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的赏析
李白《短歌行》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短歌行》原文|翻译|赏析《短歌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全诗悲叹人生太短,写法上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大家要想知道更多关于短歌行的古诗资料,可以来看看小编整理的短歌行古诗相关资料介绍了解下。
《短歌行》原文唐代:李白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短歌行》译文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
古乐府中有《长歌行》与《短歌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
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
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白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
“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
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
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
起首两句,貌似平平,实则恰到好处。
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
曹操《短歌行》的赏析

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 读 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 时候可以停止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 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 思念。
“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 “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 谊。这里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 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 “为求贤而愁”和“待贤以礼”,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 “明明如月”这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是对以上的强调与 照应,从结构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第一节中忧叹人生苦短,要人们对酒当歌。诗的开场就劝说人们“对酒当 歌”,诗人的理由是:“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能有多久啊,
它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会干了,还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去日”,指逝 去的岁月。这四句猛一看很像《古诗
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劝人们及时行乐,其实不是。这里讲“人生几何”, 是说自己要抓紧时间,及时建功立业。这从表面上看,是曹操在抒发个人的情感, 发愁时间太快,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 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已经流逝,应该赶紧拿定主意来施展 抱负。“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 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 传是最早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接下来诗人说,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 激昂,而诗人的忧愁难以消除。用什么来解消愁闷呢?只有借助酒。世事混乱, 诗人目睹百姓的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 的忧叹。这一点他的《蒿里行》中可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 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以这八句作者写的不是“愁”字,也不是“愁”需 要用酒来消解,要人们“及时行乐”,而是奉劝人们真正懂得人的生命规律而及 早成就事业,下面的诗意由此伸发开去。
励志古诗词《短歌行》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短歌行》原文及赏析
《短歌行》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赏析:
《短歌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诗中用简短而凄美的语气抒发出游子思乡的感伤之情。
从诗中可以看到,主人公深深怀念家乡,因此在诗中频繁出现“室家”“之子于归”等家乡相关
的比喻符号,充分展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外,诗人在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描写,如“采薇”、“桃之夭夭”等,
以此来暗示抒发出家乡之美的柔美语调,表达出游子思乡的焦灼之情。
最后一句定格的的“宜其室家”,也表达出深深的家乡之情,仿佛句子内化了游子想念故乡、归家的重要内涵。
总的来说,《短歌行》是一首凄美的励志诗,诗中李白用细腻的文字抒发出游子思乡的深沉意境,引人深思。
诗中不仅充满了着力用词,更流露出游子对家乡无比热爱和思念之情,诗中句子所包含的励志意义,可以激发读者在努力奋斗中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导语:有创见的书籍传播在黑暗的时代里,有如太阳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 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短歌行 的翻译及赏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短歌行的翻译及赏析 原文: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 一作:水)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 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 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shēng): 出自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 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 拾取, 摘取。
另解: 掇读 chuò, 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 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短歌行的赏析(通用6篇)

短歌行的赏析《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下面小编特地整理了短歌行的赏析。
希望大家多多阅读,以便学习。
短歌行的赏析篇1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
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
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
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正因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
正是正因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
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
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情绪;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
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短歌行的赏析篇2《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此刻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十分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刻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短歌行》翻译赏析

《短歌行》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短歌行》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赏析曹操《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短歌行》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曹操《短歌行》【题解】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建都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采用乐府古题,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创造,对五言诗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善于以质朴刚健的语言直抒胸臆,无典雅浮华之弊,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在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的提倡、带动之下,这个时期的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光采夺目的一章——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建安文学”。
曹操的诗今存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多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本诗选自《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2],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
曹操《短歌行》的赏析五范文

曹操《短歌行》的赏析五范文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中,最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莫过于《短歌行》。
《短歌行》是曹操为表达个人志向与抒发胸襟而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他治国安邦的决心和坚持,同时也描绘了当时乱世的残酷和无奈。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短歌行》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歌体裁的角度来看,《短歌行》采用了古典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四句一段。
这种形式简洁明了,富有韵律感,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同时,诗歌还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呼应和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尽”和“流”,正是通过对偶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要追求理想并奋发向前的决心。
其次,从意象的角度来看,《短歌行》运用了丰富而生动的意象,使诗歌更加鲜活、感人。
通过描绘风景和自然景观,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主题得到了更加具体的表达。
例如,“白日依山尽”的描绘,立刻勾勒出一幅美丽而壮丽的山水画面;“黄河入海流”的描写,则传递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生动的意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从情感的角度来看,《短歌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治理乱世的决心。
诗歌中出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语句,表明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展示了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坚定。
而“心悦诚服”。
这些情感的表达,不仅勾勒出了作者对国家兴盛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在乱世中的坚持与决心。
最后,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短歌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对比,以形象鲜明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追求理想和坚韧不拔的决心;而“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中的艺术手法,则通过反复加重的语气,展示了作者在战乱中的果敢和英勇。
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的赏析 《短歌行 》是汉末政治家、文学 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
这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 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 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赏析 曹操可谓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
然而,在文学史上,曹操才华横溢, 给后人留下很多上乘之作。
上高中时,我就学习过他的《短歌行》,现在重读经 典,心中似升腾起万丈豪情,一股英雄气让我有了鉴赏的冲动。
《短歌行》共 128 个字,忧字出现三次,成为贯穿全诗的诗眼,也是曹操英 雄气概的最好体现,忧思中,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饱经忧患、真诚恳切的老者形 象, 尽显明主风度, 全然没有了战场上硝烟的味道, 也没有了军事里奸诈的阴霾, 是最真心的表白,最实意的胸怀。
第一段两个忧,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一前一后,再加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感慨, 再加上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的形象比喻, 给全诗奠定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然而这一悲凉,不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不是不知老之 将至的消极嗟叹,他对汉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实担忧, 他又看到晨 风吹干的露水,想到人生短暂,想到时间紧迫,他的人生几何的慨叹,是一万年 太久, 只争朝夕的积极态度, 这一人生几何之忧不能不说是渴望建功立业的老者 发自心底的最良心的呐喊,怎能不对这种英雄之气油然而生敬意。
1/6
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网罗人才。
曹操是一个草莽英雄,他没有显赫的身世,不象袁氏出生名门望族,也不像孙氏 一家出身世家, 更没有刘备的整日挂在嘴边的那么一点点的皇室血统, 曹操虽然 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 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 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 都聚集在他这里。
接下去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 》中的名句一般,如女子对待情人般痴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只因为 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又进一步明誓自己心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先起 兴,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再表心情,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 我的尊贵的客人啊, 你要到来, 我一定在席间弹起琴瑟, 吹起笙乐欢迎你。
这一求贤若渴之忧不能不说是渴望大展宏图的老者对待贤才的最深沉的期待, 又 怎能不被这种真诚渴求之心所打动。
第二段一个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而接下来的四句,同样用到了比喻的 修辞。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
掇,拾取,摘取。
意思是:贤才 有如天上的明月, 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由于求才不得, 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
想想此时曹操已 53 岁高龄,他率大军 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看着皎月当空,以欲上青天揽明月之心 求贤, 然而贤才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啊?这一贤才难得之忧不能不说是一位明主对 良臣的呼唤?看看接下来的语句, 你能想象出来诗人心情。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此时,诗人将感情推向了高潮,一切进行了小说 般虚构境界。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
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 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他想象着与贤才欢饮畅谈的情景,爱贤之情也油然而生。
前四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 无穷的情景。
诗人在求贤过程中既喜又忧的曲折心情,通过一唱三叹,吞吐往复 的手法,以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来了。
不是英雄,就没有这种打江山的抱负,不是 英雄,就没有这种求贤才的热情。
这种抱负,最后终于从天下归心中得以体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 匝,何枝可依最后四句诗,匝,周,圈。
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 高飞。
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
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 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
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 己这边来,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
这一贤才前途之忧 不能不说是一位明主对良臣的前途的担忧。
接着作者把这种担忧具体话,用心来证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 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心愿 和胸襟,当然也是希望人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用典故,据《史记 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
2/6
之贤人。
看那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 自己愿意像周公那样,虚心接受天下贤人志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 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
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将文章推 入高潮。
这一统一天下之忧不能不说是一位明主渴望贤才的坦荡胸襟。
到此,读 者已被他的真诚与豪爽所折服。
而这最后一忧才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 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
由此,我们读懂了曹操。
实现统一大志,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
而眼前, 赤壁之战前景未卜,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他能不产生这样 的忧思吗?愿学大海纳百川,愿学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还不是为了实 现心中的宏愿?诗中,他向世人证明着自己的广博胸襟,有容乃大,自己已经做 好了准备, 各位贤才, 还犹豫什么呢?他的忧患意识愈强, 更看出他的只争朝夕, 他的惜时如金,他的心情是多么地迫切,全诗的出这种大气磅礴之势,这种慷慨 激昂的英雄之气,正是靠忧字传达。
所以,曹操之忧思,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 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