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修养的国学经典名言

合集下载

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

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

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现将25条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整理如下:1.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李世民《帝范》释义:以上等标准要求只能收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标准要求,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

要求我们立身、治学之时一定要放宽视野,高定标准,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李世民(598-649年),即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帝范》是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一部论述为君之道的政治文献,成书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书中阐述了关于个人修养、人才选任和统御下属的学问和经济、民生、教育、军事等事务。

2.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诸葛亮《兵要》释义:人有忠诚的品德,就好比鱼儿有了水。

鱼离开水就会死,人失去忠诚的品德就很危险。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

《兵要》是诸葛亮从军事实践中,总结出的“以法治军”所必须遵循的要领,共十则。

这十则《兵要》,从军事纪律、良将品德、用人选贤、将领作风、捕捉战机、打击歪风、杜绝朋党、战术教练、驻防移防、军规军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是研究诸葛亮军事思想的重要资料。

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夥huǒ,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应间》释义:不担心地位不够尊崇,而担心自身道德不够完善。

不以收入不够高为耻,而以学识不够渊博为耻。

张衡(78-139年),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应间》是张衡重返太史令任职时写的一篇议论文章,全文共两部分,即“间者”的诘难和作者的应答。

所谓间者,是提出劝诫与责难的人。

4.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国学1000句金句

国学1000句金句

国学1000句金句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人之初,性本善。

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6. 有志者,事竟成。

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8.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11. 言必信,行必果。

12. 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1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 听取多劝,善者从之。

15. 愿闻其详,将以记之。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1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21.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22.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2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6.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7.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8.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9.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3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7. 慎独,厚德载物。

38.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9.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40. 有志者事竟成,百折不挠者常胜。

4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3.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4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8.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49. 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5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古训:古代修身养性名句100条,古人智慧,值得品读

古训:古代修身养性名句100条,古人智慧,值得品读

古训:古代修身养性名句100条,古人智慧,值得品读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关于个人修养的国学经典名言15句

关于个人修养的国学经典名言15句

关于个人修养的国学经典名言15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个人修养的国学经典名言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宋轼《晁错论》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古代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

古代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

古代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1. 中国古代关于明理修身的名人名言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2、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战国荀子《荀子·修身》译文: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译文: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晁错论》宋代·苏轼译文: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2.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白话文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郑燮诗《竹石》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有关提高个人修养的古诗文名句_礼仪知识_

有关提高个人修养的古诗文名句_礼仪知识_

有关提高个人修养的古诗文名句古人很早就提出过“修身养性”。

提高个人修养,可以多看一些古代名句。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有关个人修养的古诗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个人修养的古文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1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1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1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1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19.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2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2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22.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23.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2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2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2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名言警句集锦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名言警句集锦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名言警句集锦●不观于高岸,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

——《孔子家语·困誓》●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礼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荀子·修身》●赠人心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荀子·非相》●有弗问,问之弗知弗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礼记·中庸》●寡交多亲,谓之知人。

寡事成功,谓之知用。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

——《管子·戒》●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吕氏春秋·不荀论》●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汉书·食货志》嗜欲者,溃腹之矛;货利者,丧身之仇;嫉妒者,亡躯之害;谗佞者,刎颈之兵。

——严遵(《座右铭》)●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

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

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

——陆贾《新语·辅政》●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微;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战胜。

——《韩诗外传》●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诸葛亮《将苑·将刚》●知好生而不知有养生之道,知饮食过度之蓄疾病而不能节肥甘于其口也,知极纵欲之致枯损而不知割怀于所欲也。

——《抱朴子·微旨》●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

——《淮南子·主术训》●爽口物多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邵雍●耳形完而听不闻者,聋也;目形全而视不见者,盲也;人性美而不鉴道者,不学也。

100句关于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养性名言

100句关于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养性名言

100句关于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养性名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00句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养性名言,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31、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个人修养的国学经典名言
导读:本文关于个人修养的国学经典名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个人修养的国学经典名言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明·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