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晚春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共1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共14张PPT)
课前回顾
❖默写《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 ❖体裁 ❖作者 ❖创作背景
《晚春》
七言绝句
韩愈(中唐)
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 半百(49岁)。他此时在官场上处 于不得志的时期。
诗歌赏析
探究三: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珍惜春天美好的时光。 2、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3、?
诗歌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开头两句是写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 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出了 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色。一霎时,万紫 千红,春色满园。
诗中一个“知”字,一个“斗”字,将花草树木赋予 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原本没 有生命的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
•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歌大意
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
它们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 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
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 中纷纷飘落,只知道如雪花那样,毫无 目的地漫天飞舞。
作者: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 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 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 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 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 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 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 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 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3单元 4《晚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3单元 4《晚春》

启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 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 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时机,利 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 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小结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 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 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 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 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 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 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 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描摹了晚春花草灿烂的情态, 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 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 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晚春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 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 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 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 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 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 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 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韩 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只知道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共3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共3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A.修辞运用
《早春》运用比喻和对比;《晚春》运用拟人和比喻。
B.抒情方法
《早春》直抒胸臆;《晚春》借景抒情。
C.表达情感
《早春》对春天的喜爱,对生命勃发的赞美;《晚春》 对生命的眷恋。
5.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 么?
“杨花榆荚无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 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 足道的自尊,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 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6.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 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纷 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 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 人生态度。
拓展延伸
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请同学们把两首诗比较一下,说说他们的异同。 (提示:从修辞运用上、抒情方法上、表达情感方面分析比较)
“未若柳絮因风起”,韩愈反以飞雪喻柳絮: __杨__花__榆__荚__无__才__思,__惟__解__漫__天__作__雪__飞。
2.(牡丹江中考)请从炼字角度分析“斗”字的 妙处。
“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花木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 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 景象。
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榆 荚”“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他与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 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 黎先生集》。
创作背景
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 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估计是 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有所感悟而作,同时也 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作者 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赏析诗歌
晚春 韩愈 草 树 知 春 不 久 归, 百 般 红 紫斗 芳 菲。 杨 花 榆 荚 无 才 思, 惟 解 漫 天 作 雪 飞。
合作学习
思考问题: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 手法?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明确答案
用了拟人修辞格。“草树”,各种花草树 木,没有生命,写草树“不久归”,“知 春”,把草树当人写。一个“斗”字,把 花草树木写得更有情趣,赋予了人的思维、 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斗”用得很 好。
赏读今人描写春天的句子,朗读进入情景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 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 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 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牵动, 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 的茎做柳笛呢!他们的笛声吹出了心里 的幸福和快乐。
赏读今人描写春天的句子,朗读进入情景
赏析诗歌
课外链接二
这首诗平易中见创新,颇富风趣,想象奇特,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 能解,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从中可以看出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以 及极富超前的思维
末二句尤其耐人寻味,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 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网文,文学座上宾文)
诗歌情感
赏析诗歌
课外链接一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 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逊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 飞舞,加入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察事物细致入微,挖掘潜在的花事秘密,反一般诗人怀晚春迟暮之感, 临摹花草灿烂的情景,展现出晚春满目风采的蓬勃气势,寥寥几笔,便给人 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晚春1-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晚春1-部编版

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日新。 等闲识得东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2、谁还能想到描写其它季节的古诗? 也请搜集整理。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
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 化作漫天飞雪。
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
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 析”,展开想象的翅膀大 胆想象,你看到了什么画 面?又想到了什么?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晚春
韩愈(768-824),字 退之,世称韩昌黎,河 南河阳(今孟县)人,唐代 文学家、思想家、教育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 大家”之首,与柳宗元 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 集》。《晚春》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 三首。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不久归:将结束。
杨 花:指柳絮。 榆 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 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 随风飘落。 才 思:才华、才气。 惟 解: 只知道。
杨 花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
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 妍斗艳。
谢谢

人教版七下《晚春》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下《晚春》优秀课件
2021/1/27
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 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 相开花、争妍斗艳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珍惜 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4、请发挥想像,用自己话描绘“扬花”“漫天 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 随风飘荡。
理解诗意
竞争,比赛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
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2021/1/27
理解诗意Βιβλιοθήκη 指柳絮只知道 满天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 紫”,如同人之“无才思”。
2021/1/27
诗句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描摹晚春花草灿烂 的情态,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 光的美好情怀。
诵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fēi
百般/红紫/斗芳 。
jiá
杨花/榆 /无才思,
jiě
惟 /漫天/作雪飞。
2021/1/27
诵读诗歌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2021/1/27
2021/1/27
拓展延伸
唐代:韩愈
2021/1/27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
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 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 城的春末。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文字 ,就常见 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独特景色。 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 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 早春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晚春---韩愈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晚春---韩愈ppt课件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 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 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 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 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 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 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 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 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 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2019/5/2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0
thank you!
晚春 (唐) 韩愈
晚春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 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 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 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 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 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 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晚春》PPT课件

《晚春》PPT课件

资料助读
关于背景
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 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 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 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 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朗读诗歌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芳菲(fēi) 榆荚( jiá) 解( jiě)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按音节停顿或按意义停顿) 2.方法指导:读出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朗读诗歌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点评。 (4)齐读。齐背。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
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祖籍河 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 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 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 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 文语言,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唐宋八大家之 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二、疏通诗意
1.方法引领:结合诗后的主题,写作技巧的诠释,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探究翻译全诗,画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解决。 2. 记住重点词语。
草树: 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不久归: 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 竞争,比赛。 杨花: 指柳絮。 榆荚: 指榆钱。 才思: 才气,才华。 惟解: 只知道。 漫天: 遍布天空。
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 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 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 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 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 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七年级语文下册
走近作者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
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
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
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
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并称
“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 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韩昌黎集》 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环境中呢?
主旨探究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 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 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 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 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 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 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只知道。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 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
大意: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
挽留春天,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
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 好似片片雪花。
品诗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 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 的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极有效地 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
“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
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
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启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抛
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
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时
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
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
写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
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 (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