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五首复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24.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主旨】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复习课件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复习课件

贰 任务二:好句我来赏
常见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白描、象征、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 古讽今、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运用典故等。 (2)表达方式: ①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托物言 志等); ②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等。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夸张、双关、互文等。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贰 任务二:好句我来赏
根据小组的分享,交流、概括、总结可以从哪些角度对名句进 行赏析
修辞、描写(表达方式)、抒情
方式、炼字、表现手法……
贰 任务二:好句我来赏
助记口诀: 好句我来赏,言语生动找修辞, 精妙词语是炼字。表达方式分五 支,表现手法寻常记。
贰 任务二:好句我来赏
常见词类及其作用:
(1)动词:强调过程及变化,一般能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 (2)形容词: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主要着眼于对象的状态;不仅可以从形、 声、色、光等方面点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3)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常能使诗歌内容变得更深刻。 (4)叠词:一是体现音节美,增强语言的音韵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 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5)拟声词:一是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 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叁 任务三:真题我来练
2、对《过零丁洋》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 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 定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 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 气节。

九上 六单元 24,诗词五首

九上 六单元 24,诗词五首

24、《诗词五首》
一、词语解释
问边:征蓬:
候骑:都护:
商女: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
一、综合题
1、《使至塞上》诗中被喻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体现其作品”诗中有画“特色的诗句:
描写边塞雄浑风光的诗句:
描写边塞奇特壮美风光的诗句是:
2、《泊秦淮》借商女表达对统治阶级嘲讽的句子:
揭示全诗主旨:
抒写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句子是:
3、《无题》诗中歌颂至死不渝忠贞爱情的诗句:
运用双关,谐音感情忠贞不渝的诗句:
特级教师斯霞一生热爱语文教育,九十高龄仍笔耕不辍,这好似:
表现眷恋之深,终其一生都处于思念中的诗句:
“无题”诗人多似以描写()为主。

4、《浣溪沙》诗中感叹时光的天然奇偶:
惋惜与欣慰交织,蕴含生活哲理,被后世喻为“奇偶佳联”的诗句:5、《水调歌头》诗中有“此事古难全”,其中”此事”指代的诗句:
表达作者乐观阔达胸襟的诗句:
直接“怀子由”写普天下离人心愿:
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进行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思想主旨、重点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思想主旨、重点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思想主旨、重点问题24.诗词五首1.思想主旨《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渔家傲》: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重点问题(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

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2)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3)赏析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4)赏析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

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迈胸襟。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word文档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word文档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内容预览:24.诗词五首【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胡天:指西北地区。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乐妓。

百花残:百花凋零。

晓镜:早晨照镜子。

无多路:没有多远。

殷勤:热情而周到。

探看:探望,慰问。

把酒:举起酒杯。

把,举,拿着。

宫阙:宫殿,古时帝王宫殿门前有反阙,所以称宫殿为宫阙。

琼楼玉宇:指神话中月宫里的亭台楼阁。

婵娟:形容月色明媚,这里指代明月。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代杰出画家、诗人。

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

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其作品魄力雄大,一变古来的钩斫画法,创渲谈的破墨法。

宋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

晚唐诗人。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

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

入朝,官至中书舍人。

《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

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分析藩镇割据之病源及边防战守之事,其意透彻,但无人问津。

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他的《答庄充书》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是用兵法来比喻创作。

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

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咏怀五百字》。

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批评之讽。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

由于国热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诗词五首复习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诗词五首复习课件
D.“小园香径独徘徊”表达了诗 人渴望改变现实却又无可奈何。
第五十六页,共七十四页。
《水调歌头
( s h u ǐ d i ào g ē

tóu)
第五十七页,共七十四页。
(1)把 ( 握
)
(2)不胜 受(不住 (bùshèng)
(bù zhù)
)
第五十八页,共七十四页。
_ _ _ _ _ _ _ _ 王维(wáng wéi) _ _ _ _ ,
_____唐_______ (朝)诗
人。
第二十五页,共七十四页。
交 代 了 出 使 的 目 的 和经过地点的句子
(mùdì)
单车(dānchē)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第二十六页,共七十四页。
颔 联 用 “ 征 蓬 、 归 雁
第三十九页,共七十四页。
“烟笼寒水月笼沙”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
(yī fú)
什么样的画面?
淡雅 而又冷清的水边夜 (dànyǎ)
色图
第四十页,共七十四页。
“商女 不知亡国恨,隔 (shānɡ nǚ) 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诗 人是在讽刺歌女吗?
第四十一页,共七十四页。
抨击了沉湎于酒色、不 理朝政的达官贵人,表 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
的诗句是
无__可_奈__何_花__落__去_,_________
似曾相识 燕归来。 (sì céng xiāng shí)
第五十五页,共七十四页。
不恰当的两项是 ( AD ) A.“一曲新词酒一杯”是说作者 每饮完一杯酒就写一首词。
B.“去年天气(tiānqì)旧亭台”是物是 人非的怀旧之感。 C.“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对春 光的流逝表示惋惜之情。
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胡天:指西北地区。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乐妓。

百花残:百花凋零。

晓镜:早晨照镜子。

无多路:没有多远。

殷勤:热情而周到。

探看:探望,慰问。

把酒:举起酒杯。

把,举,拿着。

宫阙:宫殿,古时帝王宫殿门前有反阙,所以称宫殿为宫阙。

琼楼玉宇:指神话中月宫里的亭台楼阁。

婵娟:形容月色明媚,这里指代明月。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代杰出画家、诗人。

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

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其作品魄力雄大,一变古来的钩斫画法,创渲谈的破墨法。

宋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

晚唐诗人。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

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

入朝,官至中书舍人。

《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

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分析藩镇割据之病源及边防战守之事,其意透彻,但无人问津。

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他的《答庄充书》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是用兵法来比喻创作。

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

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咏怀五百字》。

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批评之讽。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

由于国热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一 问一答,写词人产生联想,思古之 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词中实写史事 的两句是(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 南战未休)反衬当朝文武庸碌无能、 怯懦苟安的句子是(生子当如孙仲 谋)
• 《满江红》中表现了作者匡 扶天下、救民水火的壮志凌 云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 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表现 作者不甘雌伏的巾帼豪情的 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2.《诉衷情》的结尾引用曹操赞叹孙权的典 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引用曹操赞叹孙权的典故的言外之意是: 而今宋朝也只是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而在掌 握军政大权的人物中,可曾有一个能与孙权 相比的吗?极力赞颂了孙权的年少有为、不 畏强敌,反衬了当朝统治者的怯懦苟安、昏 庸无能,鲜明的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隐 忧。
• 5.“天山”在词中借指(边塞),“沧州”比喻 (隐者所居). • 6.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 A.上片前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 典故,回顾了词人盛年时慷慨从军、勇赴国难, 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的生活往事。 • B.“关河梦断何处”句由梦境回到现实,语势急 转而下,转伤感悲凉为慷慨激昂。 • C.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流露 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 D.下片结尾三句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 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 (中原地区)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 用自己的话概述。
(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 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 操、刘备抗衡,连一世之雄的曹操也 赞叹、佩服他)
《十五从军征》表现兵役制 度极端不合理的句子是(十 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进一步表现老兵孤独凄凉处 境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 《诉衷情》中再现词人往日壮志 凌云、奔赴抗敌战场的勃勃英姿 的两句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 马戍梁州。)在《诉衷情》中表 达词人平生不得志,并流露出沉 痛感情的句子是(胡未灭,鬓先 秋,泪空流。)点明本词主旨的 句子(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 老沧州。)
• 《朝天子· 咏喇叭》中写喇叭锁 哪的功用的句子是(官船来往 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 描写官宦酷吏横冲直撞骄横神 态的句子是(眼见得吹翻了这 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 鹅飞罢!)
• 1.赏析:不尽长江滚滚流
• 既是词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 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 基调。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国家 大事都像长江水一样逝去了,词 人胸中此时不禁愁思和感慨,又 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采用了什么抒 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 无门的悲愤之情。 • • • • •
4.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上片追忆当年军旅生活;下片抒发理想与现实矛盾。 B.“万里”与“匹马”形容空间形象上的鲜明对比。 C.“万里”与“当年”写出时间跨度上的岁月变迁。 D.“泪空流”的“空”不可以换成其他的词语,因为 它写出了对朝廷的偏安一隅的不满与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