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合集下载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推荐8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推荐8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推荐8篇)这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原对你有参考作用。

这些日子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感悟颇深,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保证,衣食足而知荣辱,对大多数人来说,精神是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去追求的。

今天,教师在物质上的生活已经超越衣食足,大多数教师的收入在本地区已进入中上水平,发达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筹划购买私家车。

但,我还是必须告诉年轻的你,教师这个工作是以精神追求为主的。

我们的物质由国家保证供给,有了它,不是图安逸,而是能使我们更好发沉下心来,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

而且,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动。

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

知识都像人的衣服一样,会旧,会过时,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瞬息万变,知识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爆炸过。

作为教师,如果你不睁大眼睛,不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你就会被淘汰。

给你一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你应该知道,种在泥土里的花,一些在春天绽放,一些在夏天绽放,还有一些在秋天绽放,这个时候你或许担心了,冬天马上到了,我的花怎么还没开呢?你知道吗,你种的是梅,只有到了冬天,才会绽放她傲雪的丰姿。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4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4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4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篇1书本发下来,我花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

时间短暂并不代表我对待此书的态度是阳奉阴违,而事实上恰恰与之相反。

我怀着无比虔诚的态度抱着同等量的观念想要啃完它。

我想只有啃这样的词,才足以表达我对不做教书匠,这句话的认同。

虽然我并不是完全以赞同式的方式全盘去接受它。

首先,我不做教书匠。

我的理想曾经以秋风扫落叶的架势扎根在我的心里。

但现实是,将理想这杆秤以截然相反的方向拉直了。

于是,我做了老师,并且在教育的这个岗位上浑水摸鱼,摸滚打爬。

管建刚告诉我,教育恰恰是一个可以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事业。

它不仅可以将你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而且它能让这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一直延续,延续到下一个生命将要的开始。

所以有人说:“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

”神圣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努力去找到的那个深度。

其次,书本告诉我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八感老师。

而我以自身的实践出发,总结为,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智慧型的老师。

理想一词,及其辽阔,有理想的老师必定会有其奋斗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目标而努力上进。

只要别把这理想当成是空头支票的梦想,那么其他的都是依附在其身上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本能感觉。

这些感觉在理想面前,就好比是小河仰仗着海洋,只要这大海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那么小河的方向就是大海。

这让我想起薛林的《小河》。

小河(薛林)小河,唱着激昂的歌儿,自山谷中奔来。

我问:去哪里?她说:大海。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跟这小河又有多么极其相似的地方。

只要我们不为仅仅做个教书匠而端坐在教室的桌椅板凳上。

不仅仅是为了拿着月末的奖金而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课。

那么教育便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着八感的好老师。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扬州听课的时候遇上的那一批人,那一批敢于打着为了孩子的口号而勇敢地站出来的老师们。

他们用他们的努力和见识告诉我,原来教育真不是授教,传道,解惑而已。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看了管大的一系列书籍,机缘巧合下熟悉管大,我尊敬他,尊敬他对工作的看法是那么的一丝不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从教第四年,身边的老师形形色色,坚持专心从敬重同学身心方面动身去教书的同行很少很少,或许每一个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一样,教育方式不一样,盼望到达的效果也不一样吧!我崇拜管建刚,他教育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的作文主见更是深得我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体察内在的语言,是一种自我的表达与沟通,只是孩子们不知道这就是作文,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他们发觉生活的琐碎,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分析问题,想到自己也常常会把一些不同寻常的心得体会通过日志写出来,仅仅为了表达内心的想法,他们经常说,我的文字比较细腻,也很朴实,读起来很舒适,我经常一笑而过,究竟那些一个一个码出来的文字是我的内心的情感世界,孩子们也是如此。

想到前几天开学第一课,我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班会课,新的学期,做一个有想法的人,孩子们写出来的日记五花八门,上次圣诞节,孩子们送给我的贺卡,其中一个超级内向的女孩子,洋洋洒洒长篇大论的一篇文章表达了对我的爱~~看完管大的一系列书,几百次有冲动,我要把管大的作文主见和作文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中去,到实践中去检验管大的作文主见,用实践去检验理论,也盼望自己在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找到新的方向,体验到不一样的工作乐趣和美好!加油吧,2023,愿自己不再迷茫中堕落!!!《不做教书匠》读后感2读完好本书之后,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这样一句话“用士气制服课堂”。

作为一名新老师,一名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同学。

从你入职开头,同学真的就这样一个个消失在你的眼前,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开头有不一样的意义,他们可能会笑,可能会仿照,可能从今会轻视你。

士气对你来说,是一件宝贝。

还记得为预备开学第一课,我怀着那样担心的心情入眠,正是由于我缺少了士气。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亮出自己的士气。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5篇(精华)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5篇(精华)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5篇(精华)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5篇(精华)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

”翻开《不做教书匠》,这几行字印入了我的眼帘。

这是朱永新先生对教育的呼唤,更是多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得出的人生精谛。

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

而我为什么在这一行中的进步缓之又缓呢?苦苦反思、追寻这几年来我走过的路,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太多的“借口”,而教育,正是不允许有任何借口!有句名言: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而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

的确,许多教师不假思索就能拎出一箩筐的借口,我也不例外。

记得有一次家访回执调研结果不理想,分管校长找到了我们几位年轻教师谈话,而我们的借口是:身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再加上繁事琐碎的班主任工作,被压的透不过气来了,哪还有什么时间个个上门家访。

再说了,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又不非得上门,还有电话与网络呢,一切“证据”显示,并不能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我们已经尽力了。

其实呢?这只是一个借口。

似乎没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出现问题开动脑筋找寻各种借口说明自己没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

现在想想可称之为惭愧。

而这种借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它预示着在工作中始终不会全力以赴,在劳动——收获这一因果关系中犹豫着。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它呢?方法一: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以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习惯一好,借口自然会少。

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分为(一)把办公桌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物品。

(二)按事情的轻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动。

(三)当碰到问题时,我马上解决或做个决定,决不搁置一旁。

方法二: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应当使之充满乐趣。

因为事情本身并没有厌恶和欢喜,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随之产生的效果。

所以我们应当去尽量想的开心,做的开心,而结果呢,我们真的会很开心的完成这件事情。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1这次师徒结对,让我有幸拜读了管建刚校长写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

粗粗一读,已经让我感慨颇多,受益非浅。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观点,让人感受很深,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古人曾经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因此,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的点名、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

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

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颗镙丝钉,只有每一颗镙丝钉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学校的宏伟建筑才会褶褶生辉。

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

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

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

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平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

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1沉浸在管老师那掷地有声的文字里,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俯首沉思,时而感慨不已。

管老师的叙述让我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很多经历都似曾相识。

虽然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是“全国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全国第一本为学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岗培训书”,但是读过之后就会感觉这本书适合于每一个年龄段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

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

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

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也许很多老师都和管老师一样是为了户口、为了事业单位的稳定等多种原因报考了师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

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不做教书匠》范文〔通用6篇〕《不做教书匠》范文〔通用6篇〕《不做教书匠》1走上老师这个工作岗位至今已有十六个年头了,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触特别多。

也许“红烛”“春蚕”“园丁”等对老师的美誉已经不假设早年那么让人动容,但十六年与学生共度的光阴让我深入地认识到:老师仍然称得上是这个社会上最光芒又伟大的职业,这是一份“走心”的良心活,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偶尔读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很有共鸣,推荐给大家。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

作者管建刚老师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老师,他用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

读后心得与诸位分享:一、教育:需要努力,回绝借口。

“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

”翻开《不做教书匠》,这几行字印入了我的眼帘。

这是朱永新先生对教育的呼唤,更是多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得出的人生真谛。

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

而我为什么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彷徨?苦苦反思、追寻这几年来我走过的路,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太多的“借口”,而教育,需要的是努力,教育,回绝任何借口!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科罗拉多州朗峰的山坡上躺着大树的残躯,它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14次;400多年来,无数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战胜了它们。

但是最后,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了这棵树,使它倒在了地上。

那些甲虫从里往外咬,就只靠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渐渐伤了它的元气,使它终于倒了下来。

而借口,正像是这些小甲虫的咬噬——即使你曾经是一棵身经百战的大树。

二、握紧你手中的麦穗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

2023年《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3篇

2023年《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3篇

2023年《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3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篇1在读完《不做教书匠》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

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

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诱惑,也没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小学语文阅读从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这本书有奴性化的倾向,也一度让我放下书本,为管先生不值。

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谓”败笔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因素,也慢慢体会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

细细研读,换一种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间莫不透出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对从事这项光辉事业的骄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对年轻的同行的谆谆教导,其关爱之心跃然纸上。

慢慢评来,这不过是浅层次的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

碰撞之余如果读者不仅能领悟到管先生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毅、那份执著、那份胸怀、那份以身相许、至死不悔真情,还能在这份真情的感召下,重组和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层次交流后的收获。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

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平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边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

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人。

(《不做教书匠》第14页)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满足与畅快。

但是,拥有众多的物并不意味着能拥有众多真心爱戴你、尊敬你的人。

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有时也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时候,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工资、成绩等,忙于应付,苦于无趣,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其实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让我受人尊敬的东西了。

“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
由于老师的推荐让我读起了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刚拿到书时,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细细的读起……
作为一名刚入教育行业的新老师,这书让我们新教师受益匪浅,文字的表述并没有让你觉得很难读懂,反而很吸引人,作者用一个一个小故事,小典故引导我们新教师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专业感、奋斗感、亲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师。

读着读着,就仿佛身边有一位前辈老师在传授他的教学经验以及心得,帮助我们新老师少走弯路。

第一章节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作者在书中写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那么我真诚地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退。

”的确,教育这一行,得到物质以及财富远不能满足虚荣的心,你若冲着在教育这行业成为富翁,那真的趁着自己年轻要考虑清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要做一个选择,帕瓦罗蒂的选择,一个洗厕所女工的选择,无论什么行业,要学会自己做选择,做一个能符合实际的选择,并且自己要用心去做,投入坚持去做,那么,你也就成功了!不管当初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教育,既然选择了,我们就用心去做,“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作者的话风趣幽默,常常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正视教育的幸福感,可能现在教师更多的是对教育的抱怨,作者也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教育中的幸福,一个学生不愿意跟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抱怨,哭诉,反而跟自己的老师,那种幸福感真的难以言喻,“我时常觉得,以和学生纯洁相处为主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幸运。

和学生在一起,可以完全放下虚假的面具。

和学生交往,是一种惬意的事,是一个永远美丽的童话,有一天你赢得了孩子的心,那心是纯金的,无任何杂质”。

对呀,“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
法比拟的快乐。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让我们怀揣着爱,投身到幸福的教育中,感受教育的幸福!
【2】
在读完《不做教书匠》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

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

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诱惑,也没有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

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这本书有奴性化的倾向,也一度让我放下书本,为管先生不值。

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谓”败笔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因素,也慢慢体会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

细细研读,换一种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间莫不透出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对从事这项光辉事业的骄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对年轻的同行的谆谆教导,其关爱之心跃然纸上。

慢慢评来,这不过是浅层次的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

碰撞之余如果读者不仅能领悟到管先生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毅、那份执着、那份胸怀、那份以身相许、至死不悔真情,还能在这份真情的感召下,重组和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层次交流后的收获。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

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平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边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

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满足与畅快。

但是,拥有众多的物并不意味着能拥有众多真心爱戴你、尊敬你的人。

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有时也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时候,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工资、成绩等,忙于应付,苦于无趣,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其实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让我受人尊敬的东西了。

“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从今以后,每当学生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

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

师爱像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师爱像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

我们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

”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观《到西部教书去》有感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