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思考题精简版

合集下载

经济法思考题

经济法思考题

1、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是否都属于经济法?2、试论经济法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

3、试述经济法的地位与体系。

4、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别。

5、试论经济法具体调整对象的范围。

6、举例说明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

1、试述我国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

2、简述经济管理主体的专业分类。

3、试述经济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我国各种企业类型。

5、简述特殊企业存在的领域。

6、个人独资企业的特征是什么?7、简述国合伙企业的法定种类。

8、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之区别?9、简述确定市场准入的方法。

10、试述我国企业登记管理制度。

1.市场监管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2.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3.简述回扣、折扣和佣金之间的区别4.试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5.欺骗性标示行为之表现形式6.简述商业秘密及其侵权行为的表现7.简述低价倾销行为的构成要件、例外情形以及该行为对消费者的影响8.垄断的概念和特征9.试论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10.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内容1、何谓消费者?消费者具有哪些特征?2、简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3、试述消费者的权利。

4、经营者的义务有哪些?5、简述经营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

6、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最终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的如何确定?7、如何理解双倍赔偿制度?1.试述我国《产品质量法》中的产品范围。

2.简述我国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3.产品质量认证的种类有哪些?4.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对象主要有哪些?5.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6.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之区别。

7.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8.生产者所承担的严格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免责事由1.何谓广告、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2.我国广告法律体系的构成。

3.简述我国广告的一般准则。

4.根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试述我国广告的特殊准则。

5.简述我国广告的监管模式。

6.我国广告审查机构的确定。

7.简述广告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8.试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

吐血整理 经济法复习思考题

吐血整理 经济法复习思考题

经济法复习思考题第一章概述1.经济法的产生2.经济法的概念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第二章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1.个人独资企业有何特点?2.设立个人独资企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我国法律对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有哪些要求?4.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责任有什么特点?第三章合伙企业法律制度1.合伙企业的概念、特征、种类2.设立普通合伙企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合伙企业财产的处分规则4.合伙企业事务执行的规定5.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6.入伙的程序与效力7.退伙的条件与财产的结算8.什么是有限合伙企业?我国法律对有限合伙企业有什么特殊规定?第四章公司法律制度1.公司的概念和特征2.如何理解公司制度中的“有限责任”?3.简述公司设立的条件。

4.简述资本三原则的主要内容。

5.简述股权的主要内容和转让规则。

6.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法律地位第五章反垄断法1.垄断的概念和特征2.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3.垄断协议的认定4.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主要表现5.交易者集中的法律规制第六章反不正当竞争法1.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点2.仿冒行为及其主要表现形式3.虚假广告行为及其主要表现形式4.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5.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6.我国法律对有奖销售的法律规制7.商业贿赂的概念、特征、危害8.不正当低价销售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其认定第七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消费者的概念2.消费者的权利3.经营者的义务4.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怎样寻求救济?(向谁要求赔偿?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你如何评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际作用?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该法的功能?第八章产品质量法1.产品质量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3.什么是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质量义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什么叫产品瑕疵?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产品瑕疵主要包括哪些情况?5.什么叫产品缺陷?产品缺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6.简述产品缺陷责任的构成要件7.简述产品缺陷责任的抗辩理由第九章工业产权法1.工业产权的概念和特征2.专利与专利权的概念3.专利申请权的归属4.专利申请审批原则和审批条件5.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和保护措施6.专利的强制许可制度7.商标的概念和特征8.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符合哪些要求?9.商标注册的基本原则10.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期限及其延长11.商标侵权行为主要有哪些表现?12.什么是驰名商标?对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十章价格法1.简述我国的价格体系(价格的种类)2.简述经营者的价格行为规范3.简述政府定价的行为规范。

51课时《经济法》思考题集

51课时《经济法》思考题集

《经济法》课程思考题集第一讲“经济法概述”思考题:(1)举一实例说明经济法中的宏观调控法在避免过大的经济波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2)试述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与行为效力。

(3)简述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和法律后果。

第二讲“物权法”思考题:(1)试述物权变动的原因。

(2)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有何区别?(3)试述担保物权的基本类别及主要区别。

第三讲“合同法”思考题:(1)谈谈“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简述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及其运用的条件。

(3)试述代位权行使的条件和效力。

(4)试述定金与违约金的关系。

(5)违约责任的基本救济方式有哪些?第四讲“企业法”思考题:(1)试述独资企业的基本法律特征及取用价值。

(2)有限合伙企业与普通合伙企业有何区别。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有何区别?(4)谈谈国民待遇原则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中运用的实践意义。

第五讲“公司法”思考题:(1)谈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义务。

(2)试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区别及利弊。

(3)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有何法律规则?第六讲“破产法”思考题:(1)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有何作用及现实意义。

(2)试述中国企业破产的法定程序。

(3)简述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的概念和范围。

第七讲“竞争法”思考题:(1)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2)垄断协议有哪些具体类型?第八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思考题:(1)谈谈你对消费者法定权利的认识。

(2)试述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解决途径。

第九讲“产品质量法”思考题:(1)试述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2)产品质量民事责任有哪些种类?第十讲“会计法与审计法”思考题:(1)试述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2)试述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及其权限。

经济法思考题

经济法思考题

第一章1.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规定和调整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3.主体,客体,内容4.经济法律事实: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5.自然人的三种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周岁且精神,智力正常者。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至18周岁或轻微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下或严重精神病人。

第二章1,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2的性质。

如结婚登记,收养子女等。

②代理人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或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代理人进行民事行为时以谁的名义进行,分为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

③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进行代理行为。

④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负责。

3.代理的种类:根据代理权产生的原因:①委托代理(意定代理):基于被代理人的授权而发生的代理。

如果授权不明,代理人和被代理人负连带的法律责任。

如诉讼代理人,保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均属于此类。

在诉讼代理中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前者是诉讼权利的代理,后者还包括实体权利的处分,如代为和解,调解,撤诉,提起反诉,上诉等。

②法定代理:由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代理。

如未成年人的代理人为其监护人。

③指定代理:由人民法院或有关部门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

根据选任代理权的不同:①本代理:由代理人进行的代理。

②复代理:代理人为处理代理事务,为被代理人选任其他人进行代理。

4定义:代理人利用自己享有代理权的便利条件,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

种类:(1)自己代理: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订立合同。

(2)双方代理:代理人同时代理被代理人和第三人的行为。

(3)恶意串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一气,恶意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5定义: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进行的代理活动。

表现:(1)自始至终就没有代理授权的行为;(2)越权代理;(3)代理权已经终止之后的代理.6.代理中的三种连带责任:①委托书受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②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③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第三章1.合伙企业的定义及种类定义:合伙企业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

《经济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经济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经济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1、经济法概念的基本含义。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的性质是纵向带有管理与被管理性质的经济关系。

2、代理制度的意义及内容。

(1)代理制度的意义:代理制度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制度。

代理制度可以解放个人知识的桎梏,拓宽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的范畴,特别是在分身无术、事多繁杂的情况下,不必事必躬亲,亲力亲为,特别是对于社会生活中涉及个人知识、能力等难以企及的事项,不论是法人、非法人组织或者是公民个人,均可以委托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去代为办理事务。

委托人只需分辨代理人的能力、品德、专业知识等,并付出相对较少代价的金钱,就可以相对高质量、高效率的解决一切问题,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比如,在诉讼中委托律师作为代理人既节省时间和社会资源,又能大大提高胜诉的机率。

(2)代理制度的内容:代理制度即代理法律制度。

其内容主要有: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代理的种类;代理权的产生、行使、终止;无权代理的界定及滥用代理权的行为表现等。

3、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即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即经济法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和义务。

4、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经济法所规范、限制的社会关系。

即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

与经济法调整对象最为密切的法律部门是行政法和民法。

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关系,包括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关系,具有从属性、服从性的特点。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主要包括物权、债权、婚姻、家庭、收养、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具有横向调整的特点。

《经济法概述》思考题答案

《经济法概述》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思考题】1.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答:(1)市场经济将经济关系市场化,受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优胜劣汰规律的调节和支配;(2)市场经济具有一些基本要素,即:明确界定产权基础上的独立决策的企业制度、平等竞争的市场运行环境、宏观管理和调控的政府干预经济机制,以上要素必须以法制为保障。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答:市场经济将经济关系市场化,受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优胜劣汰规律的调节和支配。

市场功能优势显著,同时又存在缺陷,市场具有自发性、短期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失灵是缺陷的直接后果,治愈失灵需要完整可行的法律规制,需要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3. 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答: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围绕规范市场有关系的各种要素展开,基本结构包括:市场主体法、市场交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组成部分。

对市场主体的立法,最早的是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1986年《民法通则》确立了自然人、法人两类民事主体。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出资、责任、组织三位一体的标准颁布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市场交易立法有合同法、知识产权法、房地产法等;市场规制立法主要是经济竞争法;宏观调控立法包括金融法、税法、价格法等,计划统计制度、产业政策制度、国有资产制度等也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立法的范围。

4. 举例说明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情况。

答: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由于某种经济法律事实的出现,使特定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间产生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主体间签订经济合同;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由于某种经济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已经生效的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发生变化,如国家立法发生变化,使原本形成的法律关系随之变更;经济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使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归于终止,如已经成立的合同关系由于不可抗力的发生,使合同不能履行。

2022—2022(1)经济法思考题

2022—2022(1)经济法思考题

2022—2022(1)经济法思考题经济法总复习题第一章民法基础一、法律规范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131、132、168、171、172、173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94、106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7、37、41、42、46、47、二、重要的法律术语1.民法2.平等原则3.诚实信用原则4.民事法律关系5.善意取得6.不当得利7.无因管理8.诉讼时效9.时效中止10.时效中断三、思考题1.阐述民法的基本原则2.我国《民法通则》对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规定的?3.简述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4.简述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5.我国《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期间是如何规定的?第二章个人独资企业法一、法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2、6、8、11、18、28、31条2.《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6条二、法律术语1个人独资企业2.无限责任三、思考题1.个人独资企业的特征、责任形式2.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条件及程序3.个人独资企业中委托或聘用的管理人员的义务4.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及其法律效力第三章合伙企业法一、法律规范《合伙企业法》第2、3、31、33、37、43、44、48、49、53、55、68、76二、法律术语1.合伙企业2.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3.有限合伙企业4.连带责任5..退伙三、思考题1.有限合伙企业与普通合伙企业的区别2.有限合伙企业事务如何执行3.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问题5.入伙的效力6.退伙有哪些情况?退伙后的效力如何?第四章公司法一、法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3、4、11、14、20、23、24、25、27、30、33、34、37、38、39、40、42、43、46、54、71、72、77、78、91、93、94、97、100、101、102、103、105、141、146、148、149、151、152、174、176、180、181、18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3.《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14条第2款二.法律术语1.有限责任公司2.股份有限公司3.子公司4.公司章程5.累积投票制三、思考题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有何区别?2.子公司的法律地位3.公司章程的效力4.股东享有哪些权利?5.股东会的职权6.董事会的职权7.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第五章合同法一、法律规范1.《合同法》:第14、15、16、17、18、19、20、21、22、23、25、26、27、28、29、30、32、34、35、36、37、42、47、48、49、50、51、52、53、54、55、61、62、63、64、65、66、67、68、69、73、74、75、90、91、94、96、97、107、110、111、113、114、115、116、117、128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9、11、12、13、16、18、19、20、21、24、26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二、法律术语1.合同2.要约3.要约邀请4.要约的撤回5.要约的撤销6.承诺7.表见代理8.同时履行抗辩权9.后履行抗辩权10.不安抗辩权11.债权人的代位权12.债权人的撤销权13、违约责任14.预期违约15.违约金16.不可抗力三、思考题1.要约的条件2.要约和承诺的生效原则3.要约与要约邀请的的区别4.要约不得撤销的情形5.承诺的条件6.承诺的效力,承诺不发生效力的原因有哪些7.合同的成立条件、成立的时间和地点8.缔约过失责任的条件及违约责任的区别9.合同生效的条件10.无效合同的情形11.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情形12.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适用情形13.合同履行的规则14.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15.债权人的代位权适用条件及效力16.债权人的撤销权的适用条件及效力17.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18.违约行为的表现形式19.违约责任承担的方式20.不适用继续履行的情形第六章担保法一、法律规范:1.《担保法》:第12、17、18、19、28、33、37、41、43、54、63、66、82、84、87、89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25、38、53、79、110、1223.《物权法》第179、184、199、208、211、230、231、239二、重要的法律术语1.担保2.一般保证3.连带责任保证4.抵押5.质押6.留置7.定金三、思考题1.一般保证的特点2.抵押的特征3.阐述抵押的效力4.质押的特征5.留置权成立应具备的条件6.同一财产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并存时,担保物权的清偿顺序如何确定?7.定金罚则第七章商标法一、法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3、9、10、11、13、14、16、25、26、31、39、40、45、47、49、50、57、58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18、19、503.《最高人民法院管理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条4.《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2、3条二、法律术语1.商标2.集体商标3.证明商标4.驰名商标5.商标权三、思考题1.商标权的内容2.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认定标准及保护3.商标注册的条件4.商标注册的原则5.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有哪些?第八章专利法一、法律规范1.《专利法》第2、5、6、8、11、15、22、23、24、25、28、29、39、42、48、51、56、57、62、68、69、70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3.《专利代理条例》4.《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法律术语1.专利权2.发明3.职务发明4.实用新型5.外观设计三、思考题1.专利权的特征2.发明授予专利权的条件3.不授予专利权的几种情形4.哪些情况属于职务发明?5.专利申请的原则6.专利权的内容包括哪些?7.专利权有哪些限制?8.专利权的保护第九章反不正当竞争法一、法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8、9、10、11、13、14条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二、法律术语1.反不正当竞争2.商业贿赂3.商业秘密4.串通投标三、思考题1.不正当行为的特征2.不正当行为的种类3.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4.低价倾销行为的法律规定第十章产品质量法一、法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2、26——39、41、42、43、45、46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二、法律术语1.产品2.产品责任3.产品缺陷三、思考题1.产品的界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1.生产者的产品责任与义务有哪些?2.销售者的产品责任与义务3.产品瑕疵责任与产品缺陷责任有什么不同?4.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5.生产者、销售者的损害赔偿责任如何承担第十一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3、36、37、39、40、41、42、43、44、45、48、49、50、51、52、53、54、55二、法律术语1.消费者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三、思考题1.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2.经营者的义务3.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4.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的确定5.民事责任的确定6.作为消费者,若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0048)经济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0048)经济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0048)《经济法概论》复习思考题Ch1 公司法一、赵某等人决定共同出资50万元,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汽车配件生产。

赵某草拟了一份筹资计划:赵某出资人民币12万元;李某出资人民币10万元;刘某以房屋出资作价13万;张某以工业产权出资作价15万。

共计人民币50万元。

先从中支出2万元作为筹建费用,其余48万元为注册资本。

请问:这份计划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二、甲、乙、丙、丁四人决定共同投资50万元设立一个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甲、乙、丙三人各出资15万元现金,丁则以其作为大学教授、咨询专家的名誉出资,折价5万元。

请问:1、简要说明有限公司成立的基本条件,并分析甲、乙、丙、丁各自的出资是否合法。

2、若丁退出投资,公司成立,但因经营不善,公司负债累累、不能向债权人戊偿还债务,债权人戊能否要求甲、乙、丙个人向其承担责任?三、张某原系某国有企业的厂长,由于决策不当导致该企业于1997年破产。

1998年张某又担任某国有纺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自1999年起,张某利用职权,多次将大批高档面料以协作价甚至等外价批给其儿子的私营企业,给公司造成损失30余万元。

公司董事会得知后认为张某身为公司总经理,负有忠于职守,维护公司利益的义务,但张某在与其儿子的交易中,严重损害了公司的权益。

董事会决定解除张某的总经理职务。

张某则认为,自己是公司总经理,负责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权决定产品的销售价格和交易对象。

请问:1、张某是否可以担任某纺织公司经理?2、董事会的决定是否合法?四、甲、乙、丙、丁四人决定共同投资1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四人拟定:甲出资30万元;乙以设备出资,作价30万元;丙以专利出资,作价30万元;丁为当地知名人士,以劳务出资,作价10万元。

请问:1、甲、乙、丙、丁各自的出资是否合法?2、若丁原为当地法院审判员,现已退休,他能否担任公司经理?Ch2 合同法一、2002年2月,建材公司与建筑队订立钢材购销合同,约定于5月30日前在建筑队施工工地交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经济法的定义2.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3.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4.经济法律事实5.自然人的三种民事行为能力第二章1.代理的定义2.代理的法律特征3.代理的种类4.滥用代理权的定义及种类5.无权代理的定义及表现6.代理中的三种连带责任第三章1.合伙企业的定义及种类2.入伙的定义3.退伙的种类4.合伙事务执行5.有限合伙企业的定义第四章1.个人独资企业的定义2.个人独资企业的特征第五章1.三资企业的定义及种类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投资比例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机构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区别第六章1.公司的定义和法律特征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3.一人公司的定义4.股份公司的设立方式5.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6.股份公司的组织机构7.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区别8.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区别第七章1.合同的定义及特征2.要约的定义及条件3.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4.承诺的定义及条件5.合同的形式6.霸王条款的定义7.无效合同的定义及种类8.可撤销合同的定义及种类9.效力待定合同的定义及种类10.双务合同抗辩权的定义及种类11.不安抗辩权的定义、行使前提及法律后果12.合同保全制度的含义及构成13.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14.合同的附随义务15.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16.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7.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18.合同终止的情形19.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20.不可抗力的情形及其法律后果第八章1.知识产权的定义和法律特征2.专利的种类3.专利申请三原则及其含义4.专利的实质条件及其含义5.专利不丧失新颖性的例外6.《巴黎公约》的主要原则及含义7.商标的定义和种类8.商标权法律关系三要素及其含义9.商标注册原则及其含义10.侵犯商标权的行为表现11.职务发明创造的定义及具体情形第九章1.物权的定义及特征2.物权的种类3.财产所有权的定义及四项权能第十章1.票据的定义及种类2.票据的法律特征3.支票、汇票、本票的定义第十一章1.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2.产品质量责任的定义及种类3.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4.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第十二章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2.假冒行为的四种表现3.回扣、折扣与佣金的区别4.商业秘密的定义及法律特征5.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的区别6.倾销的定义及其例外第十三章1.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定义2.消法的适用范围3.消费者的权利4.经营者的义务5.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6.三包规定7.新消法第18条第2款、第23条第3款、第25条、第38条、第55条8.消费者后悔权的规定9.消法中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比较第十四章1.经济仲裁的定义2.经济仲裁的基本原则3.经济诉讼的定义4.经济诉讼的基本原则第一章1.经济法的定义:指调查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指特定经济关系为经济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经济权力和经济义务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A.主体: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力、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1)自然人:按照自然规律出生的人2)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a四个条件: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有独立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活动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b按性质分类: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3)其他组织: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包括a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组织b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c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d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e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法人分支机构f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4)国家机关:主要为对从事经济业务的企业、其他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及授权的事业单位,如工商管理部门、交通部、铁道部等B.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1)物:指具有一定形态、能够为人们所控制并且有经济价值的物质财富2)行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提供劳务和完成工作,以及经济管理行为3)智力成果:指人们脑力劳动所创造的非物质财富。

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经济信息等C.内容: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力和承担的经济义务1)经济权利:权利主体有权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及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

包括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请求权。

(❖)2)经济义务:指经济法主体依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或约定而承担的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义务。

经济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经济义务包括正确行使所有权的义务、经营责任、经济职责、经济债务和正确行使工业产权的义务。

4.经济法律事实: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客观事实1)行为: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包括合法的行为(经济法律行为、经济司法行为和经济行政行为)和违法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2)事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包括自然事件(由于自然现象所引起的客观事实,如发生地震、水灾等)和社会事件(由于社会上发生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难以预料的重大事变所形成的客观事实,如战争、社会动乱、武装冲突等)。

5.自然人的三种民事行为能力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力、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只具有一定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的资格。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三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三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二章1.代理的定义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法律行为,而该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本人)的法律制度。

以他人名义从事法律行为的人,称为代理人;由他人代为从事法律行为并承受法律行为后果的人,称为被代理人,也称为本人;与代理人事实法律行为的人,称为第三人或相对第三人。

2.代理的法律特征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因此,如果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事实民事法律行为的,即使是为委托人的利益进行活动,该行为也不属于代理行为2)代理人代理的是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是在被代理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或者虽有民事行为能力,但因经验、技能或时间等限制而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以自己的技能为被代理人提供服务的。

代理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代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行为,故在事实行为中,如代人抄写资料则不存在代理的问题。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实施代理行为的依据是代理权,只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所进行的活动,才能体现被代理人的意志,并为代理人实现利益。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意定代理)人应在法律规定的,或者被指定的,或者被授权的代理权限内进行代理行为。

4)代理人独立为代理行为:代理行为在本质上是代理人有意志的行为,代理人在从事代理行为的过程中,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更具具体情况独立进行意思表示,从而圆满完成应予代理的事项,但代理人独立进行代理行为应当受到代理权限范围的限制。

5)代理人实施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代理制度的实质是被代理人利用代理人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等为自己提供服务,从而为自己取得利益,故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应由被代理人承受。

此处的法律后果既包括因代理行为产生的民事权利,也包括因代理行为产生的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3.代理的种类1)根据代理进行代理活动的方式分类a直接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本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本人的代理。

b间接代理: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间接归属于本人的代理。

2)根据代理权的人数分类a单独代理:指代理权仅属于一人的代理b共同代理:指代理权属于两人以上的代理。

在共同代理中,数代理人之间形成共同关系享有同等的代理权,故共同代理的代理人应共同形式代理权3)根据代理权产生依据分类a委托代理:指因本人的授权行为而发生的代理。

委托代理一般产生于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存在的基础法律关系之上b法定代理:指有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直接规定的代理c指定代理:指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指定机关指定的代理4)根据代理权是由被代理人授予还是由代理人转托分类a本代理:指直接由本人授权或依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又称愿代理。

b再代理:也称复代理、转代理,指代理人在必要的情形下,将部分或全部代理事项转托他人而产生的代理。

4.滥用代理权的定义及种类A.定义:代理人在行使代理权限时,违背代理权的设立宗旨和代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B.种类:1)自己代理的禁止: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自己为相对人而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双方代理的禁止:一个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3)禁止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的代理:代理人在从事代理活动时应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在其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时,往往将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这违背了代理关系中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信任,是滥用代理权的极端表现形式,档位法律所禁止。

5.无权代理的定义及表现1)定义:指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而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

2)表现:《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有下列三种情况a根本未经授权或者授权无效的代理b超越代理权的代理c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6.代理中的三种连带责任❖(一)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二)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三)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四)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第三章1.合伙企业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