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意义

合集下载

古建筑对于现代的意义

古建筑对于现代的意义

古建筑对于现代的意义古建筑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

古建筑不仅仅是建筑物,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们经过岁月的考验,成为了人们认识和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古建筑对于现代的几个重要意义。

首先,古建筑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载体。

古建筑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过去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研究古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

其次,古建筑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古建筑的建造通常采用天然材料和传统工艺,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因此,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可以起到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

同时,古建筑也是城市和乡村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古建筑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古建筑还具有教育意义。

通过参观古建筑,我们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近年来,许多古建筑被改造成博物馆或文化展示中心,供人们学习和交流。

同时,古建筑也是艺术和建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和建筑样式的参考。

古建筑对于传承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也具有重要作用。

很多古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通过保护和传承古建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古建筑也是民族地域特色和传统手工艺的体现,通过传统的建筑手法和技艺,可以激发人们对于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的热爱和创造力。

最后,古建筑对于社会稳定和凝聚力也有积极影响。

古建筑代表着一种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社群意识。

在面对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的浪潮时,古建筑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可以引导人们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古建筑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古建筑对于现代的意义

古建筑对于现代的意义

古建筑对于现代的意义首先,古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见证。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记录了过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

通过研究和保护古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的人类文明,从而推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

其次,古建筑展示了人类的艺术创造力。

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细节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古代人类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

这些古建筑融合了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代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和特色。

通过欣赏和学习古建筑,我们能够对人类的艺术创造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的建筑和艺术创作中。

古建筑还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古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天然材料,如石头、木材和土壤等,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这些建筑不仅融入了自然景观,还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由于其可持续性和环保特性,古建筑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参考,推动了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发展。

此外,古建筑也具有旅游和经济价值。

古建筑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魅力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能够欣赏到古建筑的美丽和历史,还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古建筑的保护和恢复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后,古建筑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身份认同也有重要影响。

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和历史记忆紧密相连。

通过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我们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古建筑也是人们满足审美需求、放松身心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与大自然和历史相融合的体验。

总之,古建筑对于现代的意义非常重大。

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艺术创造的体现,还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和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身份认同。

通过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发展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使其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产生更大的发展价值。

保护古建筑意义何在

保护古建筑意义何在

保护古建筑意义何在古建筑是一个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古建筑对于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四个方面来探讨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首先,保护古建筑有助于文化传承。

古建筑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历史传统。

通过保护古建筑,可以使后代了解和感受到自己祖先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进而增进对自身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

古建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实物载体,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着整个国家、地区的文化记忆,使其得以延续和传承。

其次,保护古建筑也有助于保持历史记忆。

古建筑凝结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是历史的见证和记录。

通过保护古建筑,可以让后代了解到自己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审视自己的历史身份。

古建筑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保护,更是对历史记忆的保护,通过保护古建筑,我们可以将历史长河中的各个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幅连贯的历史画卷。

此外,保护古建筑还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古建筑常常以其卓越的艺术品位和卓越的建筑工艺而备受赞誉。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造型多姿多彩,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无论是宏伟壮丽的皇家建筑,还是精致雅致的寺庙庙宇,都是艺术的杰作。

这些古建筑从外观到内部布局,都展示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保护古建筑能够让后代欣赏到历史建筑的美,激发对美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最后,保护古建筑也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古建筑作为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带动了旅游产业的繁荣。

这些游客不仅会消费旅游服务,还会带动周边的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古建筑的保护也有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扬。

很多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需要特殊的技艺和材料,这促进了传统工艺和手艺的传承,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市场需求。

总之,保护古建筑对于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古建筑的好处

保护古建筑的好处

保护古建筑的好处
1. 保护历史遗产:古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见证,通过保护古建筑,可以保留和传承丰富的文化遗产,使人们能够了解和欣赏过去的文化、建筑和艺术风格。

2. 维护城市形象和特色:古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保护古建筑可以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格,增强城市的独特性,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3. 促进旅游发展:许多古建筑具有旅游吸引力,保护古建筑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为当地经济带来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 促进教育和研究:古建筑是学习历史和研究建筑文化的重要资源,通过保护古建筑,可以提供学术研究的材料和场所,推动建筑文化的传统和创新。

5. 保护生态环境:古建筑通常建于自然环境中,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保护古建筑可以保护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6. 传承传统工艺和技术:古建筑代表了过去建筑工艺和技术的精华,保护古建筑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工艺和技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保护古建筑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维护
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经济、教育、旅游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古建筑意义何在

保护古建筑意义何在

保护古建筑意义何在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对于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古建筑的核心目的在于继承和传承历史文脉,维护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首先,保护古建筑有助于保护历史记忆。

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痕迹和历史的起伏。

通过保护古建筑,可以使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信息。

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记忆,通过代代相传,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我们的历史,从而更好地继承和传承历史的发展成果。

其次,保护古建筑有助于传承文化。

古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保护古建筑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并对促进文化自信心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建筑与历史文化密切相连,代表着一些历史时期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和审美追求,通过保护古建筑,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

第三,保护古建筑有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

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可以成为旅游景点,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和探寻历史文化之美。

古建筑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

保护古建筑可以为旅游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保护古建筑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古建筑的保护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

古建筑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古建筑可以为城市赋予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气质,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同时,古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可以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利于城市的品牌建设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保护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意义。

通过保护古建筑,可以传承历史文脉,维护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传承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推动城市的发展和交流。

古建筑保护意义

古建筑保护意义

★古建筑保护意义古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古建筑保护就就是保护历史文化的载体古建筑就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古建筑,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就是某个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与“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

一旦破坏,就再难以恢复与接续。

一座古代的建筑无论如何破旧,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千年的历史痕迹就是无法被替代的。

反之,一座当代的仿古建筑无论在外形上做的多么神似,但如果其内在的历史遗迹几乎为零,其文化内涵肯定无法达到与古迹相同的高度。

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就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将古建筑的历史因素进行完整的传承与表达,便就是今天古建筑保护的真正意义。

因此,我们再去欣赏古建筑时不应只关注其外在的美学特征,更应透过古建筑的砖墙瞧到其内在的文化魅力2、古建筑就是启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信心的实物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而中国的古建筑艺术更就是东方艺术的奇葩。

它不但完全独立于西方建筑体系,更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建筑特色,形成了东方古典建筑体系。

参观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可以感悟到其独特的魅力,更就是让国人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为我们曾创造出如此精湛的建筑品而自豪。

河南登封县的嵩岳寺塔,就是一座用青砖与黄泥垒砌的高40m 的佛塔,在地震山摇与狂风暴雨等安然无恙地经历了将近15 个世纪,这本身就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位于首都北京城的故宫,建筑设计极为精湛,金碧辉煌的琉璃屋顶,莹白无暇的玉石雕栏,殷红肃穆的宫墙殿柱蔚为壮观,使人感慨不已、浮想联翩。

然而,故宫历经沧桑,饱经劫难,又因不能尽情饱览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典藏而遗憾不已!3、古建筑就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古代建筑与其她物质文化遗存一样,就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我们从对古建筑的研究中可以瞧出同一时期其她科学的发展情况与当时所达到的水平。

古建筑文化交流发言稿

古建筑文化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古建筑文化交流这一重要话题。

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古建筑文化交流的认识和思考。

一、古建筑文化交流的意义1. 传承历史文化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通过古建筑文化交流,可以让世界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建筑技艺和建筑文化,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2. 促进文化交流古建筑作为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纽带。

通过古建筑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 保护和利用古建筑古建筑文化交流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推动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通过合理利用古建筑,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古建筑文化交流的现状1. 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古建筑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学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古建筑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古建筑文化交流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时,国际古建筑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各国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经验的交流。

3. 旅游市场日益繁荣古建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古建筑旅游的发展为古建筑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

三、古建筑文化交流的挑战1. 古建筑保护压力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建筑面临着拆除、破坏等威胁。

如何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古建筑文化交流面临的一大挑战。

2. 传承人才匮乏古建筑保护与修复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古建筑传承人才匮乏,制约了古建筑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

3. 文化认同感不足在全球化背景下,部分年轻人对古建筑文化的认同感不足,导致古建筑保护意识淡薄。

四、古建筑文化交流的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保护工作。

古代建筑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古代建筑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古代建筑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自古以来,建筑一直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古代建筑的价值。

一、历史意义古代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古代建筑的兴建与发展,包括当时的社会风貌、生产和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等,反映了人类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历程。

在中国,古代建筑始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上古时期的篮式建筑、中古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南北朝时期的楼阁式建筑、唐代的宫殿式建筑、宋代的园林式建筑、元代的民居建筑、明清时期的官式建筑等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古代建筑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

例如明代的故宫,它的规划和建筑风格,展现了明代的官式建筑的特点。

故宫的兴建,不仅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高峰。

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社会历史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文化意义古代建筑具有强烈的文化意义。

它既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古代建筑通过其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

例如,中国的寺庙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反映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风格。

寺庙建筑的规划和布局,展现了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的精髓。

寺庙建筑中的雕刻、绘画、书法等文化艺术形式,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代建筑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上,更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

例如,中国的古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注重顺应自然、概括宇宙、注重精神内涵等,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中所倡导的自然主义、和谐精神和人文关怀等。

古代建筑在文化交流和传承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古代建筑风格和技术传到了东亚各国,成为东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日本、韩国的古代建筑传承了中国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同时,中国的古代建筑也被纳入到世界文化遗产中,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宝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的意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终身正教授上世纪中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以唐吉柯德的勇气,单枪匹马,怒战群雄,试图保护北京的古迹。

但是,当时极少有人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曾经希望保留的京都城郭早已沧海桑田,面目全非了。

但是,为什么梁教授会如此煞费苦心地说服政府官员采纳他的城市规划蓝图呢?保护北京古迹到底有何意义呢?在讨论对于古城的保护问题上,大多评论文章都未涉及问题的实质。

保护文物和古迹似乎一直是一种口号和宣言,没有人从理论上揭示保护文物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古老的建筑呢?这些上了年代的老宅子对于今天有什么价值呢?查阅文章,仅仅看到这样的评论:“这些古迹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那么,对于这种所谓的价值,它到底是什么呢?历史价值的定义又是什么呢?从理论出发,我们很难从字面上认识保护古迹和文物的真正目的。

从实际出发,似乎这些文物的真正价值仅仅在于它们的市场价格和历史研究上的资料价值。

我们先来观察西方文化对古代建筑的态度。

欧洲所有城市最大的特点和价值就在于它们的古老和现代。

那里有中世纪时期保留至今的城堡和最为前卫的当代建筑群。

这样,记载历史和文化就存在两条并行的主线:一条是文字历史,一条是从古代到今天的建筑。

它们相辅相成,时空对仗,雄辩清晰,浑然一体。

于是,抽象的文字和直观的建筑就构成即可以思维想象也可以直接触摸的“文明史。

”在欧洲,人们最强烈感觉到的是由那些古代和现代建筑群而折射出来的文化与历史。

通过这些直接的感官刺激,我们可以清楚的体会到西方文化的内涵与核心。

但是,为什么欧洲人如此注重自己的文化遗产和都市古迹呢?它有何理论的依据吗?我们知道,人类是文化的产物。

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类和文明。

既然,文化对于人类如此重要,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键性的内在联系吗?从科学的分析方法出发,我们首先假设:人类依托文化而生存。

我们然后来证明这个假设。

在讨论这个假设的同时,我们必须定义“文化。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Edward Tylor(1832-1917)在他187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原始文化》中这样定义“文化”:“文化是一系列可学(可模仿)的人类行为模式。

”他认为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信仰、法律、道德,传统等一切人类赖以生存的“工具。

”文化是一种十分“脆弱”的现象,因为文化时刻在变化,而且很容易消失。

比如,一种语言,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很容易在历史的进程中消亡。

事实上,文化即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总合,它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技术。

”人类的产生,发展,生存完全依赖于各自的文化。

因而,文化作为一种技术是可以学习和传播的。

文化最为醒目的标志是语言,比如意大利语,华语,阿拉伯语。

这些文化的明显标志可以用来清楚的区分文化之间的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传统、习俗、宗教和服饰。

其中习俗是行为,宗教属于思维,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

既然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依赖文化而生存,那么文化对于人类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文化对于人来说直接关系到精神的支柱和内在的自尊。

文化不仅是一种生存需要的工具和技术,它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民族自我认同和社会归属感。

每一个人都必须强烈地认同于自己的文化,从而获得足够的心理强度和安全感。

所以,人的心理坚韧程度正比于他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

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认同,就会精神失落,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和自尊。

从而也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正式因为此,文化对于人类至关重要。

前面已经指出,文化甚为脆弱,尤其在飞速发展的当代。

许多文化很容易在强势文化的压抑和排斥下失去自己的传统和信仰。

比如北美的印第安人在欧洲文化的入侵下全方位的失去了自己的语言、传统和信仰。

而失去母文化的结果导致精神与自信的失落。

所以,人类活动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创造、发展、强化、丰富自己的文化。

文化易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仅仅存在于人的意识里。

而建筑、知识、语言,和所有人工的东西不过是文化的产物罢了。

文化作为一种工具和技术只能由人类掌握(有学者认为动物也有文化)。

所以,考古学无法直接挖掘出文化。

那些文明古迹不过是文化模式的一种反映。

人类创造、发展、巩固自己文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的建筑。

因为建筑可以生动的表征文化,证明文化的存在(意识里的文化是看不见的)。

人们可以通过这种实体形像十分直接的感知和认同于自己的文化。

而早期文明的出现也完全是基于城市的建立。

正是由于文化的易于流失性,人类通过建造比人类寿命长很多的建筑和地标来记载曾经发生过的文明与文化。

这种记载文化的方式比文字具有更加生动的意义。

因为人们可以在古建筑的环境中体会,理解自己的文化内涵。

文字的记载往往是抽象而具体的。

但是建筑却可以盛载文化的灵魂。

这是文字无法达到的。

所以,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比如,到圣地的朝圣者必须依赖于建筑实体,而不是文字。

犹太人去耶路撒冷,佛教徒去寺庙都是典型的例子。

因为这些地方是他们所寻求的灵魂,精神的所在地。

把这些圣地毁了,人们就失去了感知灵魂的地方。

人类的建筑正是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文化灵魂的栖身之地。

毁了它,人们会从此失去自己的灵魂,从而感到不安、焦躁、疑虑,并丧失信心、自豪,甚至自己的理念和道德。

所以。

人类懂得文化的意义,视任何盛载自己文化的建筑体为生命。

他们深深知道,古典建筑是铭刻自己历史的丰碑和文化灵魂的殿堂。

有了这些千年不朽的建筑,文化就得以沉淀积累,万古长存。

甚至还可以用来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

于是,他们倾其所有,保护历史遗迹中的一砖一瓦。

看过老电影“鬼魂西行”的人都记得,老宅子会显灵的。

时间久了,历史长了,故事多了,就会有灵魂存在于古建筑的阁楼和墙砖里。

即使把它全部装船远行,只要房子的主体在,灵魂将永远附着其中。

你走进这座古老的房子就会有心灵的感触以及对它历史的想象。

如果按照原样建造一座仿制的别墅,无论如何不会有这种感觉。

这与古董的意义是一样的。

把老宅子毁了,或者把古董砸碎了,那个多年附于建筑的“魂”也就飞走了。

这就是为什么赝品和仿制的东西没有价值。

美国文化机构曾经看上中国南方的一座老宅子。

他们花费巨资把它连砖带瓦全部运到美国。

而且钉钉卯卯,在他乡异土原封不变的建立起来。

许多中国人不会理解,为什么不建造一个仿制的。

如果是在中国,这实在是无法思议的。

于是乎,推倒老旧,仿制新宅,就在中国泛滥起来。

相比于欧美,比如威尼斯,那里由政府和国际文化组织拨款,一年四季从东到西,周而复始,永不休止,修复千年老宅。

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保护附藏在这些古建筑中意大利文化的灵魂。

这个概念,我们为何不懂?值得主意的是,老宅和古迹有一定的区别。

宅子一般是民居,规模较小,古迹大多包括那些宫殿、圣地、庙宇、教堂、墓地、古堡、城墙。

在诸多世界名城中,对于文化的保护绝对不仅仅是针对于古迹,比如罗马角斗场和卢浮宫。

更大规模的保护在于民居老宅。

它们在每一个城市中心一片片连接有序,比邻相望,构成都市的建筑群体。

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仍然是城市民众居住的主体建筑。

那里的居民世世代代在此居住,并受到这些建筑群在文化上的深刻影响。

建筑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已经有许多学术论文。

比如当人们从四合院里搬进高层公寓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心理和行为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属于一种文化的变化。

中国建筑界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留传的原因在于建筑材料。

因为中国历史建筑主要材料是人造砖和木材,而西洋建筑则为自然岩石。

由于前者易风化,而后者坚实,所以西洋建筑远远比中国保留完好。

这种说法,完全是为了自圆其说,毫无道理。

古建筑的保护完全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不是材料。

美国麻州老宅大多为砖木结构,但是由于注意长期维修与保护,两百多年,至今完好。

北京的城门楼、牌搂和城墙,绝对不是由于风化老化而成为危险建筑,它们完全是人为拆除的。

拆除之时,依然坚固完好,如果保护,完全可以挺立千载。

笔者幼时,家居北京东城,离东直门很近。

那座城楼,古朴悠然,青砖黄瓦,潇洒自如,墙头荒草,随风漂摆,夕阳西下,鸽哨声声,至今令人难忘。

谁说她材料不佳将会倒塌?没有现代推土机,怎会一夜倾城?材料说法,一派胡言!笔者认为,中国学术界缺乏对古建筑在理论上的认识。

文物保护的目的仅仅限于它们由于稀有而具备的市场价值和国家从属性。

没有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分析。

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提供认同,增强自信,这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没有古建筑,你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不是吗?你现在回到北京,已经感觉不到深厚的中国文化了。

这和法国人回到巴黎的感觉完全不同。

古建筑就是人类文化信仰的庙宇和教堂。

只有在这些圣殿面前,你才知道自己是谁。

文章来源| 爱思想网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