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及价值

合集下载

余秋雨《牌坊》意象的文化意蕴

余秋雨《牌坊》意象的文化意蕴

余秋雨《牌坊》意象的文化意蕴《牌坊》作为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中国古代城镇的牌坊文化,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牌坊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象征,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牌坊》中,余秋雨通过对牌坊文化的审视,呈现出了一种传统美学和精神价值观。

首先,牌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在中国古代,牌坊是用来纪念英烈或重要人物的建筑物,也是一种展示家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牌坊的建筑风格和造型独特,通常由门楼,额枋和匾额组成,其装饰精美,寓意深远。

在《牌坊》中,余秋雨通过对牌坊的描绘,展现了牌坊的庄重和雄伟,表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和壮丽。

其次,牌坊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牌坊象征着家族承继和传统延续,是一种凝聚家族情感和尊重祖先的象征。

牌坊的建筑设计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寓意深沉,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珍视和传承。

在《牌坊》中,余秋雨通过对牌坊文化的赞美,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呼吁人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牌坊还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追求。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牌坊在建筑、雕刻和装饰等方面都展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精湛工艺的表现。

在《牌坊》中,余秋雨通过对牌坊文化的描绘,表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艺术价值。

牌坊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象征,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自豪感。

总的来说,《牌坊》通过对牌坊文化的展现,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尊重和珍视,传达了对古代中华文化的赞美和传承,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牌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余秋雨笔下呈现出了深厚的历史内涵、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一种鲜明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符号。

通过《牌坊》,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积淀,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永恒价值。

古建牌坊牌楼设计理念

古建牌坊牌楼设计理念

古建牌坊牌楼设计理念古建牌坊,又称门楼、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建牌坊牌楼的设计理念是追求庄重大气。

古建牌坊牌楼往往作为门户的象征,代表着家族的风范和家族荣誉,因此设计上注重突出门楼的庄重感。

通常它们都被设计成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外观,结构上宽阔高大,富有力量感。

整体风格以端庄、大方为主,使人一见之下便能感受到门楼主人的尊崇与威严。

其次,古建牌坊牌楼的设计理念是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

古建牌坊牌楼不仅是建筑物,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因此,设计中要注重体现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细节的雕刻或彩绘等方式,传达出文化的丰富和内涵的深厚。

例如,在牌楼的柱子上雕刻精美的花纹,可以代表着门楼主人的家族风格和文化背景,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和附加值。

古建牌坊牌楼设计理念的另一方面是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古建牌坊牌楼作为建筑,其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们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入到整体景观中。

因此,设计上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避免显得突兀和不自然。

例如,在设计上可以采用与周围景观相呼应的色彩和形状,使之与周围的建筑和景观相互映衬,增强了整体的美感和和谐度。

此外,古建牌坊牌楼的设计理念还包括注重功能的实现。

古建牌坊牌楼除了具有装饰和象征意义外,也要能够实现功能的需求。

例如,作为门户,牌楼要便于人们的进出,因此在设计上需要考虑交通的流线和人们的方便。

另外,牌楼还要具备一定的遮阴和保护作用,以保证里面的空间舒适和安全。

综上所述,古建牌坊牌楼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庄重大气、文化内涵表达、与环境协调和功能实现的方面。

通过这些设计理念的运用,古建牌坊牌楼可以成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形式,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

明朝 状元及第牌坊

明朝 状元及第牌坊

明朝状元及第牌坊
一、明朝状元及第牌坊简介
状元及第牌坊,位于我国广东省潮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

这座牌坊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为表彰状元林大钦而建。

林大钦是明朝潮州府揭阳县人,他在嘉靖十年(1531年)考取状元,成为潮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因而得到了这座牌坊的荣誉。

二、牌坊建造背景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盛行,状元及第成为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誉。

林大钦在取得状元后,受到了皇帝的赐封,并得到了一座状元及第牌坊的表彰。

这座牌坊的建造,既彰显了林大钦个人的荣誉,也是当时朝廷对科举制度的推崇和重视。

三、牌坊的象征意义
状元及第牌坊为四柱三间楼阁式建筑,造型典雅、雕刻精美。

牌坊正中镌刻“状元及第”四个大字,两侧镌刻“进士”、“文魁”等字样。

牌坊不仅代表了林大钦个人的荣誉,还象征着科举制度的辉煌和潮汕地区的文化底蕴。

四、牌坊的历史价值
状元及第牌坊见证了明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传承了潮汕地区的文脉。

作为潮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牌坊之一,它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同时,牌坊还反映了古代建筑技艺和雕刻艺术的高度成就,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五、现状及保护措施
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状元及第牌坊仍然屹立不倒。

近年来,潮州市政府对牌坊进行了维修保护,恢复了原有的风貌。

如今的状元及第牌坊,成为潮州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作为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见证,状元及第牌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牌坊的功能主治

牌坊的功能主治

牌坊的功能主治1. 引言牌坊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自古以来,牌坊不仅具备装饰建筑的功用,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主治。

本文将介绍牌坊的功能主治,包括其象征意义、城市标志性功能、纪念祭祀功能以及辟邪驱邪的功能。

2. 象征意义牌坊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一种荣誉和尊贵的象征,往往用于表彰英雄人物、儒雅士人或重大历史事件。

牌坊的存在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和文化,感受传统价值观的力量。

3. 城市标志性功能牌坊常常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具有独特的地标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还可以吸引游客和观光者。

牌坊通常建立在市中心或重要的节点位置,使之成为城市的代表之一,成为人们浏览城市的必经之地。

4. 纪念祭祀功能牌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常常用于纪念和祭祀。

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伟大事件或先贤思想往往会被铭记在牌坊上。

牌坊作为一种纪念物,使得后人能够铭记并敬仰前人的成就和贡献。

5. 辟邪驱邪功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牌坊也经常用于辟邪驱邪的功能。

根据风水学说,牌坊能够阻隔邪气,保护人们的平安和幸福。

因此,很多庙宇、园林或私人住宅都会建立牌坊,以期能够招财纳福、辟邪驱灾。

6. 结论牌坊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功能主治。

它不仅具备象征意义,也能够成为城市的标志,同时还承载了纪念和祭祀的重任,同时具备辟邪驱邪的功能。

牌坊的众多功能主治使得它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晋中古建筑匾额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用-古建筑论文-历史论文

晋中古建筑匾额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用-古建筑论文-历史论文

晋中古建筑匾额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用-古建筑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匾额是独特的民俗文化。

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不仅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包含做人的道理,寄托着主人的志向情趣,记录着时代的文明和社会价值观,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建筑特色的一种装饰构件。

在山西晋中的古民居建筑中现存众多的匾额,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对研究地方民俗、艺术和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晋中古建筑匾额文化内涵晋中最着名的民居四个大院,即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

在各个大院的大门、院门、厅堂、楹柱等显眼位置处处张挂牌匾,内容或抒情、或状物、或言志、或警世,可谓是内容丰富,文采飞扬。

这些牌匾的内容不仅语言精,文辞好,而且书法艺术也很高,给建筑增添了几分灵气。

许多匾额往往有其特别的文化内涵,蕴含着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古代伦理及思想文化传承与建筑的完美结合,集中反映着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时尚。

1. 道德观念在晋中民居的众多匾额中,大多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宣扬积德行善传统美德,有不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后人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在晋中着名国保单位乔家大院老院统楼上悬挂着的为善最乐砖雕匾额是乔家始祖于清乾隆年间建成大院后悬挂的,距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是乔家传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的至理名言,是乔家奉行助人为乐、多做善事的处事原则。

慎俭德、毋不敬、敦品第,还有散落在祁县古城里的谦虚自学、忠厚传家、锄经种德、敬勤敏、锦世德、齐修志等匾额也是对传统的文化观念的传播,告诉人们做人要有良好的道德品格,敏而好学、积极进取,发扬谦虚谨慎、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晋商理念匾额还广泛运用于商家字号,这些字号牌匾除了企盼商店、货庄财源茂盛、兴旺发达外,还传播了晋商的经营理念。

牌坊的文化内涵(5篇)

牌坊的文化内涵(5篇)

牌坊的文化内涵(5篇)第一篇:牌坊的文化内涵牌坊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装饰符号和模式语言,也承载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蕴涵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牌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置于郊坛、孔庙,以及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

作为一种独特的纪念碑,它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

“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

”四川境内保留的牌坊绝大多数都为石质,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

独具魅力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是最初吸引任大跃拍摄的原因。

但很快,他就沉迷于牌坊背后的故事和那独特的文化精神。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宋代以后,牌坊不是一个简单的纪念碑,作为一个建筑符号,它甚至比屯兵堡垒、比官府衙门、比缴粮纳税,更加确切的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基层的实际控制,因为它体现的是对中央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接受及文化认同,更加能体现地方对中央的臣服。

牌坊的建造意图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原因,中国政治体系早熟并迅速进入大一统时代。

一个地域跨度如此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没有建立数目字管理的基础上长期维持它的统一,在一些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解释里,处在中间维系庞大帝国中央和基层联系的单薄力量,就是道德教条和儒教意识形态理论。

遍布于各地的牌坊,即是普通民众向这种道德体系和意识形态理论皈依的标志。

节烈女子对爱情忠贞刚烈一片痴肠、伟男儿功业彪炳拓土开疆、慈爱母亲含辛茹苦照顾教育孩子长大成才、老师苦心教授学生桃李芬芳……细细读来,每一处牌坊都是一篇曲折回环的故事,都是一唱三叹余韵悠悠的乐章。

中华传统文化象征之牌坊

中华传统文化象征之牌坊

中华传统文化象征之牌坊这牌坊你可能在城市、乡村的角落随处可见。

有见于城市街道、古镇村口地名标注;有见矗立于家族祠堂昭示丰功伟绩;或建于宫观寺庙作为山门彰显其庄重肃穆;又或散落于古迹殿堂、园林、陵墓等人文景观中,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西安城隍庙牌楼它可至简古朴到两竖一横便是一道门,也可错综繁杂到多门多柱多楼,屋顶琉璃飞瓦、斗拱抱团云簇、楼体宏伟庄重,装饰雕梁画栋极尽奢华精美之能事。

曲阜孔庙棂星门它可以是木构,可以是砖石,亦或是琉璃,又可以是铜制,甚至还有现代版的钢筋砼结构,其结构形式多样纷繁。

数千年来地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其千变万化、各地迥异的风格。

有北派之官式(宫殿式)、晋式,又有南派之苏式、徽式、粤式和滇式风格。

北京西单牌楼(官式)山西平遥城隍庙牌楼(晋式)徽州许村牌坊(徽式)苏州木渎古镇牌坊(苏式)它似乎既不能居家住人、遮避风雨,又不能供祭神佛、祈求福祉,仅为古典建筑物的“配角”,并无实用价值。

但它具有与众不同的外观形态、独具一格的审美价值,浓缩着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

因此,千百年来,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牌坊都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且被视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的一个典型标识,成为代表古老中华文化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著名的美国华盛顿唐人街牌楼遍布海外的唐人街、中国城牌坊01 牌坊的历史由来牌坊的由来和古时祭祀活动密不可分,既然是祭祀肯定得有仪式感,所以得建造一种纪念性质的建筑物以彰显祭祀的礼仪。

所以,最初的牌坊应运而生,它叫“棂星门”,最早用于祭天、祀孔。

我们现在看到的曲阜孔庙中的棂星门便是源自最早的牌坊样式之一,并不是不想把它建得宏伟高大,因为起初它就是这个样子,更符合历史的原貌。

曲阜孔庙棂星门所以后期的牌坊都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所谓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

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另外的说法普遍引用“衡门”这一概念,最早记载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

论牌坊的文化意义以及内涵(下)

论牌坊的文化意义以及内涵(下)

《论牌坊的文化意义以及内涵(下)》摘要:由于立牌坊能让人“美名远扬”、“流芳百世”因此,常被用来旌表褒奖功臣、良将、贤士、科甲俊才、节妇、孝子、善人、义士等,“学而优则仕”、“荣华富贵”、“青云直上”、“官运亨通”、“流芳百世”等等,这些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所追求的人生理念,在牌坊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松、鹤、龟、麒麟、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绘在牌坊上,表达长寿、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丰富内涵(上接)11期第130页三、牌坊的社会功能1、是旌表褒奖功能。

由于立牌坊能让人“美名远扬”、“流芳百世”因此,常被用来旌表褒奖功臣、良将、贤士、科甲俊才、节妇、孝子、善人、义士等。

2、是道德教化功能。

牌坊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即是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一个象征性建筑符号,是封建道德礼教的物化。

3、是空间分界功能。

牌坊的树立,限定并收缩了空间,赋予了空间某种意义。

通过树立牌坊,将一个区域的空间划分为两个或几个部分,既划定了空间,又营造了气氛,使人们每经过一座牌坊,不论从心理上还是物理上都会有另一番感觉,仿佛感到是进人了一个新的区域,新的空间,从而达到了空间分界的目的。

4、是情感承载功能。

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不论哪一座牌坊,无一不蕴含和表达着人们的复杂情感,或缅怀,或表彰,或同情,或祝福,或敬仰,或崇拜,或颂扬,或仰慕,或哀悼,或引以为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一座牌坊都是人们某一种或几种特定情感的物化。

5、是纪念追思功能。

牌坊虽属“建筑”之列,但它又与碑有相通之处,可以用以记载已发生过的有关事情,可以刻载坊主的姓名、科第、官爵、立坊人的姓名、科第、官爵及立坊的时间等文字,还可以刻载坊主的业绩、功勋、所获荣誉恩宠及对坊主的旌表、颂扬、纪念等方面的文字,因此立牌坊犹如树碑一样,常被人们用来表示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或对先贤或先人的纪念和追思。

6、是炫耀标榜功能。

牌坊多立于人们往来必经之处和热闹繁华的大庭广众之地,牌坊既能刻载文字,又形态优美,备受人们注目,是用以炫耀标榜的最好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及价值牌坊,又称“绰楔”“牌楼”,是一种集历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特有建筑形式。

牌坊的起源可追溯到汉代“里坊”制度的坊门,其形制与古代的衡门、乌头门或棂星门有关。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253,汉代以后,旌表之风日盛,“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

自南宋至元、明、清,牌坊的“法式”在不断完善,“凡有孝行节义,为乡里所推重者,据各地方申报,风宪官核实,奏闻即与旌表”,牌坊的内涵已完全被“旌表建坊”所取代,并被历朝赋予褒奖教育、追思纪念、美化装饰等诸多功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形制。

一、南阳古建筑牌坊概述
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积淀厚重,地上地下文物丰富,留下了众多设计精美的古建筑,其中的古建筑牌坊尤为珍贵。

社旗山陕会馆石坊建于清代,分左、中、右三座,呈“品”字状坐落于社旗山陕会馆大殿前月台上。

社旗山陕会馆石坊以雕刻精美闻名,三座牌坊以透雕为主,满饰满雕历史故事、神仙人物、珍禽瑞兽、花鸟植物、吉祥图案等,宣扬诚信、忠义,展示崇商、尊儒、崇文的理念,形成了利义兼重、崇德崇商的会馆文化;社旗火神庙木牌楼亦建于清代,是社旗火神庙的核心建筑,以形制独特、木雕技艺高超受到推崇,整座牌楼通过雕刻传统的吉祥图案敬奉火神,祈求火神保佑平安无灾;千古人龙石坊、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坊和三代遗才石坊均位于南阳卧龙岗,初建于明代或清初,以颂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为主题;内乡县衙的宣化坊和戒石坊为明代初建,重建于清代,雕刻简洁,主要表达宣讲教化和警示官吏的目的;邓州文庙石坊体现的是尊贤敬能、尊儒崇文;南召兴
峰寺石坊和淅川香严寺石坊均为明代唐王府奉旨创建,朴素典雅,庄重大方,突出的是皇权。

二、南阳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
从“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可以看出,立“牌坊”并非只是用来遮风避雨,更重要的是通过牌坊的图案和简要的文字给人们树立道德楷模,旌表、褒奖先贤,警示、教化人们要忠君、孝悌、贞节、仁义,要讲气节,要行善积德等,在发挥道德教化的功能,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体现吉祥观念,憧憬美好生活
南阳古建筑牌坊上的吉祥图案很多,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吉祥观念。

社旗山陕会馆牌坊的“大鹏展翅”是商贾们希望经过诚信经营而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两只喜鹊立于梅花枝头,欢叫不停,寓意“喜上眉梢”“喜报春先”。

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寓意“双喜临门”,喜事不断。

浅浮雕蝙蝠,圆雕石榴,又与蝙蝠组合,寓意“多子多福,金枝繁盛”。

社旗火神庙木牌坊雕塑通过传统的吉祥图案表达祈求火神保佑平安无灾这一主题。

“鹿鹤同春”又名“六合同春”,寓意天下皆春,举世安乐,欣欣向荣,吉祥如意。

“二龙戏珠”图寓意太平盛世,天地人间同安乐。

卧龙岗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牌坊的“八仙庆寿”以示吉庆吉祥、福乐长寿,表明了中国人崇尚通达顺畅、圆润自如的文化特征。

“双凤朝阳”是太平盛世的征兆,体现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世世封侯”是借用谐音组成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案,寓意世世代代都能得高官厚禄,表达了封建社会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邓州文庙石坊的“鲫鱼跳龙门”既反映了科举制度下竞争的激烈,又是对莘莘学子的激励和祝愿。

“大鹏展翅”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由佛手、桃子、石榴组成“福寿三多”,寓意多
福(佛)多寿(桃)多男子(石榴,石榴子多),“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人生幸福美好的象征。

南召兴峰寺石坊的“狮子斗宝”寓意子嗣兴旺,昭示子孙繁衍、家族昌盛。

(二)突出警示教化,弘扬传统美德
南阳古代建筑牌坊多建于祠庙和会馆之中,通过雕塑艺术将儒家思想、民俗传统、地域文化、乡土信仰传达给民众,伦理宣扬和道德教化意味十分浓郁,孝子、访贤、守信之类的教化题材十分突出,其警示和教育功能突出。

社旗山陕会馆牌坊最高处的“福、禄、寿”三星昭告世人要诚信无欺。

因为古代秤为十六两秤,其上每个秤戥代表一颗星座:北斗七星,南斗六星,最后三颗星是“福、禄、寿”三星。

倘若商人缺斤短两,则会损福、伤禄、折寿。

将三星置于牌坊的最高处,就是告诉人们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人在做,神在看。

“赵匡胤输华山”“祀桥进履”等直接颂扬了诚信的品质,强化诚信的主题。

内乡县衙牌坊突出的是对官吏理政、恤民的警示。

内乡县衙的宣化坊是知县宣讲圣谕、教化百姓的地方。

宣化就是宣讲教化的意思,主要内容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乡里、守法缴税。

知县不但要教化百姓以忠义之士、孝子节妇为榜样,而且本县有了典型,还要上报朝廷建坊立传予以表彰。

戒石坊面南刻“公生明”,面北刻“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

“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为公正方能明察事之本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官员坐堂办案抬头可见铭文16字,以警戒其秉公办事,若徇私枉法,则天理不容。

(三)褒扬先贤高士,激励教育后世
社旗山陕会馆牌坊的“周文王访贤”“王羲之爱鹅”表现出对贤者的尊敬和对文人的颂扬。

额题“秉忠”“仗义”,明晰地释解了关武圣
公义气云天、尽职尽责、忠心报国的浩然正气。

抱鼓石鼓面雕刻的“俞伯牙爱琴”“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等《八爱图》和梅、兰、竹、菊、山石等,寓意深远,教育人们不仅要爱那些花木鸟兽、山石流水,更要爱俞伯牙、陶渊明、王羲之、孟浩然等文人雅士,爱他们的文才,也爱他们的勤奋与痴情。

火神庙牌楼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表现文人高士清高脱俗的情怀气质,或作为鉴戒,成为自我心灵情致的表现。

卧龙岗石坊以弘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为主题。

千古人龙石坊通过匾额和人物故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

石坊正面的“千古人龙”,意指诸葛亮乃人中之龙,隐喻此地为藏龙卧虎之地。

石坊背面的“忠延汉鼎”,意为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延续了汉王朝的社稷。

三代遗才牌坊的“伊尹耕莘”和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牌坊的“渭水访贤”通过讲述商汤聘请伊尹助汤灭夏、立下不朽功勋和周文王请姜子牙辅佐建立周朝的故事表现了尊贤敬能的主题,突出刘备三顾茅庐之诚及诸葛亮受三顾出山后对刘备之忠。

邓州文庙石坊则集中表现尊孔尊儒、激励学子的理念,其上的“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额赞颂孔子之德与天地相齐,孔子之道为古今之冠。

三、南阳古建筑牌坊的价值
(一)南阳古建筑牌坊的文物价值
南阳古代牌坊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既有北派的厚重,又有南派的玲珑,同时又融入了南阳的地方文化和风土民俗,特征明显,且保存比较完好。

南阳现存古代牌坊多为明清时期,从牌坊本身刻铭和碑文记载,能够准确判断具体的创建年代,可以作为同一时代牌坊断代的标准物,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普及群众文物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还可以起到补充正史的作用。

香严寺牌坊阳刻
“欶赐显通禅寺”,阴刻“大明唐府重建”“嘉靖己亥年孟春立”。

刻铭标明了牌坊的等级、重建年代及重建人,留下了翔实的历史信息。

其形制为三门四柱式,额坊上方浮雕卷云纹,柱头为宝珠式雕饰,下部刻卷云纹抱鼓石鼎助。

整个牌坊雕刻简单,显得朴素典雅,庄重大方,极具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和雕塑技法。

建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852)的邓州市文庙石牌坊亦为三门四柱式,三个门的顶部都饰以祥云隆起的三角形图案,镂雕的“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和“大鹏展翅”等图案,雕刻与明前期显著差别,反映出明代晚期建筑雕刻艺术的大量运用。

卧龙岗“千古人龙”牌坊和“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牌坊的刻铭准确记载了二者的初建和重修年代,并均为指道牌坊。

“千古人龙”牌坊的“千古人龙”和“忠延汉鼎”匾额说明这里就是被誉为“千古人龙”、辅佐蜀汉的诸葛亮的躬耕地。

“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牌坊则明确告诉人们东汉建安年间刘备在卧龙岗求见诸葛亮。

两座牌坊初建和重修年代准确,时代特征明显,保存较为完好,是这一时期难得的文物标本,也为诸葛亮躬耕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社旗山陕会馆石坊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旗山陕会馆大殿前月台上。

社旗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为清代XX、XX在赊店的商贾集资兴建的同乡会馆,是清代中原地区最大的一座商业会馆,也是全国会馆中唯一得到慈禧御笔之宝的民间商会建筑,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副院长单士元曾赞叹其“艺术辉煌,绝无仅有”“辉煌壮丽,天下第一”,是国内现存少有的一座兼收南北建筑文化、风格独具的古牌坊典范。

社旗火神庙牌坊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玲珑精巧,雕饰华美,是少见的牌楼建筑杰作,被专家誉为“中原一绝”。

火神庙牌坊建筑历史上遍布全国各地,但保存至今的甚少,XX 仅存商丘与社旗两处,而且社旗火神庙牌坊保存更为完整,文物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