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各章主要内容
(完整版)《朝花夕拾》各章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各章主要内容《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朝花夕拾各篇概括

朝花夕拾各篇概括朝花夕拾各篇概括如下: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6、《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时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朝花夕拾每章概括

朝花夕拾每章概括第一章:《扫墓》这一章是以作者童年时与父亲扫墓为主线展开的。
他描述了乡村墓地的景象,以及扫墓时的状况和人们的行为。
通过描写父亲在扫墓过程中的态度和举止,作者表达了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同时,他还通过描写墓地的变迁和老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第二章:《村雨》这一章描写的是作者童年时在乡村度过的一个雨天。
他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揭示了村庄的生活状态以及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作者以童年时候的视角出发,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并从雨后村庄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第三章:《小池》这一章以童年时代作者与小池的相遇为主题展开。
作者通过对小池的描写,表达了对小池的敬重和珍惜,并通过小池不幸的遭遇,传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同时,作者还透过对小池家庭的描述,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关切和同情。
第四章:《球场》这一章主要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在球场上踢球的经历。
作者通过对球场的描绘和对队友和对手的描述,表达了对运动的热爱和对团队合作的认可。
在描述比赛胜负和球场氛围的同时,作者还揭示了童年时充满欢乐和友谊的日子,令人回味无穷。
第五章:《老师》这一章以作者童年时代对老师的记忆和思念为主线展开。
作者通过对老师的细腻描写和感慨,表达了对老师的敬重和感恩。
他回忆起老师的教诲和教育方式,传达了对教育工作的认同和对师生情感的珍视。
同时,通过讲述老师离世后人们的反应,揭示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老师的怀念。
第六章:《草地》这一章主要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在草地上游戏和观察昆虫的场景。
通过对昆虫、草地和游玩过程的描绘,作者再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游戏的喜爱。
同时,他还通过对周围人的观察和环境变化的反思,传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远离自然的遗憾。
第七章:《高考》这一章以作者青少年时代参加高考的经历为主线展开。
通过对高考前后紧张氛围和自己心情的描写,作者展示了对学习的重视和对未来的焦虑。
朝花夕拾概括每章内容

朝花夕拾概括每章内容第一章,童年的阳光。
这一章主要描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一些美好的记忆,比如与家人一起在院子里玩耍、在田野里奔跑、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等。
作者通过这些记忆,让读者感受到了童年时光的快乐与纯真。
第二章,少年的梦想。
少年时期的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梦想,他渴望长大后能够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这一章节描述了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以及他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第三章,青年的迷茫。
进入青年时期后,作者开始面临各种选择与挑战,他感到迷茫和困惑。
这一章节描述了作者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以及他对未来的迷茫与犹豫。
第四章,中年的坚守。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逐渐学会了坚守与承担。
他在工作与生活中经历了许多风雨,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这一章节描述了作者在中年时期所经历的成长与坚守,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与体会。
第五章,暮年的回望。
到了暮年,作者开始回首自己的一生,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
他感慨万千,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这一章节描述了作者在暮年时期对人生的回顾与总结,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第六章,人生的真谛。
最后一章是对全书的总结与反思,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让大家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
通过对每章内容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朝花夕拾》这部作品以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人从童年到暮年的成长历程和内心变化。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朝花夕拾》各章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各章主要内容(一)《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朝花夕拾各章节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各章节主要内容朝花夕拾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由十二篇散文组成。
这本书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流露出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朝花夕拾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参考内容。
第一章《红杏出墙》这篇散文以作者童年时的亲眼见闻为基础,描写了村庄间婚外情的传闻。
作者通过描写邻里间文化习俗的变迁和人们的庸俗心理,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弱点。
参考内容:- 《村落》- 邓拓:这篇散文展现了作者在乡村中观察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乡村生活的深思和对人性的思考。
第二章《荷塘月色》通过描写夏天晚上荷塘中的景色和自然现象,作者以凄美的笔触抒发出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
参考内容:- 《梁实秋代表作欣赏》- 张建新:这篇文章从梁实秋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来分析《荷塘月色》一文,表现了作者深深唤起读者对年老时的生命观的感慨。
第三章《热风》这篇散文以伦敦炎热的天气为背景,描写了作者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中的苦痛和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担忧。
参考内容:- 《留英自述》- 徐志摩:这篇文集反映了徐志摩在伦敦求学期间的幸福与痛苦,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与《热风》有些类似。
第四章《荷花的四周》这篇散文以东北村庄的芦苇中的荷花群为背景,描写了作者对花的痴迷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并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参考内容:- 《生之欢》- 茅盾:作者以人对花的喜爱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和《荷花的四周》有些类似。
第五章《点将录》这篇散文是作者回忆在私塾读书时一个掉进水塘里的小流氓孩子的故事。
通过对两个性格迥异的小男孩的对话和行动的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善良和不良的两种心性。
参考内容:-《藤野先生》- 余华: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与苛刻的老师相处的纪实,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与《点将录》有相似之处。
第六章《背影》这篇散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儿时与父亲分别的故事,以及父亲始终在背后默默关怀、扶持自己的形象,表达了对父爱的理解和对家庭的感悟。
朝花夕拾456篇内容概括

朝花夕拾456篇内容概括
第四章.《阿长与<山海经>》
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书《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和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第五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第六章.《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朝花夕拾每章概括

《朝花夕拾》各章概括如下:第一章:描绘主人公与长妈妈相识的情景,展现长妈妈善良、朴实的一面。
讲述主人公和长妈妈之间的深厚感情。
第二章:描述儿时进入私塾读书的情况,展现了私塾先生的形象。
同时,也描绘了主人公对大乘经典的兴趣,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佛法奥妙的想象。
第三章:讲述主人公对小乘经典的学习和思考,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佛法奥妙的探索。
同时,描述主人公初次外出读书,接触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第四章:主要描绘一位普通的保姆、藤野先生赏识这位没有什么成绩的鲁迅先生的才华。
通过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个生活片段描绘了当时一个正直而又和蔼的教师,以及个体对一位当时大家都是不放在眼里的普通教师态度变化的过程记录。
第五章:讲述了在仙台结识一位日本学生——藤野严九郎,并且和他之间的故事,深刻地感受到不为民族所限的深刻含义。
第六章:作者在日本学成归国,在东京也与范爱农相遇,回忆了他们的一些事情。
第七章:描述作者追叙自己小时候在故乡和私塾读书的生活,交错串连发生在琐事。
最后以一个狗的离奇悲惨的死亡结束。
第八章:是作者到三味书屋后和寿镜吾老先生开始接触的文字,描述作者对寿镜吾老人的敬意。
接着转入批判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
第九章:记述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的过程,描写求学的情节,以及作者当时的感想和见解,批判当时的教育制度。
第十章:描述作者离开南京去日本留学时的心理、思想、经历和感受。
同时,也描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善良感情。
第十一章:描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对中国留学生的看法。
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第十二章:以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为结尾,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
此外,文章也通过对比表现出了革命思想对鲁迅先生一生的重要影响。
总之,《朝花夕拾》以小孩子的眼光描写出当时社会的庸俗和封建教育对儿童心灵的戕害,展现了温馨的亲情、动人的师生之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同时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旧思想的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各章主要内容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