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题(新课标Ⅲ)(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解析汇编 物理——专题09 静电场(原卷版)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解析汇编 物理——专题09 静电场(原卷版)

专题09 静电场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C.1.6×105 kg D.1.6×106 kg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静电场中,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M点由静止开始运动,N为粒子运动轨迹上的另外一点,则A.运动过程中,粒子的速度大小可能先增大后减小B.在M、N两点间,粒子的轨迹一定与某条电场线重合C.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不低于其在N点的电势能D.粒子在N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与粒子轨迹在该点的切线平行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如图,电荷量分别为q和–q(q>0)的点电荷固定在正方体的两个顶点上,a、b是正方体的另外两个顶点。

则A.a点和b点的电势相等B.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C.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D.将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势能增加4.(2019·北京卷)如图所示,a、b两点位于以负点电荷–Q(Q>0)为球心的球面上,c点在球面外,则A .a 点场强的大小比b 点大B .b 点场强的大小比c 点小C .a 点电势比b 点高D .b 点电势比c 点低5.(2019·天津卷)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以初速度v 从M 点竖直向上运动,通过N 点时,速度大小为2v ,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则小球从M 运动到N 的过程A .动能增加212mv B .机械能增加22mv C .重力势能增加232mv D .电势能增加22mv6.(2019·江苏卷)一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上,t =0时刻,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水平射入该电场,电场力对粒子做功的功率为P ,不计粒子重力,则P -t 关系图象是7.(2019·江苏卷)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固定在A 点.先将一电荷量也为+q 的点电荷Q 1从无穷远处(电势为0)移到C 点,此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 .再将Q 1从C 点沿CB 移到B 点并固定.最后将一电荷量为-2q 的点电荷Q 2从无穷远处移到C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Q1移入之前,C点的电势为W qB.Q1从C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做的功为0C.Q2从无穷远处移到C点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做的功为2WD.Q2在移到C点后的电势能为-4W8.(2019·浙江选考)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B.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方向相同C.将一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D.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9.(2019·浙江选考)电荷量为4×10-6 C的小球绝缘固定在A点,质量为0.2 kg、电荷量为-5×10-6 C的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静止于B点。

2019年高考物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1运动图象(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1运动图象(含解析)

母题01 运动图象【母题来源一】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浙江卷)【母题原题】(2019·浙江)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

在t =0到t =40 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 .0B .30 mC .750 mD .1 200 m【答案】C【解析】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 s 内的位移为()()1104030m 750m 2x =⨯+⨯=,C 正确。

【母题来源二】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 卷)【母题原题】(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如图(a ),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

t =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 的作用,在t =4 s 时撤去外力。

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 )所示,木板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c )所示。

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

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

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A .木板的质量为1 kgB .2 s~4 s 内,力F 的大小为0.4 NC .0~2 s 内,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D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AB【解析】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 s 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力F 等于f ,故F 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 错误;2~5 s 内木板与物块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对2~4 s 和4~5 s 列运动学方程,可解出质量m 为1 kg ,2~4 s 内的力F 为0.4 N ,故A 、B 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 错误。

【命题意图】本类题通常主要考查对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时间、时刻、加速度等基本运动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牛顿第二定律、直线运动规律、功、功率等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与简单的应用。

江西省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满分11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 eV B.10.20 eVC.1.89 eV D.1.5l eV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P和Q都带正电荷 B.P和Q都带负电荷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 .2FB .1.5FC .0.5FD .0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 2。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Ⅲ)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Ⅲ)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Ⅲ)1.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A.电阻定律B.库仑定律C.欧姆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2.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

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由此可以判定A. B. C. D.3.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

两斜面Ⅰ、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和。

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Ⅰ、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则()A. B.C. D.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

距地面高度h在3m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随h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

该物体的质量为()A.2kgB.C.1kgD.5.如图,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和B、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的粒子垂直于x轴射入第二象限,随后垂直于y轴进入第一象限,最后经过x轴离开第一象限。

若不计粒子重力,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A. B. C. D.6.如图,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两相同的光滑导体棒ab、cd静止在导轨上。

时,棒ab以初速度向右滑动。

运动过程中,ab、cd始终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两者速度分别用、表示,回路中的电流用I表示。

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 B.C. D.7.如图,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

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时撤去外力。

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木板的速度v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理综物理真题卷(含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理综物理真题卷(含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理综物理真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C .0.5F .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

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21t t <3C .3<<421t t .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圆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不变.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始终沿顺时针方向.圆环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为004B rS t.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200π4B r t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完整版)2019年全国卷物理高考真题(全三套,含答案)

(完整版)2019年全国卷物理高考真题(全三套,含答案)

I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 .2FB .1.5FC .0.5FD .0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4H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 2。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2019年高考物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含解析)

专题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母题来源一】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Ⅰ卷)【母题原题】(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5分)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

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

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的密度。

【答案】低于 大于【解析】由题意可知,容器与活塞绝热性能良好,容器内气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故0Q ∆=,但活塞移动的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则容器内气体正在膨胀,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即0W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0U Q W ∆=∆+<,故容器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低于外界温度。

最终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外界气体压强相同,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又m V ρ=,m 为容器内气体质量。

联立得:Pm nRTρ=,取容器外界质量也为m 的一部分气体,由于容器内温度T 低于外界温度,故容器内气体密度大于外界。

【母题来源二】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Ⅰ卷)【母题原题】(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10分)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中。

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善其性能。

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为0.13 m 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

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为3.2×10-2 m 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5×107 Pa ,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2.0×106 Pa ;室温温度为27 ℃。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含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含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2F B.1.5F C.0.5F D.0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2。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t满足A.1<21tt<2 B.2<21tt<3 C.3<21tt<4 D.4<21tt<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A. 电阻定律 B. 库仑定律 C. 欧姆定律 D. 能量守恒定律【答案】D 【解析】【详解】楞次定律指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这种阻碍作用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所以楞次定律的阻碍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2.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金、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 金、v 地、v 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 金<R 地<R 火,由此可以判定 A. a 金>a 地>a 火 B. a 火>a 地>a 金 C. v 地>v 火>v 金 D. v 火>v 地>v 金 【答案】A 【解析】【详解】AB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MmG ma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知A 项正确,B 错误;CD .由22Mm v G m R R=得GM v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率越大,故C 、D 都错误.3.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A. 1233==F mg F mg , B. 1233==F mg F mg , C. 1213==2F mg F mg ,D. 1231==2F mg F mg , 【答案】D 【解析】【详解】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1cos30F mg '=︒,2sin30F mg '=︒ .解得13F mg '=,212F mg '=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1231,2F mg F mg ==,故D 正确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 在3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该物体的质量为A. 2kgB. 1.5kgC. 1kgD. 0.5kg【答案】C 【解析】【详解】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0()k k F mg h E E -+=-,得0()k k E E F mg h =-+,即F +mg =12N ;下落过程,()(6)k mg F h E --=,即8mg F k '-==N ,联立两公式,得到m =1kg 、F =2N . 5.如图,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2B和B 、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垂直于x 轴射入第二象限,随后垂直于y 轴进入第一象限,最后经过x 轴离开第一象限.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A.5π6mqBB.7π6mqBC.11π6mqBD.13π6mqB【答案】B 【解析】【详解】运动轨迹如图:即运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14个周期,第二部分是16个周期, 粒子在第二象限运动转过的角度为90°,则运动的时间为2212442T m mt qB qBππ==⋅=;粒子在第一象限转过的角度为60°,则运动的时间为111226632T m mt B qB q ππ==⋅=;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1227326m m m t t t qB qB qBπππ=+=+=,故B 正确,ACD 错误..6.如图,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两相同的光滑导体棒ab 、cd 静止在导轨上.t =0时,棒ab 以初速度v 0向右滑动.运动过程中,ab 、cd 始终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两者速度分别用v 1、v 2表示,回路中的电流用I 表示.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C【解析】【详解】ab棒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则受到向左的安培力,从而向右做减速运动,;金属棒cd受向右的安培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随着两棒的速度差的减小安培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两棒速度相等时,感应电流为零,最终两棒共速,一起做匀速运动,故最终电路中电流为0,故A C正确,B D错误.7.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A. 木板的质量为1kgB. 2s~4s内,力F的大小为0.4NC. 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 物块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为0.2【答案】AB【解析】【详解】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s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力F等于f,故F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错误;2-5s内木板与物块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对2-4s和4-5s列运动学方程,可解出质量m为1kg,2-4s内的力F为0.4N,故A、B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错误.8.如图,电荷量分别为q和–q(q>0)的点电荷固定在正方体的两个顶点上,a、b是正方体的另外两个顶点.则A. a点和b点的电势相等B. 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C. 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D. 将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势能增加【答案】BC 【解析】【详解】由几何关系,可知b的电势大于a的电势,故A错误,把负电荷从a移到b,电势能减少,故D错误;由对称性和电场的叠加原理,可得出a、b的合电场强度大小、方向都相同,故B、C正确.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9.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s拍1幅照片.(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米尺 B.秒表 C.光电门 D.天平(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到ab=24.5cm、ac=58.7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 A (2). 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3). 9.7【解析】【详解】此实验用数码相机替代打点计时器,故实验原理是相同的,仍然需要米尺来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本实验而言,因为是不同照片,所以是测量连续几张照片上小球位置之间的距离;加速度求解仍然用逐差法计算,注意是bc与ab之间的距离差.10.某同学欲将内阻为98.5Ω、量程为100u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并进行刻度和校准,要求改装后欧姆表的15kΩ刻度正好对应电流表表盘的50uA刻度.可选用的器材还有:定值电阻R0(阻值14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5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0Ω),电阻箱(0~99999.9Ω),干电池(E=1.5V,r=1.5Ω),红、黑表笔和导线若干.(1)欧姆表设计将图(a)中的实物连线组成欧姆表.()欧姆表改装好后,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应为____Ω:滑动变阻器选____(填“R1”或“R2”).(2)刻度欧姆表表盘通过计算,对整个表盘进行电阻刻度,如图(b)所示.表盘上a、b处的电流刻度分别为25和75,则a、b 处的电阻刻度分别为____、____.(3)校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欧姆表指针指向___kΩ处;将红、黑表笔与电阻箱连接,记录多组电阻箱接入电路电阻值及欧姆表上对应的测量值,完成校准数据测量.若校准某刻度时,电阻箱旋钮位置如图(c)所示,则电阻箱接入的阻值为_______Ω.【答案】 (1). (2). 900 (3). R 1 (4). 45 (5). 5 (6).0 (7). 35000.0 【解析】【详解】(1)连线如图:根据欧姆表的改装原理,当电流计满偏时,则0g EI r R R=++,解得R=900Ω;为了滑动变阻器的安全,则滑动变阻器选择R 1;(2)在a 处,014g xaE I r R R R =+++,解得R xa =45kΩ; 在b 处,则034g xbE I r R R R =+++,解得R xb =5kΩ; (3)校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欧姆表指针指到0 kΩ处;由图可知,电阻箱接入的电阻为:R =35000.0Ω. 11.空间存在一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O 、P 是电场中的两点.从O 点沿水平方向以不同速度先后发射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A 不带电,B 的电荷量为q (q >0).A 从O 点发射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到达P 点所用时间为t ;B 从O 点到达P 点所用时间为2t.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电场强度的大小;(2)B 运动到P 点时的动能. 【答案】(1)3mg E q=;(2)222k 0=2()E m v g t + 【解析】【详解】(1)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小球B 运动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和题给条件,有mg +qE =ma ①2211()222t a gt =② 解得 3mgE q=③ (2)设B 从O 点发射时的速度为v 1,到达P 点时的动能为E k ,O 、P 两点的高度差为h ,根据动能定理有2k 112E mv mgh qEh -=+④且有102tv v t =⑤ 212h gt =⑥ 联立③④⑤⑥式得222k 0=2()E m v g t +⑦12.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小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 1.0kg A m = , 4.0kg B m =;两者之间有一被压缩的微型弹簧,A 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距离 1.0m l =,如图所示.某时刻,将压缩的微型弹簧释放,使A 、B 瞬间分离,两物块获得的动能之和为k 10.0J E =.释放后,A 沿着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向右运动.A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0μ=.重力加速度取210m/s g =.A 、B 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1)求弹簧释放后瞬间A 、B 速度的大小;(2)物块A 、B 中的哪一个先停止?该物块刚停止时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A 和B 都停止后,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1)v A =4.0m/s ,v B =1.0m/s ;(2)B 先停止; 0.50m ;(3)0.91m ; 【解析】 【分析】首先需要理解弹簧释放后瞬间的过程内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再结合能量关系求解出A 、B 各自的速度大小;很容易判定A 、B 都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并且易知是B 先停下,至于A 是否已经到达墙处,则需要根据计算确定,结合几何关系可算出第二问结果;再判断A 向左运动停下来之前是否与B 发生碰撞,也需要通过计算确定,结合空间关系,列式求解即可.【详解】(1)设弹簧释放瞬间A 和B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以向右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和题给条件有0A A B B m v m v =- ①22k 1122A AB B E m v m v =+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A =4.0m/s ,v B =1.0m/s(2)A 、B 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因而两者滑动时加速度大小相等,设为a .假设A 和B 发生碰撞前,已经有一个物块停止,此物块应为弹簧释放后速度较小的B .设从弹簧释放到B 停止所需时间为t ,B 向左运动的路程为s B .,则有B B m a m g μ=④ 212B B s v t at =-⑤0B v at -=⑥在时间t 内,A 可能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A 将向左运动,碰撞并不改变A 的速度大小,所以无论此碰撞是否发生,A 在时间t 内的路程s A 都可表示为s A =v A t –212at 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s A =175m ,s B =0.25m ⑧这表明在时间t 内A 已与墙壁发生碰撞,但没有与B 发生碰撞,此时A 位于出发点右边0.25m 处.B 位于出发点左边0.25m 处,两物块之间的距离s 为s =0.25m+0.25m=0.50m ⑨(3)t 时刻后A 将继续向左运动,假设它能与静止的B 碰撞,碰撞时速度的大小为v A ′,由动能定理有()2211222A A A A AB m v m v m g l s μ'-=-+⑩ 联立③⑧⑩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7m /s A v '=故A 与B 将发生碰撞.设碰撞后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以和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A A A AB Bm v m v m v '''''-=+222111222A A A AB B m v m v m v '''''=+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3727m /s,m /s A B v v ''''==-这表明碰撞后A 将向右运动,B 继续向左运动.设碰撞后A 向右运动距离为s A ′时停止,B 向左运动距离为s B ′时停止,由运动学公式222,2A A B B as v as v ''''''==由④式及题给数据得0.63m,0.28mA B s s ''==s A ′小于碰撞处到墙壁的距离.由上式可得两物块停止后的距离0.91mA B s s s '''=+=(二)选考题:共4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