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
如何栽植树苗提高成活率

如何栽植树苗提高成活率1、根系蘸浆法。
对于小苗木,挖出后无论裸根或带土球立即蘸混有生根剂的泥浆,是提高保活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大冠苗木,在树坑内加水搅拌形成泥浆,再将移栽的树根部分放入并与泥浆充分黏合,避免了悬根,可有效防树死亡。
2、浅栽高培土法。
树木适当深栽(以原先栽植的根部泥土痕迹为参照深度),有利于保活,但成活后因根系的呼吸容易受抑而生长力不强,不利于苗木生长;树木适当浅栽,不利于保活,但成活后因根系呼吸通畅而生长速度较快。
先浅栽后高培土的方法弥补了以上栽植方法的缺陷与弊端。
具体方法为:栽种时进行高培土,树木成活后将高培的土除去便可。
3、改进浇水方法。
传统的浇水方法是从树栽植方向自上往下浇,从外往里浇。
第1次容易浇透,若土壤过粘的话容易形成板结,第2次浇水就很难浇透,导致树木吃水不透死亡。
改进的浇水方法为“从下往上浇,从里往外浇”。
具体做法是:在塑料水管头部接上长约1m左右的硬质水管喷枪,向下插入土层深处浇水,在浇水时间没有延长的情况下并能够彻底浇透。
4、树干保湿法。
主要有裹薄膜和缠草绳2种方法,浇水结合喷干均可有效保护树干丧失水分,维持树体水分平衡。
5、伤口涂抹剂的使用。
伤口涂抹剂大多是以农用凡士林为主要原料,搭配消毒剂、渗透剂、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制作的一种膏剂,另外还有白漆、红漆、蜡封、泥封(掺杀菌剂如百菌清、多菌灵等)。
伤口涂抹剂主要用于大树,主干、主枝被截除后伤口过大,使用该剂既可有效防止伤口感染,又能有效防止水分过量蒸发。
6、树体吊瓶的使用。
为树木“输液”对于古树复壮意义重大,对于普通的大树移栽保活也有其特有作用。
在树干上打孔后,吊瓶所“输”向树体的液体包含了树木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调节剂,特别是其所含的调节剂对于增强树体的抗逆性有着较好的作用。
7、抑制蒸腾液的使用。
常见抗蒸腾剂有2种抗蒸腾原理:(1)半透膜型。
如几丁质,喷施在植物表面后,形成一层半透膜,氧气可以通过而二氧化碳和水不能通过。
如何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

如何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不管在任何时间栽树,都要首先了解树木移栽成活的两个原理:1、平衡原理——水分平衡、器官平衡、代谢平衡正常生长的树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器官和生理代谢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如何使移栽的树木与新环境迅速建立正常关系,及时恢复树体,以水分代谢为主的代谢平衡,是栽植成活的关键。
2、恢复原理——损伤恢复、功能恢复、生长恢复促进根系的迅速恢复,树冠保持不萎蔫状态。
新平衡建立的快慢,与树种的习性,年龄时期,栽植技术,土壤状况,物候状况以及与生根和蒸腾为主的外界因子都有密切关系。
三大关键九项措施一、移栽过程中要保证树体中充足的含水量第1项措施:对其叶面喷洒蒸腾抑制剂。
抑制水分的蒸发和养分的流失,减少高温灼伤和枝干抽条,增强植物抗性和自身免疫力;从树体外部进行控水,以保证树体内充足的含水量。
第2项措施:疏枝疏叶,对修剪或截枝断根时留下的伤口,要用伤口愈合灵进行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过多的水分和营养通过伤口流失;大家要知晓,大的切口相当于一个抽水机在向外抽水。
第3项措施:向树冠和树体上喷水,以确保土球根系与土壤接触紧密,避免有空隙存在而影响生根。
在传统的栽植观念中,种树回填土后,是一定要踩实的。
不然的话,会被认为根系和土壤不能紧密接合,就会影响生根,甚至会出现吊空导致根系饿死的现象。
从2011年以来,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我开始有意识的把踩实这个环节放弃掉。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检验不断论证,事实也证明没有踩实的,比踩实的扎根更快一些,缓苗更快一些,沤根更少一些,成活率更高一些。
如何做到上虚下实,氧气充足?首先,好好整地,避免大坷垃的出现。
回填底层土后,可以进行踩实。
因为土粒较细,浇水后,土壤和根系会自然接合,充分结合,不存在吊根现象,也不会存在吊死根的现象。
第二,放置土球后,此时的回填土不提倡踩实。
用搭支撑的方法进行固定,防止东倒西歪。
浇水后让土球周围土壤自然落实。
第三,底层回填土虽然进行了踩实,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土球进一步下沉最后导致树木深栽现象,我们一定要坚持浅栽高培土的植树原则。
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的措施

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的措施树木移植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而树木的成活率往往是衡量移植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树木移植的成活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移植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移植之前,需要对被移植树木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树木进行修剪和修整,修剪掉病虫害和受损部分,保持树冠形态的完整。
同时,还需要对根系进行修整,清除过长、过密和病虫害的根部。
准备工作的目的是增加树木移植后的存活机会。
2.选择适宜的移植时间:选择适宜的移植时间也是提高树木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量选择在树木休眠期或秋季早期进行移植,因为这个时候树木的生长活动较弱,移植对树木的负担较小。
避免在春季或夏季进行移植,因为这个时候树木的生长活动较为旺盛,对树木的生理影响较大。
3.土壤准备和改良:移植树木时,需要对移植地的土壤进行合理的准备和改良。
首先,对土壤进行松土,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可以添加腐殖质和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保持能力。
同时,还可以适量添加磷、氮、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树木的新陈代谢和生长。
4.移植方式和技术:选择合适的移植方式和技术也是提高树木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移植方式包括整株移植、球根移植和穴栽移植等。
在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根系的保护和保湿,可以将树木的根系浸泡在水中,并在移植完毕后及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5.后期护理和管理:移植后,需要加强对树木的后期护理和管理。
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树木脱水和萎蔫。
注意树木的修枝和修剪,保持树冠形态,并定期施肥,补充树木所需的养分。
此外,还要注意树木周围的环境,保持树木生长所需的光照、通风和温度等条件。
6.监测和反馈:定期对移植后的树木进行监测和反馈,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观察树木的叶色、枯萎和生长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总之,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需要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选择适宜的移植时间、土壤准备和改良、移植方式和技术、后期护理和管理以及监测和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措施的落实。
园林绿化中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的实效对策

园林绿化中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的实效对策园林绿化是城市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提高对于园林绿化工作至关重要。
大树移植成活率低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城市绿化的美观和效果。
如何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成为了园林绿化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如何选择适宜的大树、合理的移植方式和科学的养护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实效对策。
一、选择适宜的大树在园林绿化工作中选择适宜的大树是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考虑的是大树的种类和生长习性。
树种选择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避免选择不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
要根据树种的树龄和生长习性来选择移植的大树。
一般来讲,树龄较小的大树移植成活率更高,因此在选材时可以选择树龄较小的大树,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成活率,而且也能够降低移植成本。
在选择大树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大树的根系情况。
根系发达、完整的大树移植成活率相对较高,因此要选择根系完整的大树进行移植。
树种的根系情况通常可以通过挖掘树洞的方式进行观察,选择根系完整的大树进行移植,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大树的移植成活率。
二、合理的移植方式在选择适宜的大树后,移植方式也是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移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树木的伤害,提高移植后树木的成活率。
首先要注意的是移植时机,一般来讲,秋冬季节是移植大树的最佳时机。
因为这个时候大树的生长停滞,可以减少移植对树木的伤害,有利于树木的成活。
要注意移植的方法和工具。
在移植大树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树木的根系,避免对根系造成损伤。
一般采用挖掘树土的方法进行移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树木的根系。
在挖掘树土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机械设备,尽量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避免对根系造成二次伤害。
在移植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树木的叶片和树枝受到挤压和损伤,可以采用包覆或支撑的方式来保护树冠。
三、科学的养护方法移植后的大树需要科学的养护方法来提高成活率。
如何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率

如何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率1.移裁时间常绿树种最好选择在生长季节移栽,因为此时根系再生速度快,树木易成活。
南方以早春最佳,深秋次之,深冬最差:北方以大地解冻后的仲春为最佳。
落叶树种,最好是在落叶后,发芽前,这时的树木处于休眠状态,移栽后容易成活。
2.移栽前的准备(1)挖掘前2天灌足水,使大树的根系、树干贮存足够水分,以弥补移栽造成的根系吸水不足,容易挖掘,并且土球在运输过程中不易裂开。
(2)在挖掘前1天,用稻草绳一圈紧挨一圈自基部包扎树干至第一分枝处,以起保湿作用,防止树干过度散发水分。
同时,稻草绳可保护大树在挖掘、运输、栽植过程中免受机械损伤。
(3)疏枝除叶。
对隐芽寿命长的苗木,疏枝除叶量应控制在70~75%;对隐芽寿命短的苗木,疏枝除叶量应控制在20~30%之间。
因疏枝造成的直径在4cm 以上的锯口,应用融化的石蜡封口或者涂防腐漆,日后包扎黑色薄膜。
(4)充分估计在挖掘过程中大树可能倾斜的方向及有利于装车的理想的倾斜方位,然后,用木杆多方固定,以免在挖掘过程中出现意外倾斜伤人等后果,并在大树主杆上系好麻绳,固定在需要倾斜的位置。
3.精心起树起苗时应尽量将穴挖大挖深,确保根系少受损伤。
根盘要带有适当的土球,土球要用草绳等物包扎。
土球的直径和高度视树木的大小而定,一般土球的直径为树干直径的5~10倍,土球的高度为土球直径的2/3左右。
起运前,切去受伤的根部,切口要平整。
起运时,要看根盘土球的体积大小、重量和树木高度用人工或采用吊车起树装车。
并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如运输里程较远,要采取保湿措施,避免失水。
4.吊运(1)运输线路的勘测及设备准备根据运输要求,提早考察运输线路,如路面宽度、质量、横空线路、桥梁及负荷、人流量等,做好应对计划,准备好运输相关的设备,如:汽车、吊车、绑缚及包装材料等。
对在起运和卸树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前要有充分的估计判断并做好应对措施。
(2)装车树木装进汽车时,要使树冠向着汽车尾部,根部土块靠近司机室。
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措施

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措施一、ABT生根粉的使用采用软材包装移植大树时,可选用ABT-1、3号生根粉处理树体根部,可有利于树木在移植和养护过程中损伤根系的快速恢复,促进树体的水分平衡,提高移植成活率达90.8%以上。
掘树时,对直径大于3cm的短根伤口喷涂150mg/LABT-1生根粉,以促进伤口愈合。
修根时,若遇土球掉土过多,可用拌有生根粉的黄泥浆涂刷。
二、保水剂的使用主要应用的保水剂为聚丙乙烯酰胺和淀粉接枝型,拌土使用的大多选择0.5~3mm粒径的剂型,可节水50%~70%,只要不翻土,水质不是特别差,保水剂寿命可超过4年。
保水剂的使用,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还具有一定的保墒效果,提高树体抗逆性,另外可节肥30%以上,尤适用于北方以及干旱地区大树移植时使用。
时使用,以有效根层干土中加入0.1%拌匀,再浇透水;或让保水剂吸足水成饱和凝胶,以10%~15%比例加入与土拌匀。
北方地区大树移植时拌土使用,一般在树冠垂直位置挖2~4个坑,长:宽:高为1.2m:0.5m:0.6m,分三层放入保水剂,分层夯实并铺上干草。
用量根据树木规格和品种而定,一般用量150~300克/株。
为提高保水剂的吸水效果,在拌土前先让其吸足水分成饱和凝胶(2.5小时吸足),均匀拌土后再拌肥使用;采用此法,只要有300mm的年降雨量,大树移植后可不必再浇水,并可以做到秋水来年春用。
三、输液促活技术移植大树时尽管可带土球,但仍然会失去许多吸收根系,而留下的老根再生能力差,新根发生慢,吸收能力难以满足树体生长需要。
截枝去叶虽可降低树体水分蒸腾,但当供应(吸收水分)小于消耗(蒸腾水分)时,仍会导致树体脱水死亡。
为了维持大树移植后的水分平衡,通常采用外部补水(土壤浇水和树体喷水)的措施,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灌溉方法不当时还易造成渍水烂根。
采用向树体内输液给水的方法,即用特定的器械把水分直接输入树体木质部,可确保树体获得及时、必要的水分,从而有效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综合措施大树移植成活率是衡量移植成功的重要指标。
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下面介绍一些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综合措施。
一、选取适宜的移植季节移植季节对于大树移植很关键。
通常,春季和秋季是移植大树的最好时机。
此时气温适宜、空气湿度较高,能够减缓大树水分蒸发,有利于大树恢复生长,提高移植成活率。
二、选取适宜的移植地点移植地点是移植大树成活的关键,应该选择较为适宜的场地进行移植,首选生长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
应避免移植在城市中心的柏油路面等干燥、缺氧及营养贫乏的土壤中。
还应考虑地形、气候、环境等多个因素综合分析,选取合适的移植地点。
三、挖掘移植前进行准备移植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先测验树木的生长情况、年龄、大小,对其根系进行观察和控制,以免破坏根系。
在挖掘前,先在大树周围充分浇洒水分,保持根系湿润。
同时,应该采用锯齿形挖掘法,避免切断重要的根系,并保证树体与树冠的完整性。
移动大树时,最好使用吊机或吊车进行移动,以减少损伤。
四、移栽后进行培养移植后,也是大树成活的关键时期。
应该对移植后的大树进行适当的培养。
首先应该浇足水分,以避免缺水导致的枯死。
此外,应该在大树周围铺上草垫或稻草等进行保水保温,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大树在风中的摆动。
还可以添加有机肥料,促进大树生长。
还应该注意防治害虫和病毒等,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大树。
五、定期修剪树枝移植后的大树往往需要定期修剪树枝,以刺激其生长。
如果树枝太多,大树就会浪费大量的能量和养分来维持这些树枝的生长,影响大树后期的成活率,因此要及时修剪。
综上所述,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以选择适宜的移植季节和地点为基础,挖掘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移栽后进行适当的培养、修剪等,以提高大树的成活率,最终实现成功移植。
提高乔木移栽保活率

提高乔木移栽保活率乔木移栽是园林绿化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
移栽后苗木的成活率与移栽前的树木状态、移栽时的操作技术、移栽后的养护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介绍提高乔木移栽保活率的方法。
一、移栽前的准备工作1.选树:在移栽前,应对树木进行仔细检查,确定位于移栽区域内的乔木种类和树干情况,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积极生长的乔木进行移栽。
2.处理树冠:移栽后会影响到树的生长环境,从而影响树的健康和生长速度。
在移栽前需要处理树冠,将枝干减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并清除长得较小的枝干,使树冠充分适应环境。
3.处理根系:健康的树木会产生粗糙和松散的根系,需要清除其部分根系以减轻重量,并防止根系切断或癫狂。
二、移栽时的操作技巧1.在施工前清除废土:在施工前,需要清除已经清理的废土、杂草和垃圾等,以减少扰动树干和根系带的潜在作用。
2.刨植坑:在施工时,应先挖出指定的植物坑,在挖坑前,应提前测量土壤深度,并将土壤保存在堆積的旁边。
3.移栽树木:在移栽时,先挖出树木,然后将其移至挖好的坑中,并添加新的土壤,并轻轻密实新的土壤,防止形成空泡并起到保持土壤的作用。
4.加水:在植被时必须注意树木的水分,不可为了省事将树木没有水的情况下直接盖上泥土。
必须在移栽后,加足够的水以促进树木的恢复成活。
三、移栽后的养护管理1.浇水:在移栽后的十天内,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保证树木的生长环境。
通常要求每隔三天浇水一次,定期检查土壤含水量,并补充缺水。
2.添加肥料:在树木恢复生长之前,应添加肥料。
不要在移栽后立即添加肥料,因为这可能会使植物在应对新土壤后失去根系。
3.光照:光照和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在移栽后,树木可能需要适应新光照条件,因此应该尽量控制树冠的光照度,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到树干和枝干,对树木造成伤害。
4.除草:在移栽后,需要定期清除周围的杂草防止对树木生长的危害。
综上所述,植被的移栽实现不仅考虑到移植的物种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提高植物移栽保护率的技巧、移栽后的管理和养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管在任何时间栽树,都要首先了解树木移栽成活的两个原理:
1、平衡原理——水分平衡、器官平衡、代谢平衡
正常生长的树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器官和生理代谢(如水分的吸收与蒸腾)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如何使移栽的树木与新环境迅速建立正常关系,及时恢复树体,以水分代谢为主的代谢平衡,是栽植成活的关键。
2、恢复原理——损伤恢复、功能恢复、生长恢复
促进根系的迅速恢复,树冠保持不萎蔫状态。
新平衡建立的快慢,与树种的习性,年龄时期,栽植技术,土壤状况,物候状况以及与生根和蒸腾为主的外界因子都有密切关系。
三大关键九项措施
一、移栽过程中要保证树体中充足的含水量
第1项措施:对其叶面喷洒蒸腾抑制剂。
(目前市场上所经营的有三种形态1、成膜型;2、生理调节型;3、光反射型)抑制水分的蒸发和养分的流失,减少高温灼伤和枝干抽条,增强植物抗性和自身免疫力;从树体外部进行控水,以保证树体内充足的含水量。
第2项措施:疏枝疏叶,对修剪或截枝断根时留下的伤口,要用伤口愈合灵进行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过多的水分和营养通过伤口流失;大家要知晓,大的切口相当于一个抽水机在向外抽水。
第3项措施: 向树冠和树体上(树体上缠草绳)喷水(雾化)。
于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给树体及附近铺装地面喷水,减少辐射热对树体的烘烤。
通过喷水以降低树体的温度,减少蒸发量,另外由于细胞液的渗透压作用,还可以通过树冠及树表皮活细胞吸收水分,从而增加树体的含水量。
第4项措施:直接树干注射大树移栽树干注射液如大树营养快线,给树体补充营养和水分。
刚才的都是反补水,此为正补水。
打通树体经络,加快树体双向传导;提高水分利用率;从树体内部补充水分和营养,以保证树体内充足的含水量。
早在1969年,科学家冯晋臣就已证明了输液原理用于植物的可行性。
树干输液补水1公斤,相当于地面灌溉50-100公斤。
1、补充水分,使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2、打破树体休眠,促进其正常生长活动;
3、补充营养,防止树势削弱;
4、补充抗衰物质,达到衰弱复壮;
5、促进根系发生,达到快速自养。
输液位置与打孔
1、位置:输液位置稍低为好,距地面以30公分为宜。
一方面便于操作,另一方面有利于传导到整株植物。
2、打孔:使用4.5毫米钻头的手工电钻,与树干呈45度角,斜向下打入5-10公分,尽量把里面的碎木屑掏干净。
3、方向:输液管针头可以分层插入树体。
以自然输注为好,尽量将吊带挂到背阴处,避免阳光照射破坏药剂成份。
输液植保结论:
1、植物的茎也具有吸收和传导作用。
2、木质部能吸收药液向上传导。
3、木质部不进行横向传导。
4、药液在植物体内的传导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不是输液装置的压力。
5、植物茎吸收利用率极高,几乎不造成浪费。
二、栽后要确保土壤与根系接触紧密
第5项措施:填土时上虚下实(氧气充足),以确保土球根系与土壤接触紧密,避免有空隙存在而影响生根。
在传统的栽植观念中,种树回填土后,是一定要踩实的。
不然的话,会被认为根系和土壤不能紧密接合,就会影响生根,甚至会出现吊空导致根系饿死的现象。
从2011年以来,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我开始有意识的把踩实这个环节放弃掉。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检验不断论证,事实也证明没有踩实的,比踩实的扎根更快一些,缓苗更快一些,沤根更少一些,成活率更高一些。
如何做到上虚下实,氧气充足?
首先,好好整地,避免大坷垃的出现。
回填底层土后,可以进行踩实。
因为土粒较细,浇水后,土壤和根系会自然接合,充分结合,不存在吊根现象,也不会存在吊死根的现象。
第二,放置土球后,此时的回填土不提倡踩实。
用搭支撑的方法进行固定,防止东倒西歪。
浇水后让土球周围土壤自然落实。
第三,底层回填土虽然进行了踩实,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土球进一步下沉最后导致树木深栽现象,我们一定要坚持浅栽高培土的植树原则。
挖大树穴后,第一步回填土是土球未进树穴时进行的,如果土球高80公分,我们直接回填到距离地面40公分的深度。
回填的是好土,是表层土。
我们可以在下层铺设大沙乃至小石子,既能增加根系的透气性,还能防止底层土较大程度的沉降。
事实证明,在底层铺设30-40公分的土掺沙或者土掺小石子,能大大提高根际的透气性,还能大大提高树穴的排涝能力,对于移植树木的快速扎根意义重大。
第6项措施:树体要用支架支撑牢固;栽后要用支架支牢树体,以防止风吹树摇使刚生出的根毛受到损害,而降低移栽成活率。
到底支撑如何做才能达到真正固定的效果呢?首先是角度问题。
木棒和树体呈45度角,是固定最合理的角度。
上角达到60度,不够稳,上角低于45度,防风能力发挥不出最佳效果。
三、采取措施尽快促生新根,恢复吸收水、肥的能力。
第7项措施:在浇定植水(定植水一定要浇透)时,用速生根稀释后进行根部浇灌,修复损伤根系使其创伤面迅速形成愈伤组织,激活生根基因,诱导快速生根,促使根多根壮。
合理使用药剂,虽然不能起死回生,但可以雪中送炭,可以锦上添花。
生根类药物常见的有萘乙酸和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即通常意义上讲的生长素。
这些药物施用到植物的根部之后,有利于植物根系的长出,有利于植物早一天实现自养,因此属于必用药剂。
第8项措施:控制根系土壤的含水量,以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60%-80%为宜,低于此含水量,就要进行浇透水。
根系浇水是把双刃剑,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补水措施。
浇水次数过少,不能满足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由于土球携带毛细根量太少,浇水多并不能增加树木对水分的吸收,
反而容易造成两个不利情况:一是降低了根系主要分布区的地温,不利于根系生长;二是降低了其中的氧气量,甚至造成缺氧沤根。
水管头部接一个长金属管,直径4-5公分,前面尖形,类似消防栓。
浇水时,把金属管尖端插进树穴内土球外缘,变浇水方法为“从里往外浇,从下往上浇”,这样的浇水方法,不但规避浇水不透的现象,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地面板结。
一旦水从下面开始大量往上冒,就说明水浇透了。
第9项措施: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可在土球周围平均设置5-6个通气孔进行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