)代入得∴函数解析式为y=2x2+x-2(3)设函数解析式为y=a(x+1)(x-3) (a≠0),将点(1,-5)代入,得-5=a(1+1)(1-3)解得a=5/4∴函数解析式为y=5/4(x+1)(x-3),即y=5/4x2-5/2x-15/4(4)设函数解析式为y=a x2+ bx+c(a≠0),将点(1,2)(3,0)(-2,20)代入得∴函数解析式为y=x2-5x+6习题22.1第11题答案解:把(-1,-22)(0,-8)(2,8)分别代入y=a x2+bx+c,得a=-2,b=12, c=-8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12x-8将解析式配方,得y=-2(x-3)2+10又a=-2<0所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3,顶点坐标为(3,10)习题22.1第12题答案(1)由已知vt=v0+at=0+1.5t=1.5t,s=vt=(v0+vt)/2t=1.5t/2t=3/4t2,即s=3/4t2(2)把s=3代入s=3/4t2中,得t=2(t=-2舍去),即钢球从斜面顶端滚到底端用2s第29页练习答案练习第1题答案练习第2题答案习题22.2第1题答案(1)图像如下图所示:(2)有图像可知,当x=1或x=3时,函数值为0习题22.2第2题答案(1)如下图(1)所示:方程x2-3x+2=0的解是x1=1,x2=2(2)如下图所示:方程-x2-6x-9=0的解是x1=x2=-3习题22.2第3题答案(1)如下图所示:(2)由图像可知,铅球推出的距离是10m习题22.2第4题答案解法1: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3)/2=1 解法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即y=ax2-2ax-3a,∴x=-(-2a)/2a=1,即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习题22.2第5题答案提示:图像略(1)x1=3,x2=-1(2)x<-1或x>3(3)-1<x<3习题22.2第6题答案提示:(1)第三或第四象限或y轴负半轴上(2)x轴上(3)第一或第二象限或y轴正半轴上,当a<0时(1)第一或第二象限或y轴正半轴上(2)x轴上(3)第三或第四象限或y轴负半轴上第32页练习答案练习题答案习题22.3第1题答案(1)∵a=-4<0∴抛物线有最高点∵x=-3/[2×(-4)]=3/8,y=[4×(-4)×0-32]/[2×(-4)]=9/16∴抛物线最高点的坐标为(3/8,9/16)(2)∵a=3>0∴抛物线有最低点∵x=-1/(2×3)=-1/6,y=(4×3×6-12)/(4×3)=71/12∴抛物线最低点的坐标为(-1/6,71/12)习题22.3第2题答案解:设所获总利润为y元.由题意,可知y=(x-30)(100-x),即y=-x2+130x-3000 =-(x-65)2+1225∴当x=65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1225,即以每件65元定价才能使所获利润最大习题22.3第3题答案解:s=60t-1.5t2=-1.5(t2-40t+400)+1.5×400=-1.5(t-20)2+600∴当t=20时,s取最大值,且最大值是600,即飞行着陆后滑行600m才能停下来习题22.3第4题答案解:设一条直角边长是x,那么另一条直角边长是8-x设面积为y,则y=1/2x•(8-x),即y=-(1/2)x2+4x对称轴为直线x=-b/2a=-4/(2×(-1/2))=4当x=4时,8-x=4,ymax=8∴当两条直角边长都为4时,面积有最大值8习题22.3第5题答案解:设AC的长为x,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y.由题意,可知y=1/2AC•BD ∴y= 1/2 x(10-x), 即y=-1/2x2+5x=-1/2(x-5)2+25/2∴当x=5时,y有最大值,y最大值=25/2此时,10-x=10-5=5,故当AC=BD=5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25/2习题22.3第6题答案解:∵∠A=30°,∠C=90°,且四边形CDEF是矩形∴FE//BC,ED//AC∴∠DEB=30°在Rt△AFE中,FE=1/2AE在Rt△EDB中,BD=1/2EB,设AE=x,则FE=1/2x令矩形CDEF的面积为S,则S=FE•ED= 1/2 x •/2(12-x)=/4(12x- x2)∴当x=6时,S最大值=9,此时AE=6,EB=12-x=6∴AE=EB,即点E是AB的中点时,剪出的矩形CDEF面积最大习题22.3第7题答案解:设AE=x,AB=a,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S,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E=DH,即AH=a-x在Rt△AEH中:HE2=AH2+AE2=(a-x)2+x2=2x2-2ax+a2=2(x-1/2 a) 2+1/2a2∴当x=1/2a时,S有最小值,且S最小值=1/2a2,此时AE=1/2a,EB=1/2a,即点E是AB边的中点∴当点E是AB边的中点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最小习题22.3第8题答案解:设房价定为每间每天增加x元,宾馆利润为y元由题意可知,y=(180+x-20)(50-x/10)=-1/10x2+34x+8000=-1/10(x-170)2+10890∴当x=170时,y取最大值,且y最大值=10890,此时180+x=350(元)∴房间每天每间定价为350元时,宾馆利润最大习题22.3第9题答案解:用定长为L的线段围成矩形时,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则S矩形=x•(1/2L-x)=-x2+1/2 Lx=-(x-1/4L)2+1/16L2,当x=1/4 L时,S最大值=1/16L2用定长为L的线段围成圆时,设圆的半径为R,则2R=L,S圆=R2=(L/2)2=L2/4ᅲ∵1/16L2=/16L2,L2/4=4/16L2,且π<4∴1/16L2<L2/4∴S矩形<S圆∴用定长为L的线段围成圆的面积大第33页练习答案练习题答案复习题第1题答案解:由题意可知,y=(4+x)(4-x)= -x2+16,即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y=-x2+16 复习题第2题答案解:由题意可知,y=5000(1+x)2=5000x2+10000x+5000,即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5000x2+10000x+5000复习题第3题答案D(1)∵a=1>0∴抛物线开口向上又∵x=-2/(2×1)=-1,y=(4×1×(-3)-22)/(4×1)=-4∴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是(-1,-4).图略(2)∵a=-1<0∴抛物线开口向下又∵x=-6/(2×(-1))=3,y=(4×(-1)×1-62)/(4×(-1))=10∴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3,顶点坐标是(3,10).图略(3)∵a=1/2>0∴抛物线开口向上又∵x=-2/(2×1/2)=-2, y= (4×1/2×1-22)/(4×1/2)=-1∴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是(-2,-1).图略(4)∵a=-1/4<0∴抛物线开口向下又∵x=-1/(2×(-1/4))=2,y=(4×(-1/4)×(-4)-12)/(4×(-1/4))=-3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是(2, -3).图略解:∵s=15t-6t2∴当t=-15/(2×(-6))=5/4时,s最大值=(4×(-6)×0-152)/(4×(-6))=75/8,即汽车刹车后到停下来前进了75/8m复习题第6题答案(1)分别把(-3,2),(-1,-1),(1,3)代入y=ax2+bx+c得a=7/8,b=2,c=1/8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7/8x2+2x+1/8(2)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2)(x-3/2)把(0, -5)代入,得a=20/3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0/3x2-20/3 x-5复习题第7题答案解:设垂直于墙的矩形一边长为xm,则平行于墙的矩形的另一边长为(30-2x)m设矩形的面积为ym2,则y=x(30-2x)=-2x2+30x=-2(x-15/2)2+112.5 ∴当x=15/2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12.5,此时30-2x=15∴当菜园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15/2m,平行于墙的另一边长为15m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112.5m2复习题第8题答案解:设矩形的长为x cm,则宽为(18-x)cm,S侧=2x•(18-x)=-2x2+36x=-2(x-9)2+162当x=9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此时18-x=18-9=9当矩形的长与宽都为9cm时旋转形成的圆柱的侧面积最大复习题第9题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又∵BE=BF=DG=DH∴AH=AE=CG=CF∴∠AHE∠AEH,∠A+∠AEH+∠AHE=180,∠A+2∠AHE=180〬又∵∠A+∠D=180〬∴∠D=2∠AHE,同理可得∠A=2∠DHG∴2∠AHE+2∠DHG=180〬∴∠AHE+∠DHG=90〬∴∠EHG=90〬,同理可得∠HGF=∠GFE=90〬∴四边形EFGH是矩形(2)解:连接BD交EF于点K,如图7所示,设BE的长为x,BD=AB=a∴四边形ABCD为菱形,∠A=60〬∴∠EBK=60〬,∠KEB=30〬在Rt△BKE中,BE=x,则BK=1/2x,EK=/2xS矩形EFGH=EF•FG=2EK•(BD-2BK)=2×/2 x(a-2×1/2x)=x(a-x)=-(x2-ax)=-(x2-ax+a2/4-a2/4)=-(x-a/2)2+/4a2当x=a/2时,即BE=a/2时,矩形EFGH的面积最大第35页练习答案第37页练习答案第39页练习答案第40页练习答案练习第1题答案练习第2题答案第23章习题23.1第1题答案(1)如下图所示:(2)如下图所示:(3)如下图所示:(4)如下图所示:习题23.1第2题答案解:如下图所示,旋转中心为O点,旋转角为OA所转的角度习题23.1第3题答案解:如下图所示:习题23.1第4题答案解:旋转图形分别为△A₁B₁C₁,△A₂B₂C₂,如下图所示:习题23.1第5题答案(1)旋转中心为O₁点,旋转角为60〬,如下图所示:(2)旋转中心为O₂点,旋转角为90〬,如下图所示:习题23.1第6题答案提示:旋转角就是以旋转中心为顶点的周角被均匀地等分问题(360〬÷5=72〬,360〬÷3=120〬)解:(1)旋转角为72°,114°,216°,288°,360°时,旋转后的五角星与自身重合(2)等边三角形绕中心点O旋转120〬,240〬,360〬时与自身重合习题23.1第7题答案风车图案由四个全等的基本图形构成,可由其中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旋转90〬,180〬,270〬得到习题23.1第8题答案提示:旋转中心在等腰三角形的外部解:五角星中间的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为72〬,114〬,216〬,288〬习题23.1第9题答案(1)如下图所示:(2)∵BC=3,AC=4,∠C=90〬习题23.1第10题答案提示:线段BE与DC在形状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中,可考虑旋转变换,点A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点,因此点A是旋转中心解:BE=DC,理由如下:因为△ABD与△ACE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E=AC, AB=AD,∠DAB=∠CAE=60〬所以∠DAB+∠BAC=∠CAE+∠BAC,即∠DAC=∠BAE所以△BAE绕点A顺时针旋转60〬时,BA与DA重合,AE与AC重合,则△BAE 与△DAC完全重合所以BE=DC第59页练习答案练习第1题答案练习第2题答案练习第3题答案习题23.2第1题答案如下图所示:习题23.2第2题答案解:依题可知,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禁止标志、风轮叶片、正方形、正六边形它们的对称中心分别是圆心,叶片的轴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正六边形任意两条最长的对角线的交点习题23.2第3题答案如下图所示,四边形ABCD关于原点O对称的四边形为A\\\\\\\'B\\\\\\\'C\\\\\\\'D\\\\\\\'习题23.2第4题答案解:∵A(a,1)与A\\\\\\\'(5,b)关于原点O对称习题23.2第5题答案解:依题意可知此图形时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O₁O₂的中点习题23.2第6题答案解:如下图所示,做出△ABC以BC的中点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的图形△DCB,则四边形ABCD即为以AC,AB为一组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习题23.2第7题答案解:如下图(1)中的△DCE是由△ACB以C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在下图(2)中,先以AC为对称轴作△ABC的轴对称图形△AFC,再把△AFC以C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90〬,即可得到△DCE习题23.2第8题答案解:依题意知这两个梯形是全等的因为菱形是以它的对角线的交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过对称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将图形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所以它们全等习题23.2第9题答案不一定当两个全等的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等于它的一条腰长的时候,这两个全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菱形,其他情况不行习题23.2第10题答案解:如下图所示:连接BE,DF,EF,BD,AC,BD与EF交于点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1=∠2∵△ADE是等边三角形∴DE=AD,∠3=60〬∵△BCF为等边三角形∴BC=BF,∠4=60〬∴DE=BF∴∠1+∠3=∠2+∠4,即∠BDE=∠DBF∴DE//BF∴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BD与EF互相平分于点O又∵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BD与AC互相平分于点O,即OD=OB,OE=OF,OA=OC ∴△ADE和△BCF成中心对称第61页练习答案练习第2题答案练习第3题答案复习题第1题答案如下图所示:复习题第2题答案解:图(2)是由图(1)这个基本图案绕着图案的中心旋转90〬,180〬, 270〬后与原图形所形成的复习题第3题答案解:图中这4个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为O点,如下图所示:复习题第4题答案如下图所示:解:依题意可知△EBC可以看做是△DAC以点C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的复习题第6题答案解:依题意可知:右边倾斜的树以其根部为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使树成直立的状态,再以与树干平行的一条直线为对称轴作树的对称图形,即可得到左边直立的树复习题第7题答案解:矩形FABE,菱形EBCD都为中心对称图形,过对称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将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下图所示,直线MN可把这张纸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复习题第8题答案解:当梯形是下底角为60〬且上底等于腰长的等腰梯形时,可以经过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题中图(2)的图案第62页练习答案练习题答案第66页练习答案练习第1题答案练习第2题答案。

《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2.A3.C4.A5.D6.C7.A8.D9.D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ABC2.ABC3.BD4.ABC5.ABCD6.ABC7.AD8.ABC9.ABC 10.ABC三、判断题参考答案1.×2.√3.×4.√5.×四、问答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在实践中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答: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在实践中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群众路线(1)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第一,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第二,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三,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独立自主(1)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2)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2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B2.A3.B4.D5.D6.A7.C8. B9.A 10.B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ABD2.AD3.BCD4.ABCD5.AD6.ACD7.ABC8.ABD9.BD 10.ABCD三、判断题参考答案1.×2. ×3.√4.√5. √四、问答题参考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如何理解它?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编程题
1.如果一个用户输入一个参数,则打印“no args”,如果输入两个参数并且第二个命令行参数是-a,则打印“I will deal with -a”,如果是-l则打印“I will deal with -l”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CC=gcc
ALL:aa bb cc
aa:aa.c
$(CC) -o aa aa.c
bb:bb.c
$(CC) -o bb bb.c
cc:cc.c
$(CC) -o cc cc.c
clean:
rm -f aabb cc

一、选择题
1.下列那个命令不是现实多个环境变量的C
Aset BexportCpwd Denv
系统调用由两部分组成:
(1)核心函数:是实现系统调用功能的代码,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驻留在内存中,是一种共享代码。运行在核心态。
(2)接口函数:是提供给应用程序的API,以库函数的形式存在于Linux的lib.a中,该库中存放了所有系统调用的接口函数的目标代码,用汇编语言书写。其主要功能是把系统调用号,入口参数地址传给相应的核心函数,并使用户态下运行的应用程序陷入核心态。
4.make。命令用来及时makefile文件中的命令
5.库分为静态库和共享库。
二、简答题
1.静态库和共享库的区别
(1)静态库的代码在编译时就已连接到开发人员开发的应用程序中。
(2)共享库只是在程序开始运行时才载入,在编译时,只是简单地指定需要使用的库函数。
(3)静态库文件以.a结尾,共享库文件以.so结尾。
2.Makefile文件的显式规则是什么?
目标文件:依赖文件列表
<tab>更新目标文件使用的命令
三、编程题
1.编写makefile:当前目录下有文件a1.c a2.c a3.c,其中a1.c中带有main函数,其他文件为用户自定义函数供main函数调用,编写完成对这几个文件的编译工作生成可执行文件a
5.下面那个不是lseek第三个参数的取值C
A.SEEK_SETB.SEEK_CURC.SEEK_NOWD.SEEK_END
6.Sync系统调用的功能是A
A.刷新所有缓存到磁盘B.刷新缓存中某个文件的所有信息到磁盘
C.刷新缓存中某个文件的数据到磁盘D.刷新磁盘中某个文件的属性信息到磁盘
7.Fsync系统调用的功能是B
4.使用time函数获得的时间是算术类型、代表自1970年1月1日零时到当前时间的秒数。
5.把算数类型时间表示转换成结构体类型使用()函数localtime。
6.把算数类型时间表示转换成字符串类型使用()函数ctime。
7.Maketime函数把()类型时间表示转换成()类型时间表示结构体、算术。
8.如果一个C程序的入口表示为main(int argc,char *argv[]),编译该程序后的可执行程序为a.out,那么在命令“./a.out–f foo”后,main中的参数argv[1]指向的字符串是(“-f”)。
(4)将/home/test文件的拥有着修改为tom,将文件所属组该为student
#chown tom:student /home/test

一、填空题
1.Vi的三中工作模式:插入模式、命令模式、末行模式。
2.Gcc生成可执行文件的四个步骤: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
3.Makefile用来描述程序或工程中各个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
return 0;
}

一、选择题
1.文件系统保存在磁盘的B
A.引导块B.超级块C.i节点块D.数据块
2.Linux文件系统的根目录的i节点号为C
A. 0B. 1 C.2D.3
3.文件描述符的数据类型是B
A. char B.int C.double D.float
4.设置文件偏移量的系统调用是C
A. truncateB. syncC . lseekD.create
CC=gcc
BIN=a
$(BIN):a1.o a2.o a3.o
$(CC) -o $(BIN) $^
a1.o:a1.c
$(CC) -c a1.c
a2.o:a2.c
$(CC) -c a2.c
a3.o:a3.c
$(CC) -c a3.c
clean:
rm -f *.o $(BIN)
2.编写makefile:当前目录下有很多独立的程序文件:aa.c c .c(即每个文件中都有main函数),分别要生成对应的我可执行文件aabbcc,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写一个makefile使得调用make命令会重新编译最新修改的程序文件
2.获取某个环境变量值使用函数A
A.getenv B.putenv C.setenv D.unsetenv
二、填空题
1.命令行参数是main。函数的参数
2.Main函数的参数若有两个参数则第一个参数代表命令行参数个数、第二个参数代表指向各命令行参数字符串的指针数组。
3.Linux中日期时间的表示方法有:算术类型、结构体类型、字符串类型。
4.完成如下命令
(1)新建用户tom和用户组student
#useradd tom
#passwd tom
#groupadd student
(2)新建文件file
#touch file
(3)将文件file改名为test,然后将test拷贝到/home
#mv file test
#cp test /home

一、简答题
1.关于Linux的版本有两种不同的称呼:
一种是内核版本,一种是发行版本。
2.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3.系统调用、库函数的区别和练习
从用户角度观察,系统调用和库函数都以C函数形式出现,提供给用户一种功能实现的接口,需要用户输入指定的参数,调用结束得到指定的返回值。
从实现者角度观察,库函数是在系统调用上层的函数,库函数一般指程序员可以使用的通用函数。
{
if(argc==1)
printf("no args\n");
else if(argc==2)
{
if(strcmp(argv[1],"-a")==0)
printf("I will deal with -a\n");
if(strcmp(argv[1],"-l")==0)
printf("I will deal with -l\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