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8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及文言文译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加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加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1.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从事于农业生产。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有一天仲永忽然大哭要书写书具。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近借来给他,仲永立即书写诗歌四句,并且在诗后署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团结宗亲作为诗的内容,(父亲)把他的诗传递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欣赏。

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他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乡的人感到惊奇,渐渐的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作。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让他作诗,作出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传闻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方仲永的事,舅舅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尽净,成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说:方仲永的聪慧,是天生的。

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它受于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后天不教育,尚且成为平人;现在那些天生不聪明的人,本来是平人,后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为普通人了吗?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②斯是陋室________③谈笑有鸿儒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B.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C. 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赞扬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

【答案】(1)出名;这;博学的人(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C【解析】【分析】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出名,著名”;“鸿儒”是指“博学的人”。

(2)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①句中的“上、入”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云、何、陋、有”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典故,是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泣学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邴(bǐng):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1)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 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 师恻然曰然:……的样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答案】(1)C(2)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3)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二: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解析】【分析】⑴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有误,其:代词,他们,那些有父母的孩子。

⑵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苟:如果。

徒:白白地。

资:学费。

句意是: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归纳道理启发。

要点: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故答案为:⑴C⑵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的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汉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诗人(赵师秀)无聊地轻敲棋子,震落了点油灯的灯芯结出的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足。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时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趁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4.《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5.《爱莲说》周敦颐(宋代)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16.《木兰诗》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

(不知怎的)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

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木兰我也没思念什么。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买马和马具,从此代替父亲出征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买长鞭。

早晨告别父母离开,晚上住宿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响。

早晨告别黄河离离开,晚上到达黑山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的嘶叫声。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北方的寒气传来了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

将士们多年来身经百战,有的牺牲了,有的胜利归来。

回来拜见可汗,可汗坐在朝堂上,(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务,可汗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互相搀扶着出城;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梳洗打扮;小弟听说姐姐回来,霍霍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我东屋的闰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照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出门去看同伍的士兵,同伴们都很惊异:同行作战十几年,(竟)不知木兰是女子。

雄兔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么能分辨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17.《孙权劝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18.《卖油翁》欧阳修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能懂得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用勺舀起油慢慢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19.《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

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观点。

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沙子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

(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

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

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