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区域环境管理
物业管理员知识试题9

物业管理员知识试题9第七章安全管理一、单选题446、以下()不是物业管理公司治安管理的工作内容。
A、培训保安人员B、抓捕犯罪嫌疑人C、维护管区内的治安秩序D、完善管区内安全防范设施447、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保安巡逻的范围()A、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任何部位B、严格限定为公共走廊C、严格限定为公共地方D、严格限定为娱乐场所448、白天、保安部接到客人丢失财物的报案后,()应首先迅速到案发现场。
A、消防值班员B、停车场门卫C、内保员D、值班经理449、物业管理区域内动用明火作业的签批和现场监护工作由()负责。
A、保安部主管B、工程部主管C、义务消防人员D、专职消防管理人员450、()灭火器不适于扑灭带电物质的火灾A、二氧化碳B、泡沫C、干粉D、所有4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用于探测并发出初发火灾的警报,其中()报警系统适用于社区内大型建筑和高层楼宇火灾的警报。
A、控制中心B、集中自动C、区域自动D、分散452、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对社区新建房屋,物别是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后才允许投入使用。
A、订立了消防管理制度B、符合消防要求C、取得消防合格证D、符合消防要求并取得消防合格证453、我国国家规定高达()的建筑物为高层建筑。
A、12米B、20米C、24米D、30米454、常用灭火方法的冷却法是指用()的方法达到灭火目的。
A、向燃烧物喷水B、湿麻袋盖在燃烧物上C、把尚未燃烧的物品转移D、各种灭火器控制火势455、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因施工需要,必须在行车道、人行道上挖土开沟者,须向()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A、城市道路主管部门B、物业管理企业C、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和物业管理企业D、街道办事处456、物业管理区域内停车场库的清洁卫生由()负责。
A、保洁部主管B、保洁部领班C、专职保洁员D、停车场库门卫457、进入物业管理区域内的车辆必须按管理公司规定的路线行驶,进入车库时限速每小时()公里以下。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四、区域开发主要资源预测 在区域环境总量控制中,需要根据资源旳开发利
用水平预测污染旳排放量,所以首先要预测主要资源 旳消耗量。
⒈资源预测措施
常规旳资源需求预测措施有人均资源消费法、分 部门资源预测法、时间序列法、投入产出法和弹性 系数法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旳预测措施。
这里简介常用旳弹性系数法。所谓弹性系数能够 看作是经济指标增长率和资源指标增长率之比,计 算公式为
❖ 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 选择总量控制指标:烟尘、粉尘、二氧化硫。 ❖ 根据设计旳功能区划,拟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旳。 ❖ 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 结合本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合适措施,拟定开发区大
气环境容量。 ❖ 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
利用方案和近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
❖ 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 选择总量控制指标:COD、氨氮。
❖ 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旳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 件约束旳允许排放总量。
❖ 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旳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要 求旳水质原则要求,选用合适旳水质模型分析拟定水环境 容量。
拟定第i个功能区旳控制浓度ci = ci0 - cib ;
拟定各个功能区总量控制系数: Ai=A* ci
拟定各个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
Qai Ai
Si S
计算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 n
Qa Qai
i 1
❖ 原则
项目
区域面积 (km2)
年均浓度 (mg/m3)
限值
允许排放
(mg/m Aki
和某一环境单元单一要素旳容量。 若按照环境要素,又可细分为大气环境容量、水
区域环境管理

(二)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2、城市水环境污染 3、城市固体废物
16
1、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 殊结构和组成,使城市 大气温度以及干燥程度 明显高于郊区,加上城 市人口和工业的高度集 中,生活和生产排放的 废气数量大种类多,以 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净 能力差,使城市空气质 量差。
13
(3)在城市环境中,社会经济系统起着 重要的作用,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 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形态结构(物理结构):人工景物、工厂、房 屋、道路等 – 营养结构:不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 比例和关系,在食物(营养)的输入、加工、传 输过程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 – 调节机能:取决于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的 关系是否协调,经济规律是否与生态规律相 统一。
统的主体。人在城 市环境中起着决定 性作用。
– 人类对原来的自然 生态系统进行着有 目的的改造作用(正 的和负的),调节、 控制城市生态系统 的运作。
8
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特征
是一个以有 机网络形式 联系在一起 的,以各种 生命为中心 并与外界不 断进行物质 交换和能量 传递的特定 空间。
9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49
从根本上说,在于长期奉行的“变消费 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政策,忽视了生活 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致使城市环境的结 构和功能不尽合理。
– 各种项目重复建设严重; – 城市政府只重视发展生产,忽视了公共设 施的建设和对生活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 在城市建设中,缺乏生态观点,使城市规 模、布局、结构失去控制; – 在工业发展中,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 理,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且结构不合 理,工业污染严重。
第八章环境管理PPT课件

1
二 、城市环境的特征 262
(一)高度人工化 (二)开放性 (三)脆弱性
2
三、 城市环境问题(现状) 268-269
(一)大气污染 粉尘、悬浮颗粒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氟
化物、氮氧化物等等 1、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污染 (1)工厂开工以煤为主 颗粒物PM10 颗粒物PM2.5 (2)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物
权利) 3、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12
(三)监督类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13
14
2024/10/16
9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大工程建设)273 ① 由申报单位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② 某些职能部门的专项规划
10
3 、“三同时”制度 4 、排污申报与许可制度(污染源总量控制)
275
11
(二)治理类
1、排污收费制度 274 2、排污权交易制度(公开买卖排放污染物的
3
2、酸雨 3、光化学烟雾
4
(二)水污染 有毒、有害、富营养化物质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5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垃圾;建筑垃圾;电
子废物;放射性废料;医疗垃圾
6
7
2024/10/16
(四)噪音污染
8
三 、城市环境管理制度 课本273-276页 (一)预防类 1、 环境监测制度
第八章环境政策与管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 产权不明晰
• 公共物品在使用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导致其无法 由市场自发地供给
• 环境行为的外部性使得市场不能自主地发挥作用
• 不完全市场或不完全竞争导致环境资源没有合理 的价格体系,引起过度利用
第二节 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的主体:企业 – 政府决策的执行者,也是环境管理中不可 或缺的决策者
• 企业在环境管理中的决策力量主要来源于它的 经济实力、与政府的政治经济联系,以及由此 产生的社会影响
污染防治和控制政策、生态保护政策
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社会政策、环境 行政政策、环境政治政策 命令控制政策、经济刺激政策、劝说鼓励政策
第一节 环境政策
• 主要环境政策类型的应用: (一)命令控制政策
– 定义:
• 国家行政部门根据相关法规标准等,采取强制手段实现对生产者的生产工 艺或使用产品的管制,禁止或把某些活动(如排污)限制在一定的时间或 空间范围,最终影响排污者的行为
累了特殊的知识和经验,在环境管理决策中的作 用是独特而重要的
– 公众
• 定义:公众依法以各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决定、影 响和帮助环境行政权力的依法有效行使
• 内容: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监督不法企业,督促有 关部门积极充分地履行职责
• 两个驱动力:自身利益所需,公共利益的责任感
第二节 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的对象
• 环境管理体制 – 理想的原则和要求
有限政府原则 合适的政府级别 完备的环境信息管理体系 执行能力与决策相匹配 充分评估与有力问责
第二节 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引导和制约与人、财、物有关的各项 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 及相互关系的总称。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厂区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厂区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规范厂区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区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厂房、办公楼、食堂、厕所、停车场等。
第二章公共区域洁净管理第3条厂区公共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无噪音污染。
第4条厂区公共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厕所、食堂等公共区域,应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加强对经常接触的表面的清洁,如门把手、扶手等。
第5条厂区公共区域内,设有垃圾箱或垃圾筒,并标明使用规则,员工应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保持垃圾箱、垃圾筒的清洁和整齐。
第6条厂区公共区域内,应设置各种设备、设施及器具,如温水器、饮水机、熨烫设备等,并进行定期清洗、维修及消毒。
第三章厕所管理第7条厂区内设有男女厕所,应保持洁净、卫生。
第8条厕所应设有充足的清洁用品,如肥皂、洗涤剂、卫生纸、手纸等,并定期补充。
第9条厕所应设有充足的清洁用具,如刷子、扫帚、拖把等,并定期更换。
第10条厕所应设置充足的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
第11条厕所内的马桶、地板、水槽等应定期清洁,特别是厕所内部及便座,应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并保持干净、无异味。
第12条厕所内不得随意堆放杂物,如厕纸、手纸等应投放垃圾筒。
第13条厕所内应设置充足的照明设施,保证足够的光照。
第四章食堂管理第14条厂区食堂应保持洁净、整洁,并保证有足够的用餐空间。
第15条厂区食堂应设有充足的器皿、餐具及清洁用品,并定期清洗、消毒。
第16条厂区食堂应提供卫生、健康的食品,遵守食品安全卫生法规。
第17条厂区食堂应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并定期检测水质。
第18条厂区食堂应设置充足的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
第19条厂区食堂应进行定期的卫生检查和清洁,特别是餐桌、厨房设备及油烟排放设施。
第五章停车场管理第20条厂区停车场应保持整洁、有序,并设有充足的停车位。
第21条厂区停车场应设置明确的停车标志和指示标志,保证员工能够方便找到停车位。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八篇)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公司厂区环境的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厂区环境的卫生设施的设置、建设、管理、维护和环境卫生的清洁打扫、废弃物清运处理。
第三条公司全体员工以及施工单位,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综合办为厂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室,负责全公司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应当加强环境卫生标准和制度的宣传,提高公司员工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第六条专职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文明作业。
任何人都应当尊重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
第七条公司的基建、绿化、生产、后勤等有关部门都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车间内(外包除外)的清扫保洁工作,由使用者承担。
第二章公共区域的清扫与保洁第九条厂区地面卫生:厂区地面卫生清扫专门由保洁公司负责,其卫生清扫范围是厂区内所有硬化路面(包括水泥路面及砖砌路面)第十条厂区绿化带卫生:公司各部门按照安全环保部划分的卫生责任区,负责清扫与保洁。
第十一条公司内部的施工场地由施工单位负责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第十二条相关部门与施工单位签订项目建设、改造等合同或协议时,要把有关由施工单位负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卫生管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处置等事项写进合同或协议。
第十三条临时占用道路或场地的部门,负责占用期间所占区域的清扫与保洁。
第十四条禁止在公司内部公共场地倾倒、堆放垃圾,禁止将卫生责任区的垃圾扫入道路或公共场地,禁止在厂区内焚烧垃圾和树叶,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废弃物。
第十五条禁止在树干、电线杆、建筑物等上面张贴各种海报、标语及广告宣传品(公司统一安排的除外)。
第十六条必须按安全部规定的区域和位置停放车辆,厂区内严禁乱停放汽车和自行车。
第十七条厂区内的树木、花草须加强养护和整修,保持鲜活完好;严禁损毁、攀摘各类花草或向绿化带抛弃垃圾,不准利用树木晾晒衣物。
第八章 区域环境管理

一、城市与城市环境管理概述
3.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①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2008年全世界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50%。2004年我国为41.7%而且 正在不断加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 占总人口49.68%。 ② 我国长期奉行‚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 政策,忽视了生活环境的保护,致使城市环 境的结构和功能不尽合理和很不完善。
2. 城市环境及其主要特征 城市环境是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一个 人工环境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① 社会经济系统对于城市环境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它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组成 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② 城市环境中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不独立和 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社会经济系统也 不独立不完整。 (什么是完整的生态系统?)
计堆存量已达 65 亿吨,占地 51680 公顷,其中危险废物约占 5%。
(2)污染来源 • 工业固体废弃物 • 废旧物资 • 城市生活垃圾
(据调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达80亿吨,2011)
(3)污染危害
侵占大量土地 污染空气
污染水体
垃圾爆炸事故
4. 城市噪声
(1)污染现状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 美国:70年代开始有环保局(EPA)组织进行系统性的环境质量调 查;美国贝利等人汇编出版《城市环境管理》,并在高校设立 ‚城市规划系‛或‚城市环境规划系‛。 前苏联:70年代设立城市建设研究所和城市环境保护研究室,并将 环保纳入城市的规划设计中。 日本:1974制定了国土利用计划法和全国的国土利用规划,并把城 市环境规划纳入城市的建设规划中。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从城市污染源调查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入手进 行城市环境管理。并自80年代以来,逐渐由单纯的环境污染控 制转向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河 ” 建 设 方 案 示 意 图
二、开发区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总原则(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具体原则: 1、开发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环境规划先行的原则,以
保障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间的统筹安排、合理布 局。 2、必须坚持环境管理工作与科技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强化 企业内部科学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如推行清洁生产审计等。 使环境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之中。 3、必须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既要追求引进项目 的经济收益,也要严格遵守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额;既要防 止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项目进入开发区,还要要求进入区 内的企业在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制度;既要关注土地利用率、 人均绿地面积,也要预留足够的污染治理用地;等
我国城市能源消耗同样以煤炭为主,城市大气污染 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的燃烧,煤炭燃烧排放的污染 物占城市全部大气污染的85%,其中烟尘占城 市总排放量的80%左右,SO2占90%左右 (1994年)。
2009年燃煤造成的污染占中国烟尘排放的70%、二氧化硫排放 的85%、氮氧化物排放的67%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80%。
境质量的恶化,可由此把它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单项指标。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和排污收费制度相结合,是我国城市环境管 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色。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 管理方法也逐渐暴露了许多问题:
1. 以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为控制对象的管理,只控制了污染源的排 放浓度,而忽略了污染物的流量,因此势必造成环境中污染物 总量的不断增加,从而保障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具体形式有定期的城考、创模等。
第二节 农村环境管理
一、农村环境 狭义的农村环境只指乡居和田园、山林、荒野,广义的则还
包括小城镇。 二、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一)水土流失 (二)沙漠化/荒漠化 (三)盐碱化 (四)农业面源污染
水土流失
沙漠化/荒漠化?
盐碱化
盐碱化
农业面源污染
2010年,204条河流40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 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长 江、珠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 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2)污染来源 1997年全国污水排放量约416亿吨。2011
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652.1亿吨。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指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进行控制。污染物总量控制包括地区的、部 门的、行业的、企业的总量控制等几个层次。
思考题:总量指标怎么确定?
(二)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包括以 下内容:
(1)排污申报 (2)总量审核 (3)颁发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 (天津市实例)
鸟栖息等。 社会经济功能:运输、灌溉、水产养殖、发电、饮用、观赏、
工业用水等。 2.同一流域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对水体功能的要求存在多样性,并
由此产生矛盾(扬州发电厂、索普)
第三节 域环境管理
(二)流域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 1、水量引起的问题 水量在时空上的分布不当,引起许多环境问题:洪涝、干旱。
上下游水资源利用人为分配不均导致社会经济问题。(如黄 河断流) 2、水质引起的问题 即水体污染。包括两方面原因: 一是人类在水域上的活动。如航运(船舶油污垃圾)、水产养 殖(网箱养殖等)、围湖造田/地等 二是人类在水体周边陆域上的活动。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 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云南洱海、滇池的例子对比)。
城市
工业
生活
废水
污水
55%
45%
1997年数据
2011年工业:生活=38%:62%; 2001-2010年,总污水排放 量年均增长4.7%,其中工业年增1.3%,生活年增6.9%。
• 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 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
• 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小幅下降,生活污 水的总量却在增加
1. 城市大气污染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3〕37号)文件提出到2017年,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
城市的经济状况和地理位置不同,其大气污染的 主要问题也不同。总体而言:北方为空气降 尘,南方为酸雨。
提问:酸雨的pH值多少为界?为什么?
课堂讨论:为何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第三节 流域环境管理
二、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1、从管理体制上必须设立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环境管理机
构; 2、在管理方法上必须坚持全流域环境规划优先; 3、在全流域环境规划和管理中,必须把资金政策、技术政
策、经济政策等有关内容包括在内; 4、在全流域的环境规划和管理中,必须附有保证规划和管
理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设计与审批程序。
简评退耕还林还草
三、乡镇企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我国乡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点分散、行业复杂,是农 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1、废气污染 土法炼硫、炼焦、窑业以及小化工等行业。 链接:洋垃圾 2、废水污染 废水危害较严重的有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和食品加工业。
小造纸厂排放的废水占乡镇企业总废水排放量的20%左右。 3、废渣污染 乡镇企业的废渣主要来自采掘业,由于采掘方法落后,矿石、
2. 城市水环境污染
(1)污染现状 • 据1997-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七大水系、部
分湖泊、水库和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有河则干’、‘有水皆污’
的状况。 • 多年来七大水系水质排序大体为(从好到坏)长江、珠江、
松花江、淮河、黄河、辽河、海河。
二、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二)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三)环境综合整治(城考,创模)
(一)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 度,其控制指标一般分三类:
➢综合指标 ➢类型指标 ➢单项指标
(一)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常用的单项指标。水环境:pH、水 ➢ 综合指温标、色度、臭味、溶解氧、生化需 综合指标氧一量般(包括BO污D染)物、的化产生学量需、氧产量生频率等。如污水排 ➢一➢ 般放类单分量型项为、指指( 肠 气化烟标标C杆 环学尘O菌 境氨污排D氮染、:放)、指量石气、C挥标、油温O挥发、废D类、发酚生气、颗酚类态排重粒、污类放染金物量、指、属、氰B细标最类二O化菌和大D等氧物数、物飘;化、理移大硫污大距温染、离p度指等H、标。三种。 任何一种氮物氧质化如果物在、环烃境类中、的一含量氧超化过碳一等定。限度都会导致环
第八章--区域环境管理
从地理空间的角度进行划分
• 环境管理作为社会公共管理的一种,必须落实到具体的 地理空间上,与人类的地理行政管理相结合,因此从这 个角度进行的环境管理分类又可统称为区域环境管理。 包括:
– 城市环境管理 – 农村环境管理 – 流域环境管理 – 开发区环境管理 – 等等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管理,而作为人类 社会经济行为最为密集的区域——城市,必然是环境管 理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城市环境管理。
一、城市与城市环境管理概述 二、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城市与城市环境管理概述
3.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①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2008年全世界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50%。2004年我国为41.7%而且 正在不断加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 占总人口49.68%。
流域:以河流或者湖泊、水库、海湾等水体为 主体的陆域汇流区域,称为流域。
• 一、流域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 二、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流域环境管理
一、流域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一)流域水体功能的多样性 1.水体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社会经济功能并存,并由此产生矛盾 自然生态功能:涵养湿地、调节气候、补给地下水、输沙、鱼
(三)环境综合整治
所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就是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整体功能 出发,运用综合的对策、措施来整治、保护和塑造城市环 境,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 (既包括直接的污染物的管理,也包括资源、生态的保护 和管理,还包括节水、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管理。 )
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综合整治目标 2.科学制定综合整治方案 3.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整治方案。
② 我国长期奉行“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 政策,忽视了生活环境的保护,致使城市环 境的结构和功能不尽合理和很不完善。
一、城市与城市环境管理概述
(二)几种主要的城市环境问题 1. 城市大气污染 2. 城市水环境污染 3. 城市固体废物 4. 城市噪声
1. 城市大气污染
我国能源和消费构成中煤占主要地位。煤炭在一次 能源中占70%以上。全国直接燃煤占总煤耗量 的84%。与世界能源构成相比,我国煤炭的比 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以上。因此我国的大气 污染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严重。
(2)污染来源 • 交通噪声 • 工业噪声 • 生活噪声 • 施工噪声
(3)污染危害
• 对听觉的影响 • 其它生理效应 • 心理效应 • 对动物的影响
一、城市与城市环境管理概述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 美国:70年代开始有环保局(EPA)组织进行系统性的环境质量调
查;美国贝利等人汇编出版《城市环境管理》,并在高校设立 “城市规划系”或“城市环境规划系”。 前苏联:70年代设立城市建设研究所和城市环境保护研究室,并将 环保纳入城市的规划设计中。 日本:1974制定了国土利用计划法和全国的国土利用规划,并把城 市环境规划纳入城市的建设规划中。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从城市污染源调查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入手进 行城市环境管理。并自80年代以来,逐渐由单纯的环境污染控 制转向城市生态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