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复习 专项综合全练(三)古代诗歌赏析(含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部编版7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07诗歌鉴赏 (3)答案及解析

语文部编版7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07诗歌鉴赏 (3)答案及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语文部编版7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真题汇编卷07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B.这首登高抒怀之作,前两句写峰和塔之高,后两句写登塔的感想。

C.“不畏”尽显诗人的勇气和决心,“浮云”在古诗中往往借代困难阻碍。

D.后两句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样,都含蓄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2021春·陕西咸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①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移家:即搬家。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精确传神,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初夏时________的劳动气氛。

(2)第四句“也”字富有意味,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呈现的画面。

(2)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古风存”的具体表现。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③海隅:海边。

④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⑥壑: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①________之态。

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②________的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

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答案】(1)高远(或高壮);归隐(或隐逸、遁世)(2)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解析】【分析】(1)①《望岳》第一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高,不直接写,而是写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到远远横亘的泰山,通过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终南山》首联“太乙近天都”,意思是终南山的太乙距离天空很近,终南山虽然高,但是距离天还很远;“连山到海隅”,终南山虽然绵延千里,但是也未能连到海。

上下句都是用夸张的手法,从远景写出终南山高远的特点。

所以两首诗,都是远观山景,描绘山高远或者说高壮的特点。

②《终南山》前几联总写终南山的高远以及烟云雾霭的景色变换,阴晴变化中中峰的千岩万壑,最后一联耐人寻味,“欲投人处宿”的主语应该是“我”,“我”在游山,“我”在观物抒情,“我”在“隔水问樵夫”,流露出诗人寄情于山水,有意归隐的情绪。

(2)“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

攀登的过程是辛苦、艰难的,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山巅,才有机会雄视天下,“一览众山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 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 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D. 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①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②。

【注】①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5.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下面的词语:①龙钟:________②凭:________(2)第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第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个“笼”字连用,将“烟”“月”“水”“沙”等景物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________。

(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横线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答案】(1)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2)选A。

“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⑴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⑵这首诗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 憩、玩”二字表达不出这种意境,选择“眠”字押韵最合适,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故答案为:⑴① 初夏(夏季);② 杨花(或荷叶)。

⑵选A。

“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时应注意,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2.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苹苹:草木茂盛。

③杨花:喻身世飘零。

④④杜鹃:喻故国之思。

(1)“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 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 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D. 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宋)戴复古②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综合全练(三)古代诗歌赏析一、(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迭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

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二、(山东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答:三、(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答:四、(山东滨州中考)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答: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专项综合全练(三)古代诗歌赏析1.D E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D.“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错误,结合注释可知杜甫没有和李白一起被流放。

E.“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的表述是错误的。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2.答案(1)因为李白和屈原都是被谗放逐的。

(答“被诬陷的”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2)①对李白的无比关怀、思念(怀念)。

②对李白不幸身世(命运)的深切同情.,③自身内心深处的悲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可通过注释①得知该诗的写作背景:李白受牵连流放,途中遇赦,结合诗题中的“怀”解读诗人着重要表达的情感:对李白的思念与牵挂。

教你解题把握主旨情感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诗人的风格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的情感一般有离别、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1)读懂诗题,从题目中把握住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2)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揣测诗词的主旨情感。

(3)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主旨情感。

(4)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主旨情感,(5)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主旨情感。

1.答案(示例1)“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示例2)“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

“堤上游人逐画船”的意思是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

此句写所见之人,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绿杨楼外出秋千”的意思是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打秋千的少女的欢愉之声。

此句写美景中人的活动,“出”字用得极妙,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在美丽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机。

教你解题炼字赏析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及写作背景,反复揣摩词语的特定意义,结合全诗的情感和意境来分析它的作用。

炼字题目的设置:(1)诗中的“诗眼”或“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诗中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炼字题的解答可从如下方面分析:(1)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该字在诗中创设出的意境;(3)该字流露出的情感(作者的或诗中形象的);(4)该字运用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5)该字的表达效果。

2.答案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

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愉;下片写作者于画船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

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籍,别有意趣。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

这样的老人头插鲜化,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刻画出了他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形象地写出了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人生何处似尊前”,虽是议论,但它又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豪放沉郁,耐人寻味。

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

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嘛,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1.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审清题目要求,找到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文字,符合此季节特点的景象是“麦花雪白”或“菜花稀”。

高诗中能凸显暮春季节特点的三个字显而易见是“花落尽”。

2.答案范诗以蜻蜓蝴蝶纷色、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衬托手法的理解能力。

衬托手法是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事物来陪衬突出另一事物。

范诗“无人过”“蜻蜓蛱蝶飞”形成对立条件,初夏正是农忙时节,四顾无人,可见农事繁忙;高诗中“花落尽”与“蝶来多”形成对比,可见蜂蝶都来到了菜畦,让人立即联想到菜花的繁盛。

四、1.答案(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

(画面合理,语言顺畅即可)解析需要注意的是,把诗句描述成面面不能等同于翻译诗句,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突出诗句的画面感,营造优美的意境。

就此题而言,考生要注意修饰语的运用,如“依傍着人+燕子的动态(飞来飞去)+情态(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同时还要抓住人(或物)、时、地、事四个要素,把画面描绘得形象生动。

教你解题画面与景象描绘诗词中的画面是诗词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实则是考查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此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描述诗词中××句子所描绘的景象等。

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要注意以下四点:(1)运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单纯地翻译诗句。

(2)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优美。

(3)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4)描述时要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捕捉意象,把握特点—,联系背景,发挥想象—一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简单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一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2.答案思念家乡。

解析结合“远远游蜂不记家”“寻思旧事即天涯”中的“不记家”“寻思旧事”“天涯”,可以判断作者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很容易得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