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六下课后作业单《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答案

1、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额,哪几天写的略写,在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1)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
(2)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略写的是: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这样写的好处: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二、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妈妈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三、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画线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
四、读课后“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
和课文比较一下说说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答:不同点:
老舍: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
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
舒乙: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把春节的风俗写得十分有情趣。
斯妤:重点描述一家人在这一天的忙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及答案

\【答案】一、更新鞭炮腊月通宵间断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二、醋(米醋)燃(燃烧)饺(饺子)拌(搅拌)腊(腊月)然(然后)较(比较)伴(伙伴)宵(元宵)摊(摊牌)筝(风筝)眨(眨眼)销(销售)滩(沙滩)挣(挣扎)泛(广泛)三、(熬)腊八粥(穿)新衣(逛)庙会(骑)毛驴(泡)醋大蒜(贴)年画(燃放)爆竹(打)灯笼四、1.元旦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2.年、季、月、旬、周、日、时3.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娴熟:阅读能力大提升二、重点段落品析。
(一)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2020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解答和考点知识复习

2020年北京的春节第一单元课文主题“民风民俗”1北京的春节1、作者:老舍,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1950年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2、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3、考点词语: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必定光景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一律彩绘广告分外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4、词语解释:零七八碎:零碎、不成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零碎而杂乱。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5、北京人过春节给我们的印象最深的是: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6、作者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正月十九。
7、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
第一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1)按时间顺序写的。
(2)“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写得详细;“腊月二十三(小年)、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突出了老北京的年味儿很浓。
)第二题,找出课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答:(1)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孩子过春节要做得几件事。
(2)每逢春节,早上贴对联,中午吃团圆饭,晚上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爷爷家吃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听动听的旋律,看搞笑的小品,见证奇迹的时刻,是我是喜欢的事。
正月初一,我早早穿上了新衣、新裤、新鞋子,去给长辈拜年,还会收到许多压岁钱,这一天,是我最快乐的!第三题,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在北方,腊月是农闲季节。
这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包jiǎo zi()吃,再加上用xiāng cù()liáng bàn()的大蒜,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二、根据语境,写出描写春节的词语。
1.正月十五,处处(),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2.辞旧岁,迎新春,每当除夕之夜,亲人们团聚在一起,这真是一个()的日子。
三、下列词语不能和“娴熟”搭配的是()。
A.技能B.拳法C.动作D.老练四、品析句子。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这一段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体现出除夕的________,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五、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精编)

2月10日语文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理课堂笔记。
2、自学课后生字词,家长报听写。
热情自傲饺子万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
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彼此贺年骆驼恰好一律彩绘分外
3、完成语文《课堂作业》第1——5题。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蜜饯.(jiàn zhàn)骡.(luó luō)马榛.(zēn zhēn)子掺.(cān chān)和正.(zhēnɡ zhènɡ)月间.(jiān jiàn)断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要重复。
()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年画()团圆饭()庙会()毛驴()骆驼
三、在句子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2.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北京的春节》按照顺序,对、、、、这几天描述得较为详细,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这样写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五、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语段通过描述做年菜、、、、、
、守岁等活动,来表现“”的特点。
2. 本课语言充满“京味儿”,请你试着摘录这样的句子,并体会其语言特点。
精品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以下是老师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课《北京的春节》(含答案)

1.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luòtuóqiàhǎo yīlǜcǎi huìfèn wàiwàn xiànɡɡēnɡxīn二、填空题2.联系课文《北京的春节》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色味双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下列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今天是元宵节,( )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3)北京()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4.辨字组词。
旦()但() 拌()伴()恰()给() 轿() 娇()三、选择题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间.断(jiān)白云观.(guàn)B.火炽.(zhì)娴.熟(xián)C.擦.黑(cā)掺.和(chān)D.菱.角(léng)榛.子(zhēn)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同仇敌忾临危不惧不屈不饶奋发图强B.披荆斩棘任重道远再接再厉前扑后继C.举世闻名破烂不堪小心翼翼安然无恙D.不容争辨低头折节风欺雪压倾盆大雨7.《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为纬线展开的。
A.地点B.人们的活动C.人物8.《北京的春节》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不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是()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C.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9.关于《北京的春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老舍的作品B.写法注重有详有略C.北京的春节历时一个月左右D.高潮是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E.以时间为经线,以人的行为为纬线结构全文F.作者讨厌有些年俗10.“‘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单
班级姓名
一、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文中介绍了除夕时的哪些活动:,你的感受是什么?
2.文中画线的句子,从味觉、、听觉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的场景,充分展现了除夕的热闹。
二、拓展阅读:
读课后阅读链接的文章,想一想跟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三、练笔作业:
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最熟悉、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民俗,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