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钢筋下料
(整理)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勾=3.5d45度弯勾=4.9d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 \1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板平法钢筋下料计算

钢筋――板1、板传统标注2、板平法(04G101-4)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
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
3)原位标注中负筋线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尺寸。
3、板受力筋3.0、板受力筋计算3.1、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板底钢筋的长度=净跨+左伸进长度+右伸进长度+弯勾注: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3.2、伸进长度计算注:04G101-4中规定,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
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此处软件未予考虑。
3.3、板底钢筋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通常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04G101-4)注:为什么软件默认为50mm?04G101-4中规定,起步距离为“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则可以推算第一根钢筋距梁边的长度应该为“S/2 -梁保护层厚度”。
工程中板受力筋的间距一般为120mm、150mm、180mm,平均一下约为150mm,间距的一半为75mm,梁保护层一般为25mm,75-25=50mm。
所以目前软件仍然按传统算法设置起步距离。
4、板负筋4.0、板负筋计算(结合图纸设计不同来进行理解)4.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通常算法);2)板厚-保护层(04G101-4)水平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清晰理解:向板内的延伸长度是从支座中线还是从支座边线开始标注的,如果是从支座边线开始标注,则水平长度要加上支座宽度。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综合楼工程,主要包括地上建筑面积和地下建筑面积。
建筑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竖向结构(墙、柱)及梁钢筋主要直径为32、25、22、20、18等三级钢及22、18等二级钢,箍筋直径主要为14、12、10等,楼板钢筋直径主要为二级钢16、14、12等。
钢筋种类繁多且同一直径的钢筋等级不一,施工难度较大。
二、钢筋工程施工工艺1. 钢筋下料加工钢筋下料加工是根据设计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料加工。
加工完的钢筋半成品必须形状正确,平面上无翘曲不平现象。
钢筋弯曲点处不能有裂缝,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钢筋全长10mm。
2. 钢筋绑扎(1)墙体钢筋的绑扎: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如果是机械连接,同一截面上的接头数量不能大于50%,如果是搭接连接,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03G101—1中规定的搭接长度搭接。
(2)剪力墙筋的绑扎:逐点绑扎,拉接筋的直径为8,其纵横间距为600mm。
钢筋保护层用定型塑胶环行卡控制。
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符合设计及03G101—1抗震要求配置。
3. 钢筋焊接钢筋焊接应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焊接方法,确保焊接质量。
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焊接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 钢筋连接钢筋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或搭接连接,机械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搭接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连接完成后,应进行连接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 钢筋保护层控制钢筋保护层控制应采用定型塑胶环行卡或混凝土垫块等方式,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质量控制1. 严格把控钢筋原材料质量,确保原材料合格。
2. 加强钢筋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钢筋半成品形状正确、无裂缝。
3. 加强钢筋绑扎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钢筋间距、锚固长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下料知识点总结

钢筋的下料知识点总结一、钢筋下料的基本概念1. 钢筋下料是指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钢筋接头的要求,将标准长度的钢筋材料按照需要的长度进行切割,以便于在建筑结构中正确布置和连接;2. 钢筋下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布局,确保钢筋的使用量和长度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3. 钢筋下料工作需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1. 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手工计算和计算软件两种方式;2. 手工计算主要包括根据设计图纸和构配筋要求,计算钢筋长度和数量,然后进行布局和下料;3. 计算软件可以根据输入的设计参数和施工要求,自动生成钢筋下料方案和步骤,大大提高了计算和下料的效率和精度。
三、钢筋下料的主要步骤1. 阅读设计图纸,了解建筑结构的布局和构配筋要求;2.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求,进行钢筋的布局和计算,确定需要下料的钢筋种类、数量和长度;3. 根据下料计算结果,使用切割机或其他切割设备,对钢筋进行切割和加工,得到需要的长度和形状;4. 对切割好的钢筋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长度和数量符合要求;5.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程要求,将下料好的钢筋进行合理布置和连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钢筋下料的注意事项1. 钢筋下料需要按照设计图纸和构配筋要求进行,严格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2. 下料时需要使用专业的切割设备和工具,确保切割的准确度和平直度;3. 下料好的钢筋需要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长度和数量满足工程需要;4. 下料的钢筋需要进行标记和归类,方便施工现场的组织和使用;5. 下料后的钢筋需要妥善存放,防止受到损坏和污染,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钢筋下料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下料长度计算错误:造成下料钢筋过长或过短,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解决方法:仔细核对设计图纸和计算结果,确保下料长度准确无误;2. 下料切割不准确:造成下料的钢筋长度或平直度不达标;解决方法:使用标准的切割设备和工具,确保切割的准确度和精度;3. 钢筋下料标记不清晰: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或使用错误;解决方法:对下料好的钢筋进行标记和归类,确保施工使用的清晰明了;4. 下料好的钢筋存放不当:造成钢筋受到损坏或污染;解决方法:妥善存放下料好的钢筋,防止受到损坏和污染,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

钢筋工程下料的步骤及方法三、板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常见问题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 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 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 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 -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一)施工工艺1、钢筋制作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简述钢筋的下料原理

简述钢筋的下料原理钢筋下料是在钢筋加工阶段中的一个重要工序,目的是根据建筑施工图纸的要求,将钢筋按照一定的长度、形状和数量进行裁剪。
下料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钢筋的使用效果和结构的安全性,因此下料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钢筋下料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图纸分析、原材料准备、下料尺寸计算、下料设备选择和操作过程。
首先,施工图纸分析是钢筋下料的基础。
施工图纸上详细标明了每根钢筋的位置、长度、直径等信息,下料员需要仔细查看和分析图纸,了解各个部位的要求,以确保下料的准确性和钢筋的使用效果。
其次,原材料准备是下料的前提。
下料员需要根据图纸上的要求,准备好适合长度和直径的钢筋材料。
通常情况下,原材料会有一定的长度余量,以便下料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裁剪。
接下来,下料尺寸计算是下料的重要依据。
根据施工图纸上的要求,下料员需要根据钢筋的长度和形状计算出准确的尺寸。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钢筋的弯曲和连接方式,以及需要预留的余量等因素。
然后,下料设备选择是下料的关键。
根据钢筋的形状和尺寸,下料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下料。
常见的下料设备有钢筋剪和钢筋切割机等,下料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
最后,下料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下料员需要将钢筋材料放置在下料设备上,并根据计算好的尺寸进行裁剪。
在裁剪的过程中,下料员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在钢筋下料的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需要下料员特别注意。
首先,下料员需要仔细核对施工图纸和计算结果,确保尺寸的准确性。
其次,下料过程中需要戴好安全帽和手套,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此外,下料员需要及时清理下料设备和工作区域,保持整洁和安全。
综上所述,钢筋下料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序,通过施工图纸分析、原材料准备、下料尺寸计算、下料设备选择和操作过程来完成。
下料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钢筋的使用效果和结构的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下料过程需要非常谨慎和细致。
钢筋下料计算

(2)按外皮计算箍筋的长度公式推导过程 1号箍筋长度=(b-2×保护层+d×2)×2+(h-2×保护层+d×2)×2 + 1. 9 d×2 + max ( 10d ,75 mm)×2 =(b-2×保护层+2d)×2+(h-2×保护层+ 2d)×2 + 1.9d×2 + max( lOd,75mm) ×2 =2b -4×保护层+4d +2h -4×保护层+4d + 1.9d×2 + max(lOd, 75mm)×2 =(b+h)×2-保护层×+d8 +8 1.9d×2+ max(10d,75 mm)×2 2号箍筋长度= (间距j + 1/2D ×2 + 2d )×2 + (h-保护层×2 + 2d ×2) ×2 + 1.9d ×2 + max(10d,75mm)×2 3号箍筋长度= (间距j ×2 +1/2D×2+2d)×2+(b-保护层 ×2+2d)×2+1.9d×2+max(10d,75mm)×2
按中心线计算钢筋的预算长度: 钢筋中心线长度(钢筋下料长度) = b+弧 长⌒+10d 其中b=α-d-弯曲半径R=α-d -1.25d =α-2.25d 中心线弧长= (R + d/2)×丌/180×1350 = (1.25d + O.5d) ×3.14/180 × 1350 = 4.121d 钢筋中心线长度(钢筋下料长度) =b+外皮弧长+ 10d =α-2.25d +4.121d + 10d =α+ 11.87d =α+ 11.9d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一览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一览一、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技术》
实训报告
系部: 土木工程系
专业:14工程监理
班级: 1 班
学号:23
姓名:陈庆辉
实训项目:一层板梁的钢筋下料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5年10月成绩:
工程项目
污水站一层梁板的钢筋下料
一层楼板配筋平面图
注:
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
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
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35mm,无垫层时70mm
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
板的钢筋下料
1、板的净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来表示:L(mm)Lnx1=-125=10750
Lnx2=6600-250-125=6225
Lnx3=3300-250-125=2925
Lnx4=3300-125*2=3050
Lnx5=2300-125*2=2050
Lnx6=2225-125*2=1975
Lny1=4500-250*2=4000
Lny2=3625-250-125=3250
Lny3=875-250=625
Lny4=875-250-125=600
L=板净跨+左、右支座锚固长度+弯钩增加值(光圆钢筋)
钢筋名称编号钢筋规格计算L(mm)总长(m)
双向板钢筋○1Φ8@50L1=10750+125*2+8**2=11100mm
n1=(3250-150)/150+1=22
L2=6225+8*2*+125*2=6575mm
n2=(625-150)/150+1=5
277.075
○2Φ8@150L=4000+8*2*+125*2=4350mm
n1=(2925-150)/150+1=20
n2=(3050-150)/150+1=21
178.350
○3Φ8@150L=3250+8*2*+125*2=3360mm
n1=(1975-150)/150+1=14
n2=(3250-150)/150+1=22
单向板配筋○4Φ8@200L=2050+8*2*+125*2=2400mm
n=(600-200)/200+1=3
○5Φ8@200L=1975+8*2*+125*2=2325mm
n=(600-200)/200+1=3
○6Φ8@200L=4000+8*2*+125*2=4350mm
n=(600-200)/200+1=3
13.050
注:中间支座负筋长度:L=平直段长+左弯折长+右弯折长;端支座负筋长度:L=平直段长+15d+弯折长梁的配筋平面图:
通长钢筋:L=梁的净跨+2*+2*15d-2*量度差值;支座负筋:边净跨长度/3++15d-量度差值=*&a*LabE)
箍筋下料长度=2*[(h+b)-4c]+(考虑抗震);拉筋下料的长度=b-2c++150(考虑抗震)
框架梁3(2)○32n1=(4500-400*2-300)/300+1=13
L=250-25*2+*8+150=424mm
Φ
8
1326
次梁3(2)○33n1=(4500-125*2-300)/300+1=15
L=250-25*2+*8+150=424mm
Φ
8
1530
吊筋算量:
L1(1)○34L=50*2+250+600*+20*16*2=1839Φ
16
26钢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