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有关的古诗词

合集下载

以诚信为主题的古诗

以诚信为主题的古诗

以诚信为主题的古诗
以下是以诚信为主题的古诗:
《绝句》
唐·杜甫
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结交须胜己,要盟思薄躬。

《墨子·尚贤上》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

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四者为法。

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已。

故百工从事,皆有法而不可循。

《礼记·大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先齐家,齐家先修身;修身先正心;正心先诚意;诚意先致知;致知先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关于诚信的古诗

关于诚信的古诗

关于诚信的古诗《诚信歌》
宋·程颐
人无诚不立,业无信不兴。

言必信行必果,天地自分明。

《诚为本》
唐·李白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言必信,行必果,诚为本兮信为基。

《立信》
宋·王安石
一言为重百金轻,诺许他人须践行。

失信人如失人心,诚者始得众人情。

《信誓》
唐·白居易
誓以诚信为本心,不负天地不负人。

言出必行真君子,千金一诺重如金。

《诚信行》
元·王冕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诚信为立身之本,无信则无以立人。

《诚为贵》
宋·陆游
诚为贵兮信为珍,千金难买此心真。

若得诚信常相伴,人生何处不逢春。

《信义》
明·于谦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信义在人间。

《诚信》
清·郑燮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

《守诚》
宋·杨万里
守诚为立身之本,失信则无以立身。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信之道贵如金。

《信守》
唐·孟郊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信守承诺如金坚,失信则如土崩摧。

表达诚信的古诗词

表达诚信的古诗词

表达诚信的古诗词1.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就像做生意时,答应了顾客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不是基本的诚信吗?比如你承诺了按时交货,那就得说到做到啊!2. “一言为重百金轻。

”这话说得太对啦!就像朋友之间,你说了会保守秘密,那就绝对不能泄露,不然友谊的小船可就翻啦!比如你对朋友保证不说出去,那就要坚守承诺呀!3.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哇,这体现出诚信的分量多重啊!好比你和别人约定一起做事,你可不能轻易反悔,得负责到底呀!比如你们说好要合作完成一个项目,那可不能中途撂挑子哦!4.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诚信就如同衣服一样重要呢!就好像在工作中,你承诺的工作任务,就得认真完成,这不就是穿着诚信的“衣裳”吗?比如你说会努力达成业绩目标,那就得全力以赴呀!5.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真的呀,诚信在任何时候都很关键呢!就像老师对学生的承诺,说会帮助他们进步,那就得用心去做呀!比如老师答应给学生辅导功课,那就不能食言哦!6.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简直太深刻了!就好比与人交往,真诚守信是必须的呀!比如你和别人交往时一直真诚待人,那肯定能收获好的关系呀!7.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可不就是这样嘛!就像答应了家人要早点回家,你就不能言而无信呀!比如你说好了几点回去,那就得遵守呀!8.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这多直白呀!就像在团队里,你说的话得算数,不然怎么让人信任你呢!比如你承诺会承担某项责任,那就得好好履行呀!9.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太对啦!就好像求职面试时,你说自己能胜任,那就得用行动证明呀!比如你说自己有某方面的能力,那就得展现出来呀!10.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这真的是真理呀!就如同在恋爱中,你对另一半的承诺,那可得说到做到呀!比如你答应陪对方过生日,那就不能忘记呀!我觉得诚信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呀,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应该始终坚守诚信,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顺畅呀!。

守信的诗句

守信的诗句

守信的诗句(一)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侠客行》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守信的诗句(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守信的诗句(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孟子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侠客行》守信的诗句(四)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扩展阅读:关于守信的诗句名言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

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

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

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

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同“言必信,行必果”。

关于讲诚信的古诗古词

关于讲诚信的古诗古词

关于讲诚信的古诗古词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作品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与诚信相关的古诗词:
1.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论语·颜渊》)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说的话,用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

形容说话算数,一言九鼎。

2.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白《侠客行》)
这句诗描述了侠客们重信守诺的品质,即使是五岳大山,也比不上他们许下的诺言重要。

3.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李白《赠友》)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海和山岳都可能倾倒,但许下的诺言却始终不会改变。

强调诚信的可贵。

4.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这句话以石头和丹砂为喻,说明诚信如同石头和丹砂一样,具有坚不可摧、永不改变的特性。

5.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这句话指出,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强调诚实守信是人应有的美德。

6.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做事通常都有个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

告诫人们要坚守诚信,善始善终。

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这句话描述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行事坦荡,说话算数;小人则斤斤计较,不讲信用。

强调诚信是君子之风。

这些古诗词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

表示守信的五个古诗词

表示守信的五个古诗词

表示守信的五个古诗词
1、《酬崔五郎中》——唐代李白。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现代译文是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2、《论语·为政》——春秋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现代译文的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3、《侠客行》——唐代李白。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现代译文的意思是三杯热酒下肚,便慷概许诺,愿为知己两助擂刀,一诺重于泰山。

4、《礼记·大学·修身》——战国墨翟。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现代译文意思是意志不坚强,智慧就不会有高境界,说话不诚信,做事就不会有好结果。

5、《韩非子·解老》——战国韩非。

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

现代译文是说内部和外部要相互对应,言行要一致。

关于诚信的古诗词

关于诚信的古诗词

关于诚信的古诗词:
商鞅
[作者] 王安石[朝代] 宋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游终南山
[作者] 孟郊[朝代] 唐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题张老松树
[作者] 宋之问[朝代] 唐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

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折剑头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后汉门·杨震
[作者] 周昙[朝代] 唐
为国推贤匪惠私,十金为报遽相危。

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

诚信的古诗词

诚信的古诗词

诚信的古诗词关于诚信的古诗词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一条连接友谊的线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诚信的古诗词,欢迎来参考!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言:言谈。

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

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

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

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操履:操守。

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

明·洪自诚《菜根谭》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明·薛瑄《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

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诚:真诚。

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真诚是没有止境的。

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

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

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

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汉·荀悦《申鉴·俗嫌》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

心地:佛教语。

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

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左氏辨》容:仪表容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

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一事真,百事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一言不实,百事皆虚。

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8回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汉·乐府古辞《满歌行》聪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

清·李光地《性理精义》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宋·包拯《明刻本附录》清心:摒除私心杂念。

直道:率直地为人。

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

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直:刚直,坦直。

立地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

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聪明正直者为神。

唐·柳宗元《骂尸虫文》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周:道义上的结合。

比:勾结。

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淮南子·缪称训》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

明·谢榛《四溟诗话》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行为正直,心无愧惧。

●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

清·赵尔巽《清史稿》立身:指为人。

制行:指处事。

慝(tè):奸邪。

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心正不怕影儿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正:纯正,端正。

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容:让,允许。

复:再。

妒:妒忌,忌恨。

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容。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心正何愁着鬼迷。

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直:正直,合理。

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好谀是人生大病。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

晋·傅玄《履铭》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崔彦昭传》标:标杆。

心正必无恶行。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宋·苏轼《私试策问》身:自己。

人:别人。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五代·后周·冯道《偶作》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

方寸:指心。

●宁为直伐,不为曲全。

明·王廷陈《矫志篇》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

汉·崔寔《政论》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

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唐·白居易《折剑头》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它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用心莫如直。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为人应正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