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

合集下载

水质采样技术7大要点

水质采样技术7大要点

水质采样技术7大要点水质采样点布设是关系到水质监测分析数据是否有代表性,能否真实地反映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关键问题。

为获得完整的水质信息,除了要关注采样布点,还需要关注采样器和贮样容器等。

为统一水利行业水质采样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保证水质监测成果的代表性、可靠性、可比性、科学性及公证性,根据《水环境监测规范》、《水质采样技术规程》、《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进行汇总。

一、采样断面布设1、采样断面布设应符合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本河段(地区)取水口、排污(退水)口数量和分布及污染物排放状况、水文及河道地形、支流汇入及水工程情况、植被与水土流失情况、其它影响水质及其均匀程度的因素等。

(2)力求以较少的监测断面和测点获取最具代表性的样品,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该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与特征。

(3)避开死水及回水区,选择河段顺直、河岸稳定、水流平缓、无急流湍滩且交通方便处。

(4)尽量与水文断面相结合,以取得有关的水文数据。

(5)断面位置确定后,应设置固定标志,不得任意变更;需变动时应报原批准单位同意。

2、河流采样断面的布设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1)城市或工业区河段,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2)污染严重的河段可根据排污口分布及排污状况,设置若干控制断面,控制的排污量不得小于本河段总量的80%o(3)本河段内有较大支流汇人时,应在汇合点支流上游处,及充分混合后的干流下游处布设断面。

(4)出入境国际河流、重要省际河流等水环境敏感水域,在出入本行政区界处应布设断面。

(5)水质稳定或污染源对水体无明显影响的河段,可只布设一个控制断面。

(6)河流或水系背景断面可设置在上游接近河流源头处,或未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河段。

(7)水文地质或地球化学异常河段,应在上、下游分别设置断面。

(8)供水水源地、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及水源型地方病发病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应设置断面。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周磊(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环境监测涉及颗粒状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监测。

为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需在综合考虑气象变化、污染源、监测区域等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布点。

近年来,我国相关专家非常重视环境监测大气布点的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为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一、环境监测大气布点原则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时为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一般应遵守以下几项原则:(1)布点应注重全面性。

布点时应结合监测地区污染程度,在低、中、高三个污染程度的区域进行布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

(2)布点应具代表性。

布设监测点时不能随心所欲,而应确保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准确的反映大气污染及变化情况。

一般情况下,将采样点布设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另外,在污染程度严重、人口密集的位置适当增加采样点数量。

而且布点环境应比较开阔,确保采样口水平线和附近建筑角度夹角不超过30°,采样点附近避开局部污染源以及具有吸附能力的树木及建筑物。

(3)采样数据应具有可比性。

设置采样点时为确保采样数据的可比性,设置采样点的条件应保持一致,而且一旦采样点确定后,不能随意变动。

另外,设置采样点的高度应合理。

一般情况下依据实际情况及监测目标对采样点的高度加以确定。

例如,当研究大气污染给人带来的影响时,应将高度设置在1.5~2.0m 范围内。

二、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1.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有多种,其中功能区域分布点、网格分布点以及同心圆、扇形分布点方法。

不同的方法接下来逐一进行分析。

(1)功能区域布点法。

该种方法是大气环境监测应用率较高的布点方法,布点过程中需对监测区域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规划、认真分析,而后依据相关的规范标准及一定的原则进行布点。

(2)网格布点法。

如监测区域的污染源分布比较规律,此时可采用网格分布点法。

即,将布点位置选择在网格中污染源纵向或横向直线交点位置。

大气降水监测

大气降水监测

(4)铵离子、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空气中 的氨进入降水中形成铵离子,它们能中和 酸雾,对抑制酸雨是有利的。然而,其随 降水进入河流、湖泊后,增加了水中富营 养化组分。降水中的NO2-和NO3-来源于空气 中的NOx,是导致降水pH值降低的原因之 一。
(5)氟离子和氯离子:降水中F-的含量是 反映局部地区氟污染的指标。氯离子是衡 量空气中的氯化氢导致降水pH值降低和判 断海盐粒子影响的标志。
环境监测
【任务目标】
了解大气降水监测的采样点布设原则,掌握大气降 水监测的样点布设、采样时间及频率确定、样品采 集、指标测定和报告编写等基本工作方法。
【技能要求】
(1)能进行大气降水监测的基础资料收集、采样 点设置、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确定。
(2)能根据监测需要采集代表性样品。
(3)能进行pH值、电导率、硫酸跟、硝酸根等降 水水质指标的测定。
聚乙烯塑料容器。
(二) 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
每次降雨(雪)从开始到结束采集全过程雨 (雪)样。如遇连续几天降雨(雪),每天上午 8时开始至第二前上午8点结束,连续采集 24h为一次采样样品。
2.采样方法
每次降雨(雪)开始,立即将清洁的采样器放 置在预定的采样点支架上,采样器要求高 于基础面1.2m以上;采集全过程(开始到结 束)雨(雪)样。
(4)能进行大气降水安全评价和监测报告编写。
【工作情境】
工作地点:校园内;
工作场景:欲对某次大气降水水质状况进 行监测分析,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组为 单位分别制定**区域大气降水水质监测方案。
先分析明确监测目的、调查收集监测对象 的基础资料,再布设监测点、确定采样时 间及频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 最后提出报告要求。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有效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有效方法

我国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持续推进环保工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大气环境治理是重要内容,而要想做好大气环境治理,就必须科学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工作。

下面结合实际,主要就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布点问题做具体分析。

一、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原则为保证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在进行布点时要严格遵循各项原则,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布点,从而保证最终的监测结果能客观反映出监测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

具体来说,在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工作时,应当遵循可比性、代表性、整体性以及目的性、层次性与前瞻性、稳定性等原则。

在布设点位时,要使监测数据能进行空间上的对比,对同类型的监测点,布设时要将其置于相似或相同条件下,从而使最终的监测结果更为准确与合理。

在布点时,要从监测区域内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等需求出发,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除此之外,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工作时,要对监测区域以及整个城市的环境状况、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气象特征、功能区划分、大气污染来源等各因素做综合分析。

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出发,有机协调、统筹兼顾,确保最终监测结果全面、真实、精准、合理。

布点时要按照具体的监测目的与目标进行,并且在监测点的位置确定后就不应随意变更,要保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时间上的连续性与空间上的可比性。

二、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要求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时,要保证各监测点能满足不同的监测要求。

具体如,如果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已建成的城区开展,那么监测点要布设在城区内,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距离关系要合理,监测点在空间分布上不能出现不均衡的情况。

利用模拟法对城市建成区各污染物浓度的总体平均值进行计算时,该数值要能代表城市建成区所有网格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得到的总体平均值,且同一时期内,两者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10%。

对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背景点,在布设时要严格控制点与主要大气污染源以及建成区之间的距离,两者不能相距过近。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 一般污染源(日排放量100t以下的企业)每年2-4次 (上、下半年个1-2次)监督性监测
七、水质采样注意事项
采样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水样采集量视监测项目及采用的分析方法所需水 样量及备用量而定。 2、采样时,采样器口部应面对水流方向。用船只采 样时,船首应逆向水流,采样在船舷前部逆流进行, 以避免船体污染水样。 3、除细菌、油等测定用水样外,容器在装入水样前, 应先用该采样点水样冲洗三次。装入水样后,应按 要求加入相应的保存剂后摇匀,并及时填写水样标 签。
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2、水质监测的目的 (1)对进入江、河、湖泊、水库、海洋等地表水体污 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 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对生产过程、生活设施及其他排放源排放的各类 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 供依据。
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七、水质采样注意事项
9、COD、BOD5和有机污染物 测定COD、BOD5和有机污染物的水样采集时水
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用水封口。 10、重金属、化学耗氧量
采集测定重金属和部分有机物的水样,在样品 采集后,应尽快从采样器中放出样品,并边摇动采 样器(或采样瓶)边向样品容器灌装样品,防止待 测物质在采样器内随悬浮物沉降。
对需要加入化学保存剂的水样,采样人员应严格按照所 要求试剂纯度、浓度、剂量和试剂加入的顺序等具体规定, 向水样中加入化学保存剂。所加入的化学保存剂不能干扰监 测项目的测定。
八、水质样品保存与运输
4、加入化学保存剂 ① 控制溶液pH值: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硝
酸酸化至pH=1-2,既可以防止重金属的水解沉淀, 又可以防止金属在器壁表面上的吸附,同时在pH= 1-2的酸性介质中还能抑制生物的活动。用此法保 存,大多数金属可稳定数周或数月。测定氰化物的 水样需加氢氧化钠调至pH=12 。测定六价铬的水 样应加氢氧化钠调至pH=8,因在酸性介质中,六 价铬的氧化电位高,易被还原。保存总铬的水样, 则应加硝酸或硫酸至pH=1-2。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于8h的,每2h采样1次,,但每个周期采样次数不少于3次。(根据管理 需要进行污染源调查性监测时,也按此频次采样)
(四)污水的采样 1.水样的分类: 1.1.瞬时水样: 瞬时水样是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断面而言)采集的单一样 品,一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机采取。对于组分较稳定的水体,或水 体的组分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变化不大,采瞬时样品具 有很好的代表性。当水体的组成随时间发生变化,则要在适当时间间隔 内进行瞬时采样,分别进行分析,测出水质的变化程度、频率和周期。 当水体的组分发生空间变化时,就要在各个相应的部位采样。
3.监测断面数量的设置 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 规律的了解、优化基础上,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 的监测数据。
4.采样点位的确定 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与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一 和表二中的内容。
表一 采样垂线数的设置
水面宽 ≤50m 50-100m
为了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断面应根据国家或地方的具体要求而采样器材的准备采样器材主要是指采样器和水样容器水样容器主要有聚乙烯塑料桶和玻新启用容器那么应事先做更充分的清洗测定油类bod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工程要单独采样容器应做到定点定项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一、地表水(河流) (一)监测点位的布设 1. 监测断面的分类 1.1.背景断面:指为评价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不受人类生活和生 产活动影响,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1.2.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 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的断面。 1.3.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即 受纳某城市或区域的全部工业和生活污水后的断面。 1.4.消减断面:指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 污染物被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的断面。 1.5.管理断面: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断面。

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

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

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水和大气监测的采样布点方法是为了获得全面准确的环境质量数据。

在选择采样点时需要考虑地理分布、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以及操作便利等因素。

以下是水和大气监测采样布点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

一、水监测采样布点方法:1.水体类型:根据水体的类型,如河流、湖泊、沿海水域等,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2.污染源分布:考虑水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择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采样,特别关注重要污染源附近的采样点。

3.地理分布:在目标区域内均匀布置采样点,以获得全面信息。

4.与流动方向的关系:根据水流的主流方向,选择位于上、中、下游的采样点,尽量涵盖整个流域。

5.环境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特征的采样点,如人类活动频繁地区、自然保护区、城市等。

6.交通便利:选择交通便利的采样点,方便采样和数据传输。

二、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1.污染源分布:根据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特别关注重要污染源附近的采样点。

2.地理分布:在区域范围内均匀布置采样点,以获得全面的空气质量数据。

3.城市布点:在城市内设置高密度布点,包括市中心、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地,以反映城市空气污染情况。

4.交通线路:在主要交通线路上设置采样点,特别关注交通流量大的道路、公共交通站点等。

5.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部设置采样点,以了解自然环境的污染状况。

6.特殊区域:对具有特殊环境特征的地区,如高海拔地区、沙漠地区等,设置特殊的采样点。

在进行水和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采样点的选取应符合科学合理性的原则,且需要考虑预算、人力和时间等因素。

2.采样点的具体位置需要明确记录,包括经纬度、海拔高度信息等。

3.布点时要避免遮挡物,确保采样器能够准确采集目标物质。

4.对于可以移动的采样设备,可以周期性调整采样点的位置,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5.采样设备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水和大气监测的采样布点需要考虑到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和操作便利等因素,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环境质量数据。

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摘要:大气环境监测是预防大气污染、进行大气保护的前提,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的质量甚至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有选择监测项目、选择监测布点、试样采集、项目分析、处理监测数据,文章重点分析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关键词:大气;环境检测;布点方法;环保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分子状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等颗粒状污染物。

大气质量监测是对某地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布点采样、分析。

通常根据一个地区的规模、大气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源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规定项目的定期监测。

中国规定的大气质量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和降尘。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人的意义。

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对动植物的意义。

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

第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

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
方法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河流采样点位的确定
采样点泛指水体中一个具体的取样点,它受水面宽度和深度影响。

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与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1—1 和表 1—2,其中,中泓线设置在除去河流两岸滩涂部分后的中间位置;左、右两垂线布设在中线至岸边的中间部分。

表1—1 采样垂线数的设置
2 污水采样点位的确定
污水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无须设置监测断面,可直接确定采样点位。

工业污(废)水
对第一类和第二类污染物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在环境和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此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

此类污染物有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13种。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

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

此类污染
物有pH 、色度、SS 、、、、、、、、-----34235PO F S CN N NH COD BOD Cr 石油类、动植物
油、挥发酚、LAS 、类大肠菌群数、TOC 等56种。

对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时,在处理设施的入口和总排口设置采样点;对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监测时,在各处理单元的入口和排口设置采样点。

城市污水
采样点位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

为了保证两股水流的充分混合,采样点布设在离污水(或支管)入口约20~30倍管径的下游处。

在污水入河排污口的上、下游分别设置采样点。

采样位置设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1m时,位于1/4水深处;水深小于或等于1m时,位于1/2水深处。

3流量测量
流量测量原则
测定瞬时流量:对“流量-时间”排放曲线波动较小的污水排放渠道,用瞬时流量代表平均流量所引起的误差值小于10%时,可以用某一时段内的任意时间测得的瞬时流量乘以该时段的时间即为该时段的流量。

排放污水的“流量-时间”排放曲线有明显波动,但其波动有固定的规律,可以用该时段中几个等时间间隔的瞬时流量来计算出平均流量,然后用平均流量后再乘以时间表示该时段的流量。

排放污水的“流量-时间”排放曲线既有明显波动又无规律可循,则必须连续测定流量,流量对时间的积分即为总流量。

.流量测量方法
a)污水流量计法:污水流量计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污水流量计技术要求。

b)容积法:将污水纳入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测定其充满容器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计算污水量的方法。

本方法简单易行,测量精度较高,适用于计量污水量较小的连续或间歇排放的污水。

适用于流量小于每日50t的排放口。

但溢流口与受纳水体应有适当落差或能用导水管形成误差。

c)速仪法:通过测量排污渠道的过水截面积,以流速仪测量污水流速,计算污水量。

适当地选用流速仪,可用于很宽范围的流量测量。

多数用于渠道较宽的污水量测量。

测量时需要根据渠道深度和宽度确定点位垂直测点数和水平测点数。

本方法简单,但易受污水水质影响,难用于污水量的连续测定。

排污截面底部需硬质平滑,截面形状为规则几何形,排污口处有不少于3~5 m 的平直过流水段,且水位高度不小于 m。

d)量水槽法:在明渠或涵管内安装量水槽,测量其上游水位可以计量污水量。

常用的有巴氏槽。

用量水槽测量流量与溢流堰法相比,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2%~±5%)和进行连续自动测量。

其优点为水头损失小、壅水高度小、底部冲刷力大,不易沉积杂物。

但造价较高,施工要求也较高。

e)溢流堰法:是在固定形状的渠道上安装特定形状的开口堰板,过堰水头与流量有固定关系,据此测量污水流量。

根据污水量大小可选择三角堰、矩形堰、梯形堰等。

溢流堰法精度较高,在安装液位计后可实行连续自动测量。

为进行连续自动测量液位,已有的传感器有浮子式、电容式、超声波式和压力式。

利用堰板测流,由于堰板的安装会造成一定的水头损失。

另外,固体沉积物在堰前堆积或藻类等物质在堰板上黏附均会影响测量精度,必须经常清除。

在排放口处修建的明渠式测流段要符合流量堰(槽)的技术要求。

在选用以上方法时,应注意各自的测量范围和所需条件。

以上方法无法使用时,可用统计法。

f)如污水为管道排放,所使用的电磁式或其他类型的测量计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

4大气采样点的确定
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
(4)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

测点周围无局部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

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远处;
(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应将采样器或测定仪器设置于常人呼吸带高度,即采样口应在离地面~2m处;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或器物的影响,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若置于屋顶采样,采样口应与基础面有以上的相对高度,以减小扬尘的影响。

特殊地形地区可视实际情况选择采样高度。

采样点数的确定
采样点的数目设置是一个与精度要求和经济投资相关的效益函数,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密度、气象、地形、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定,参照WHO和美国EPA的方法,即按城市人口数确定大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的数目,详见表4-1和4-2。

采样点布点方法
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和居住混合区、交通稠密去、清洁区等,再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功能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

这是我国城市空气监测布点早期采用的方法。

由于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原因,多数城市功能划分不合理,布局较混乱。

因此方法有很大局限性,监测结果缺乏统计规律,各城市间功能区无可比性。

功能区监测仅能反映局部范围的污染,代表性差。

几何图形布点法
①网格布点法: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

每个方格为正方形,可从地图上均匀描绘,方格实地面积视所测区域大小、污染源强度、人口分布、监测目的和监测
km布一个点。

若主导风向明确,下风向设点应多一些,一般约占采样点总数的60%。

这力量而定,一般是1~92
种布点方法适用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它能较好的反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②同心圆布点法:此种布点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布点是以污染群的中心画若干同心圆,再从同心圆画45°夹角的射线若干,放射线与同心圆圆周的交点即是采样点。

③扇形布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或孤立的高架点源。

以点源为顶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地面上划出一个扇形区域作为布点范围。

扇形角度一般为45°~90°。

采样点设在距点源不同距离的若干弧线上,相邻两点与顶点连线的夹角一般取10°~20°。

以上几种采样布点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目的就是要求有代表性地反映污染物浓度,为大气监测提供可靠的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