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三年级阅读理解
课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课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1、三⽉桃花⽔是什么声⾳,像⼀串⼩铃铛,轻轻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啊,河流醒来了!三⽉的桃花⽊,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有⼀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有⼀万个⼩酒窝,在⽔中回旋。
三⽉的桃花⽊,是春天的竖琴。
每⼀条波纹,都是⼀根轻柔的弦。
那细⽩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点;那忽⼤忽⼩的⽔波声,应和着⽥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伸出头来的麦苗谈⼼;那碰着岸边⽯块的叮咚声,像是⼤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三⽉的桃花⽊,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群姑娘来到河边,⽔底⽴刻浮起⼀⽚⽚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还贵啊,三⽉桃花⽔!⽐银⼦还亮啊,三⽉桃花⽔!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三⽉桃花⽊,叫⼈多沉醉。
啊!掬⼀捧,品⼀⼝,让这三⽉的桃花⽔盛满我们⼼灵的酒杯。
1、理解短⽂内容填空。
(1)第⼀⾃然段作者把⽐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的情景。
(2)“三⽉的桃花⽔,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这是⼀种的写法,写出了。
2、感悟全⽂,请你从三个⽅⾯说说桃花⽔的美。
3、看到这么美的三⽉桃花⽔作者会是怎样的⼼情?4、“三⽉的桃花⽔,是春天的明镜。
”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我还看见5、写⼀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2、渴望读书的“⼤眼睛”⼗⼏年前,⼀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别⼭地区采访“希望⼯程”。
在安徽省⾦寨县,他遇到了⼀群每天跋涉30⾥路求学的孩⼦,在众多孩⼦中间发现了⼀双闪亮的⼤眼睛。
这个⼤眼睛的⼩⼥孩年龄最⼩,最叫他担⼼,因为她上学⾛的是蜿蜒的⼭路,其中⼀段还在⼀座⼤⽔库上⾯。
可是,这个⼤眼睛的⼩姑娘⼗分坚强,不管刮风下⾬,她总是按时到校。
这位记者⼗分感动,⼀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的照⽚。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大眼睛”照片的魅力: 大眼睛”
1.成为 1.成为“希 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成为“ 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2.唤起了人们的爱心。 2.唤起了人们的爱心。 唤起了人们的爱心
“大眼睛”照片的意义 大眼睛”
1.直到今天,“大眼睛”仍唤起许多的人 1.直到今天, 大眼睛” 直到今天 伸出援助之手; 伸出援助之手; 2.激励许多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2.激励许多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激励许多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大眼睛为什么会成为 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的标志
因为这双“大眼睛” 因为这双“大眼睛”有一丝淡淡的忧郁,它正是 千千万万濒临失学儿童的缩影;
它饱含了对读书的渴望; 它饱含了对读书的渴望; 打动了无数热心“希望工程”的人; 打动了无数热心“希望工程”的人; 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大眼睛的特点: 大眼睛的特点:
1.专心、专注(生怕……每一个字,生 1.专心、专注(生怕……每一个字,生 专心 怕……每一句话…… ); ……每一句话…… 2.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虽 2.闪烁着渴望 充满着忧郁(虽然……虽 闪烁着渴望, 然……,可是……她也担心会失去…… ) ……,可是……她也担心会失去…… 3.唤起人们的同情(看着你、看着我,向我 3.唤起人们的同情 唤起人们的同情(看着你、看着我,向我 们讲述成千上万失学儿童……;看着大人、 们讲述成千上万失学儿童……;看着大人、 看着小孩、看着所有的人,从心灵深处唤 起人们的同情心。)。
渴望读书的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苏明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文分段
第一段( 1 ):概括地介绍了“大眼睛”照片的来历。 概括地介绍了“大眼睛”照片的来历 来历。 第一段( 第二段( 用简练的手法传神勾勒了“大眼睛” 第二段(2-5):用简练的手法传神勾勒了“大眼睛” 特点。 的特点。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题答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题答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大眼睛女孩儿的眼神,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生的渴望,对求知的渴望。
2、练习复述课文。
3、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与感悟,体会情感。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感受贫困地区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大眼睛”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出示主题图片,谈话引入课题同学们,画家作家喜欢把什么比作心灵的窗户?眼睛,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真、善、美,可以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双眼睛(出示图片),从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二、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这双眼睛还会告诉我们很多很多……请大家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写这张照片的来历?哪些段落在具体描述这双眼睛?哪些段落写这张照片所展示的魅力?三、学习第一部分:自读课文,复述内容1、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张照片是怎么来的吧?请小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媒体出示填空题),同桌相互说说这张照片的来历。
2、抽生复述这一段课文内容。
3、同学们想知道山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吗?老师这儿有一些真实的照片,请看(媒体播放组合图片及音乐)。
4、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5、师小结:这照片上的大眼睛小姑娘,就是刚才你们看到的众多孩子中的其中一个,这些边远山区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
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着,然而,他们的眼睛里,去永远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期盼。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这双眼睛的。
四、学习第二部分(2—5):精读课文,联想感悟1、齐读第2—5自然段。
2、抽读第2自然段设问:①找出本段中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
②找出本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③排比句中两个“生怕”让你体会到了什么?④你能补充省略号的内容吗?她还“生怕”什么?3、抽答后请学生思考:刚才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是些什么问题?(媒体出示四个问题)4、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假如你是小老师,能提出这四个问题吗?5、评价小老师,鼓励赞扬小老师。
渴望读书大眼睛阅读答案

渴望读书大眼睛阅读答案【篇一: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后作业】txt>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深情地()()的姑娘深秋的()倔强地()()的人家命令的()狠狠地()()的徒弟吃力地()1.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慢地向别处走去。
()2.不管天气怎样,我们明天却去公园玩。
()3.不仅你去和我去,连隔壁的小弟弟也跟着一起去。
()4.虽然战场在香港,可我们好似也参加了战斗,精神紧张,心潮随着球起落。
()5.因为我爱你的脸,所以只有脸才能显示战士的英勇和豪迈。
()6.周末的晚上,我或者看电视,或者读小说。
()三、用“√”在括号内标出比喻句。
1.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2. 她长得很像我的妈妈。
()3.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4.老奶奶那爬满皱纹的脸高兴得像一朵绽开的花。
()四、成语积累(在括号里填上一种植物名称,使之成为成语。
)--1--【篇二: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精选习题 1】xt> 一、基础过关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a、特定称谓 b 、着重指出 c 、表示引用2.阅读第 1 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3.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 2~ 5 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第 2 段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3 段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4 段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5 段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 2 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第 ________________ 。
第3 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 ________________ ,“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 ________________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阅读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
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
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
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
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
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希望工程展开十年后,贫困地区崛起了()所希望小学。
A.1782 B.2209 C.7549 D.79542.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是因为()A.因为她年龄最小B.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大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C.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3.“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亿元人民币。
阅读理解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理解】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1.三月桃花水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这是一种的写法,写出了。
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我还看见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
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
2023最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题答案优秀6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题答案优秀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这次为您整理了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题答案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克服困难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2、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读课文;查找关于大眼睛的资料,了解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情况,了解贫困地区孩子求学的一些情况。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简案)一、导入新课1、(出示大眼睛图片)这是一张不寻常的照片,通过课外查找资料,你知道它有什么特殊意义吗?2、让我们走进这张照片,走进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了解课题中引号的用法。
指导读出渴望的语气。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察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开火车、分小组等形式读词。
理解跋涉、蜿蜒、忧郁、丰碑、濒临、讲述等重点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纠正错误读音。
三、理清脉络1、讨论交流:课文围绕大眼睛的照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试说说每段大意。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感动的语句。
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查找关于大眼睛的资料,了解贫困地区孩子求学的一些情况。
第二课时(详案)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眼睛的照片)还记得这双大眼睛吗?她是谁?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呢?2、(板书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齐读课题。
阅读理解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理解】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1.三月桃花水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这是一种的写法,写出了。
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我还看见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
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
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
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
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
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
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
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_____________,“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___________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___________的原因。
5、这双“大眼睛”还“生怕”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和“____________”从文中分别画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比喻句。
7、“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了解“希望工程”吗?你曾经为它做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