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研究
车载测试评估车辆座椅系统的舒适度

车载测试评估车辆座椅系统的舒适度车辆座椅是影响乘坐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舒适的座椅系统不仅能提升驾乘者的体验感,还能减少长时间驾驶或乘坐带来的疲劳感。
因此,车载测试评估车辆座椅系统的舒适度是汽车制造商和乘车者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车载测试评估车辆座椅系统舒适度的方法和标准。
一、主观评估主观评估是车辆座椅系统舒适度评估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驾驶员或乘客的实际体验来评估座椅系统的舒适性。
评估者将根据自身的感受,对座椅的软硬度、支撑性、包裹性、透气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还需要考虑座椅的调整空间和幅度,包括座椅的前后调节、靠背倾斜角度的调节以及座椅高度的调节等。
此外,评估者还需要考虑乘坐持久性,即长时间驾驶或乘坐后座椅是否会出现压力点或不适感。
在评估过程中,应该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体验感受,例如身高不同、体型不同和健康状况不同的驾驶员或乘客。
二、客观测试在主观评估的基础上,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估车辆座椅系统的舒适度,需要进行客观测试。
客观测试通常包括座椅的物理测量和人体工学测量。
对于座椅的物理测量,可以通过座椅的硬度测试、支撑力测试和压力测量来评估座椅的性能。
座椅硬度测试可以评估座椅的软硬度,支撑力测试可以评估座椅对人体的支撑性,压力测量可以评估座椅是否会产生压力点。
这些物理测量结果可以辅助主观评估,为座椅的改进提供依据。
人体工学测量则是通过模拟人体的曲线、重量分布和压力分布等,客观评估座椅的包裹性和人体支撑性。
通过人体工学测量可以确定座椅的设计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从而提高座椅的舒适度。
三、评估标准为了使车辆座椅系统的评估更加科学、准确,一些组织和机构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标准。
例如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定了J826标准,规定了座椅测量的程序和方法。
此外,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SAMA)等也制定了相关的评估标准。
这些评估标准以座椅背高度、座垫长度、靠背倾斜角度、座椅软硬度等指标为基础,结合主观评估和客观测试的结果,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研究

为了清晰地说明客观试验结果对乘坐舒适性的 影响 ,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 ,试验中选取的测试者与 客观试验相同 。设计的主观舒适性评价试验由表 2 说明 ,通过每位评测者的打分对座椅总体舒适性进 表 2 主观舒适性评估表
评价指标
( 1) 靠背压力 ( 2) 靠背中部承重 ( 3) 支持力度 ( 4) 靠背中部舒适度 ( 5) 肩膀承重 ( 6) 操作性能
・ 818 ・
汽 车 工 程
2006 年 (第 28 卷 )第 9 期
[5]
骨腰椎部分承受的负荷最 大 , 此时的腰曲易出现前 倾变形 , 使脊柱处于非正 常生理弯曲状态 。由于脊 骨的定位是借助于肌腱的 作用 , 一旦脊椎偏离自然 状态 , 肌腱组织就会受到 拉力或压力的作用 , 使肌 肉活动量增加 , 长时间会 引起 腰 酸 等 不 适 的 感 [3] 觉 。因此 , 汽车乘 员长 时间处于坐姿状态 , 首先 感到疲劳的部位是腰部 。 图 3 人体脊骨生理结构 为了适应凸向前的腰曲弧 形 ,给予腰部合理的支撑 ,现代汽车座椅通常都设计 有腰托装置 ,可以避免因为腰曲部位悬空而带来的 身体不适感觉 。 腰托的安装位置在 座椅靠背结构设计中十 分重要 。乘员 正常 入座 时 ,人体身躯与大腿的连 接点 — 胯 点 ( hip point ) 简称 H 点 , H 点 的 位 置 是决定驾驶员操作方便 、 乘坐舒适性相关的车内 [4] 尺寸的基准 。图 4 给 出了座椅中 H 点的位置 以及腰托的两个极限位
响 ; 结合主观试验评价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验证 。
1 前言
乘坐舒适性是评价汽车性能的主要指标 , 其中 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已成为汽车厂商所关注的主要内 容 。现代 汽车 座椅 的机 械结 构 主 要 由 头 枕 、 靠 背、 座垫 、 滑道等总成组 成 , 如图 1 所示 。其 中 , 靠背总成 (如图 2 所示 ) 主要由腰托装置 、 弹性元 件及泡沫塑料等部件组 成 。有研 究表 明腰 托装 置比弹性元件更能够改 [1] 善人体腰部的支撑 ,提
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估

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估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车辆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车辆座椅舒适性是影响乘车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车辆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估方法与技术。
一、座椅形态评估在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估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座椅形态评估。
通过测量座椅的几何参数、材料分布以及座椅的支撑性等指标,评估座椅的形态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同时,还需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对座椅设计进行优化,以提高座椅的舒适性。
二、静态舒适性评估除了座椅形态评估外,静态舒适性评估也是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静态舒适性评估中,研究人员通常使用测力板等设备,测量乘坐者在不同位置上的压力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压力分布图,可以判断座椅是否在合适的位置为乘坐者提供足够的支撑,进而改善乘坐体验。
三、动态舒适性评估在实际驾驶过程中,车辆会面临各种道路条件和驾驶行为的变化。
因此,动态舒适性评估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座椅的舒适性。
通过使用传感器等设备对驾驶员进行生物力学检测,可以记录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座椅在不同驾驶情况下的表现,以进一步优化座椅的设计。
四、主观评估除了客观的评估方法外,主观评估也是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主观评估中,研究人员会邀请一批乘车者进行实际的驾驶体验,并填写相应的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到乘车者对于座椅舒适性的主观感受和意见建议,为座椅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在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估中,座椅形态评估、静态舒适性评估、动态舒适性评估和主观评估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应用科学的评估方法与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估车辆座椅的舒适性,为车辆的设计与改进提供指导意见。
不断提升车辆座椅的舒适性,可以为乘车者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提高整体的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
车载测试中的车辆舒适性评估与优化

车载测试中的车辆舒适性评估与优化车辆的舒适性是指乘坐车辆时的舒适感受,包括座椅舒适度、噪音和振动控制、空调系统效果等多个方面。
在车载测试中,对车辆的舒适性进行评估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车载测试中车辆舒适性评估的方法和优化的措施。
1. 车辆舒适性评估方法在车载测试中,一般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车辆的舒适性。
(1)主观评价主观评价是通过让测试人员亲自体验乘坐车辆,并填写问卷或提供口头反馈的方式来评估舒适性。
测试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感受对座椅的舒适度、噪音水平和空调效果等进行评价。
主观评价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人们对车辆舒适性的感受,但是受个人主观感受和测试人员的差异性影响较大。
(2)客观评价客观评价是通过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来检测车辆在座椅、噪音和振动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对。
例如,通过加速度计检测车辆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情况,通过噪音测试仪检测车辆内部和外部的噪音水平等。
客观评价可以量化地评估车辆在不同方面的舒适性指标,但是无法完全反映人们的主观感受。
2. 车辆舒适性优化措施在车载测试中,根据评估结果,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来提升车辆的舒适性。
(1)座椅设计优化车辆座椅是乘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化座椅设计可以改善乘坐的舒适感。
例如,可以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设计座椅的形状和支撑点,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度。
此外,座椅的材料和填充物的选择也会对舒适性产生影响,可以选择柔软、透气的材料,并考虑人体工程学和舒适性需求。
(2)噪音和振动控制噪音和振动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过优化车辆的隔音和减震装置来降低噪音和振动水平。
例如,在车辆的底盘、车门和玻璃等部位进行隔音处理,同时加装减震器和悬挂系统等装置来减少振动。
此外,合理设计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车轮轮胎也能有效控制振动。
(3)空调系统优化车辆的空调系统对乘坐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空调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策略,可以提供更好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效果。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研究

2 。 1影 响 汽车座 椅舒 适性 的 客观 因素研 究 伏设 计要 符合 人 的脊柱 弯 曲度 。 2 . 1 . 1汽 车座 椅舒 适性 的研 究方 法 。 客 观 研究方 法 。 通过 实验 或 3 . 2 汽车 舒适 性设 计要 点 者 建 立人 体模 型 的方 法来 找 出影 响 座椅 舒适 性 各 因素 之 间 的关 系 , ①确 保座 椅 的 H点 的设计 位 置在规 定 的范 围 内。所谓 的 H点 , 制 作 出能 够有 效 评 价座 椅舒 适性 的指标 体 系 。对座 椅 在静 态 、 动 态 是 驾驶 员正 常 入座 , 跨 点所 在 的位 置 。H点 的位 置 直 接决 定 了 驾驶 和操 作 状 态 的舒 适性 评 分 , 来 判 别 座 椅尺 寸 大 小 、 材质 、 调节装置、 员 操作 是否 方 便 , 决 定 着驾 驶员 对 于乘 坐 的车 内尺寸 。② 座 椅外 形 座垫 、 靠背 和 头枕对 于 汽车座 椅舒 适性 的整体 影响∞ 。 根 据 汽车 座椅 的设计尺度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③选取透气性好 , 散热快的
腰脱的位 置和人体坐下 时压力分布的情况计算 出汽车座椅 的腰托 材料作为座椅面的主要材料 。④增强座椅的抗振性能, 可 以运用 弹 簧来减缓震动, 增加腰部支撑的机构组成。⑤减小座椅 的共振频率 , 2 . 1 . 2影 响 汽车 座椅 舒 适性 的客 观 因素 。座 椅舒 适性 的影 响 因 降低高频区, 降低共振时的振动传递率。⑥通过设计座椅 的泡棉 和 素 主要有 四个方 面 : ① 静态 舒适 性 。静 态舒 适性 是 指 座椅 在 静止 状 座椅面套等相关性能获得合理的体压分部。⑦设计完成一定要通过 态下 , 消 费 者 的舒适 体 验 。静 态 舒适 性 的主 要体 现 在 座椅 的尺寸 大 真人 体 验来 确定 汽车 座椅 的舒 适性 是否 符合 设计 。要 根据 汽车 所 面 小, 材 质材 料 , 调节 是否方 便 等 。静态 舒适 性基 于 消费者 在舒 适体 验 对 的消 费群 体 进行 多次 不 同 的人 员体 验 , 力 求得 到 最 真实 最 准 确 的 中是 起 到 “ 第 一 印象 ” 的地位 , 直 接影 响 到消 费者 对 于后 期 的 舒适 体 汽 车座 椅舒适 性 的数 据 。 验。 ②动态舒适性。 动态舒适性是指汽车在行驶的状态下 , 消费者感 受 座 椅 骨架 和座 垫 之 间的 震动 感 。在这 一体 验 中 , 消 费者 会 更加 注
座椅舒适性语义分级评价法

座椅舒适性语义分级评价法
汽车座椅舒适性是汽车乘坐者对汽车的评价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根据日
益严苛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要求,舒适性的语义分级评价法成为相关研究工作
的重要方向。
汽车座椅舒适性语义分级评价法首先将汽车座椅舒适性问题从客观角度
定义为10个语义,包括支撑效果、护背效果、靠背刚度、靠背柔软度、扶
手支撑、椅背夹收、椅底弹力、椅面平整度、头枕舒适度以及踝支撑舒适度,每个语义都分为5种等级,以评估结果最佳的等级为1分,效果最差的等级
为5分,把客观评估结果转化为可理解范围。
语义分级评价法可以有效区分出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优劣,在充分利用视
觉感受、可视化数据量、可有效评估汽车座椅舒适性等优点上,是相关研究
领域的有力工具。
它基于严格的客观评估体系,可深入分析座椅的舒适性,
为可能存在的设计性、工艺性问题提供科学的评估与纠正建议。
汽车座椅舒适性语义分级评价法对调整汽车座椅舒适性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具体的评价细节,制定有效的调整方案,改善汽车
座椅舒适性,无疑将帮助汽车消费者获得更加舒适的乘车体验,从而推动汽
车行业发展。
汽车座椅舒适性研究与探讨

汽车座椅舒适性研究与探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汽车消费日渐普及化,更多的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庭。
随之,人们对汽车各方面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环保、舒适、节能。
在汽车内饰件中,汽车座椅是最核心的组成要素,和驾乘者的联系最为密切,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它代表着关键性的汽车价值,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必须对其舒适性开发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设计汽车座椅的时候,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切入点,不断赋予产品不同功能,促使座椅具备更高的品质,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驾乘体验,让舒适性成为一款汽车的亮点和卖点之一。
标签:汽车;座椅;舒适性1、舒适性的概念所谓的舒适性就是指舒服程度的一种表述,这种表述直接影响一种事物的主要特征,是对其性能的主要表征,因此,舒适性的表述直接影响到整个事物描述的全面。
具体到汽车的舒适性来说,主要是指汽车在驾驶过程中,驾驶者和乘坐者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将直接影响汽车的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向,因为主要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出,现代汽车的设计才能进一步满足其要求。
因此,在汽车的舒适性方面主要体现在人体与车辆中的具体部件之间的位置、手感等方面的关系,只有关系合适、科学,这种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才能进一步体现出来,另外,这种科学合理的驾驶或乘坐主要车辆与人体之间在生理或者心理上的感受,人体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手感、听觉等具体的生理条件反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感受,同时在驾驶或者乘坐的心理方面也存在更多的舒适性表述,主要体现在有无感受到疲劳、驾驶心情怎样等等。
2、影响座椅舒适性的几个因素2.1座椅接触面体压分布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可知,坐骨结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适合于承重,而大腿下靠近表面处因有下肢主动脉分布,故不宜承受重压。
据此座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少,至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值,这是座垫设计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原则。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评估与改进方法研究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评估与改进方法研究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对乘客的体验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评估与改进方法,以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和保障乘客的健康。
一、舒适性评估方法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估需要考虑到乘客的身体结构、人体工程学以及座椅材料等因素。
下面对几种常用的舒适性评估方法进行介绍:1.主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是通过让乘客填写问卷或进行访谈来获取对座椅舒适性的感受和意见。
通过收集大量的主观评价数据,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群对座椅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为改进座椅设计提供参考。
2.客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主要是通过测量乘客在不同座椅条件下的生理参数来评估舒适性。
例如,可以测量乘客的身体压力分布、体温分布、心率以及肌肉疲劳等指标,从而评估不同座椅设计的舒适性优劣。
3.仿真评价法在产品设计阶段,可以使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座椅的舒适性进行评估。
通过建立人体仿真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模拟乘客在座椅上所受到的力的分布和压力分布,从而评估座椅的舒适性。
二、舒适性改进方法基于舒适性评估结果,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改进方法来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改进方法:1.座椅材料优化座椅材料的选择对座椅的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采用更透气性好、吸湿性高的材料,以降低乘客在长时间坐车后的不适感。
此外,还可以使用具有减震效果的材料,减少乘车时对身体的冲击。
2.座椅结构改进通过改进座椅的结构设计,可以提升座椅的支撑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乘客的舒适感。
例如,可以增加座椅的侧向支撑,减少乘车时的晃动感;还可以调整座椅的角度和高度,以适应不同乘客的体型。
3.智能座椅技术应用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将智能座椅技术应用于汽车座椅舒适性改进中。
例如,可以使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对乘客的姿势、体温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调节座椅的温度、按摩功能等方式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
结论本文针对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评估与改进方法进行了研究。
通过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以及仿真评价法可以有效评估座椅的舒适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研究
作者:杨占文魏娇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9期
摘要: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代步工具。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发展,对于汽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汽车的性能,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汽车的舒适性,其中尤其以汽车座椅为主要舒适体验。
而今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也成为许多汽车生产商关注的并努力改善的地方。
本文通过分析汽车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来讨论汽车的舒适性如何才是好的。
关键词:汽车;汽车座椅;舒适性
汽车座椅是整个汽车体验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舒适体验。
汽车座椅的舒适性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于汽车整体的感受,消费者可以直观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一辆好的汽车,除了拥有好的设备和性能,能够让消费者驾驶的时候保证其舒适体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1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研究意义
汽车舒适性的研究是人体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体现。
虽说影响汽车舒适性的因素很多,每一个人对于同一个汽车座椅舒适体验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是人们最终对汽车的舒适度作出评价的主体[1]。
研究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是为了在设计汽车座椅的时候能够更加人性化,减少人体脊椎的承受力,减少人体疲惫,让消费者可以更舒适更安全的驾驶。
这对企业提升顾客服务和自身产品价值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2 影响座椅汽车舒适性的因素
2.1 影响汽车座椅舒适性的客观因素研究
2.1.1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研究方法。
客观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或者建立人体模型的方法来找出影响座椅舒适性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制作出能够有效评价座椅舒适性的指标体系。
对座椅在静态、动态和操作状态的舒适性评分,来判别座椅尺寸大小、材质、调节装置、座垫、靠背和头枕对于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整体影响[2]。
根据汽车座椅腰脱的位置和人体坐下时压力分布的情况计算出汽车座椅的腰托的位置是否科学合理。
2.1.2 影响汽车座椅舒适性的客观因素。
座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①静态舒适性。
静态舒适性是指座椅在静止状态下,消费者的舒适体验。
静态舒适性的主要体现在座椅的尺寸大小,材质材料,调节是否方便等。
静态舒适性基于消费者在舒适体验中是起到“第一印象”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于后期的舒适体验。
②动态舒适性。
动态舒适性是指汽车在行驶的状态下,消费者感受座椅骨架和座垫之间的震动感。
在这一体验中,消费者会更加注意汽车在行驶状态下车内的噪音情况。
座椅骨架和座垫之间的震动越小,消费者所感受到的
噪音情况就会越好。
③操作舒适性。
操作舒适性是指消费者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对于汽车作于的整体感受。
汽车座垫整体的散热性和减振性都是消费者在驾驶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
④座椅的几何尺寸。
有研究显示座椅的几何尺寸是座椅舒适性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座椅如果有腰脱装置可以提高腰部对于人体的支撑力度,减轻人体对于脊椎的压力,保证了驾驶者者的坐姿良好,减少人体疲劳。
2.2 影响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因素研究
2.2.1 主观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采用主观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取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让消费者凭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对汽车座椅整体舒适性和局部的舒适性进行评分。
目前较为常用的的问卷有两种,一种是通用舒适尺度GCR、Kolich问卷和Dannion R Smith问卷[3]。
2.2.2 影响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①座椅的可调节性和腰托的支撑性。
据调查显示近六成的消费者认为于座椅的可调节性是影响座椅舒适性最重要的因素,近三成的消费者认为腰托才是影响座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对于汽车座椅是否有功能按摩,预热等功能并没有很在意。
②车型档次越高,汽车座椅舒适性就越高。
调查发现,如果将市面上常见的车分为低档、中档和高档,让消费者体验舒适性,消费者给予高档车的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满意度普遍高于中档车和低档车的座椅舒适性满意度。
③男女在汽车座椅舒适性上的体验差异不同。
女性消费者对于汽车座椅整体的舒适性更为在意,而男性消费者会更加看重汽车座椅的减振性能。
④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于腰托的要求不一样。
年龄越大的人更希望腰托可以更柔软一点。
3 汽车座椅舒适性设计的要点
3.1汽车座椅舒适性设计的原则
①座椅底座要硬实、支撑力强。
座椅底座太软、支撑力不够会使人体腰部肌肉紧张,增加腰椎的肌肉的劳损。
②座椅椅背的曲线起伏设计要符合人的脊柱弯曲度。
3.2 汽车舒适性设计要点
①确保座椅的H点的设计位置在规定的范围内。
所谓的H点,是驾驶员正常入座,跨点所在的位置。
H点的位置直接决定了驾驶员操作是否方便,决定着驾驶员对于乘坐的车内尺寸。
②座椅外形的设计尺度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③选取透气性好,散热快的材料作为座椅面的主要材料。
④增强座椅的抗振性能,可以运用弹簧来减缓震动,增加腰部支撑的机构组成。
⑤减小座椅的共振频率,降低高频区,降低共振时的振动传递率。
⑥通过设计座椅的泡棉和座椅面套等相关性能获得合理的体压分部。
⑦设计完成一定要通过真人体验来确定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是否符合设计。
要根据汽车所面对的消费群体进行多次不同的人员体验,力求得到最真实最准确的汽车座椅舒适性的数据。
4 结语
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虽然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是其根本原理还是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尽量减轻人们在驾驶时腰椎所承受的压力,缓解腰椎肌肉紧张。
汽车企业对于汽车座椅的舒适性的重视,是对人性化设计的合理运用的表现,体现了企业对于用户体验的日趋重视,是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价值性能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江中华.汽车座椅舒适性开发的初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9(09):45-49,62.
[2]陈若梦,乌日开西·艾依提,向杰.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价研究综述[J]. 现代制造工程,2012,07(12):134-137.
[3]王丽君,张帆,李黎.座椅舒适度的测量方法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07),2012,12:30-32.
作者简介:
杨占文,1985年5月6日,毕业学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