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数字与数量:认识0-9的数字及其大小,学会用数字表示数量。
2. 数字的排列和比较:学习数字的顺序排列和大小比较。
3. 数字的加法和减法:学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数量的排序和比较:学习对一组物品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和比较。
5. 数字的组成和分解:认识数字的组成和分解,如10由1和0组成。
6. 数字的顺序: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读数,如从1数到30。
7. 图形和图形的特点:学习认识基本的二维图形和它们的特点,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8. 空间关系:学习认识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9. 时间和事件的先后:学习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如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等。
10. 量与重量:学习认识一些常见的量和重量单位,如升、斤等。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孩子能够培养对数字和数量的认知能力,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和操作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2、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数到几,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就是几。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在确定左右时:参照物如果是物体和动物,以学生自己的左右为准。
参照物如果是人,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 -5的认识1、1- -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 -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 1、2、3、4、5. 从后往前数: 5、4、3、2、1.3、1- -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八大专项考点包括:
1.认识钟表:一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钟表的结构,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整点的概念。
2.2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一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认识图形: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图形的概念,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认识数位:学生需要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并能够进行数位的转换。
5.认识方位: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方位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6.比较大小: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并能够进行大小关系的排序。
7.单位换算: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单位换算,如厘米、米、千克等。
8.图形计数: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计数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能够进行面积的计算。
这些考点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多练习、多思考,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认识数字:学习0-20的数字,包括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数的比较:学习比较大小,例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3. 简单的加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初步概念,例如: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方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方法。
4. 图形和空间: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5. 分类和集合:学习按照一定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将物品分成不同的集合。
6. 时间和钟表: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读出时钟上的时间。
7. 统计和概率: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例如统计喜欢的颜色、水果的数量等;了解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这些知识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四则运算: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包括基本四则运算、计算二元一次方程、计算实数的平方根等;
(2)数理逻辑:学习判断真假的能力,促进思考的能力及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
(3)数论:掌握数论基本概念及用数论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几何知识
(1)几何图形名称:学习三维几何图形及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包括球体、圆锥形、平面四边形等;
(2)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学习判断四边形是否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
(3)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度量标准,包括弧度、角度等;
(4)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三角形的关系和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三角形等;
三、空间几何
(1)立体图形的构造:学习构成立体图形的原则,例如锥体的构成、棱柱的构成等;
(2)四面体、六面体的构成:学习构成四面体、六面体的原则,以及这些图形的内角度数和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投影:学习投影的定义及投影原则;
四、测量学
(1)体积:学习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定义及计算方法;
(2)质量:学习重力定义,认识重力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计算方法;(3)面积: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曲面积的计算、正多边形的面
积计算等;
五、统计学
(1)概念: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众数、中位数、极差等;(2)数据处理:学习将数据用表格、图表表示出来的方法,方便分析;(3)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了解实验的不确定性。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
所有知识点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北师大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生活中的数: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认识0~10各数,并建立起“物”与“数”的对应关系。
•比较:比较大小、数量、重量、高度和长度。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认识0~20各数,会进行加减运算,并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分类:了解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
类。
•位置和顺序:知道上下左右前后,用这些来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理解图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及其特
征。
•认识时钟:初步认识时钟,认识并读出时钟中的整点和
半点时间。
这些内容涉及数学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这些都是以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有点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
①正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②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③ 2个2个的数: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无论是正数、倒数还是从指定中间数开始数都要会)。
④ 5个5个的数:0 5 10 15 20(无论是正数还是倒数都要会)。
⑤单数:1、3、5、7、9 ……⑥双数:2、4、6、8、10 ……(注: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①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10”,一个“十”就是10个“一”。
如: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2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②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
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
③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观察图中的16个图形,从左数第三个和从右数第二个分别是哪个图形?这种题目需要注意方向和位置,同时要知道“几”和“第几”之间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提示:1、关注每个单元的“典型例题”。
2、关注每个“典型例题”下面对应的“温馨提示”(黑体字即是)。
3、会“举一反三”。
建议:(1)先打印出全部汇总,给孩子装订好,进行复习。
(2)单独打印出“只保留典型例题”的一份(14——23页),当练习卷让孩子做一做。
(3)根据孩子的错题,可以再改改题中数字和图案,打印出练习让孩子做一做,加深印象。
第一单元数一数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用数字来表示。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正确比较出所给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或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
典型例题:一、看图写数。
如:△△△△△△△△温馨提示:有的数量较大,易漏数或重复数错,需要(1)按一定顺序数,(2)数一个划去一个,(3)做标记(数一个打一个对勾等)。
二、比多少。
1、△△△△○○○○○○○(1)()和()同样多。
(2)()比()少3个。
2、比一比、填一填。
△△△△△△△△○○○○○○○○○○○比△多()个。
○比△少()个。
3、画一画(1)画○和△同样多。
(2)画△比○少2个。
(3)多3个。
△△△△○○○○○○○温馨提示: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一定要用线一一连接起来),也可以用数数写出各自数量的方法比较多少。
第二单元位置知识点:认识“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并知道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典型例题:1、在的()边。
2、在的()边。
3、在()的左边。
4、的右边是()。
5、在的()边。
温馨提示:1、一定要先找准“以谁为观察中心”,一般来说,找“谁”的哪一边,谁就是观察中心。
如:在的()边。
是观察中心,去找。
2、第3小题:在()的左边。
这种题很易错,是填写观察中心,注意要与前两题区分开,提问要求不一样。
第三、五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1、会读、会写0—10各数。
2、明确数的顺序,会按顺序写数。
3、知道2—10各数的组成。
4、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5、知道基数“几”和序数“第几”的不同。
6、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
7、看图列式。
典型例题:一、数序1、按顺序填数。
(1)(28 ( ) ( )( )12 ( ) ( ) 15 ( )( )(3)6的前面是( ),9的后面是( ),与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各数。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各数。
3、7、8、9、2、10 5、3、6、9、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1、第1、2小题,根据已知数得知顺序后,再填写,不要做题太盲目。
4、第4小题,将0—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之后,左为前、右为后。
二、组成8 6 7 13 8 2 9温馨提示:有的孩子对于6—10的组成不熟练,需要单独练习巩固。
三、比较大小(1)3()5 10()9 4+3()9 8()4+4温馨提示:如果是算式与数进行比较,都是将得数进行比较。
四、变式练习(1)4+()=10 10—()=2()+2=7 7=()—1温馨提示:可以利用“数的组成”知识填写。
(2)()<2 9>()温馨提示:此种题型,很多题的答案都有多个,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如果孩子能找出所有答案或找到答案的范围,那更好!五、几和第几1、(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2)从右往左数,是第()个。
(3)从左往右数,排第()。
(4)从右数出第6个图形,并涂上颜色。
(5)从左数出2个图形,并圈起来。
温馨提示:1、孩子很容易将基数“几”和序数“第几”相混淆,一定要明确区别。
2、有的孩子不认真审题,左右不分。
六、口算2+3= 4—0= 10—8= 0+6=3+2+4= 10—3—2= 7—2+3= 9—2—7=温馨提示:不管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七、看图列式(这两个单元的应用题类型比较多,请重点关注一下。
)(一)一图多式1、一图四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1)有的图,物体数量较多(如20以内的数量),所以一定要点着数清楚物体数量。
(2)此类题,孩子容易把左右两边割裂为两道题看,如本题易错写为:3+1=4、1+3=4、3—1=2、3—2=1。
因此要提醒孩子,此为一幅图,左边4个,右边2个。
2、一图两式(1)(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温馨提示:关键看清楚图下的题目要求,看看究竟题中要求列出几个算式。
(二)一图一式(1)(2)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1、图中没有去掉的意思,应表示为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的意思,用加法。
数量关系:部分+部分=总数。
2、第2小题,用圆圈(即集合圈)的方式,表示求总数。
(3)(4)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又跑来6个同学。
温馨提示:用“虚线圈”或“划斜线”的方式,表示去掉部分后,求剩余的意思,用减法。
数量关系:总数—部分=部分。
(6)(7)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1、第6小题,根据图意,应理解为:原来有---个,踢进去了---个,还剩几个没踢进去。
应为求剩余,用减法计算。
第7小题,根据图意,应理解为:原来有---只,跳走了---只,还剩几只。
应为求剩余,用减法计算。
2、减法,关键是要找准“总数”是多少。
(8)(9)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要先观察“?”的位置,“?”在哪里,就是求哪里,一般来说,“?”在大括号的下面,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 “?”在大括号的左边或右边,就要“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如第8小题,用加法。
第9小题,用减法。
(三)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应用题1、2、一共有7只。
还剩几只?列式: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温馨提示:当文字和图画相结合时,一定要找全题中的条件,明确问题。
一道应用题中,至少有2个条件和1个问题。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知识点:能直观认识、辨认、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
典型例题:1、正方体()个,长方体()个,圆柱体()个,球()个。
正方体()个,长方体()个,圆柱体()个,球()个。
温馨提示:点着数,避免漏数。
2、将序号填在相应的()里。
长方体是(),正方体是(),圆柱体是(),球是()。
温馨提示:点着数、数一个划去一个,避免漏数。
3、(1)一共有()个图形。
(2)圆柱有()个,长方体有()个。
(3)圆柱比长方体多()个,长方体比圆柱少()个。
(4)最少的是(),最多的是()。
(5)从左边数,球排在第(),它是从右边数第()个。
(6)在从右数第3个图形的下面画√。
把从左数第6个图形涂上红色。
(7)圈出从左数出的3个图形。
4、下面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个()个温馨提示:被挡住的部分也应该算,有的孩子因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所以想象不出来。
此题部分孩子错题率较高,可以多找点此类型的题目加强练习。
第六单元11—20的认识知识点:1、能按照一定顺序数出0—20各数(正数、倒数,会1个1个、2个2个、5个5个的数),能正确的排列大小,知道数序。
2、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数位顺序。
3、明确20以内各数的组成。
4、能根据计数器或小棒等实物,正确用数表示。
5、会正确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6、知道加法、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7、看图列式。
典型例题:一、看图写数1、2、3、()()()温馨提示:20以内数量比较多,一定要点着数、做标记,否则易数错数量,如第1、3小题。
二、看数画珠。
温馨提示:此题考察“数的组成”这一知识点,数位上是几,就画几个珠子。
三、按顺序填空。
1、10、11、()、()、()、15、()、()、()、()、()(1)一共有()个数。
(2)左起第3个数是(),右起第5个数是()。
(3)从右边数出3个数圈起来,在右数第3个数的下面画“√”。
2、17后面连续的三个数是()、()、()。
3、19前面的数是(),13后面的数是(),4、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
5、比14少1的数是(),比18多1的数是()。
6、(1)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17、19、13、2018、13、14、3、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1、要根据已知数,先确定好顺序再填写,不要盲目填写。
2、正着数数,大部分孩子都没问题,但倒着数20以内的数,有的孩子不熟练,所以易错,请加强练习。
3、第3小题,左为前、右为后。
4、第5小题,多1、少1的数都是相邻的数。
四、(1)写数十一十五十七十二写作:()()()()(2)读数16、17、19、14、18读作:()()()()()温馨提示:写数要用数字填,读数要用汉字填。
五、根据数的组成填空1、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13里面有()个十、()个一。
3、20是由()个一组成的,是由()个十组成的。
4、()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3。
5、()个十和()个一组成19。
6、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8。
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
8、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9、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温馨提示:1、在数位顺序表中,右数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右数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2、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六,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被减数是16,减数是2,差是多少?列式:_________2、加数是3,另一个加数是10,和是多少?列式:___________温馨提示:熟记并应用“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七、解决问题。
1、小明排第6,小红排第10,他们之间有()人,从小明到小红共()人。
2、亮亮家的上面有10层,下面有6层。
亮亮住的这幢大楼共有()层。
温馨提示:1、此类型的题,一定要结合画图或写数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不能凭空想象。
2、第2小题,还要加上亮亮家已知的那一层,孩子容易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