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井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煤矿“一通三防”实施方案

煤矿“一通三防”实施方案

煤矿“一通三防”实施方案
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一通即指通风系统,三防分别是防火、防尘和防爆。

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必须全面严格实施“一通三防”措施。

通风系统是煤矿防范瓦斯、煤尘等有害气体积聚的关键措施。

合理设计并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畅通有效是通风系统管理的重点。

防火工作是煤矿生产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

加强煤矿设施的防火性能,建立健全的防火管理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火灾预防意识,都是防火工作的重要内容。

防尘工作是减少煤矿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关键措施之一。

煤矿生产中要采取有效的尘源控制措施,保障作业场所的清洁整洁,防止煤尘积聚,从根本上减少煤矿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防爆是保障煤矿中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不发生爆炸的重要措施。

要加强煤矿防爆设备的选购和维护,保持设备的完好性和稳定性,提高作业人员的防爆意识,严格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

煤矿“一通三防”实施方案的有效执行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关键。

只有全面加强煤矿管理,切实落实“一通三防”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生产中的事故发生,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稳定。

第 1 页共 1 页。

四季度“一通三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四季度“一通三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四季度“一通三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第一篇:四季度“一通三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四季度“一通三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公司2014年“一通三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整体安排和《神东煤炭集团2014年专项奖励管理办法》(神东[2014]120号),结合前三季度专项整治实施情况,四季度开展以瓦斯防治及监测监控为主的“一通三防”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活动内容安排如下:一、活动目标1、杜绝“一通三防”责任事故,实现无计划瓦斯零超限。

2、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低氧报警次数同比三季度降低30%.3、解决束管敷设、吊挂、供应问题,实现束管监测系统运行稳定、预报准确。

4、解决安全监控系统后备电源供电时间不足和异常信息处置不及时的问题,实现远程控制充放电,确保后备电源使用时间不小于2小时,形成监控系统异常信息反应机制。

5、消除监测监控盲区。

二、组织领导1、成立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杨俊哲副组长:郭永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矿矿长。

成员:张永福、王开远、张立国、孙中润、薛夏民、各矿总(副)工程师及相关单位、部门人员。

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通风管理部,主任由郭永文兼任。

2、职责:制定公司及各矿井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活动,组织专项检查,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专项整治活动收到实效。

三、参与部门、单位及专项活动检查范围1、参与部门及单位:通风管理部、总调度室、机电管理部、安监局、信息中心、物供中心。

2、检查范围:公司17个井工煤矿。

四、活动时间本次专项整治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为自查自纠阶段,各矿井按要求制定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全面进行自查,制定整改计划、措施、期限,落实责任人组织整改。

第二阶段:11月3日~11月28日为专项检查阶段,检查各矿井专项整治活动安排、整改措施、整改进度及存在问题,对各矿井整治活动进行考核。

第三阶段:12月上旬、中旬为复查阶段,公司四季度本安验收检查时复查。

我矿如何落实“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我矿如何落实“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我矿如何落实“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术措施近年来,随着煤炭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认识,安全生产的理念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识,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呈现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

但是,由于一些煤矿企业业主、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仍导致一些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

在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案例中,一通三防事故占总事故起数的85%以上。

因此,做好矿井一通三防工作,是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关键。

一、我矿一通三防概况我矿主要通风机为FBDZNO15型,配备电机237kw,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通风能力完全能够满足矿井用风需求。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等级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性,一通三防较为简单,但仍需加强管理,将一通三防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通风管理我矿通风系统符合有关规定,坚持系统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具有完整独立可靠的通风系统。

矿井通防管理是我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以一通三防为中心,防止瓦斯、煤尘、防火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为了有效地开展通风管理工作,我矿设立了专职的通风管理组织机构,以总工程师为组长,安全、生产副矿长为副组长,瓦检、通风技术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矿井通风管理工作,保证矿井通风系统、通风方法、通风方式合理。

同时,按规程规定每10天进行一次测风,保证井下作业场所风量满足要求,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保证从业人员身心健康。

同时加强通风机管理,根据我矿具体情况,制定了严格的通风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负责,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加强通风机检查,通过检查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通风机运行稳定、可靠。

加强通风设施的检查,保证通风设施完善可靠,按规定定期对通风设施设备进行维护,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确保矿井通风机及通风设施安全可靠。

抓好通风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通风安全知识,通风管理员必须坚守,持证上岗,为井下从业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环境。

一通三防主要内容

一通三防主要内容

一通三防“一通三防”指的是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火灭火的技术管理工作的简称。

1、矿井通风的主要任务:①、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②、冲淡并排除有害气体和矿尘③、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一局扇管理:1、每台局扇必须有说明牌,实行专人管理,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如因特殊原因需停局扇时,必须提前办理报批手续,并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方批准。

2、所有局扇必须安设“三专两闭锁”装置,掘进(开拓)面的局扇,必须装备双风机双电源及自动切换装置。

二、风筒管理:1、风筒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

2、在井下各使用地点,要将风筒堆放整齐,任何人不得在风筒上坐、卧、躺。

3、风筒吊挂要做到“两靠一直”逢环,接头严密,无破口,无反接头,仔细检查沿途风筒情况,发现接口松脱、有破口、有裂缝、及时处理。

4、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及异常区的煤和半煤岩掘进头风筒距迎头不大于5米,岩巷不大于8米;低瓦斯矿井煤和半煤岩风筒距迎头不大于8米,岩巷不大于10米;5、局部通风机停风后,跟班队长必须负责撤出巷道内工作人员,并安排专人警戒,防止人员进入巷道内,当不能及时送风时,必须设置栅栏和警标,并向调度室汇报。

防治瓦斯1、什么是瓦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CH4)2、瓦斯的性质: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55,难溶于水、无毒,浓度较高时会引起人窒息死亡。

3、瓦斯爆炸的条件:⑴、瓦斯浓度在5% ~16%⑵、引爆火源温度650~750℃⑶、氧气浓度大于12%4、瓦斯爆炸的危害:⑴、引发火灾、煤尘爆炸,烧死烧伤人员、损坏巷道和设备。

⑵、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曾多次给煤矿造成过重大损失,1990-1999年仅瓦斯重大事故就造成20625名矿工死亡。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瓦斯危害的严重性时刻注意防范瓦斯。

1991年4月21日,山西洪洞县三交河煤矿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爆炸冲击波又扬起煤尘,引起全矿煤尘传导爆炸,井下147人全部遇难,爆炸冲击波还冲出井口,造成地面2人重伤4人轻伤,井下巷道冒顶总长度530m,通风设施全部摧毁,机电设备遭到严重破坏。

副井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副井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副井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副井一通三防是指对井下作业场所进行通风、防尘和防爆的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工作环境通常存在着高温、高湿、有毒气体、尘埃以及可能引发爆炸的气体等危险因素,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予以防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副井一通三防技术措施的内容。

副井一通三防的“副井”指的是辅助井道的设立。

在井下作业时,必须建设辅助井道,设置进出口和通风设备,以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进行。

辅助井道作为主井道的辅助通道,既可以作为人员和物资的进出口,也可以作为井下通风系统的一部分,确保井下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辅助井道还可以起到救援和逃生的作用,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人员可以通过辅助井道迅速疏散到地面。

“一通”是指通风,即对井下空气进行循环和净化,保证井下的空气清新和供应充足。

井下工作环境通常缺乏氧气,并且存在有毒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

为了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进行通风处理,将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同时排放污浊空气,使空气保持良好的流通状态。

井下通风设备通常包括风机和管道系统,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置,确保井下空气的通畅和清新。

“三防”指的是防尘、防火和防爆。

井下作业环境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如煤尘、岩石尘等。

这些尘埃不仅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还会形成爆炸的危险。

因此,在井下作业中必须采取措施,对尘埃进行管控和净化。

防尘技术措施包括湿法喷淋、尘埃收集装置等,通过水的喷洒和尘埃收集设备,将井下尘埃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保证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井下作业中,由于存在可燃气体,尤其是瓦斯(甲烷)的存在,也存在着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必须采取防火和防爆措施。

防火措施包括使用防火设备、进行现场巡查和火灾应急预案制定等。

防爆措施则包括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进行防爆检修和加强对爆炸危险区域的管控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副井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在井下作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煤矿“一通三防”实施细则

煤矿“一通三防”实施细则

煤矿“一通三防”实施细则
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保障矿工的安全和健康,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下面是煤矿“一通三防”实施细则的具体内容:
1. 一通:指通风系统。

煤矿应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保证矿井中的空气流通畅通,起到稀释有害气体、排除粉尘、调节温湿度的作用。

通风系统应包括通风主井筒、通风井、通风巷道、排风巷道等。

2. 三防:指防尘、防毒、防火。

针对煤矿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粉尘、有害气体和火灾等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防尘:煤矿应采取有效的尘源治理措施,如喷水降尘、湿法降尘、覆盖工程等。

矿工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止吸入过多的粉尘。

- 防毒:煤矿应定期进行有害气体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矿工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

- 防火:煤矿应建立火灾预防系统,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火灾隔离设施、灭火系统等。

矿工应严禁吸烟、明火作业等行为,加强火灾预防意识。

此外,煤矿还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同时,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对违反安全规定
和作业程序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副矿长“一通三防”工作责任制

安全副矿长“一通三防”工作责任制

安全副矿长“一通三防”工作责任制实施“一通三防”工作责任制是一种安全管理措施,即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划分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以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

“一通”指的是安全管理层级之间要保持畅通的沟通和信息传递,各级领导要建立定期的安全会商、座谈以及信息交流机制,确保各级之间的关键信息能够及时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制定安全管控措施。

“三防”是指安全预防、安全控制和安全应急三个方面的工作。

在实施“一通三防”工作责任制中,安全副矿长需要履行以下职责:
1. 组织制定和完善本矿山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2. 负责组织和指导本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安全生产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
3. 负责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和整改工作,确保安全隐患的及时消除;
4. 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5. 负责矿山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6. 负责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及时汇报上级安全管理信息。

通过实施“一通三防”工作责任制,可以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例文(四篇)

2024年“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例文(四篇)

2024年“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例文一通三防隐患排查管理制度鉴于隐患乃事故之先兆,消除隐患即消灭事故之根本。

为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之安全生产方针,明确煤矿安全生产责任,旨在及时发现并消除煤矿事故隐患,有效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生命安全与煤矿生产安全,本矿特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本“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第二条本制度所界定的“一通三防”隐患,系指基建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要求及“一通三防”管理规定的情形,或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危险状态、人员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

第二章隐患认定第三条“一通三防”隐患依据其危害程度及整改难度,分为一般隐患与重大隐患两类。

一般隐患危害较小,整改难度不大,发现后可立即整改消除;而重大隐患则危害严重,整改难度大,需局部或全面停产,并需较长时间方能整改消除,或因外部因素制约导致矿井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一通三防”隐患的认定,将严格依据《____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____第____号)、《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煤矿安全规程》、《____省“一通三防”管理规定》及煤矿通风行业AQ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执行。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六条为确保“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本矿特成立“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专业组,其组织架构及职责如下:组长:总工程师成员:分管副矿长、一通三防科、技术科、安监处、机电设备科、调度指挥中心、地测防治水中心等专业组负责全面领导与协调本矿的“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隐患得到及时排查与消除。

2024年“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例文(二)为了全面提升我矿“一通三防”技术与管理效能,深入实施“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有效预防并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经矿务会议慎重研究,决定成立以矿长为核心的“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井“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编号:工程名称:施工单位:编制人:项目经理:编制日期:二零一三年十月十六日执行日期:年月日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营盘壕煤矿副井井筒“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项目部会审意见部门或职务姓名职务、职称日期编制人员机电队技术组掘进队生产经理安全经理机电经理技术经理项目经理会审意见: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2)三、通风系统 (2)四、通风管理 (4)五、瓦斯通风监控管理制度 (5)六、瓦斯检查制度 (5)七、瓦斯排放制度 (5)八、“一炮三检”与“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6)九、防尘管理制度 (7)十、防灭火管理制度 (7)十一、探揭煤管理制度 (8)十二、避灾路线 (10)附图:1、一通三防管理组织机构图2、瓦斯治理组织机构图3、营盘壕矿井副井揭煤示意图4、营盘壕矿井副井井筒避灾路线示意图5、营盘壕矿井副井井筒通风、监测系统示意图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营盘壕煤矿副井井筒“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副井井筒净直径Φ10m,净断面:78.5m2。

井口设计标高:+1247.5m(±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47.5m),井筒全深:789.5m。

该井筒采用全深冻结法施工,冻结深度805m。

冻结表土段深度:53.2m,营盘壕煤矿副井于2013年6月30日试挖,2013年8月26日开工截止目前副井共掘砌成井223.65m。

为提高“一通三防”管理水平,防止施工期间发生瓦斯等事故,实现煤矿建设的安全生产,制定如下安全管理措施。

二、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1、设立健全的一通三防管理组织机构与瓦斯治理组织机构。

2、配备相关通风、瓦斯专业技术人员且应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3、建立通风瓦斯报表并有记录。

4、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局部通风管理制度、测风制度、瓦斯通风监控管理制度、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排放制度、“一炮三检”与“三人联锁放炮”制度、瓦斯检查员请示汇报制度、瓦斯报表审批制度、项目部仪器仪表使用、维修保养制度、防尘管理制度、防灭火管理制度、探揭煤管理制度、瓦斯检测监控管理制度、仪器仪表维修校验制度等。

5、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瓦斯涌出量、地温和工作面部署等情况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三、通风系统1、井筒施工通风布置井筒施工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风机选用4台FBD-Ⅱ-No8.0 45×2KW型防爆对旋式局部通风机,每2台风机配一路Φ0.9m胶质风筒,其中2台局扇备用,满足施工需要。

局扇技术参数如下表:局扇技术参数表型号转速(r/min)风量(m3/min)风压(Pa)最大配用电机功率(Kw)备注FBD-No8.0 2960 467~923 2008~8057 45×2 1台FBD-No8.0 2900 625~1024 2412~8178 45×2 2台FBD-No8.0 2060 450~1200 5500~1000 45×2 1台2、井筒需风量计算(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 1=100kq=100×1.5×1.5=225 m 3/min式中:q ——瓦斯绝对涌出量,1.5m 3/min ;k ——通风系数,取1.5。

(2)采用压入式通风,按爆破炸药量计算工作面所需风量Q 2=32)(8.7k L S A t ⨯⨯⨯⨯÷=1508 m 3/min式中:A ——次爆破最大爆药量,751.1kg ;S ——井筒净断面积,78.5m 2;L ——炮烟稀释安全距离,取500m ;k ——淋水系数,取0.4;t ——通风时间,40min 。

(3)按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Q 3=4N=4×45=180m 3/min式中:N —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45人(4)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风量:Q 4 ≥0.15×60S=706.5m 3/min式中:S ——同上。

故井筒施工期间,井筒工作面风量取1508m 3/min 时,满足施工要求。

3、局部通风机选型(压入式通风)(1)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按工作面最大风量计算风机风量:Q m = P Q=1.2×1508/2=904.8m 3/min (采用两台风机同上通风);式中:Q m ——局扇吸风量,m 3/min ;P ——风筒进出风量比,取1.2;Q ——工作面实际需风量(取Q 1、Q 2、Q 3和Q 4中的最大值),m 3/min 。

(2)通风最大风阻计算R=λR m ,其中:R m =6.5αL/D 5=23.23Ns 2/m 8式中:R m ——风筒沿程摩擦风阻,N.s 2/m 8;R ——局部通风总通风风阻,N.s 2/m 8;α——摩擦阻力系数,取0.0027 N.s 2/m 4(胶质风筒);L——风筒长度,取789.5m;D——风筒直径,0.9m;λ——风阻系数,取1.1。

(3)局部通风机理论工作风压计算(风筒出口动压损失忽略不计)h=RQ m Q=4402pa(4)选择高效率、低噪声对旋式局部通风机根据以上计算,井筒施工采用两路胶质风筒向工作面供风。

每路各配备2台FBD-Ⅱ-No8.0 45×2KW型防爆对旋式局部通风机配一路Φ0.9m胶质风筒,其中2台局扇备用,满足施工需要。

四、通风管理1、井筒工作面人员严禁在无风、微风环境下作业。

2、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制定有计划停风、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上报处总工程师审批。

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井筒工作面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人员先撤到地面。

3、局扇必须实现“三专”供电且要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局扇、瓦斯和工作面电器之间实现风电和瓦斯电闭锁。

4、“三专两闭锁”和局扇自动切换装置每七天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由试验人员在试验表上签字,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闭锁的可靠运行。

5、局部通风机必须由专人(机电队长)负责管理,保持局部通风机24小时正常运转,并建立局部通风机管理牌板;管理牌板要说明局部通风机型号、功率、全风压风量、入口风量、测风时间、风筒直径、风筒长度、供风距离、管理人员等。

6、局部通风机的设备要齐全,吸风口有风罩,高压部位(包括电缆接线盒)有衬垫(不漏风),通风机吊挂或垫高离地高度大于1.0m,在局部通风机吸风口6m范围内不准放置或悬挂物品。

必须安装在距井口不少于20m的位置。

7、风筒管理规定:(1)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

风筒的安设和风筒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风筒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揭露煤层时不大于5m;基岩段时不大于10m。

(2)风筒的吊挂必须做到竖、直、牢。

选择正确、合理、圆滑的变径节、弯度节,从而减少通风阻力,确保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量。

(3)风筒更换要及时、快速以确保掘进工作面作业正常。

(4)胶质风筒必须采用双反边接头形式,要经常注意对风筒进行检查,发现漏风、破损、脱节等及时进行修复处理。

五、瓦斯通风监控管理制度1、掘进工作面必须在工作面和井筒回风流中分别布置瓦斯传感器;地面通风机设施、设备开停、通风安全监控系统由专门电工进行操作。

2、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

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

3、安全监控系统除必须具备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外,还应具备故障闭锁功能。

4、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揭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与回风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间距大于1000m时,必须在井筒中部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

该传感器的报警浓度≥0.8%,断电浓度≥0.8%,复电浓度<0.8%(CH4);断电范围为井筒内及井口20m 范围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5、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揭煤过程中瓦检工必须每班使用光学瓦检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项目部通风技术员;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0—1%,±0.1%;1%—2%,±0.2%;2%—4%,±0.3%)时,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在8h内对2种设备调校完毕。

六、瓦斯检查制度1、瓦斯检查员必须是从事井下采掘工作不少于一年,并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和学习合格后,取得瓦斯检查员资格证的人员持证上岗。

2、项目部经理、技术负责人、爆破工、掘进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井下电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光学式甲烷检测仪。

3、掘进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浓度每班至少检查3次;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掘进工作面、有瓦斯(二氧化碳)喷出危险的掘进工作面和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较大的掘进工作面及瓦斯(二氧化碳)变化异常的掘进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

4、瓦斯检查必须做到“三对口”(即瓦斯检查员必须做到牌板、日报和交接手册),严禁漏检和弄虚作假,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及现场交接班制度。

5、瓦检工必须在井下工作面交接班。

6、项目部瓦斯检查员按规定进行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准上岗。

七、瓦斯排放制度1、项目部编制《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上报处总工程师审批。

确因检修、停电或其它原因停止通风机运转时,必须由项目部根据预案重新制定《停风、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上报处总工程师审批。

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中,应根据停风时间和井筒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出工作面中积存的瓦斯量,以此确定瓦斯排放的方法、供风量、瓦斯排放路线、停电撤人范围、风流控制方法、警戒设置、瓦斯排放时的瓦斯检查点、监测点、瓦斯排放的组织领导和职责等内容。

2、对停电、停风的井筒工作面,经检查或计算瓦斯浓度在3%以上,项目部必须执行预先编制好的《项目部停电停风恢复通风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

3、项目部必须成立瓦斯排放领导小组,详细明确项目经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项目副经理)、通风技术员、主管主管技术员、机电队长、掘进队长、安监站站长等责权范围。

当因检修、停电、停风或其它原因造成瓦斯积聚,需要进行瓦斯排放时,必须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负责按批准的《停电停风恢复通风排放瓦斯安全措施》认真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

处派安监人员负责现场监督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措施不落实严禁排放瓦斯,若发现违章排放瓦斯,须责令立即停止,并追查责任,严肃处理。

瓦斯排放必须记录下全过程,同时可以利用瓦斯监控系统实时观察瓦斯排放浓度的控制情况,便于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和通风负责人全面了解掌握安排瓦斯的步骤和程序。

瓦斯排放安全措施必须向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贯彻,并有记录可查。

4、恢复通风系统后,井筒内瓦斯容易积聚的地点(模板下、吊盘下),都必须经过通风瓦斯检查人员检查所有安装电器设备和开关附近20m范围的地点,只有瓦斯浓度在0.5%以下时,证实无危险后,逐级恢复井下供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