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名著导读《西游记》公开课
部编版七上《西游记》名著导读(公开课)PPT

明确:《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 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2.《西游记》全书有多少章回呢? 从大的结构上看我们可以把内容分成 几个部分?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 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 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 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 英雄史”。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 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 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一部“创业 史”。
3.回忆《西游记》中给你留 下最深刻印象的情节是什么?
明确:可以采用“我最喜欢 ……情 节,因为……”句式回答。
什么跳读?
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 求更高的效率。
怎么去跳读?
1.以标题、小标题、黑体字为主要阅读 对象的跳读法。 2.关键词跳读法。什么是精读?源自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
猪八戒说:“我得到了你家,虽是吃了些茶饭,却也不 曾白吃你的:我也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 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如今你身上穿 的锦,戴的金,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你 还有哪些儿不趁心处?”—选自第十八回
行者想把八戒抛下不管,三藏道:“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 却只是一味懵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第二十三 回
结合精读和跳读的方法,阅读选文《西 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 恨逐美猴王》,赏析猪八戒的人物形象。 阅读提示: 1.找出选文中描写猪八戒的语句。
2024年《西游记》名著导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西游记》名著导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一、导言《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
作者吴承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西游记》的深入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著名小说家。
他博学多才,精通诗词歌赋,尤其擅长小说创作。
《西游记》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的心血之作。
三、作品背景《西游记》创作于明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吴承恩以佛教传说为背景,通过讲述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故事梗概《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为求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唐僧,法名玄奘,是唐朝的一位高僧。
孙悟空,石猴化身,拥有神通广大的能力。
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
沙僧,原是卷帘大将,同样因犯错被贬下凡。
他们四人性格各异,共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取经的使命。
五、人物形象分析1.唐僧:唐僧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他信仰坚定,慈悲为怀,勇往直前。
在取经过程中,他屡遭磨难,但始终不忘初心,带领徒弟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
2.孙悟空: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他机智勇敢,神通广大,忠诚护主。
在取经过程中,他多次拯救唐僧于危难之中,为取经团队立下赫赫战功。
3.猪八戒: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他性格憨厚,力气过人,但贪吃懒惰,时常给取经团队带来麻烦。
然而,在关键时刻,他也能挺身而出,为取经事业贡献力量。
4.沙僧: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他性格沉稳,忠诚老实。
在取经过程中,他默默无闻地承担起行李重任,为取经团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六、作品艺术特色1.寓言性质:《西游记》通过一系列富有寓言意义的情节,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传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2.神话色彩:作品中的神仙、妖怪、鬼魅等形象,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展现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2024年西游记公开课课件

西游记公开课课件《西游记》公开课课件一、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章回体神魔小说。
全书共一百回,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们在旅途中与各种妖魔鬼怪的斗争。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西游记》的解读,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名著,从而更好地领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二、作者与成书背景《西游记》的作者为明代作家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
关于《西游记》的成书时间,目前尚无确切的说法,但一般认为是在16世纪中叶。
这部小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佛教等多种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主要内容与情节梗概《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印度取经的故事。
唐僧,即玄奘,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求取佛经。
途中,他收服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位徒弟,并得到了白龙马作为坐骑。
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印度,取得真经。
在取经的过程中,唐僧师徒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如白骨精、蜘蛛精、黄风怪等。
这些妖魔鬼怪企图吃掉唐僧,以获得长生不老。
孙悟空等徒弟们勇敢地与妖魔鬼怪斗争,保护唐僧顺利取得真经。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唐僧师徒终于完成了取经的任务,回到了长安。
四、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唐僧师徒四人。
1.唐僧:唐僧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他忠诚、善良、仁爱,但有时过于迂腐,不懂得变通。
在取经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信仰,不为妖魔鬼怪所动摇。
2.孙悟空: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他机智、勇敢、忠诚,具有很高的武艺。
他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是取经团队中的主力。
3.猪八戒: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他贪吃、懒惰、好色,但心地善良。
在取经的过程中,他虽然有时会闹出笑话,但关键时刻也能挺身而出。
4.沙僧: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他沉稳、老实、忠诚,武艺虽不及孙悟空,但也是取经团队中的重要力量。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教案 苏教版

《名著阅读《西游记》》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背景。
1.2 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1.3 阐述本章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西游记》故事梗概2.1 教师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包括“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经典片段。
2.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2.3 讨论《西游记》中的奇幻元素,如神仙、妖怪、法宝等。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分析唐僧的性格特点,如慈悲为怀、坚韧不拔等。
3.2 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如机智勇敢、叛逆反抗等。
3.3 分析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如幽默风趣、忠诚朴实等。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探讨《西游记》中的友谊、师徒关系等主题。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游记》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4.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西游记》所传达的价值观。
第五章:阅读与鉴赏5.1 学生展示自己阅读《西游记》的笔记、心得等。
5.2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阅读。
5.3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其他重要章节,并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教学设计亮点:1. 结合学生实际阅读体验,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
2. 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探讨,提高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6.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游记》中某个情节的理解和看法。
6.2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关于《西游记》的PPT或小报,介绍自己喜欢的章节或角色。
6.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和回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七章:创意写作7.1 教师提出一个与《西游记》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故事梗概、一封信给主要角色等。
7.2 学生进行写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2024年)西游记知识点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19
05
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挖掘
2024/3/26
20
儒释道思想融合体现
儒家思想
西游记中体现了儒家的仁义礼智 信等思想,如唐僧的仁慈、孙悟 空的忠诚和智慧、猪八戒的朴实
和厚道等。
佛教思想
作品贯穿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轮 回转世等观念,如孙悟空大闹天 宫后受罚、唐僧取经修成正果等
。
道教思想
道教元素在作品中也有体现,如 神仙体系、炼丹术、道法自然等
道德教化
通过角色塑造和情节设计,传递了积极 向上的道德观念,有助于当代社会的道 德建设。
文化传承
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对于传承和弘 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审美
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于提升当 代人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有积极作用 。
人文关怀
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对于当 代社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启示 意义。
2024/3/26
27
THANKS
2024/3《西游记》,传承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 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24/3/26
02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通过深入分析《西游记》中的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艺 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
学鉴赏水平。
03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西游记》中 的主题、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
供了借鉴和启示。
02
对现代文学的启示和影响
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如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启示、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等
。
03
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游记名著导读公开课一等奖

反馈与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互动 等方式收集受众反馈,对 公开课效果进行评估和改 进。
02
名著概述与作者简介
西游记故事梗概
主要人物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历险过程
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降妖除魔, 最终成功抵达西天
取经缘由
唐僧受观音菩萨点化,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结局
师徒四人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回归东土 大唐
最终虽被镇压,但孙悟空的形象和精神得到了广 03 泛传播和赞誉。
三打白骨精:智斗妖魔,彰显正义
01 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伪装,用智慧和勇气保 护唐僧和师弟们。
02 白骨精的狡猾和多变,更加凸显了孙悟空的机智 和勇敢。
02 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孙悟空的正义感,也传递了 邪不压正、智慧战胜邪恶的主题。
主要人物角色分析
包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主角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 和重要作用。
经典故事情节梳理
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取经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等,分析其中 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文化内涵与价值观探讨
探讨《西游记》所蕴含的的中国传统文化、道教思想、佛教哲理等, 以及其中传递的勇敢、智慧、团结等价值观。
西游记名著导读公开 课一等奖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的 • 名著概述与作者简介 • 主要人物角色分析 • 经典情节解读与欣赏 • 文化内涵与思想启示 • 主题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课程背景与目的
西游记文学地位及影响
01 文学地位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神祇形象与特点
东方神祇多具有人形化、情感化的特点,强调道 德教化;西方神祇则更具人性化、个性化,强调 力量与智慧。
【公开课教学设计】名著导读《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3.指导学生精读作品,即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对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学习快速阅读,通过运用精读和跳读等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小说的速度。
2.通过赏析小说精彩片段,把握人物形象,在情景活动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读小说生动的细节描写,创设阅读情景,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西游记》简介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大家做个小游戏:请你根据故事情节帮下列图片起一个小标题!友情提醒: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有的同学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整体感知(1)请把你了解的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作家及作品背景(2)对全书的主要内容及结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面内容,进一步明确全书的内容结构。
三、阅读指导1.阅读《西游记》一类的小说,可以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2.“精读”与“跳读”的基本做法是什么?3.阅读《西游记》一书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四、《西游记》跳读小组竞赛完成重要情节填空五、精读:人物形象分析及人生感悟1.故事会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小说,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
请看大屏幕!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
2. 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精彩情节,大家说得非常好。
现在分组分析一下主要人物的形象(1)教师展示唐僧的整体介绍后出示文中唐僧的语言、动作等有关描写内容,让学生分析。
西游记导读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西游记导读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哲理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本导读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游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本教案将以《西游记》的导读为主题,以主要人物、情节概括、文学特点等为内容重点。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 激发兴趣: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理解人物: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塑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
3. 情节概括: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走向,帮助学生把握整个故事线索。
4. 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西游记》的文学特点,如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等。
5. 思考与讨论:结合学生自身经历和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6. 课后拓展:推荐相关阅读、影视作品或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游记》。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导读教案的实施,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西游记》的内容和意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1. 教学资源:《西游记》原著、相关导读资料、电子板书等。
2. 参考书目:《西游记导读》、《西游记校本注释》、《西游记百科全书》等。
六、教学反馈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和学生进行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导读教案的理解和反应,并进行总结。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结语《西游记》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本导读教案的实施,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其内涵和艺术魅力,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文化修养。
希望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并对文学作品保持持续的热爱和探求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通过人物的解读、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
学习快速阅读,通过运用精读和跳读等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小说的效率。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小说精彩片段,把握人物形象,在活动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重读《西游记》,收集评论《西游记》人物形象的资料,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印发《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片段。
学生方面: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本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听音乐,猜剧名
同学们,上课伊始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猜猜它是出自什么电视剧?
二、西游知多少
1.介绍你了解的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2.作家补充介绍
吴承恩出身在一个小商人家庭。
“性敏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观)之风。
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人物志》)。
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中,直到45岁才得了一个岁贡生(地方官学选送国子监学习的生员)。
60多岁时,因家贫母老,无以赡养,谋了一个浙江长兴县丞。
由于不愿向上司折腰,不久又拂袖而
归。
晚年写了《西游记》。
其他诗文著作很多,死后大多散失了。
后来,他的亲戚邱正纲收集他遗存的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4卷。
3.成书情况补充介绍
《西游记》故事起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即今印度)取佛经这一真实事件。
为了求解经义,玄奘出游17年,行程数万里,九死一生,历尽艰难险阻,取回佛经657部。
他传奇式的经历,在异域的奇特见闻以及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玄奘回国后,曾奉皇帝命令口述沿途见闻,后由其门徒辑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此后,佛教徒为了扩大影响而对取经故事着力渲染,使之日益神奇。
到了元代,西游故事基本定型。
吴承恩正是在上述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写出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4.内容结构
《西游记》共100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艺术结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
全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由、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这三大部分既是有机联系的艺术整体,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部分也由各有起讫相对独立的若干小故事组成。
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全书以唐僧师徒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把数十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其中大闹三界是序幕,取经缘由是过渡,西天取经是主体。
三、西游取“真经”
阅读《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一)跳读——理清故事
1.请同学们拿出资料自读,梳理文章,分组完成表格。
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3.阅读方法明确:跳读(与目的无关,景物描写、诗词、打斗场面、人物外貌描写等。
)主动舍弃,有意忽略,整体把握所读章节的情节和结构。
(二)精读——品析鉴赏
1.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运用跳读的方法找出有关他的描写,精读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在选文上批注:勾、圈、点、画)
格式:
运用了描写,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2.用一句话来表达你从选文中所领悟的道理。
3.阅读方法明确:精读(细读、精思、鉴赏)
四、会读名著方法回笼
1.制读书卡片。
2.跳读知大意。
3.精读析人物。
(勾画、标记、批注等。
)
4.写读书笔记。
五、布置作业
1.用今天学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在课外阅读《西游记》其它章回。
2.根据今天所学,以选文为对象写一篇读书笔记。
(50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