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系统的输出电平指示电路---模电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低音炮音响设计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低音炮音响设计

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低音炮音响设计姓名:专业:学号:31090班级:指导老师:低音炮音响电路设计摘要:低音炮音响是滤出音频中低音信号,对低音信号进行前置放大,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功率放大。

对于中频信号直接进行放大。

放大后输出的声音发生共振,达到重低音效果。

本文介绍了具有弱信号放大能力的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内容、技术路线。

整个电路主要由稳压电源、低频信号滤出电路、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共 4 部分构成。

稳压电源主要是为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前置放大器主要是电压的放大。

功率放大器实现电流、电压的放大。

波形变换电路是将正弦信号电压变换成规定要求的方波信号。

设计的电路结构简洁、实用,充分利用到了集成功放的优良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功率放大器在带宽、失真度、效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指标、较高的实用性,为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关键词:低频信号滤出电路低频信号前置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稳压电源电路目录第一章设计指标 (3)第二章系统框图 (4)第三章单元模块设计 (5)3.1 低频信号滤出电路 (5)3.2 低频信号前置放大电路 (5)3.3 功率放大电路 (6)3.3.1 低频提升功率放大电路 (7)3.3.2 中频信号功率放大电路 (7)3.4 9V直流稳压电源 (8)第四章完整电路及原理分析 (9)4.1 完整电路 (9)4.2 原理分析 (9)第五章元器件清单 (10)第六章电路整体评价 (11)第七章心得体会 (12)参考文献 (13)第一章设计指标低频功率放大器作为音响等电子设备的后级放大电路,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前级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推动负载工作,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

同时低频功率放大器又是音响等电声设备消耗电源能量的主要部分。

因此设计出实用、简洁、低价格的低频功率放大器是一个发展方向。

低音炮音响电路共有以下部分组成:9V稳压电源、低频信号滤出电路、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模电课程设计

模电课程设计

模电课程设计----简易音响放大系统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摘要音响放大器是一个多级放大系统,该电路主要语音放大器、混合前置放大器、音调控制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四部分功能模块组合而成,而功放是音响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它的任务是把信号源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本电路主要采用TDA2030。

主要功能包括话筒扩音,音调控制等一、引言本文介绍了音响的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它由TDA2030芯片所组成的功放电路,LM324运算放大器为前置放大和音调放大构成,本身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宽,静态功耗小,可单电源使用,价格低廉等优点。

而TDA2030一款输出功率大,最大功率到达35W左右,静态电流小,负载能力强,动态电流大既可带动4-16Ω的扬声器,电路简洁,制作方便、性能可靠的高保真功放,并具有内部保护电路。

本设计的功能是将输入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是一种可普遍用于家庭音响系统、立体声唱机等电子系统中。

二、设计目的与内容1、了解音响放大器的构成,并组成一个简单的音响放大器。

2、理解音调控制器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3、理解掌握音响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4、根据给出的技术条件和指标,设计音响放大器。

5、能够独立搭接电路,掌握调试技术。

三、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具有卡拉OK伴唱和音调控制器功能的音响放大系统,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大于10W;(2)输入灵敏度:话筒输入信号≤5mV,伴音混合放大器输入信号≤100mV;(3)带宽: 50Hz~15kHz;(4)输入阻抗:Ri≥500kΩ;(5)负载阻抗:8Ω;(6)音调控制:低音(100Hz)±12dB,高音(10kHz)±12dB;(7)失真度小于1%。

四、设计建议音响放大器是一个多级放大系统,其整体电路框图如下图所示,可分为语音放大器、混合前置放大器、音调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四个功能模块。

五、电路仿真1.语音放大器电路图及仿真输入电压波形如图所示。

模电音响系统课程设计

模电音响系统课程设计

模电音响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音响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学会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模电音响电路,理解信号放大、滤波等基本过程。

3. 掌握音响系统中的关键参数,如频率响应、失真度、信噪比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搭建和调试一个简易的模电音响系统。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应用的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诊断并排除音响系统中的常见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 通过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在音响系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对音响设备感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在音响系统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讲解放大器、滤波器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涉及课本第二章相关内容。

2. 音响系统组成及原理:介绍音响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分析音响系统的工作流程,对应课本第三章。

3. 模电音响电路分析与设计:以具体电路为例,教授如何分析、设计和搭建音响电路,包括信号放大、滤波等过程,涵盖课本第四章。

4. 音响系统关键参数测量与计算:学习如何测量和计算音响系统中的关键参数,如频率响应、失真度、信噪比等,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搭建和调试简易的模电音响系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掌握放大器、滤波器等基本电路原理。

模拟电路综合课程设计音响放大器设计

模拟电路综合课程设计音响放大器设计
一、设计目的
1、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内部电路工作原理 2、掌握其外围电路的设计与主要性能参数 测试方法 3、掌握音响放大器的设计方法与电子线路 系统的装调技术
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音响放大器,要求具有音频放大、 音频信号滤波、音调控制、功率放大,并具有 较大的输出功率。
有3片集成运放模块LM741,1片集成功放模 块LA4102,高阻话筒20kΩ一个,其输出信号 为5mV,电源电压VCC=+6V,-VEE=-6V。
四、总体思路
话筒 话音 放大器
二阶有源 低通滤波
音调 控制器
功率 放大
扬声器
五、实验安排
• 设计讲解,并在实验台上完成主要组成电路实验 • 自学芯片引脚及功能 • 完成芯片及辅助元件的总体布局设计 • 完成话音放大器的焊接和调试 • 完成二阶低通滤波电路的焊接和调试 • 完成音调控制电路的焊接和调试 • 完成功率放大电路的焊接和调试 • 整体调试
三、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音响放大器,达到下列主要 技术指标: 输出额定功率:Po不小于0.3W; 频率响应:fl=50Hz,fh=20kHz; 输入阻抗:Ri>>20KΩ; 负载电阻:RL=10Ω。
2、发挥部分 音响放大可实现较好的音调控制,音调 控制特性达到如下指标: 1kHz处增益为0dB, 125hZ和8kHz处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如下: 平时 20% 实验 50% 报告 30%
附1、器件清单
话音放大:1/4 LM324,LM741 二阶低通滤波:1/4 LM324,LM741 音调控制:1/4 LM324,LM741 功率放大:LA4102 电阻:10kΩ×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kΩ×3 30kΩ

音响系统的输出电平指示电路---模电课程设计

音响系统的输出电平指示电路---模电课程设计

【摘要】在音响电路中,经常用多个发光二极管作为音量强度的指示。

发光二极管分别接在三极管的集电极,当三极管导通时,作为其集电极负载的发光二极管就会导通发光。

利用二极管的钳位作用去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就可以产生发光二极管的数目随着音量电压强度变化的效果。

用三极管来实现实验要求,用这种方法,要考虑三极管的压降,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因素。

【关键字】发光二极管集成音量驱动电路 NPN型三极管目录前言 (3)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 (4)第二章系统组成及原理 (4)第三章电路设计方案 (5)方案一 (5)方案二 (6)方案三 (7)第四章实验、调试及测试结果与分析 (8)第五章结论与心得 (9)第六章参考文献 (9)第七章附录 (9)现今世界中电子技术与电子产品的应用越加广泛,人们对电子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根据实际要求设计出简便实用的电子技术物品便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次设计主要是为了1、学习电子电路设计方法,熟知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晶体三极管的截止、放大、饱合状态的电路特征及其工作原理;2.熟悉发光二极管LED的性能和应用。

3.学习用LED组成电平指示电路的方法。

4、培养勤奋、认真仔细、分析故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熟悉使用实验板并设计、动手制作电子电路。

本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加LED被逐次点亮;(2)点亮数目的反映声音的强度。

整体思路为用放大比较器来实现实验要求,即通过基准电平对电压进行分配,然后再通过放大比较器对输入交流信号进行判断,当达到所需电压时各灯依次亮,这种方法结构简单,误差较小。

本课程设计音响系统的输出电平指示电路基本要求:(1)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加LED被逐次点亮;(2)点亮数目的反映声音的强度。

2、基本原理:在音响电路中,经常用多个发光二极管作为音量强度的指示。

发光二极管分别接在三极管的集电极,当三极管导通时,作为其集电极负载的发光二极管就会导通发光。

利用二极管的钳位作用去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就可以产生发光二极管的数目随着音量电压强度变化的效果。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OC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OC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OC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OCL(开环放大器)音频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s,简称PA)在众多影音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将信号从入口功率放大到输出功率,提供音频设备更大的输出能力。

本文针对OC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构成了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案,以满足多种应用需求。

首先,将放大器分成三个部分,即核心部分、驱动部分和外部部分。

其中,核心部分是使模拟电路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它包括电源模块、放大电路模块和调节模块。

核心部分有效地实现了放大器发挥功能的基本规则,如输入输出参数的设计,过电流、热保护以及通信信号的设计要求。

接着,是放大器的驱动部分,它的电路设计和实现是实现放大器功率放大功能的关键。

其中包括低频网络电路、高频网络电路、振荡网络电路以及功率放大器电路。

驱动部分使用了先进的电子元件,实现了信号功率放大、音质优化和阻抗调整的功能,以便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实现平滑的音频效果。

最后,放大器的外部部分,其设计主要包括声音控制、连接端口以及控制按钮等与用户接口相关的内容。

这些设计可以实时调整和监控放大器的工作参数,使用者可以更轻松地使用和控制设备。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完成了OC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确认了其输入电平、输出电平、负载阻抗、线性度、信噪比等主要性能指标,以及高。

质量的音频失真和优良的视听效果,达到了实用的应用效果。

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OCL音频功率放大器,分析了全面覆盖其主要工作特性的设计要素,并给出了实用的设计思路,以及实验精度调节等具体实现技术,有效解决了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的质量问题。

音响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模电

音响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模电

音响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模电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音响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包括放大器、扬声器等关键组件的工作原理;2. 学会分析并识别不同电子元件在音响系统中的作用,如电阻、电容、电感等;3.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到音响系统的设计与搭建中。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音响系统电路;2. 掌握使用相关测试仪器和工具,对音响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音响系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响系统设计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对音响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对模拟电子技术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音响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二、教学内容1. 音响系统概述:介绍音响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号源、放大器、扬声器等,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音响系统概述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讲解放大器、滤波器等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元件在音响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3. 音响系统电路设计与搭建:教授如何根据需求设计音响系统电路,包括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搭建电路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三章 音响系统电路设计与搭建4. 音响系统调试与优化:介绍音响系统调试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整音质、音量、频率响应等,以实现最佳音效。

教材章节:第四章 音响系统调试与优化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音响系统设计与搭建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安排10个课时,其中1-2课时为音响系统概述,3-4课时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5-6课时为音响系统电路设计与搭建,7-8课时为音响系统调试与优化,最后2课时为学生实践操作。

音响放大器模电课程设计概要

音响放大器模电课程设计概要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音响放大器设计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讲师专业:自动化班级:完成时间:2012年6月2号该设计介绍了音响的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它主要由LM386芯片所组成的功放电路,LM324四运算放大器为前置放大和音调放大构成,本身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宽,静态功耗小,可单电源使用,价格低廉等优点。

而LM386一款输出功率适当,最大功率5W左右,静态电流小,负载能力强,动态电流大既可带动4-16Ω的扬声器,电路简洁,制作方便、性能可靠的高保真功放,并具有内部保护电路。

本设计的功能是将输入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是一种可普遍用于家庭音响系统、立体声唱机等电子系统中,便于携带,适用性强。

关键词:LM386 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 LM324 放大倍数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ound of the composition, function, and principle, which is mainly formed by the LM386 chip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LM324 quad op amp as the preamp and tone to enlarge constitute itself with supply voltage range, the static power consumption can be a single power use and low cost advantages. The LM386 ,a low output power, its maximum power reaches 5W or so, the static current, load capacity, dynamic current can drive large 4-16Ωspeaker, circuit simplicity, making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high-fidelity power amplifier, and an internal protection circuit. This design feature is the input audio signal amplifier, It is generally available for home audio systems, stereo player and other electronic system, portable applicability.Key words :LM386 OTL Output power LM324 M agnification目录1 概述 (1)1.1音响的介绍及音响的历史 (1)1.2音响的作用和意义 (2)1.3名词解释 (2)2 设计课题说明及要求 (4)2.1设计目的 (4)2.2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4)3 电路设计方案比较与论证 (5)3.1放大电路比较与论证 (5)3.2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比较与论证 (5)4 核心元器件介绍 (6)4.1LM324的介绍 (6)4.2 LM386的介绍 (8)5电路的整体结构 (9)5.1电路结构 (9)5.1.1基本框图 (9)5.1.2音响放大器各级增益分配图 (9)5.2语音放大器与混合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9)5.3音调控制器与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11)5.3.1音调控制器的设计 (11)5.3.2功率放大器 (15)5.4音响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16)致谢与心得 (18)参考文献 (19)附录A:电路原理图 (20)附录B:PCB图 (21)附录C:元器件列表 (22)附录D:实物图 (22)1 概述1.1 音响的介绍及音响的历史音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音响电路中,经常用多个发光二极管作为音量强度的指示。

发光二极管分别接在三极管的集电极,当三极管导通时,作为其集电极负载的发光二极管就会导通发光。

利用二极管的钳位作用去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就可以产生发光二极管的数目随着音量电压强度变化的效果。

用三极管来实现实验要求,用这种方法,要考虑三极管的压降,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因素。

【关键字】发光二极管集成音量驱动电路 NPN型三极管目录前言 (3)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 (4)第二章系统组成及原理 (4)第三章电路设计方案 (5)方案一 (5)方案二 (6)方案三 (7)第四章实验、调试及测试结果与分析 (8)第五章结论与心得 (9)第六章参考文献 (9)第七章附录 (9)现今世界中电子技术与电子产品的应用越加广泛,人们对电子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根据实际要求设计出简便实用的电子技术物品便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次设计主要是为了1、学习电子电路设计方法,熟知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晶体三极管的截止、放大、饱合状态的电路特征及其工作原理;2.熟悉发光二极管LED的性能和应用。

3.学习用LED组成电平指示电路的方法。

4、培养勤奋、认真仔细、分析故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熟悉使用实验板并设计、动手制作电子电路。

本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加LED被逐次点亮;(2)点亮数目的反映声音的强度。

整体思路为用放大比较器来实现实验要求,即通过基准电平对电压进行分配,然后再通过放大比较器对输入交流信号进行判断,当达到所需电压时各灯依次亮,这种方法结构简单,误差较小。

本课程设计音响系统的输出电平指示电路基本要求:(1)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加LED被逐次点亮;(2)点亮数目的反映声音的强度。

2、基本原理:在音响电路中,经常用多个发光二极管作为音量强度的指示。

发光二极管分别接在三极管的集电极,当三极管导通时,作为其集电极负载的发光二极管就会导通发光。

利用二极管的钳位作用去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就可以产生发光二极管的数目随着音量电压强度变化的效果。

发光二极管LED的用途广泛,可以组成各种电源指示灯,在各种检测电路中作为状态显示;将LED封装为条状发光器件,可以组成LED数码管,用以显示各种字符;还可以以LED为像素,组成大屏幕显示屏,配以电子扫描电路,显示图象和广告文字。

利用LED显示醒目、颜色鲜明多样、反应迅速、功耗小等特点,可定性定量指示各种工作状态,如图01所示的三色逻辑测试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图01 三色逻辑测试仪电路原理图01电路中,用LED的不同颜色或颜色组合来显示被测电路的正负、高低电平和正负脉冲序列。

其原理是:当检测探针与被检测电路的低电平(即0)接触时,VT1,VT2导通,LED2即黄灯亮,VT3虽处于导通状态,但基极电流小,相应集电极电流也小,不足以使绿灯亮,故黄灯亮显示“0”状态;当检测正电平时,VT1饱和导通,VT2、VT3截止,红灯LED1亮,显示“1”状态;当检测负电平时,VT3导通,LED3即绿灯亮,显示“-1”状态,这时VT1截止,由于VT3导通,电阻R3上的压降较大,这时,UBE2=3V - UR3 - ULED1-UD<0.5V,使VT2不能导通,故绿灯亮显示“-1”状态;测试脉冲信号时,红黄两管(正脉冲系列)或绿黄两管(负脉冲系列)交替发光显示,当脉冲,频率较高时,由于人眼的错觉,可能会看到其中两只LED管同时发光。

这种三色逻辑仪器使用时要和被检测电路共地,红、绿LED起亮电压为±1.5V。

还可以根据被测电路具体高低电平情况,在测试仪输入端串入二极管或改变电阻R1、R2的阻值来调整LED起亮电压以适应各种电路的需要。

图02电路为应用于音响系统的输出电平指示电路。

随着信号uI的增加,LED 被逐次点亮,亮灯数目的多寡则反映了信号的强度。

当uI大于0.6~0.7V时,VT1由截止变为导通,LED1电亮,以后uI每增加约0.7V,后续LED就被电亮一只,以此来对信号进行直观指示。

3、电路设计:多种设计方案的比较:(1)、用放大比较器来实现实验要求,即通过基准电平对电压进行分配,然后通过放大比较器对输入电流信号进行判断,当达到所需电压时各灯依次亮,这种方法简单,误差较小。

图02根据lm324原理将实验器材连接成上实验原理图,根据调节输入信号i U 的大小,改变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位,由于电路为分压电路,即改变i U 使4个LED 分别在1.2v 2.4v 3.6v 4.8v 启亮。

(输出端串接电阻为保护电阻)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通过接入一个6V 电压源接着, 串联 5个1K Ω的电阻,如图将串连结点中的4个 以分压试的接法分别接入LM324的 4个负极输入端。

再在4个输出端口分别接4个0.5K Ω的保护电阻,并分别在保护电阻后分别接入4个LED ,再将4个LED 接地。

cc V 接6V 电压,EEV GND 接地。

最后将lm324的4个正极输入端全部用导线连起来 接一个Ui 作为控制信号。

通过调解Ui 的大小使4个LED 分别在1.2V 2.4v 3.6v 和4.8v 分别亮起(也就是说当Ui 达到1.2V 时亮一个,2.4v 时再亮一个的同时前面的LED 不会熄灭,以此类推直到4个LED 在4.8V 时全部亮起)。

(2)电路原理图图03静态时,VT1处于临界饱和状态,使VT2截止,LED1和LED2皆不发光,R1给电容话筒MIC提供偏置电流,话筒捡取室内环境中的声波信号后即转为相应的电信号,经电容C1送到VT1的基极进行放大,VT1、VT2组成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只要选取合适的R2、R3使无声波信号。

VT1处于临界饱和状态,而以使VT处于截止状态,两只LED中无电流流过而不发光,当MIC捡取声波信号后,就有音频信号注入VT1的基极,其信号的负半周使VT1退出饱和状态,VT1的集电极电压上升。

VT2导通,LED1和LED2点亮发光,当输入音频信号较弱时,不足以使VT1退出饱和状态,LED1和LED2仍保持熄灭状态,只有较强信号输入时,以光二极管才点亮发光,所以,LED1和LED2能随着环境声音(如音乐、说话)信号的强弱起伏而闪烁发光。

通电后先测VT的集电极电压,使其在0.2~0.4之间,如果该电压太低则施加声音信号后,VT1不能退出饱和状态,VT2则不能导通,如果该电压超过VT2的死区电压,则静态时VT2就导通,使LED1和LED2点亮发光,所以。

对于灵敏度不同的电容话筒,以及β值不同的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电阻R3的大小要通过调试来确定。

离话筒约0.5米距离,用普通声音(音量适中)讲话时,LED1、LED2应随声音闪烁。

如需大声说话时,发光管才闪烁发光,可适当减小R3的阻值,也可更换β值更大的三极管。

(3)、用三极管来实现实验要求,即把放大比较器换成三极管,但是用这种方法,要考虑三极管的压降,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因素,结构相对复杂。

所以通过这两种方案,个人认为选择第三种。

4. 仿真、实验、调试及测试结果与分析:步骤:1.按图04电路组装3位LED显示电路,实验时可以从0开始逐渐增加输入直流电压,观察各位LED被点亮时的输入电压值。

注意输入直流电压值不可加得过大,以免损坏元件。

2.按图05电路组装(注意AN6878散热器接地)。

试验时选VCC=+9V,输入端接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调整其输出电压,并配合调节电路中的RP,观察7位LED被点亮的状态。

图05 7位LED驱动电路3.使用LED时应防止元件引脚相碰引起短路而损坏;串入电源中的限流电阻应符合规定,以LED显示正常为准,从而延长LED的使用寿命。

实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LED太暗,主要原因是保护电阻选取过大引起的。

0.5K的保护电阻 1K的串联电阻是很好的选择,翻过来则LED光则非常不明显。

输入信号控制LED发光误差超过理论值的5%,主要可能是接入电阻不正确。

解决方法可以用电压表测出检验电路,修改电阻阻值。

LED不发光,主要原因可能是电路接法错误,或者电路接触不良。

解决方法应该是对照试验电路图仔细检查,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检查电路各个部位是否接触良好。

【总结】电路板上会有很多的接法,如何使导线又少又美观,误差又少,LED又亮,并且线路不能交叉,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这时用万用表测各个接口的电压,看是否满足理论应该达到的值就可以了。

若满足就电路的接法正确,不满足就要改正。

【参考文献】1、毕满清编《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大学出版社2. 李万臣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课程设计.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3.《电子线路设计应用手册》,张友汉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附录】所需原件:音量电瓶指示电路(图01)VT1~VT3 3DG6 NPN小功率三极管VD1、VD2 1N4148 二极管RB1~Rb3 4.7KΩ 1/8 W碳膜电阻器RC1~RC3 200Ω 1/8 W碳膜电阻器LED1~LED3 发光二极管7位LED驱动电路(图05)IC AN6878 集成音量指示驱动电路R1、R3 18 KΩ 1/8 W碳膜电阻器R2 100 KΩ 1/8 W碳膜电阻器RC 10 KΩ 1/8 W碳膜电阻器C1 10µF/16V 铝电解电容C2 4.7µF/16V 铝电解电容RP 10 KΩ小型碳膜电位器LED1~LED7 发光二极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