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要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要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知识要点归纳
一、文化文学常识



1、《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 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其中的“传”指的是 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3、“公从之”中的“公”是对国君的尊称; “吾不能早用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 子的尊称;“寡人”是诸侯谦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 的敬称。“行李”:出使的人。
二、重点字词(难以理解的字词) 1、犹不如人。 犹:尚且。 2、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 注;根据自己 的学习掌握情 3、许之。 况归纳。 许,答应。 4、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三、通假字(4个)
1、共其乏困。 “共”通“供”
,“供应”
四、古今异义(2个)
3、既东封郑。 4、阙秦以利晋。
(七)意动用法
表示主语对宾语的主观态度, 可以译作“认为……怎么样”或 “把……当作(看作)……” 1、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1、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边远的地方 ②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庸俗,鄙陋,指目光短浅。 ③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身鄙野。 ④越国以鄙远。 把……当作边邑。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1、邻之厚,君之薄。
厚:变得雄厚;薄:变得薄弱。
(四)形容词用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远:远地
(五)动词用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六)使动用法谓语表示主ຫໍສະໝຸດ 使宾语怎样,可 以译作“使……怎样”。

1、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撤退。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知识总结

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退却) 既东封 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 成为边界) 越国以鄙 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邑) 作为边邑)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 (主语) 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 主语) ……”( (晋惠公)许君焦、瑕 晋惠公)许君焦、 (主语) 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 (主语) 主语) 敢以(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宾语) 晋军(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函陵,秦军( 介词)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判断) 表判断)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夫晋, 夫晋,何厌之有? 之有? 有何… (有何…,) 君之所 君之所知也 (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本课验收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 函陵( A.晋军函陵(军:军队) 军队) B.贰于楚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亡郑以陪 增加)
《左传》 左传》
总结字词句
1、通假字; 通假字; 古今异义; 2、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3、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4、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5、特殊句式。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今老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之往来,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失其所与,
已通矣, 已通矣,语气词 共通供, 共通供,供给 说通悦, 说通悦,高兴 知通智, 知通智,明智

2024年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2024年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2024年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2024年,烛之武退秦师,在文言知识方面的总结如下:
1. 忠诚与奸诈:这是《论语》中常被提及的主题之一。

烛之武退秦师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忠诚和坚持原则的表现,与奸诈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2. 义理与权谋:《墨子》中强调了以义理为基础的行为,反对权谋的手段。

烛之武退秦师可以被视为一个追求义理的典范,抛弃了权谋手段,更倾向于道义之行。

3. 君臣关系:《左传》中强调了君臣间的忠诚、尊敬和合作。

烛之武退秦师表现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秦朝的不满,体现了古代君臣关系中的复杂性和矛盾。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大学》中强调的核心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以及国家的治理。

烛之武退秦师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对这一思想的积极践行。

5. 士人风范:烛之武退秦师所展现的品质和行动,可以看作是士人风范的体现。

士人在古代社会中担负着学问传承和社会道德的责任,他们追求的是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境界。

总之,烛之武退秦师的行为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道义准则和士人风范的尊重和追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第 1 页共 1 页。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积累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积累

3. 通“悦”
秦伯说
辞 1 .推脱 动词
不辞劳苦
2. 告别 动动词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鄙 1 边远的地方 名词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 边境 名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浅陋 鄙俗 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 细小 形容词 2. 隐约地 形 容词 3. 稍微 副词 4. 没有 不 副词
特殊句式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特殊句式 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要…,何必…)
夫晋,何厌之有? (…,怎么…。)
君之所知也 (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 何厌之有(餍) 若不阙秦(缺)
古今异义
(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亦去之(离开/距离)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防微杜渐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见其发矢十总八九,但微颔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 到 动词 2. 他们 代词 3. 的 助词 4. 结构助词 无意义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名作动,把……作为疆界)③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边邑)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来)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⑥以乱易整(介词,拿,用)2.而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啊)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句末语气词)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⑦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⑨因人之力而弊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①(晋惠公)许君焦、瑕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烛之武)夜,缒而出④(烛之武)许之2.省宾语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六、重要实词1. 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2. 犹不如人(犹:尚且)3.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为:给予)4.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5.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延伸)6.不阙秦(阙:侵损)7.惟君图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8.乃还(于是撤军)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10.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敝,损害)11.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12.亦去之(去:离开)。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典故知识:
1、烛之武:烛之武是指齐桓公的士兵烛卫,他们集结了四十万人,在齐桓公领导下,率兵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

2、秦师:秦师是指秦始皇时期的军队,当时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率兵攻打其他各国,在中国历史上史称为五霸之战。

二、语言特点:
1、象征性的叙述: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指的是烛之武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的事件,而“退”一词又代表了齐桓公带领烛之武打败秦师的意思,所以用“烛之武退秦师”这个话句象征性的来表达这一事件,十分生动形象。

2、押韵文体: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押韵,是押着声调的双调韵文体,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文体更加雅致。

- 1 -。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
5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
6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在东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
7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
8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11、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12、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1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夫: 那
-
2
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 已,通 “矣”,
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
了。
共其乏困
共,通 “供”,
(3)秦伯说,与
供给、供应。
郑人盟 (4)失其所与,
词语解释
1、且贰于楚也。
贰:有二心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假如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7、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
1
8、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不知
说,通“悦”, 高兴。
知,通 “智”,
明智,聪明。
-
3
古今异义 (古/今)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亦去之(离开/)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通“已”,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读yuè。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聪明。

读zhì)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办事的官员;今:掌管某项事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使者;今:外出之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 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

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2、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3、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5、越国以鄙远..(鄙,以……为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郑国)6、邻之厚.,君之薄.也(名词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单薄)7、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8、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使……成为疆界)9、又欲肆其西.封(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10、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阙,使……削减;利,使……得利)11、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1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照)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⑤黑质而白章(表并列,连词)焉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那)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之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鄙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④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许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3、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
词,远方的国家)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6、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弱小)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8、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9、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有争议>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三、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5、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


四、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且贰于楚也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烛之武)许之( 省略主语)
D.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之)
E.( 晋惠公)许君焦、瑕。

(省略主语)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的)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⑨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到、往)
“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
⑥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夫”
①夫晋,何厌之有(fú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代词,那)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fū名词,指成年男子)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