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概论》第九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9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9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习题参考答案
9.1
解:(1)长度Y(厘米)与重量X(克)之间的散点图如下所示:
由Y与X的散点图可以大致推测长度Y关于重量X是线性相关,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2)首先,先分别求出平均重量和平均长度:
;;
其次,计算回归参数,其计算表如下:
表1:回归方程参数的计算表
(X-(Y-
最后,根据公式(9.6)计算相应的回归参数:

所以,Y关于X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9.5
解:总变差,回归平方和,残差平方和的计算如下:
表2:总变差,回归平方和,残差平方和的计算表
∴残差平方和:;
回归平方和:
9.6
解:由表2得:
判定系数
又∵习题9.1的散点图显示Y与X是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
显著性检验:
(1)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原假设H0:该回归方程不显著;备择假设H1:该回归方程显著
计算F统计量:
∵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4454.79>F0.05(1,4)=7.71
∴拒绝原假设,认为该回归方程式显著的。

(2)回归参数的假设检验:
原假设H0:备择假设H1:
计算t统计量:;
[其中] ∵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15.98>t0.05(4)=2.776
∴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自变量X对因变量Y有显著性影响。

(3)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原假设H0:ρ=0;备择假设H1:ρ
计算t统计量:;
∵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66.64> t0.05(4)=2.776
∴拒绝原假设,认为总体相关系数不为0。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D 5.D 6.D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D 3.AD 4.BCDE 5.ABDE(三)判断题:1.×2.×3.×4.√5.×(四)简答题:答案略(五)综合题答案略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C 5.C 6.A 7.B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CD 2.ABC 3.ABCD 4.ABC 5.ACD6.ABCD 7.ABDE 8.BCE 9.ABE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㈤(五)简答题:答案略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B 5.B 6.A 7.B 8.C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B 2.BD 3.ACD 4.AD 5.BCD6.BD 7.ABC 8.AC 9.ABC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2可见,组距1000元的分布数列,更为合理。

(2)对选中的分布数列,计算频率、较小制累计次数、较大制累计次数、组中值:(3)略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B 5.C 6.B 7.B 8.C 9.B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E 3.ABCDE 4.BCE 5.ABCD(三)判断题:1.X 2.X 3.X 4.√5.X(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该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比去年增长百分比 =110%/(1+7%)-1=2.80%2.解:(1)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12178-9559=2619(亿元)(顺差)2011年进出口总额的发展速度=21737/17607×100%=123.46%(2)2011年进出口额比例相对数=9559/12178×100%=78.49%2011年出口额结构相对数=12178/21737×100%=56.02%(3)该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出现贸易顺差。

【免费下载】统计学课后第一章至第九章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免费下载】统计学课后第一章至第九章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有 65、75、85、80,这四个数是( )。D
A、特征 B、统计量
C、变量
D、数据
3、总量数据表现为( ) 。A
A、绝对数 B、平均数
C、相对数
D、众数
4、某连续变量数列,末组定义为 500 元以上,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 480 元,则
末组组中值为( )元。A
A、520 B、510 C、530 D、540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统计学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

9.1(1)设原假设为H:不同收入群体对某种特定商品的购买习惯相同:即不同收入群体对某种特定商品的购买习惯不完全相同H1(2)由SPSS计算可得χ2值为17.626(3)自由度=(3-1)×(4-1)=6,当α=0.1时,χ0.12(6)=10.64∵χ2=17.626>10.64=χ0.12(6)故拒绝原假设,即不同收入群体对某种特定商品的购买习惯不完全相同。

(4)由SPSS计算可得φ系数为0.183、c系数为0.180、V系数为0.1299.2解:设原假设为H0:现在情况与经验数据相比没有发生变化;H1:现在情况与经验数据相比发生了变化。

由已知条件可得χ2值为:χ2=(28−0.1×200)20.1×200+(56−0.2×200)20.2×200+(48−0.3×200)20.3×200+(36−0.2×200)20.2×200+(32−0.2×200)20.2×200=14P[χ2(5−1)>14]=0.007295<0.1=α,故拒绝原假设。

9.3设原假设为H0:π1=π2=π3=π4(即阅读习惯与文化程度无关)H1:π1,π2,π3,π4不完全相等(即阅读习惯与文化程度有关)表中各项的期望值:E11=n1×n1n=77×50254=15.16E12=n2×n1n=91×50254=17.91E13=n3×n1n=42×50254=8.27E14=n4×n1n=44×50254=8.66E21=n1×n2n=77×44254=13.34E22=n2×n2n=91×44254=15.76E23=n3×n2n=42×44254=7.28E24=n4×n2n=44×44254=7.62E31=n1×n3n=77×95254=28.80E32=n2×n3n=91×95254=34.04E33=n3×n3n=42×95254=15.71E34=n4×n3n=44×95254=16.46E41=n1×n4n=77×65254=19.70E42=n2×n4n=91×65254=23.29E43=n3×n4n=42×65254=10.75E44=n4×n4n=44×65254=11.26所以χ2=(6-15.16)2/15.16+(12-13.34)2/13.34+……+(13-11.26)2/11.26=31.86。

统计学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课后答案

统计学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课后答案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1、时间序列指标数值3、简单a -n- 间断 连续 间隔相等间隔不等 4、逐期累计报告期水平崔期水平逐期累计5、环比 定基报告期水平 - 环比 定基 环比基期水平6、水平法 累计法水平X “丨【X 或 X =n佟累计.a 。

23n 一aX X X Xa 。

7、 26 268、72、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9、y (y — ?) = 0(y — ?)2 为最小五、简答题(略) 六、计算题第一季度平均人数258 24 264 10 275 30 270 17 272 9,=268.1 (人)24 10 30 17 9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额同理,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额4-1上半年平均库存额a 2 +a 3 • 2 3f2 ■■2f1 + f2 + …+ fn4326 330330 335412 408 ,1 2 12 2 2 1::;,2 亠-亠 14620”、==385 (箱)1210、季节比率1200%400%1、 4月份平均库存320 5 250 12 370 8 300 5= 302 (辆)302、 3、 a 1-a2 ■■■ 2 a 二 n —1型 408 405 43424-12= 410 (万元)434426 438 聖82乙=430(万元)400 2408 405 434 426 438 418—=420 (万元)4、年平均增加的人数55、某酿酒厂成品库1998年的平均库存量7 -1410 430 “一、=420 (万兀)21656 1793 1726 1678 1629 十.= =1696.4 (万a 1 a 2a=^- a n J an2该柴油机厂全年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25602496 2356 2= 77.2% 32003200 3100 - 2②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265 265 275 = 268. 33 (人)3③ 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 =27.825 + 26.500 + 29.150 = 83.475 (万元) 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工业总产值 =83.475 =27.825 (万元)3④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834750 =3110.91 (元/人)268.333110 91第一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 -------- =1036.97 (元/人)268.33 或=278250 =1036.97 (元 /人)268.3347747.4 34600.0=138.0%2250 2 3000 2(%) 定基 一 0.32 7.42 15.32 27.26 40.65第①、②与③的要求,计算结果直接在表中;2 52④平均增长量=竺 =0.504 (万吨)5⑤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 =5 8.72 =5 1.4065 = 107.06%\6.20平均增长速度=107.06% -100%=7.06%10、以1991年为基期的总平均发展速度为63 2V 1.03 X1.05 X1.06= 104.16%11、每年应递增:5 2.35 =118.64%平均增长量为:- (万台)平均发展速度为:6 3.6556= 124.12% 平均增长速度为:124.12%-1= 24.12%按8 %的速度递增,约经过 11.9年该市的国民收入额可达到 200亿元。

统计学简明教程(第2版)习题答案9.3第九章习题详解

统计学简明教程(第2版)习题答案9.3第九章习题详解

9.3第九章习题详解一、选择题1.可用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方向的指标有:(A 、C 、D )A.单相关系数;B.复相关系数;C.回归系数;D.偏相关系数; 2.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2R ( A 、B 、D )。

A. 2R ; B. 有时小于0 ;C.的取值在0,1之间;D. 比2R 更适合作为衡量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指标二、判断分析题1.偏相关系数与单相关系数的符号总是一致的。

答:错。

计算单相关系数时,只需要掌握两个变量的观测数据,并不考虑其他变量对这两个变量可能产生的影响。

而在计算偏相关系数时,需要掌握多个变量的数据,一方面考虑多个变量相互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又采用一定的方法控制其他变量,专门考察两个特定变量的净相关关系。

由于变量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偏相关系数与单相关系数在数值上可能相差很大,有时甚至符号都可能相反。

2.偏相关系数与相应的偏回归系数的符号一致。

答:对。

由偏相关系数的定义可得出此结论。

3.复相关系数的取值不小于0。

答:对。

复相关系数反映一个变量Y 与其他多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并不反映相关的方向。

4.相关指数适合用来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非线性关系。

答:对。

相关指数是对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时所得到的决定系数。

因此,可作为判断变量之间是否显著存在某种类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的尺度。

5.所有的非线性函数都可以变换为线性函数。

答:错。

一些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并不能够变幻成语气完全等价的线性函数。

三、证明题1.试证明复相关系数的平方等价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

证:根据复相关系数的定义有:R=∑∑∑----22)ˆ()()ˆ)((Y Y Y Y Y Y Y Y ttt t(1)上式两边同时平方有:=2R []∑∑∑----222)ˆ()()ˆ)((Y Y Y Y Y Y Y Y t t t t (2) 因此只要证明∑--)ˆ)((Y Y Y Y tt =∑-2)ˆ(Y Y t ,则(2)式即多元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

统计学习题答案(九、十、十一)

统计学习题答案(九、十、十一)

统计学习题答案(九、⼗、⼗⼀)第九章习题⼀、名词解释时间序列:是指反映客观现象的同⼀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序列。

发展⽔平:是指时间序列中的每⼀项具体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发展所达到的规模和⽔平。

增长⽔平:简称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两个不同时期发展⽔平之差,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量=报告期发展⽔平-基期发展⽔平。

由于所采⽤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发展速度:是两个时期发展⽔平对⽐⽽得到的结果,表明现象发展的程度,说明报告期⽔平是基期⽔平的百分之⼏(或若⼲倍)。

增长速度:是根据增减量与基期⽔平对⽐⽽求得的⼀种相对数,反映现象在⼀段时期内数量增减的⽅向和程度的动态分析指标。

加法模型:假设各构成部分对时间序列的影响是可加的,并且是相互独⽴的,这样就可以把时间序列Y表⽰为:Y=T+S+C+I。

按照这种模型,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是4种因素叠加⽽成的。

乘法模型:假设四个因素变动之间存在某些相互影响的关系,则时间序列各期⽔平的数值就是四种因素相乘的乘积,其分解模型为:Y=T×S×C×I。

按照这种模型,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是4种因素乘积⽽成的倍⽐关系。

⼀次指数平滑法:⼀次指数平滑法是指以最后的⼀个第⼀次指数平滑。

如果为了使指数平滑值敏感地反映最新观察值的变化,应取较⼤α值,如果所求指数平滑值是⽤来代表该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值,则应取较⼩α值。

季节变动:由于季节⽓候(春、夏、秋、冬、晴、阴、⾬等)和社会习惯(春节、端午、重阳等)等原因,客观现象普遍存在季节变动影响(服装的销售量,农作物的⽣长,旅游⼈次;等等)。

测定季节变动的规律,主要在于测定季节指数,常⽤的测定季节指数的⽅法有简单平均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循环波动:循环波动的周期在⼀年以上且长短不⼀,可采⽤剩余法对循环波动进⾏分析。

⼆、单项选择1~5:D A B C D 6~10:B A D C D三、简答题1、根据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分别有哪⼏种类型?请分别予以说明。

(整理)统计学原理第九章相关与回归习题答案

(整理)统计学原理第九章相关与回归习题答案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答案:×题目2: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答案:√题目3: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4: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6: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7: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8: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9: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10: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答案:×题目11: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答案:√题目12:估计标准误是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高。

()答案×二.单项选择题部分题目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答案:B题目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答案:A题目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都是随机的B.都不是随机变量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答案:A题目4: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概论》第九章课后练习答案一、 思考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 P 281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有哪些? P 2822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 P 283-P 2873•简述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P 2884•什么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试举例说明。

P 287 -P 2895. 什么是机构单位?机构单位有哪些特点?6. 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哪些?7•简述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三次产业分类。

&如何界定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范围? 9. 什么是总产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 10.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不同计算方法。

11 •什么是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的大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2. 简述财产收入的内容和类别。

13•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14.什么是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两者有何区别? 15•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对资产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16•简述收入使用核算的主要核算内容。

17.简述SNA 对金融资产的分类。

18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内容及其与国际收支头寸表的区别。

二、 单项选择题1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 .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2•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 )° A .常住单位 B .非常住单位C .基层单位D .机构单位)°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A .领土、领海、领空 C .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4.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

A .就是中间消耗C .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 5.投入产出表的第I 象限主要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A .技术联系B .经济联系C .技术经济联系D .中间消耗关系解析:第I 象限是由名称相同、 数目一致的若干个产业部门纵横交叉形成的棋盘式表格。

其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使用。

第I 象限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6. 完全消耗系数是( )。

A .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B .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C .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D .以上都对 7.在一个三次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 2i 的数值为0. 2864,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 )。

B .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C .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D .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B •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D •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B .就是最初投入 D .以上都不对&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A .财产性收入C.生产性收入9.国内所有部门初次分配收入总和称为(A .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可支配收入10.财产收入是一种(A .分配性收入)。

B .转移性收入D .投资收入)°B.国民总收入D .以上都不对B .投资性收入11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 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

该项交易属于( A .经常转移 C .现金转移12. 室内装饰用品属于( )。

A .耐用消费品C .有的属于耐用消费品,有的属于非耐用消费品 13.下列不存在对应负债的金融资产是( )。

A. 货币黄金C .存款 14.国民资产负债中的资产是指( )。

A .经济资产C .既包括经济资产,也包括非经济资产15. 若已知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部门非金融资产总值该部门的金融负债 2200亿元,则部门净值为( A. 6000C . 6200D . 4000 16.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B .资本转移D .无法判断B .非耐用消费品 D .以上都对B .贷款D .保险专门准备金B .非经济资产D .无明确界定的资产5000亿元,金融资产总值 2000亿元,)亿元。

B . 4800A . 29000C . 11800 三、多选题1. 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A .固定资产消耗 C .生产税净额 E .劳动者报酬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伐木属于第一产业活动B. 32200 D. 25800)构成。

B .净出口D .营业盈余B .机器设备制造属于第二产业D .国家机关属于第二产业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为14000 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亿元。

C. 无形资产E .使用权转让的机器设备 4.下列属于经济转移的项目有()。

D •居民个人购买体育彩票E .交通警察对违章司机的罚款5•各机构部门中具有消费职能的部门有( A .非金融企业E ・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6.下列项目属于资本形成的有()。

A •固定资本形成 C .贵重物品净获得|E .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7 •一般说来,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具有对称性,( )。

A •特别提款权 C. 货币黄金E .应收应付款项&下列资产中,属于金融资产的项目有(A •商业信誉E .特别提款权 B .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D . 土地、地下资产等非生产有形资产)。

B .金融企业D .政府B .库存变化D .资本转移但也有不存在对应负债的金融资产,如B •股票以外的证券D .保险专门准备金)。

B .艺术品的生产复制权D .贷款)。

B .资本往来项目C .资本和金融项目9 •我国目前应用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A •经常项目1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服务的生产。

(V )2.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X )解析: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

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3•自然资源属于经济资产范畴。

(X )解析:资源资产属于经济资产范畴,包括土地资产、森林资产、矿产资产、水资产等。

不具备资源资产性质的自然资源属于非资产性自然资源。

4•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五张基本表中,国内生产总值表是核心表。

(V )5 •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的依据,是根据其国籍或法律准则下的财产所有关系。

(X )解析: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的依据,不是其国籍或法律准则下的财产所有关系,而是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6.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市场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X )解析: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

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X )解析:不一定,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以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国民总收入不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这主要取决于来自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的大小。

如果该值为正,则国民总收入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反之则小于。

&投入产出表的第n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X)9•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

(V )解析: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是直接与生产相关的要素收入流量,主要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营业盈余等流量。

该题中的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财产收入,故属于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畴。

10•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X )解析:房屋租金的支付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

11 •通货、存款、贷款、证券及保险准备金等金融资产项目都属于金融机构负债。

(X )解析:金融交易核算中,通货是持有者的资产,存款是存款者的资产,保险准备金是投保人的资产,以上几项都是金融机构的负债。

而贷款是贷款者的负债,是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是发行者(通常是政府和企业)的负债。

12•如果国际收支总差额为顺差,则储备资产增加,意味着国民经济实力增强;反之,则储备资产减少,意味着国民经济实力有所削减。

( V )2•某地区2007年国名经济核算资料如下:(1)总产出1200亿元(2 )中间投入700亿元(3)固定资产折旧60亿元(4)劳动者报酬300亿元(5)生产税净额40亿元(6 )营也余额100亿元(7)总消费300亿元(8)总投资210亿元(9)出口80亿元(10)进口90亿元试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GDP.解:2,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1200-700=500 (亿元)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60+300+40+100=500(亿元)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300+210+ (80-90) =500 (亿元)1.已知某地区2007年统计资料如下:(1)总产出16000亿元;(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4)出口1400亿元;(5)进口100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8)生产税500亿元;(9 )生产补贴40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⑵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2.已知反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如下:X22=23140亿元,X23=2100亿元,第二产业部门总产出为42262亿元,第三产业部门总产出为9853亿元。

要求:(1)计算a22和a23(2)分别解释a22和a23的经济含义。

3.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者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 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 20亿元,补贴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 1亿元,利息收入1 . 3亿元。

要求计算企业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4•已知A部门有关投资及资金筹集的资料如下: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420亿元,库存变化为25亿元;固定资本消耗100亿元;总储蓄363 亿元;应收资本转移为21亿元,应付资本转移为28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产净获得都是0。

要求:(1)计算净储蓄、资本形成总额、资金余缺;(2)根据计算结果判断A部门是住户部门还是企业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