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漆公店》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漆公店》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漆公店》赏析+译文过松源漆公店文|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释]过松源漆公店①文|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错喜欢③。

政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⑤一山拦。

①选自《杨万里集笺校》。

这个题目下有六首诗,这是第五首。

松源、漆公店,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

晨炊,早餐。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

②[赚(zuàn)得]骗得。

③[错喜欢]空欢喜。

④[政]同“正”。

⑤[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译】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

走入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赏析】第一句“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字幽默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面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

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古诗鉴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________。

不想舍的又是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含背景、注解、译文)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含背景、注解、译文)

最新部编版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汇总(编译)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王维(【作者】王维(701701年-年-761761年,一说699年—年—761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摩诘,号摩诘居士。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注释】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huáng ng ):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xiào o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李白(【作者】李白(701701701--762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2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2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暑期必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002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约客》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约客》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约客》赏析+译文
约客
文|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约客①
文|赵师秀
黄梅时节②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③。

①选自《清苑斋集》。

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②[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③[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译】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的叫声)。

约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棋盘,(等着客人)看到落下的灯花。

【赏析】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客人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诗人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声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诗人约客未至的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答案】(1)示例:轻薄的烟雾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冰冷的河水以及水边的沙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竹里馆》王维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

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

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晚春》1.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2、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草木留春,万紫千红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4、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5、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6、思想感情:珍惜时光。

《登幽州台歌》1、主旨: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单·,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4、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望岳》1.这首五言古体诗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形象生动地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造化钟神秀”描写了泰山的什么特点?)“割”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泰山高耸陡峭、遮天蔽日的形象。

(“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了什么?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感情?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幽深。

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情的方式是什么?化用了孔子的什么名言?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精神和气概: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蕴含的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7.《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渴望。

《登飞来峰》王安石1、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困难、挫折、障碍,运用典故,比喻奸邪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2、“闻说鸡鸣见日升”描绘了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不是作者亲眼所见。

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象征诗人所设想的美好前景。

3、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精神或形象?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形象:高瞻远瞩,踌躇满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境界?全诗表现了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游山西村》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记游抒情诗。

2、品味首联中的“莫笑”、“足”。

“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表达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3、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先描绘画面,再指出蕴含的哲理)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4、颈联表达的内容是什么?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的风情风俗。

5、尾联表现了诗人的闲情惬意,对农村生活的恋恋不舍和喜爱之情。

6、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己亥杂诗》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3、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5、诗中写了几种心境?离别忧伤;回归的愉快;忠心为国服务乡民(积极的人生态度)6、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7、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浩荡离愁”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离愁的心境。

《泊秦淮》1、“烟笼寒水月笼沙”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笼”,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清的气氛。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全诗创设出一种()的氛围。

冷清愁寂《贾生》1、主旨: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2、艺术特色:先扬后抑、议论精警3、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一“求”一“访”表现了汉文帝的什么特点?求贤若渴和虚怀若谷(先扬后抑)4、“贾生才调更无伦”表现了什么?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2、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或:人生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而前进的过程,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3、试分析“拦”字的妙处。

“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

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约客》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夏季江南特有的景色。

写了哪些景物?修辞:对偶。

景物:黄梅、雨、池塘、蛙声2、诗中的景物描写的手法是什么?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以声衬静,渲染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5、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一个“敲”字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诗人百无聊奈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落寞、失望、焦躁、怅惘5、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