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六年级数学经典计算题类型全归纳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

小升初数学六年级简便运算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 加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b + a。
- 例如:计算23+15+77,我们可以根据加法交换律将式子变为23 + 77+15。
先计算23+77 = 100,再加上15,结果为115。
2. 加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c=a+(b + c)。
- 例如:计算12+34 + 66,根据加法结合律可写成12+(34 + 66)。
先算34+66 = 100,再加上12得到112。
- 在一些综合运算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常常一起使用。
例如计算18+25+75+82,可以变为(18 + 82)+(25+75),结果为200。
二、减法的性质。
1.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c=a-(b + c)。
- 例如:计算125-36 - 64,可根据减法的性质写成125-(36 + 64)。
先算36+64 = 100,再用125减去100,结果为25。
2.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先减去被减数再加上减数。
- 用字母表示为a-(b - c)=a - b + c。
- 例如:计算25-(15 - 5),可变为25-15 + 5,先算25-15 = 10,再加上5得到15。
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 乘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 = b× a。
- 例如:计算25×4×13,根据乘法交换律可写成25×13×4,先算25×4 = 100,再乘以13得到1300。
2. 乘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六年级数学小升初经典必考题型50道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解题思路: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
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解题思路: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解:45+5×3=45+15=60(千克)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解题思路: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
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解:4×2÷4=8÷4=2(千米)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解题思路: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解决问题50道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解决问题50道一.解答题(共50题,共290分)1.下图是根据乐乐今天的早餐制作的统计图。
(1)乐乐今天的早餐是按怎样的比搭配的?如果乐乐今天早餐吃了50克鸡蛋,则他早餐一共吃了多少克食物?(2)乐乐的妈妈按同样的比大约吃了420克早餐,算算妈妈今天的早餐中各种食物大约分别吃了多少?2.某水果店新进一批水果,其中苹果占新进水果总量的30%,香蕉占40%,已知这两种水果共70kg,这批水果的总量是多少?3.买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烧吨,可烧20天;实际每天比原来节约20%,这样可以烧多少天?(用比例解答)4.根据某地实验测得的数据表明,高度每增加1 km,气温大约下降6℃,已知该地地面温度为21℃。
(1)高空某处高度是8 km,求此处的温度是多少?(2)高空某处温度为一24 ℃,求此处的高度。
5.一个圆柱铁皮油桶内装有半桶汽油,现在倒出汽油的后,还剩12升汽油。
如果这个油桶的内底面积是10平方分米,油桶的高是多少分米?6.有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半径是10米,高是4.8米,把这些沙子均匀地铺在一条宽20米,厚40厘米的通道上,可以铺多长?7.体育场共有12000个座位,举办方决定把门票总数的3%免费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出去的门票有多少张?8.在“十一黄金周”优惠活动中,一款运动鞋现价120元,比原价降低了25%。
这款运动鞋原价多少元?9.某产品的包装袋上标明重量是100±3克,实际测量时,测得产品的实际重量是104克,那么这件产品合格吗?为什么?10.某校有学生2160人,只有5%的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保险,参加保险的学生有多少人?11.如果x和y成正比例关系,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多少?如果x和y成反比例关系,当x=16时,y=0.8;当x=10时,y是多少?12.做一个圆柱形的笔筒,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做这个笔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保留整数)13.张老师到我市行政大楼办事,假设乘电梯向上一楼记作+1,向下一楼记作-1.张老师从1楼(即地面楼层)出发,电梯上下楼层依次记录如下:(单位:层)+5,-3,+10,-8,+12,-6,-10.(1)请通过计算说明李老师最后是否回到了出发地1楼?(2)该中心大楼每层楼高约3米,请算一算,李老师最高时离地面约多少米?(提示:2楼只有1个楼层的高,以此类推)14.庄稼如果重量增加500克,记作+500,那么如果增加2千克,那么应该记作?15.某修路队修一条路,5天完成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任务还需多少天?16.一个底面周长是3.14分米的圆柱形玻璃杯内盛有一些水,恰好占杯子容量的,将两个同样大小的鸡蛋放入杯子中,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上升8厘米,刚好与杯子口相平,求玻璃杯的容积。
植树问题专项讲义(五大类型+方法+练习+答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总复习

植树问题最全应用题(专项讲义)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总复习(五大类型+方法+练习+答案)植树问题是小数数学应用题的重难点问题,主要分为不封闭路线、封闭路线两种情况,可细分为五大考点。
【考点一】非封闭路线的两端都要植树【方法总结】若题目中要求在非封闭路线的两端都要植树,则植树棵数就比分成段数多1,可得到: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植树棵数=植树全长÷间隔距离+1;间隔距离=植树全长÷(植树棵数-1);植树全长=间隔距离×(植树棵数-1)。
【典型例题】兴华学校为了建设美丽校园,决定在校园里一条长200米的路的两边从头到尾都种树,且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种几棵树?【解题分析】这道题是属于非封闭路线的两端都要植树的问题,那么植树棵数就比分成段数多1。
可直接采用公式:植树棵数=植树全长÷间隔距离+1;代入数据即可求出。
本题需要注意的是“路的两边都种树”,最后的棵数要“×2”。
【解答】300÷5+1=60÷1=61(棵)61×2=122(棵)答:一共需要种122棵树。
【跟踪练习】1、绿茵公园里有一条全长1000米的主干道路,现在打算在这条道路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置6张长木凳供游人休息,每两张长木凳之间相距是多少米?2、宜安居小区为了打造最美绿化小区,计划在小区里的一条主干道进行绿化升级。
主干道长420米,在主干道的两边从头到尾都植树。
为了对称性美观,路的两边所种的树间隔和棵数一样,都是每隔6米种一棵树,则一共需要种多少棵树?3、在公路的一边立着等距离的电线杆,李华从第1根路灯下走到第9根路灯下用了4分钟。
如果李华走了10分钟,此时他走到了第几根路灯下? 5米 1棵 2棵 3棵0 5米 10米 15米 20米 4棵 5棵 …………4、校园里的林荫小道边上摆着一排花,每隔0.6米摆一盆,加上两端一共摆了82盆花。
现在改成每隔0.9米摆一盆花,那么剩下多少盆花?5、会议大楼从一楼走到四楼一共要走63级台阶。
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专题训练-4.相遇追及 全国通用(无答案)

【知识梳理】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甲、乙速度的和-已知速度=另一个速度路程÷相遇时间-甲速=乙速追及所需时间=前后相隔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例题精讲】模块一相遇题型一. 基本相遇题型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例2、(简单相遇变形)铁道工程队计划挖通全长200米的山洞,甲队从山的一侧平均每天掘进1.2米,乙队从山的另一侧平均每天掘进1.3米,两队同时开挖,需要多少天挖通这个山洞?题型二.中途停车例1、(求路程)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经过14小时在某站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2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8千米,货车每行驶4小时停1小时。
问两地之间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例2、(求速度)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经过18小时两车在某处相遇,已知两地相距1488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8千米,货车每行驶3小时要停驶1小时,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3、(环形跑道)绕湖一周是22千米,甲乙两人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以4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每走1小时休息5分钟 乙以6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每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则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用多少分钟?变形:A、B两镇相距48千米。
甲乙两人同时从A镇往B镇。
甲步行每小时5千米,乙骑自行车到B镇后,办事用了2小时,吃饭用了1小时,之后返回A镇,在距B镇6千米处与甲相遇。
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模块二追及题型一. 基本追及题型例1、甲、乙两个学生从学校到少年活动中心去,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
全国六年级小学数学小升初带答案解析

全国六年级小学数学小升初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填空题1.480平方分米=平方米2.6升=升毫升.2.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5,其中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是.3.甲、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之比为3:4,高的比是.4.李婷在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南京的距离约为15厘米,两地实际距离约为千米.5.2:7的前项加上14,要使大小不变,后项应加上.6.一个分数约分后是,若约分前分子与分母的和是80,那么约分前分数为.7.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女生比男生多%.8.一块合金铜、锌比为2:3,现在加铜120克,锌40克,可得合金600克,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9.一个长方体模型,所有棱长和是144厘米,长、宽、高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则井深,绳子长.11.两所学校人数相差400人,甲校人数的等于乙校人数的,两校共人.12.一项工程,若甲做2天,乙做5天共完成全问工程的,若甲做5天,乙做2天共完成全部工程的,若甲、乙合作天可以完成.13.某水果店运来桔子、苹果和梨共1200千克.桔子重量是苹果的,苹果比梨少20%.苹果有千克.14.3年前,张老师的年龄是小芳的5倍,五年后,张老师的年龄是小芳的3倍.今年张老师岁.15.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平方厘米,环形的面积是16.体育老师到商店买6个足球和3个篮球,要付381元;买10个足球和5个篮球则要付元.17.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整数厘米,相邻两个面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和84平方厘米,则该长方体的体积最大为.18.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HE是梯形,ACHE是平行四边形,ECGF是长方形,已知AE=7厘米,BH=12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9.甲、乙二人同时从单位去车站,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乘汽车每小时行30千米,结果甲比乙晚到了小时,单位到车站共千米.20.如图所示,O为圆心,三角形ABC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21.如下图所示.在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去掉一个小三角形,使余下部分为一个等腰梯形(阴影部分),这个等腰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22.在、、、、、…这列数中,第100个数是.23.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内角是48度,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24.去掉一个数中所有的0,新数与原数之和是5.045,原数是.25.一件工作,甲5小时完成了全部工作的,乙6小时又完成剩下工作的一半,最后,余下的工作由甲、乙合做,还需小时才能完成.26.小明、小利结伴去春游,每分钟走50米,出发12分钟时,小明回家取照相机,然后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赶小利.小明骑车分钟追上小利.27.有含盐12%的盐水5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20%,需要加盐千克.28.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慢车从甲地到乙地需8时,比快车从快车从乙地到甲地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两货车同时开出,那么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40千米.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千米.二、解答题1.学校计算机小组中女生占37.5%,后来又有4名女生参加,这时女生占小组总人数的.计算机小组现在共有多少人?2.一个长方形面积是35平方厘米,三角形ADF的面积是7平方厘米,三角形ABE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一个圆柱形木块切成四块(如图1),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切成三块(如图2),表面积增加了50.24平方厘米.若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如图3),体积减少了多少立方厘米?4.单独完成一项工程,甲需要10天,乙需要15天,丙需要30天.甲乙合作3天后,甲被调往其他工程,由丙来接替甲的工作,问还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5.冬天的一个早晨,李明和他爸爸踏着雪一前一后沿着一个圆形跑道从同一起点朝同一方向跑步锻炼,爸爸每步50厘米,李明每步30厘米,雪地上脚印时有重合,一圈跑下来,一共留下了1680个脚印,这个跑道一圈是多少米?6.李师傅计划加工540个零件,前一半时间每分钟加工8个,后一半时间每分钟加工12个,正好加工完,当他完成任务的45%时,恰好上午9时整.问:李师傅开始加工时是几时几分几秒?7.六年级参加合唱队的女生的与男生的共13人,男生的与女生的共12人.参加合唱队的女生有多少人?8.甲仓有粮食170吨,乙仓有粮食90吨,经过调整,乙仓粮食吨数的倍等于甲仓的75%,是怎么样调整的?9.一只猎狗发现在离它18米远的前方有一只狐狸在跑,它马上紧追.猎狗跑2步的路程狐狸要跑3步,而猎狗跑5步的时间,狐狸可跑7步.猎狗跑多少米能追上狐狸?三、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0.64+= 0.032= 5﹣2%=45÷7﹣3÷7= 25÷5= 0.8÷0.002=2.计算题(写出必要过程)77×13+255×999+5101﹣+﹣+﹣;;+++…+.全国六年级小学数学小升初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480平方分米=平方米2.6升=升毫升.【答案】4.8,2,600【解析】把480平方分米换算为平方米数,用480除以进率100;把2.6升换算为复名数,整数部分是2升,把0.6升换算为毫升,用0.6乘进率1000.解答:解:480平方分米=4.8平方米;2.6升=2升600毫升;故答案为:4.8,2,600.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如果是高级单位的名数转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就除以进率来解决.2.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5,其中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是.【答案】34,36【解析】因为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5,所以3个三个连续自然数中,中间的数即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加1即是最大的数;平均数减1即是最小的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05÷3=35;35﹣1=34;35+1=36;答:这三个自然数最小的是34,最大的是36.故答案为:34,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连续自然数的特点,即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所以只要求出三个自然数的平均数(即中间的数),即可求出前、后相邻的数.3.甲、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之比为3:4,高的比是.【答案】4:3【解析】设这两个圆柱的体积为V,底面积分别为3、4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得出它们的高分别为:、,由此即可解答.解答:解:设这两个圆柱的体积为V,底面积分别为3、4,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得出它们的高的比为::=4:3,答:这两个圆柱的高的比是4:3.故答案为:4:3.点评:此题考查了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的灵活应用.4.李婷在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南京的距离约为15厘米,两地实际距离约为千米.【答案】1200【解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知道在图上是1厘米的距离,实际距离是8000000厘米,现在知道图上距离是15厘米,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即可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解答:解:15÷,=15×8000000,=120000000(厘米);120000000厘米=1200千米;答: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200千米.故答案为:120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懂比例尺的意义,找出对应量,特别注意对应量的单位名称,列式解答即可.5.2:7的前项加上14,要使大小不变,后项应加上.【答案】49【解析】比的性质是指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2:7的前项加上14,由2变成16,相当于前项乘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8,由7变成56,相当于后项加上:56﹣7=49.故答案为:49.点评:此题主要利用比的性质解决问题,像此类题由“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推出是原数扩大或缩小了几倍,再根据比的性质解答.6.一个分数约分后是,若约分前分子与分母的和是80,那么约分前分数为.【答案】【解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设约分前分数为,则3x+7x=80,求出x的值是多少,即可求出约分前分数为多少.解答:解:设约分前分数为,则3x+7x=80,10x=8010x÷10=80÷10x=8所以约分前分数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7.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女生比男生多%.【答案】25【解析】由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可知男生人数是4份,则女生人数是5份,要求女生比男生多的百分之几,可用女生人数所占的份数﹣男生人数所占的份数÷男生人数所占的份数即可.解答:解:(5﹣4)÷4,=1÷4,=25%;答:女生比男生多25%.故答案为:25.点评: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本题关键是将男生人数看作4份,女生人数看作5份.8.一块合金铜、锌比为2:3,现在加铜120克,锌40克,可得合金600克,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答案】37:38【解析】用新合金的重量减去加入的铜和锌的重量,求出原来合金的重量,再根据原来铜与锌的比可求出原来合金中有铜和锌各多少克,进而可求出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多少.据此解答.解答:解:600﹣120﹣40=440(克)440×=440×=176(克);440﹣176=264(克);(176+120):(264+40)=296:304=37:38;答: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37:38.故答案为:37:38.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根据按比例分配解题的方法求出原来合金中铜与锌的重量,再根据比的意义求出现在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多少.9.一个长方体模型,所有棱长和是144厘米,长、宽、高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答案】1536立方厘米【解析】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首先用棱长总和除以4求出长、宽、高的和,然后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求出长、宽、高,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答.解答:解:144÷4=36(厘米)36×=16(厘米)36×=12(厘米)36×=8(厘米)16×12×8=1536(立方厘米);答:长方体的体积是1536立方厘米.故答案为:1536立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求出长、宽、高.10.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则井深,绳子长.【答案】32分米、144分米【解析】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也就是绳长比井深的3倍还多16×3=48分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也就是绳长比井深的4倍还多4×4=16分米.根据盈亏问题公式可知,井深为(48﹣16)÷(4﹣3)=32分米,则绳长为(32+16)×3=144分米.解答:解:井深为:(48﹣16)÷(4﹣3)=32÷1=32(分米),绳长为:(32+16)×3=48×3=144(分米),答:绳长为144分米,井深为32分米.故答案为:32分米、144分米.点评:本题为两次都有余的盈亏问题,公式为:(大盈﹣小盈)÷(两次分配的差)=分配数量.11.两所学校人数相差400人,甲校人数的等于乙校人数的,两校共人.【答案】1300【解析】甲校人数的等于乙校人数的,把乙校人数看做单位“1”,则甲校人数相当于乙校的÷=,因为>1,显然甲校人数多.因为两所学校人数相差400人,则乙校人数为400÷(﹣1),进而求得甲校人数,然后相加即可.解答:解:400÷(÷﹣1)=400÷(﹣1)=400÷=850(人)850+(850+400)=850+450=1300(人)答:两校共1300人.故答案为:1300.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把乙校人数看做单位“1”,求得甲校人数相当于乙校的几分之几,再根据人数差,解决问题.12.一项工程,若甲做2天,乙做5天共完成全问工程的,若甲做5天,乙做2天共完成全部工程的,若甲、乙合作天可以完成.【答案】12【解析】一项工程,若甲做2天,乙做5天共完成全问工程的,若甲做5天,乙做2天共完成全部工程的,可看作是甲做5+2=7天,乙做5+2=7天,共完成这项工程的(),据此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可求出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和,进而可求出合作需要的时间.解答:解:()÷(5+2)=÷7=1=12(天)答:甲、乙合作需要12天完成.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掌握情况.13.某水果店运来桔子、苹果和梨共1200千克.桔子重量是苹果的,苹果比梨少20%.苹果有千克.【答案】300【解析】苹果比梨少20%.即苹果是梨的1﹣20%=80%=,即梨是苹果的,所以桔子、苹果、梨的数量比是:1:=3:4:5,所以苹果是总量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苹果有1200×千克.解答:解:1﹣20%=80%=,即梨是苹果的.桔子、苹果、梨的数量比是::1:=3:4:5.1200×=300(千克)答:苹果有300千克.故答案为:300.点评: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桔子、苹果、梨的数量比是完成本题的关键.14.3年前,张老师的年龄是小芳的5倍,五年后,张老师的年龄是小芳的3倍.今年张老师岁.【答案】43【解析】3年前,张老师的年龄是张老师和小芳年龄差的5÷(5﹣1)=,5年后,张老师的年龄是张老师和小芳年龄差的3÷(3﹣1)=,张老师和小芳年龄差是(3+5)÷(﹣)=32(岁),3年前张老师是32×=40(岁),3年前小芳是40﹣32=8(岁),所以今年张老师是40+3=43(岁),据此解答.解答:解:3年前,张老师的年龄是张老师和小芳年龄差的5÷(5﹣1)=5年后,张老师的年龄是张老师和小芳年龄差的3÷(3﹣1)=张老师和小芳年龄差是(3+5)÷(﹣)=32(岁)3年前张老师是32×=40(岁)所以今年张老师是40+3=43(岁)答:今年张老师 43岁.故答案为:43.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年龄差不变,把年龄差看作单位“1”.15.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平方厘米,环形的面积是【答案】6.28平方厘米【解析】如图所示,设大圆的半径为R,小圆的半径为r,则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为R,小正方形的边长为r,则阴影部分的面积=R2﹣r2,而阴影部分的面积已知,则可以求出(R2﹣r2)的值;又因圆环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圆的面积=π(R2﹣r2),(R2﹣r2)的值已求出,从而求得环形的面积.解答:解:设大圆的半径为R,小圆的半径为r,则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为R,小正方形的边长为r,因为阴影部分的面积=R2﹣r2=2平方厘米,所以圆环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圆的面积,=π(R2﹣r2)=3.14×2=6.28(平方厘米);答:圆环的面积是6.28平方厘米.故答案为:6.28平方厘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用大小圆的半径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进而求出圆环的面积.16.体育老师到商店买6个足球和3个篮球,要付381元;买10个足球和5个篮球则要付元.【答案】635元【解析】根据题意“买6个足球和3个篮球,要付381元”得出2个足球和1个篮球要付127元,求买10个足球和5个篮球要付的钱数是127的5倍,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买6个足球和3个篮球,要付381元,所以2个足球和1个篮球要付381÷3=127元,买10个足球和5个篮球要付的钱数:127×5=635(元).故答案为:635元.点评:此题考查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求出2个足球和1个篮球要付的钱.17.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整数厘米,相邻两个面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和84平方厘米,则该长方体的体积最大为.【答案】15120【解析】由题意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均为整数厘米,相邻两个面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和84平方厘米,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h,ah=180平方厘米,bh=84平方厘米,要使长方体的体积最大,也就是h=1厘米的时候,体积最大.由此解答.解答:解: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h,ah=180平方厘米,bh=84平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abh,h=1厘米时体积最大;体积=abh=180×84×1=15120(立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最大是15120立方厘米.故答案为:151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关键是理解当长方体的底面积最大,高最小的时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最大;由此解决问题.18.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HE是梯形,ACHE是平行四边形,ECGF是长方形,已知AE=7厘米,BH=12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答案】17.5平方厘米【解析】观察图形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长方形ECGF的面积的一半,所以它与图中绿色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因为ACH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绿色三角形的面积与红色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所以这里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求出红色三角形的面积即可;红色三角形中只要求出CD的长度,即正方形ABCD的边长即可;图中AE=HC=7厘米,所以正方形的边长BC=12﹣7=5厘米,由此即可解答.解答:解:因为ACH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HC=7厘米,又已知HB=12厘米,所以CB=12﹣7=5(厘米),故CD=5厘米,所以红色三角形的面积是:7×5÷2=17.5(平方厘米),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7.5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7.5平方厘米.故答案为:17.5平方厘米.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这里利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条对角线把它们分成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这一性质,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移到红色三角形中进行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甲、乙二人同时从单位去车站,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乘汽车每小时行30千米,结果甲比乙晚到了小时,单位到车站共千米.【答案】5【解析】把从单位到车站的距离看作单位“1”,则甲用的时间是,乙用的时间是,又知甲比乙晚到了小时,因此根据二者之差,即可求出路程.解答:解:÷(﹣),=÷,=×60,=5(千米);答:单位到车站共5千米.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也可这样解答:20×÷(30﹣20)×30=5×××30=5(千米).20.如图所示,O为圆心,三角形ABC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答案】45【解析】根据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半圆的面积减去线段AB和弧AB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性质确定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计算出AC的平方和AO的平方,三角形ABC和弧AB所围成的图形可看作以AC为半径的圆,线段AB和弧AB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可用以AC为半径的圆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即可,然后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C的平方=45×2=90(平方厘米),AO的平方为:45÷2×2=45(平方厘米),三角形ABC和线段AB与弧AB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3.14×90=70.65(平方厘米),线段AB与弧AB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70.65﹣45=25.65(平方厘米),阴影部分所在的半圆的面积为:×3.14×45,=1.57×45,=70.65(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70.65﹣25.65=45(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故答案为:45.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三角形ABC和弧AB所围成的图形看作是以AC为半径的圆的,可用以AC为半径的圆的面积的减去三角形ABC的面积即是段AB和弧AB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再用以AO为半径的半圆的面积减去线段AB和弧AB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即可.21.如下图所示.在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去掉一个小三角形,使余下部分为一个等腰梯形(阴影部分),这个等腰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答案】56【解析】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或是高)是斜边的一半,如图:作斜边上的高BD,BD=AC=9厘米,BE= FG=5厘米,由此求出等腰梯形的高,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解答.解答:解:(10+18)×(18÷2﹣10÷2)÷2=28×(9﹣5)÷2=28×4÷2=56(平方厘米);答:这个等腰梯形的面积是56平方厘米.故答案为:56.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或是高)是斜边的一半,由此求出梯形的高,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22.在、、、、、…这列数中,第100个数是.【答案】【解析】因为=,=,所以、、、、、…这列数可以写成:、、、、、…这列数,从左向右可以得出规律,分子递增2,分母递增3.求出通项式,代入100,即可得解.解答:解:第n个数是:=;n=100,=;答:第100个数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数列中的规律.细心观察,找出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3.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内角是48度,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答案】锐角【解析】因为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再据“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内角是48°”可知,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一定大于48°,则这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90°,又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从而可以得出第三个内角必定小于90°,于是就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的类别.解答:解:因为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再据“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内角是48°”可知,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一定大于48°,则这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90°,又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从而可以得出第三个内角必定小于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锐角.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依据角的度数判定三角形的类别方法.24.去掉一个数中所有的0,新数与原数之和是5.045,原数是.【答案】2.095【解析】两数之和为5.045,推算可知相加两数最高位是个位,且带有小数位,和又是3个小数位,可知原数肯定为3个小数位且小数位中包含一个0,即为X.0XX或X.X0X.因新数为去掉0的数,故新数为X.XX样式.推算后为X.XXX+X.XX=5.045,可知原数最后一位为5,同理可知原数小数点后2位与新数小数点后2位相加后为4:因为原数小数点后1﹣2位都可能为0,推算其中一种第2位为0情况,即0+4,但是新数如果第2位为4又不符合去0后为5的推算,所以原数应为小数点后1位为0,目前可知原数为X.0X5.因和的个位为5且为两数的和,且两数应相同,推算可知原数个位只能为2,靠进位后得5,其余皆不通,可知原数为2.0X5.即为2.0X5+2.X5=5.045,原数小数点后第2位X+5和后余4,即可知X+5=14,有进位,推算出X=9.可得原数为2.095,新数为2.95,和为5.045.解答:解:由于新数与原数之和是5.045,可知原数肯定为3个小数位且小数位中包含一个0,即为X.0XX或X.X0X,新数为X.XX样式;由此可得:XXX+X.XX=5.045,则原数最后一位为5;同理可知原数小数点后2位与新数小数点后2位相加后为4,因为原数小数点后1﹣2位都可能为0,推算其中一种第2位为0情况,即0+4,但是新数如果第2位为4又不符合去0后为5的推算,所以原数应为小数点后1位为0;此时原数为:X.0X5.因和的个位为5且为两数的和,且两数应相同,推算可知原数个位只能为2,靠进位后得5,则原数为2.0X5.即为2.0X5+2.X5=5.045,原数小数点后第2位X+5和后余4,即可知X+5=14,有进位,推算出X=9.可得原数为2.095;新数为2.95,即两数和为2.095+2.95=5.045.故答案为:2.095.点评:根据两数之和的小数位数及各位上的数字进行推算是完成本题的关键.25.一件工作,甲5小时完成了全部工作的,乙6小时又完成剩下工作的一半,最后,余下的工作由甲、乙合做,还需小时才能完成.【答案】3【解析】一件工作,甲5小时完成了全部工作的,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可求出甲的工作效率,乙6小时又完成剩下工作的一半,则乙6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的(1﹣)×=,同理可求出乙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可求出余下的工作由甲、乙合做还需要的时间.据此解答.解答:解:÷5=(1﹣)×=×=÷6=(1﹣﹣)÷()=÷=3(小时)答:还需3小时才能完成.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的重点是分别求出甲、乙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解答.26.小明、小利结伴去春游,每分钟走50米,出发12分钟时,小明回家取照相机,然后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赶小利.小明骑车分钟追上小利.【答案】13【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从出发到小明返回到家,二人已经走了12×2=24分钟,此时小利距离小明50×24=2000米,此时小明骑自行车开始追及,根据“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解答:解:50×12×2÷(200﹣50)=2000÷150=13(分钟)答:小明骑车13分钟追上小利.故答案为:13.点评:此题考查追及问题,抓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即可解答.27.有含盐12%的盐水5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20%,需要加盐千克.【答案】5【解析】因为两种浓度不同的盐水中,水的重量是不变量,因此根据12%的盐水50千克,求出水的重量是:50×(1﹣12%)=44千克;又因为20%的盐水中水的重量占(1﹣20%)=80%,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求出20%的盐水的重量;最后用20%的盐水重量减去50千克即可.解答:解:50×(1﹣12%)÷(1﹣20%)﹣50=44÷80%﹣50=55﹣50=5(千克)答:需要加盐5千克.故答案为:5.点评:解答此题的重点是求含盐20%的盐水的重量,关键是求出不变量水的重量.28.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慢车从甲地到乙地需8时,比快车从快车从乙地到甲地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两货车同时开出,那么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40千米.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千米.【答案】甲、乙两地的距离为280千米【解析】根据题意,可先求出快车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即8÷(1+)=6(小时),快车行驶的速度就就是全程的,慢车行驶的速度就是全程的,相遇时间就是1÷(+)=(小时),×=,慢车就走了全程的1﹣=,快车比慢车多行驶了全程的,它对应的量是40千米,求单位的量用除法,进而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解答:解:8÷(1+)=6(小时)1÷(+)=(小时)。
六年级【小升初】小学数学专题课程《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含答案)

6.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知识要点梳理一、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级运算(只含有加减,或只含有乘除),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含有两级的运算,先算二级(乘除),后算一级(加减);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二、四则混合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b=b+a ,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c=a+(b+c),即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a ×b=b ×a ,即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a ×b)×c=a ×(b ×c),即前两个数先乘,或后两个数先乘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a ±b)×c=a ×c ±b ×c ,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逆运算:a ×b ±a ×c=a ×(b ±c)。
6.减法性质:a-b-c=a-(b+c),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7.除法性质:a ÷b ÷c=a ÷(b ×c),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三、分数运算几种常用的间算方法1.裂项公式:这是对分配律的逆向运用,常用的方法是分数拆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分子、分母分别为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与积时:n+(n+1)n×(n+1)=1n +1n+1 (2)分母为两个相邻自然数的积时:1n×(n+1)=1n−1n+1(3)分母是差为a (a ≠0)的两个自然数的积时:1n×(n+a )=(1n −1n+1)×1a2.数字变形法:这是一种从数字特点出发,创新变形,巧妙地运用运算性质,根据规律达到简算目的的方法,如:19971998较接近1,可将其转化为1−11998,然后根据情况运用适当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小升初计算题

人教版六年级小升初计算题
人教版六年级小升初计算题指的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数学教材中,针对小学生升入初中前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而设计的计算题目。
这些题目通常比较综合,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广泛,旨在检验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计算能力。
以下是三道人教版六年级小升初计算题的示例:示例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题目:计算 (1/2 + 3/4) × (2/3 - 1/5) - 7/10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正确地运用运算法则,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乘法和减法。
示例2: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题目:把 37.5% 化成小数,结果是 ___。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知道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即将百分数除以100。
示例3:解方程
题目:解方程:5x + 3x = 16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情况,需要学生正确地运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化简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并求解。
总之,人教版六年级小升初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通过各种类型的题目,检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这些题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六年级数学经典计算题类型全归纳
1、涉及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的计算题。
方法:注意乘法分配律逆应用的灵活运用,带化假、除变乘、分、小互化。
例题:2010÷2012
1201120102010+,方法: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对分子提出2010,除以变乘它的倒数。
切勿乱用所谓的除法分配律。
例题:15
439999542999541995499549+++++,对每个加数用“凑整法”。
2、用积不变性质解计算题。
例题:211994×79+790×25
6+244.9,技巧:将244.9变成79×3.1
3、分组求和计算题。
方法:整数一类,分数一类。
注意:正确求出组数、等差数列求和、裂项相消(拆项时注意系数)a 2-b 2=(a+b)(a-b)
例题:计算12-22+32-42+52-62+……+20032-20042+20052
a 2-
b 2=(a+b)(a-b)
999.3-998.2+997.3-996.2+……+3.3-2.2+1.3-0.2
2005×2004-2004×2003+2003×2002-2002×2001+……+3×2-2×1
4、代换法计算题。
例题:(2+20101......413121++++)×(2011
1......413121++++)-(2+20111......413121++++)×(2010
1......413121++++) 方法:先设最短的括号为A,找出(几+A )
5、变形约分法。
例题:1
-19971996199719951996⨯⨯+,技巧:看乘法算式,都有1997,变有减法的一方,另一方不变,作恒等变形,将1996变成1995+1。
例题:2121212113131313212121505052121202211+++ (原式=121
212113215212211==+++)
例题:35
251528201275325151020128532⨯⨯+⨯⨯+⨯⨯⨯⨯+⨯⨯+⨯⨯,分子分母同时提公因式,分子提2×3×5,分母提3×5×7,接下来分子分母整体约分。
6、拆项相消类型。
如:2011
.......211......32112111++++++++++
99009899......12116521++++ 42
13301120912765211-+-+-+ (前面减号要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