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统计整理

合集下载

统计学基础第三章统计整理

统计学基础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教学目的】1. 深刻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并且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2.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3.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重点】1. 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2.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3.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难点】1. 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2. 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8 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得到表现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对于已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行再整理,也属于统计整理。

统计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总体情况与全貌。

因此,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例如,工业企业普查中,所调查的每个工业企业资料,只能说明每个工业企业的经济类型、注册资本、职工人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等具体情况。

必须通过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组、汇总等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全国工业企业的综合情况,从而分析工业企业的构成、经营状况等,达到对全国工业企业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它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资料整理得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整个统计研究任务的完成,不恰当的加工整理,不完善的整理方法,往往使调查得来的丰富、完备的资料失去价值。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统计整理工作。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是:(一)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

1. 审查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2. 应审查数据是否准确。

审查的办法主要有:①逻辑审查:主要是从定性角度审查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各项目或数量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现象。

统计学 第3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学 第3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分组的标志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分组的标志:分组标志就是将总体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标准或根据。

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总体可按属性标志分组,也可按数量标志分组。
1.按属性标志分组
以属性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属性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分各组界限,将总体 分为若干组。属性标志划分,概念明确,容易确定分组组数,如性别。
2.按数量标志分组
以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数量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分各组界限,将总体 分为若干组。如工资。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五)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在统计分组时,根据统计研究目的不同,分组标志的选择可以是一个标志,也可以是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这样就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之分:
1.简单分组 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数量次数分布的编制方法
在组距次数分布中,各组组距相同的次数分布称为等距次数分 布(表3-8)。各组组距不同的次数分布称为异距次数分布。
等距次数分布一般在现象性质差异变动比较均衡的条件下使用。
优点:
• 易于掌握次数分布的特性。
• 各组次数可以直接比较。
组数= 全距/组距
组距=全距/组数
100.00
提问:这是单 项次数分布还 是组距次数分 布?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数量次数分布的编制方法
例:对某工厂某月50名工人装配零件(件)情况进行调查, 得到下列初级资料:
106 81 98 111 91 107 86 105 93 106 82 108 114 122 109 104 125 103 113 102 106 84 128 104 91 112 85 96 115 89 97 105 92 111 107 97 105 124 106 86 96 110 112 103 108 110 109 125 101 119

统计学第三章名词解释

统计学第三章名词解释

3.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程序有哪些?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得出能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各种过程。

统计资料整理既是统计调查阶段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整理汇总方案。

(2)对统计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

(3)进行统计分组和汇总。

(4)将汇总整理的资料编制成统计表(5)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3.2 统计资料审核哪些内容?统计调查资料的审查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应以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案为准,核实所有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的份数、项目和时间上报。

检查资料的准确性主要是核实调查材料的口径、计算方法、包括的范围、计量单位等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的方法有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

逻辑检查是从合理性方面去检查资料的正确性。

计算检查是通过计算,检查在计算方法、计量单位、计算结果、小计、合计、总计间的各项是否正确等等3.3、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什么作用?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

统计分组标志可以是品质标志,也以是数量标志。

(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错综复杂的,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通过统计分组,可以从数量方面说明不同类型现象的数量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将所研究现象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计算出各组在总体中的比重,用以说明总体内部的构成。

同时将总体各组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反映各组之间的比例关系。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利用统计分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首先用影响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然后计算出结果标志的数值,从而分析两个标志的联系程度和方向。

第三章--统计整理-幻灯片(1)

第三章--统计整理-幻灯片(1)

如某班学生按年龄分组:17岁,18岁,19岁, 20岁, 21岁,22岁。
组距式分组
将作为分组依据的数量标志的整个取 值范围依次划分为若干个满足互斥性
和包容性的区间,用这些数值区间作
为组的名称。
某班学生统计 学原理成绩分 组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组距式分组中的一些概念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对教师 的分类
按性别分类
男性 女性
高级 按职称分类 中级 共计7组
初级 2+3+2
青年 按年龄分类
中年
复合分组体系
对教师 的分类
按性别 分类
按职称 分类
按年龄 分类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共计12组 男 2×3×2
女 高级
中级
初级 青年 中年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资料的再分组
• 统计资料的再分组就是把统计分 组资料按某种要求,重新划定各 组界限,再将资料中的单位数或 比重分布重新做出调整。
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 个体组合起来,在同一组内则保持着相同的性 质。
分组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25%
33%
分组前
分组后
42%
作用:1·区分事物的性质
例:按所有制性质划分,我国现有8种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 澳台投资经济
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
统计整理 学的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系统化、
条理化的综合资料,以反映研究总 体的特征。
地位 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 和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学原理与技能训练 第3章 统计整理

统计学原理与技能训练 第3章 统计整理

四、统计分组的方法 1.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两种 (1)按品质标志分组 例如按性别这一品质标志可将班级的学生 分为两组。 (2)按数量标志分组 如按成绩这一数量标志可以将班级学生分 为三组:60分以下为一组,60~80分为一组, 80分以上为一组。
2.根据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两种 (1)简单分组 按一个分组标志分组。 (2)复合分组 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分组。如按性 别可以将人口分为两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按 年龄将各组的人分为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 和老年组。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一)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整理方案 (二)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 1.逻辑审查: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审查数 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各项目或数 量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现象。 2.计算审查:是指审查调查表中的各项数 据在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上有无错误。如各分 项数字之和是否等于相应的合计数,各结构之 和是否等于1或100%等。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一、统计整理意义 (一)概念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 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 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 化,从而得到表现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 料的统计过程。 另外,对于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行再 整理,也属于统计整理。
(二)意义 1.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 计分析的前提,它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 启后的作用。 2.资料整理得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整 个统计研究任务的完成。不恰当的加工整 理,不完善的整理方法,往往使调查得来 的丰富、完备的资料失去价值,得不到正 确的结论。
表3 -3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向 上 累 计 向 频 下 数 累 计 频 数 频 率 频率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 频率 (人) (%) (个/人)

统计学第3章统计整理

统计学第3章统计整理

14
7.0 21 10.5 193 96.5
4 90 —100 31 15.5 52 26.0 179 89.5 5 100—110 65 32.5 117 58.5 148 74.0
6 110—120 52 26.0 169 84.5 83 41.5
7 120—130 8 130—140
23 11.5 192 96.0 31 15.5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1.概念
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分组以后, 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统计 数列,称分配数列,又可称次数分配, 或次数分布。
它由两部分组成: 总体所分的各个组和各组所拥有的 单位数(次数或频数)。

月工资分组(元) 工人数(人) 占总数比重(%)
1000 以下
210
39.6
1000-1500
组距式 分组
以变量值变动的一个区间作为一组,区间的 距离称为组距。适用于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 变量的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第三章 统计整理
在进行组距分组时,会涉及到一 些问题,包括: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 组、组限、组中值。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等距 分组
不等距 分组
各组组距均相等。如: 10—20 20—30 30—40
组中值 = (上限值+下限值)÷2
开口组组中值的计算: 缺下限:组中值=本组上限— 相邻组组距/2
缺上限:组中值=本组下限+ 相邻组组距/2

产值(万元)
第一组组中值:
50以下 50 — 60 60 — 70 70以上
50-(10÷2)= 45 最后一组组中值: 70+(10÷2)= 75
第二节 分配数列
较合适是? (c)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 统计整理

70 ~ 80
80 ~ 90
90 ~ 100


学生人数
(人)
5 15 18 10
2 50
由表3-1可见,整理后的学生考 STAT 分资料,较整理前的考分资料明 显要条理、系统。由上表可见, 在学生总体中,60分以下和90分 以上的学生人数都较少,绝大多 数学生的考分分布在60—90分之 间。
所以,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它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表现(标志值)向总体综合指标 的过渡,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重要的作用。
编制步骤:
⒈求变异全距 R X max X min 139 107 32(百万元)
⒉确定组距及组数 R≤组距(d) ×组数(m)
确定组距的原则:
要能区分各组的性质差异 要能反映总体资料的分布特征 为方便计算,尽可能为5或10的整数倍
编少)
要求编制组距数列。
STAT
• 排序结果为
• 107 108 108 110 112 112 113 114 115 117 117 117 118 118 118 119 120 120 121 122 122 122 122 123 123 123 123 124 124 124 125 125 126 126 127 127 127 128 128 129 130 131 133 133 134 134 135 137 139 139
合计
频数(人) 3 5 8 14 10 6 4
50
频率(%) 6 10 16 28 20 12 8
100
统计分组方法
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
按品质标志分组 志作为分组标志,如性别、
所有制类型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学(第三章)

四、统计分组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 划分各组界限。划分各组界限,就是要在 分组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定各相邻组之 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 (一)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 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 组标志,界限比较明确,类型比较稳定。 如,企业按所有制分组、人口按性别分组 等。
(二)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 数量标志有离散型和连续型之分,其分 组的方法和形式也不同。 1、按离散型变量标志分组其形式有2个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2、按连续型变量标志分组其形式只有一 个(组距式分组)。
某班级学生按性别分组 学生按性别分组 男 女 合 计 人数(人) 60 40 100
2、按数量标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 就是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 为分组标志,并在数量标志的变异范围内 划定各组界限,将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 若干组成部分。 3、根据分组选择标志的多少不同,统 计分组又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简单分组是指对统计总体 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1.设计统计整理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3.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和汇总 4.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综上所述,设计整理方案、对原始资 料进行审核是整理的前提,统计分组是统 计整理的基础,统计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 心环节,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是统计 整理的结果。
1.2、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统计分组既是统计认识问题的一种基 本方法,又是统计整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之 一,因此它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4、次数分配的类型
对称分布
右偏分布
左偏分布
正J型分布
反J型分布
几种常见的频数分布
U型分布
1、钟形分布 钟形分布的特征是“中间多,两边少”,这类 分布是以平均值为中心的,越接近中心,分配的次 数越多,离中心越远,分配的次数越少,其曲线就 像一口古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表的种类
统计表按照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情 况可以分为三种: 1、简单表; 2、简单分组表; 3、复合分组表。
统计资料的其它表现形式
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除统计表外, 还有统计图、统计数学模型和统 计分析报告等。
课堂练习
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 A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B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A 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 B 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组 C 工人按工龄分组 D 人口按民族分组 E 企业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3: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什么作用?如何选择 分组标志?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及作用 二、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 四、统计分组的方法
统计分组的概念及作用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现象总体内在特点和统 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总体按照一定标 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组成 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1、划分现象的类型; 2、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分配数列的种类
分配数列,主要有如下分类:
品质分配数列 单项式变量数列 变量分配数列 等距变量数列 组距式变量数列 不等距变量数列
次数与频率的累计分布
在研究次数和频率的分布时,我们常常需要编 制次数或频率的累计分布数列,他是将变量数 列各组的次数或频率逐组累计相加得到的分布。 它表明总体变量在某一水平以上或以下所包含 的次数和频率的总和,累计分布有向上累计和 向下累计两种 。 下面的例子可以很好的描叙向上累计和向下累 计次数或频率的具体做法:
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 某班50名学生,调查其考分资料如下: 77 65 83 56 68 70 99 65 73 72 88 66 74 63 71 84 62 52 80 78 84 79 81 64 58 82 76 62 73 75 89 79 61 65 54 92 86 73 68 51 69 64 78 63 76 68 72 77 81 76 上述这些考分(原始资料)的特点是零星分 散、不系统、无规律,不能反映学生总体的 学习情况。
统计分组的方法
二 .按数量标志分组
数量(变量)分组是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 例如,学生按考分分组,工人按工资高低分组 等,它包括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 要注意的是进行数量(变量)分组时,必须首 先要明确和掌握以下两点:一是要明确分组的 目的,即是通过数量的变化来区分各组质的差 别,而不是单纯的数量差别;二是采用适当的 分组形式,即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数量作为划分 标准。是单项式或是组距式?组距大小?组数 多少?等距或不等距?组限如何确定?
次数与频率的累计分布
某班“统计学”考分分布数列
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常用的次数分布,按其分布形态可 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一)钟型分布; (二)U型分布; (三)J型分布。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四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及其构成 二、统计表的种类 三、统计资料的其它表现形式
统计表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统计表的概念 统计表是把大量的统计数字资料,按一 定顺序和格式列在表上,该表就是统计 表。包括调查表、汇总表、计算表以及 各种各样容纳资料的统计表。 (二)统计表的构成 常见的统计表外形结构一般包括四个主 要部分: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数字资料等。
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1、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 组标志; 2、必须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的分 组标志; 3、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 选择分组标志。
统计分组的种类
统计分组的方法
一.按品质标志分组:
一般而言按品质标志分组多适用于定类尺度或 定序尺度测定的事物,其概念较为明确,分组 也相对稳定。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这 样的分组就很简单明了。但是有的分组标志的 表现却比较复杂,存在着不同性质的过渡状态, 使分组现象不易划分,如产品按用途分组、工 业部门的细分类等,为此必须制定各类统计标 准。
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作用
学生按考分分组(分) 60以下 60 ~ 70 70 ~ 80 80 ~ 90 90 ~ 100 合 计 学生人数(人) 5资料,较整 理前的考分资料明显要条理、系统。
统计整理的步骤
1 制定整理方案(汇总方案); 2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和订正; 3 进行统计分组(分类)并进行编码; 4 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各组和总体总量 5 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显示整理 结果。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三节 次数分布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三、次数与频率的累计分布 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分配数列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 分配数列又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 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 有单位按组归类,并按顺序排列,形成 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二)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 分配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即:总体按 某标志所分的各个组;各组次数或频率。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统计整理的一般问题 统计分组 次数分布 统计表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一般问题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作用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作用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 查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 和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得出能反映 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 前提,它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表现(标 志值)向总体综合指标的过渡,在统计研究 中起着承前启后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