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地带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

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

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

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晒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

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

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断的温暖阳光。

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母亲被子上的几何图形是指()A.印在上面的图案。

B.打的补丁。

C.房屋的阴影。

D.太阳的阴影。

2.母亲的被子是清凉的,原因是()A.被雨水淋了。

B.被子太薄。

C.被子太旧。

D.没怎么晒到太阳。

3.“这些情节不是偶然”,意思说的是这些情节()A.很久才出现。

B.过几天就出现。

C.几乎天天出现。

D.隔几天才出现。

4.短文以_____这件事开头,着重描写了母亲的手,告诉我们母亲用手背为子女阻挡___________,用手心为子女___________,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5.第5、7两个自然段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___,第二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_;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期末阅读专项复习卷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期末阅读专项复习卷含参考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课内阅读。

(26分)(一)阅读《白桦》,完成练习。

(12分)在我的窗前,在朦胧的寂静中有一棵白桦,玉立着这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在灿灿的金晖里披了一身雪花。

闪着晶亮的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白桦四周徜徉着雪绣的花边潇洒,姗姗来迟的朝霞,串串花穗齐绽,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洁白的流苏如画。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白桦》一诗的作者是__ __(国籍)诗人__ __,他以__ __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__ __的雪花、__ __的花边、__ __的流苏,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是__ __的象征,整首诗还流露出了诗人对_ _ _ _的热爱之情。

(8分)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4分)(1)“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2)“徜徉”在诗中的意思是“彷徨、心神不宁”。

()(3)“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是想象,不是比喻。

()(4)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二)阅读《母鸡》选段,回答问题。

(14分)我一向讨厌母鸡。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期末专项练习:阅读理解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期末专项练习:阅读理解 (含答案)

阅读理解下学期四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卷一、课内阅读。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

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读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指的是。

(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中的“_____”一词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无法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2.“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填序号)①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的画像。

②古生物学家们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

3.“点睛之笔”在文中指( )(填序号)①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的辽宁西部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②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③文章或绘画传神的精妙之处。

4.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二、课外阅读。

森林卫士穿山甲穿山甲是一种全身披鳞的兽类,属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有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等,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穿山甲长约3090厘米,尾长约30厘米,体重约1500-3000克。

穿山甲善于掘洞,掘洞时前肢挖土,后肢刨土,不一会儿就钻进土中,因身上长满坚硬的角质鳞片,很像盔甲,挖洞又迅速,好似有“穿山之术”,故名穿山甲。

它多单独活动,白天在洞中休息,夜间外出觅食。

它( )听觉和视觉较差,( )嗅觉灵敏。

牙齿退化,胃中有砂石帮助研磨食物。

穿山甲( )善于打洞,( )能游泳,也能上树。

小穿山甲稍大后,常“骑”在母亲背上,随母亲外出觅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陈嘉庚爱国富翁陈嘉庚一生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1951年的一天,陈毅特意到集美拜望他。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

屋里陈设极其简单。

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

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

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屋内陈设,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

他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

”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着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得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1)为表达中心思想,作者主要进行了________描写和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

(2)文章的第2自然段从( )这几方面描写了陈嘉庚的生活极其简朴。

(多选)A.办公室也是卧室B.蚊帐发黄,打了补丁C.用破瓷碗做烛台D.沙发已破旧E.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3)短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赞扬了陈嘉庚的________。

(4)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解析:(1)环境;语言(2)A,B,C,D(3)谦虚作风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4)这句话说的是陈嘉庚的生活非常简朴,就像红军战士当年在延安一样。

【解析】【分析】(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20篇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20篇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20篇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

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

我交给他一角钱。

他握着钱,走近了柜台,忽又胆怯起来。

我说:“你交上钱,我帮你说好了。

”“不要,不要,我自己说。

”他说。

到了柜台跟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噢!”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

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

”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我有点后悔起来。

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

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

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去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

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

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

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

他站在冰箱前头,露出半个脑袋。

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

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

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他”对买橘子水达到狂热的地步,是因为()A.他特别爱喝橘子水。

B.炎热的夏天,喝橘子水有利于解渴防暑。

C.“他”从中享受到独立、自由。

D.“他”认为买橘子水特别好玩。

(2)从文中摘抄“他”要求独立的表现。

(3)吃山楂片为什么“潦草地吃着”,而且“神情有些沮丧”?分析较为合理的是()A.山楂片不好吃。

B.为自己忘记而后悔。

C.因为我说了该他说的话。

D.为自己不能独立而自责。

(4)“我”为什么忍住没走过去帮助他?理解较合理的是()A.有了上次的经验,不愿自讨没趣。

B.“我”不愿伤害“他”对独立的强烈要求。

C.想让“他”经受生活的磨练,增长才干。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期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期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期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课外阅读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21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人们不同的需求。

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

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通产省计划在以后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

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富裕 富余)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

日本早从1994年就开始促进(普及 普遍)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

2001年,日本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计 预算)达160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心 关注)一下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

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爬满藤本植物。

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呈绿色..。

预计21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

而堪培拉每个新建住户都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以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

(1)读一读,画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文章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绿色住宅”。

(3)文章两个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绿色”分别是什么意思?(4)“生态住宅”的特点是什么?(5)堪培拉市政府送给新建住户的“绿礼”是什么?2.课文精彩回放。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阅读训练60篇(1)(部编版,有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阅读训练60篇(1)(部编版,有答案)

【阅读宝典】四年级课内阅读训练60篇(部编版有答案)1.课内阅读。

这时,街上走来一行路过这里的城里人,马上要过年了,他们要从这里坐轮船回城里去。

他们或背着包,或提着包,一路说笑着,一路咯吱咯吱地踩着雪走过来。

青铜没有招呼他们,因为他认为,这些城里人是不会买他的芦花鞋的。

他们只穿布棉鞋和皮棉鞋。

但他们在走过芦花鞋时,却有几个人停住了。

其余的几个人见这几个人停住了,也都停住了。

那十双被雪地映照着的芦花鞋,一下吸引住了他们。

其中肯定有一两个是搞艺术的,看着这些鞋,嘴里啧啧啧地感叹不已。

他们忘记了它们的用途,而只是觉得它们好看——不是一般的好看,而是特别的好看。

他们一个个走上前来,用手抚摸着它们——这一抚摸,使他们对这些鞋更加喜欢。

还有几个人将它们拿到鼻子底下闻了闻,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

(1)青铜为什么没有招呼路过的城里人?(2)选文第二段主要从________觉、________觉、________觉三方面描写了这些城里人对芦花鞋的________之情。

(3)城里人喜欢这些鞋子是因为他们把芦花鞋当作________。

(4)你觉得他们买了芦花鞋会穿吗?如果不穿,是不是造成了资源浪费,对此,你怎么看?2.课内阅读。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1)孩子们根据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想象到了它们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________。

(2)为什么说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3.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依次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课外阅读》专项精选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课外阅读》专项精选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清平乐·村居》,完成练习。

(28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6分)2.本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4分)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词中“相媚好”是形容老翁和老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

B.词的上阕描写了江南山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4.词的上阕中“,”描写了乡村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

词的下阕中“亡赖”一词并无贬义,而是形容小儿的样子。

最后一句中“”字用得甚妙,使小儿天真、活泼的样子跃然纸上。

(8分)5.画“”的词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写一写。

(5分)二、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选段,完成练习。

(23分)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读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6分)(1)“一支”指的是,而不是全部的恐龙;“漫长”是指恐龙变成鸟儿经过了,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是说明性文章的一大特点。

2.“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毫不相干”是说。

(4分)3.选段主要想告诉我们。

(4分)4.从选段的写法上提问:我用(方法)来解决问题:(9分)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19分)匡衡勤学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①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②以书,遂成大学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一、课内阅读
(一)猫(节选)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

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走出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点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屏息凝视:。

(2)无忧无虑:。

2、选文中说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

3、说说“可是”一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说明了什么,。

4、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猫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飞上蓝天的恐龙(节选)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

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这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崭新----()揭示----()
2、按要求写句子。

(1)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
..始于树栖生活。

(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2)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

(缩句)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这一历史进程”,然后填空。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的漫长历史进程。

4、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
A.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B.猎食性恐龙演化为鸟类的过程。

C.科学家们工作的艰辛。

(三)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这是一种的写法,写出了。

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四)记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u)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1、石笋的“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再查( )画。

参考答案
(一)1、(1)屏息凝视: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

(2)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2、猫有时乖巧,有时贪玩,有时尽职。

3、很大幅度转了一个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猫是那么的尽职尽责。

4、表现出猫有毅力、有耐心、有决心,对本职工作尽自己尽责。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无比喜爱之情。

(二)1、崭新----(全新)揭示----(解开)
2、(1)示例:这个事情并非他们做的。

(2)恐龙具备了滑翔能力。

3、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
4、A
(三)1、(1)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2)拟人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2、(1)美在有声(2)美在有色(3)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3、惊喜、高兴、激动。

4、提示:写出能代表春天的特点的句子。

5、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答案不唯一)
(四)1、石笋的“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S);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竹子头),再查(4)画。

2、观看——( 观赏) 黑暗——(漆黑 )
3、虽然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4、“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5、因其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而得名。

6、第一种:大佛的垂耳;第二种:突起的竹笋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