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体形位公差检测规程

合集下载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17、基准直线:由实际线或其投影建立基准直线时,基准直线为该实际线的理想直线,如图8所示。
图8
18、基准轴线(基准中心线):由实际轴线(中心线)建立基准线(中心线)时,基准轴线(中心线)为该实际轴线(中心线)的理想轴线(中心线),如图9所示。
图9
注:①实际轴线为实际回转体各横截面测得轮廓的中心点的连线,如下图所示。测得轮廓的中心点是指该轮廓的理想圆的圆心。
测量直角坐标值
3
测量特征参
数原则
测量被测实际要素上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即特征参数)来表示形位误差值
两点法测量圆度特征参数
编号
检测原则名称
说明
示例
4
测量跳动原则
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向测量其对某参考点或线的变动量。
变动量是指指示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测量径向跳动
5
控制实效边
界原则
检验被测实际要素是否超过实效边界,以判断合格与否
图21
图22
图23
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当第一、第二基准平面与基准实际要素间为非稳定接触时,允许其自然接触。
五、仲裁
28、当发生争议时,用分析测量精度的方法进行仲裁。
29、当由于采用不同方法评定形位误差值而引争议时,对于形状、定向、定位误差分别以最小区域、定向最小区域和定位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所表示的误差作为仲裁依据。
由L形架体现的轴线
给基
定准
位轴
置线



同轴两顶尖的轴线
续表3
基准示例
模拟方法示例




与基准实际表面接触的平板或平台工作面


形位公差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及检测方法

位置公差及其检测管理提醒:(luther021)最好以附件的形式发帖,这样可以避免图的丢失(2010-03-03 13:23)第一节位置公差带及其特点位置公差包含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和跳动公差,这三类公差项目的公差带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一、定向公差带定向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其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

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及理论正确尺寸(角度)确定。

当理论正确角度为0º度时,称为平行度公差;为90º时,称为垂直度公差;为其他任意角度时,称为倾斜度公差。

这三项公差都有面对面、线对线、面对线、和线对面几种情况。

表4-1列出了定向公差各项目的公差带定义、标注示例和公差带图。

表4-1定向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特征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平行度面对面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平行度公差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表面A(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线对面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3mm,且平行于基准表面A(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面对线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线A(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特征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平行度线对线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并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如在公差值前加注Φ,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垂直度面对面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C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形位公差之圆跳动公差检查方法

形位公差之圆跳动公差检查方法
(2) 端面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3) 斜向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圆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 。
(1) 径向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f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要求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要求
•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 的,因而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3.4 公差原则
• 在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对零 件的重要几何要素,常常需要同时给定尺寸 公差、形位公差等。那末,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何呢?确定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相互 关系所遵循的原则称为公差原则。
④最小二乘圆法
• 从最小二乘圆圆心作包容实际轮廓的内、外包容圆,两圆的半径差为 圆度误差值(图3刊8)。
• 最小二乘圆定义为:从实际轮廓上各点到该圆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 此圆即为最小二乘圆。
4、圆柱度
• 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 之间的区域。
5、线轮廓度
•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 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 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而该轮廓的理想形 状由图中标注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 最小区域的判别准则: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实际面时,与实际面至少 应有三点或四点接触,接触点属下列三种形式之一者,即为最小区域。
• A.三角形准则:两包容面之一通过实际面最高点(或最低点),另一 包容面通过实际面上的三个等值最低点(或最高点),而最高点(或 最低点)的投影落在三个最低点(或最高点)组成的三角形内(极限 情况,可位于三角形某一边线上),如图3——44a所示。
• 最小实体实效边界是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且具有正确几何形状的 理想包容面。
最小实体实效尺小 寸实 为体 最实效状态有 下的 所边 具界尺
DLVDL t dLVdL t
DLV、dLV孔、轴的最小实尺 体寸 实; 效 式中 DL、dL 孔、轴的最小实; 体尺寸
t 中心要素的形状定 公向 差、 或定位公差。
(2)中心要素 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表示的 点、线、面各要素,如图4-1(a)中的轴 线、球心和图4-1(b)中的中心平面。

形位公差检验规范标准

形位公差检验规范标准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SHWJ-001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 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1 直线度“—”按图纸要求(一)平台、塞尺、刀口尺一、平面类零部件直线度检测方法: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刀口尺或直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

3、用塞尺检测刀尺塞尺刀尺移动方向被测件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SHWJ-001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 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4、移动刀口尺,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

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发放日期共页第页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SHWJ-001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 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1 直线度“—”按图纸要求(二)平台、杠杆表、方箱、塞尺二、轴类零部件直线度检测方法: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被测轴放在平台上,并固定靠紧在方箱底侧;3、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

(或用塞尺直接测量轴与平台之间的最大间隙即可)方箱被测件杠杆表平台指示表移动方旋转被测件在整个圆周方向多次测量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SHWJ-001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 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4、将轴旋转几个角度,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

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发放日期共页第页2(一)平台、杠一、加工类较小平面检测: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被测件用可调顶尖支撑在平台上找平A,B,C三点杠杆表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SHWJ-001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 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平面度按图纸要求杆表、顶尖3、调整顶尖,使被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与平台平行(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A、B、C三个点的高度相同)。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一、直线度的定义及检测方法定义:直线度是指零件被测的线要素直不直的程度。

检测方法概述:㈠.将平尺(小零件可用刀口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

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

一般公用检测器具-塞尺。

(图片)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

㈡.将被测件放在平台上,并靠紧方箱或直角尺(或者将被测件放置在等高V型铁上)。

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

(简图):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

㈢将被测零部件用千斤顶支起,利用杠杆表将被测素线的两端点调整到与平台平行,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该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按同样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被测件的直线度误差。

㈣综合量规:综合量规的直径等于被测零件的实效尺寸,综合量规必须通过被测零件。

二、平面度定义及检验方法平面度是指零件被测表面的要素平不平得程度。

㈠将被测件用千斤顶支撑在平台上,调整被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其与平台平行,然后用测头在整个实际表面上进行测量,同时记录读数,其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被测件平面度误差。

㈡用刀口尺(小型件)或平尺(较大型件)在整个被测平面上采用“米”字型或栅格型方法进行检测,用塞尺进行检验,取其塞尺最大值为该被测零件得平面度误差。

㈢环类垫圈类零件将被测件的被测面放在平台上,压紧,然后用塞尺检测多处,其塞入的最大值即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

(或者将被测件的被测面用三块等高垫铁在平台上均分支撑,然后用杠杆表在被测面的多处进行检测,取其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作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

三、圆度定义及测量方法定义:圆度是指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的零件在同一横剖面内的实际轮廓不圆的程度。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平行度(一)基本概念平行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保持等距离的状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持平行的程度。

平行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与基准相平行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也就是图样上所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平行方向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二)举例说明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均为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工程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线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为一直线(轴线),而基准要素为一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Φ20H7孔的实际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面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为一平面,基准要素为一直线(轴线)。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8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线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都是直线(轴线)。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轴线应位于,在垂直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B,且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b所示。

(三)常用检测方法垂直度(一)基本概念垂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保持正确的90°夹角状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要素之间保持正交的程度。

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相垂直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垂直方向,所允许的最大变动范围。

(二)举例说明面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都是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表面应位于,距离为0.02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为一直线(轴线),基准要素为一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轴线应在给定的方向上,距离为公差值0.02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形位公差检验标准

形位公差检验标准

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刀尺塞尺被测件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方箱被测件杠杆表平台指示表移动方旋转被测件在整个圆周方向多次测量序号检测项目找平A,B,C三点杠杆表在整个平面内测量发放日期序号检测项目字型方法进行检测,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旋转零部件在同一个截面测在轴向取多个截面进行测量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样板移动方向检测塞尺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轮廓组合样板塞尺轮廓样板被测件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直角尺直角尺转动90°塞尺序号检测项目可调支撑被测件及垂直度要求直角尺L1被测孔长L2实际测量长序号检测项目轴向固定顶回转符号尖序号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偏摆仪发放日期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找平3、6孔分度头序号检测项目测量孔1的径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可调顶尖序号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芯轴被测件倾斜度要求L1L2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公差带位置序号检测项目第二次测量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测得数值M1序号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序号检测项目轴旋转180°同方再量遍bV型铁序号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发放日期公差为单方向性,且件厚度较厚序号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完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球体形位公差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API 6D球阀的球体零部件的形位公差检测流程。

2.引用标准
API 6D《管线和管道阀门》
GB/T 26147《球阀球体技术条件》
3.固定轴上下轴孔同轴度测量
1)在加工固定轴上下轴孔时,应一侧轴孔为基准加工另一侧轴孔。

2)在加工完成后,将一端轴孔装夹在经校核的工作台上,使球体沿着装夹端中心线缓慢回转。

3)使用百分表,表针放于另一端轴表面,在回转的过程记录百分表最大差值。

4)验收准则见下表或依据图纸要求
4.球面跳动的测量流程
1)将球体放于锥形底座的平台上(见下图)。

2)使用百分表在球体一侧滑动,找到球体最高点。

3)手动转动球体使测量点处于不同位置(5点以上),并记录不同点数值。

4)查看最大差值是否满足下表要去或者图纸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