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房常用数据

合集下载

常用荷载取值

常用荷载取值

1.2 正常使用活荷载标准值(KN/m2):(1)住宅、宿舍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0;(2)办公、教室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3)食堂、餐厅取2.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4)一般阳台取2.5;(6)卫生间取2.0~2.5(按荷载规范);设浴缸、座厕的卫生间取4.0;(7)住宅厨房取2.0,中小型厨房取4.0,大型厨房取8.0(超重设备另行计算);(9)商店、展览厅、娱乐室取3.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3.5;(10)大型餐厅、宴会厅、酒吧、舞厅、健身房、舞台取4.0;(11)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坐位的看台、公共洗衣房取3.0;(12)小汽车通道及停车库取4.0;输入:无覆土的双向板(板跨≥2.7m):板、次梁取28,主梁取20;覆土厚度≥0.5m 的双向板(板跨≥2.7m):板取≤28, 梁参考院部《消防车等效荷载取值计算表》;(14)书库、档案库取5.0;(15)密集柜书库取12.0;(16)大型宾馆洗衣房取7.5;(17)微机房取3.0;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取≥5.0,或按实际;(18)电梯机房、通风机房取7.0;通风机平台取6(≤5号风机)或8(8号风机);(20)水泵房、变配电房、发电机房、银行金库及票据仓库取10.0;(21)管道转换层取4.0;(22)电梯井道下有人到达房间的顶板取5.0。

1.3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KN/m2):(1)上人屋面取2.0;(2)不上人屋面取0.5;强构造措施或按积水深度采用。

(4)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一般取10.0,塔楼内顶板一般不少于5.0;高低层相邻的屋面,低屋面应考虑施工荷载不少于4.0;其分项系数取1.0。

注:当利用顶板上的覆土层荷重代替施工荷载时,必须在图上注明覆土层须待上部主体结2.4 楼(屋)面附加恒荷载标准值(KN/m2):例如:板面层附加恒载取值:(公建另定)根据建筑楼面作法,楼层面层荷载: 1.1 KN/m2板底: 0.4 KN/m2合计楼层面层恒载: 1.5 KN/m2上人屋面及露台(板顶+板底): 2.5 KN/m2(平屋面建筑找坡距离较大时,应核算找坡附加荷载,该情况在公建比较常见)屋面起坡30°时 q 恒放大1.15屋面起坡40°时 q 恒放大1.31屋面起坡45°时 q 恒放大1.41(2)住宅厨房:需考虑吊顶时取1.2(活载≥2.5时取1.0);(3)卫生间下沉板:按实际填料重计算确定;(用轻质填充料时需在图中注明填充材料的允许容重)构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回填。

常用荷载取值

常用荷载取值

1.1 风荷载:1.2 正常使用活荷载标准值(KN/m2):(1)住宅、宿舍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0;(2)办公、教室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3)食堂、餐厅取2.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4)一般阳台取2.5;(5)人流可能密集的走廊/楼梯/门厅/阳台、高层住宅群间连廊/平台取3.5;(6)卫生间取2.0~2.5(按荷载规范);设浴缸、座厕的卫生间取4.0;(7)住宅厨房取2.0,中小型厨房取4.0,大型厨房取8.0(超重设备另行计算);(8)多功能厅、阶梯教室有固定坐位取3.0;无固定坐位取3.5;(9)商店、展览厅、娱乐室取3.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3.5;(10)大型餐厅、宴会厅、酒吧、舞厅、健身房、舞台取4.0;(11)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坐位的看台、公共洗衣房取3.0;(12)小汽车通道及停车库取4.0;(13)消防车通道:单向板取35.0;双向板楼盖、无梁楼盖取20.0;注:消防车超过300KN时,应按结构等效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

结构荷载输入:无覆土的双向板(板跨≥2.7m):板、次梁取28,主梁取20;覆土厚度≥0.5m 的双向板(板跨≥2.7m):板取≤28, 梁参考院部《消防车等效荷载取值计算表》;(14)书库、档案库取5.0;(15)密集柜书库取12.0;(16)大型宾馆洗衣房取7.5;(17)微机房取3.0;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取≥5.0,或按实际;(18)电梯机房、通风机房取7.0;通风机平台取6(≤5号风机)或8(8号风机);(19)制冷机房、宾馆储藏室、布草间、公共卫生间(包括填料隔墙)取8.0;(20)水泵房、变配电房、发电机房、银行金库及票据仓库取10.0;(21)管道转换层取4.0;(22)电梯井道下有人到达房间的顶板取5.0。

1.3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KN/m2):(1)上人屋面取2.0;(2)不上人屋面取0.5;(3)屋顶花园取3.0(不包括花圃土石材料);注:施工或维修荷载较大时,屋面活荷载应按实际情况采用;因排水不畅、堵塞等,应加强构造措施或按积水深度采用。

数据中心空调设计部分技术参数解析

数据中心空调设计部分技术参数解析

(1)以下参数选择皆以济南为例(室外参数34.7℃/26.8℃)(2)冷冻水供回水温度:12/18℃;(3)室内精密空调送回风温差应为8-15度(通常可取12℃左右,详第(5)、(6)条相关参数说明)且送风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主机房露点温度≤27℃);(4)对单台机柜发热量大于4kW的主机房,宜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上回风)、行间制冷空调前送风(后回风)等方式,并宜采取冷热通道隔离措施。

(5)机房区域环境参数要求:参第(6)条(6)冷通道送风极限参数:23.2℃/17.8℃/60%/14.8℃。

(7)主机房按照露点温度27℃相对湿度60%计算,对应回风参数36℃/28.9℃/60%/27℃;当按照最大送回风温差15℃计算时对应回风状态参数39℃/29.5℃/50.4%/26.8℃。

(8)水冷冷水机组冷却水补水量,其储水装置应满足A级数据中心12h用水量需求。

W补=a*LQ*(1.1-1.2)*(1%-2%)*12h,压缩制冷时a=0.2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a=0.3。

(9)封闭冷通道,一般采用地板下送风,地板架空高度≥500mm ;(10)封闭热通道,提高回风温度;(11)蓄冷装置供应冷冻水的时间不应小于不间断电源设备供电时间(A 级15分钟,B 级7分钟)(12)冷冻水与机组送风温差,可控制冷冻水进水温度+10℃等于机房区域内送风温度,一般能够满足机组送风出风温度与冷冻水回水温差达到4-5℃左右。

原理是在保证末端精密空调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尽力提高制冷机组冷媒蒸发温度,充分利用过渡季节及冬季室外自然冷却,扩大自然冷却时间,减少机组运行功率。

(13)关于冷却塔冷却水出回水32℃/37℃相关问题,当工况条件室外湿球温度考虑28℃时,为保证冷却塔的正常工作,需要在28℃的基础上增加逼近温度,逼近温度一般为3-5℃,取中间数值4℃作为逼近温度,这样冷却塔出水温度便设计为28+4=32℃,按照供回水温差5℃计算,则冷却塔回水温度可取为37℃。

常用荷载取值

常用荷载取值

1.1风荷载:1.2正常使用活荷载标准值(K N/m2):(1)住宅、宿舍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0;(2)办公、教室取2.0;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3)食堂、餐厅取2.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2.5;(4)一般阳台取2.5;(6)卫生间取2.0~2.5(按荷载规范);设浴缸、座厕的卫生间取4.0;(7)住宅厨房取 2.0,中小型厨房取 4.0,大型厨房取8.0(超重设备另行计算);(9)商店、展览厅、娱乐室取3.5;其走廊、楼梯、门厅取3.5;(10)大型餐厅、宴会厅、酒吧、舞厅、健身房、舞台取4.0;(11)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坐位的看台、公共洗衣房取3.0;(12)小汽车通道及停车库取4.0;输入:无覆土的双向板(板跨≥2.7m):板、次梁取28,主梁取20;覆土厚度≥0.5m的双向板(板跨≥2.7m):板取≤28,梁参考院部《消防车等效荷载取值计算表》;(14)书库、档案库取5.0;(15)密集柜书库取12.0;(16)大型宾馆洗衣房取7.5;(17)微机房取3.0;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取≥5.0,或按实际;(18)电梯机房、通风机房取7.0;通风机平台取6(≤5号风机)或8(8号风机);(20)水泵房、变配电房、发电机房、银行金库及票据仓库取10.0;(21)管道转换层取4.0;(22)电梯井道下有人到达房间的顶板取5.0。

1.3屋面活荷载标准值(K N/m2):(1)上人屋面取2.0;(2)不上人屋面取0.5;或按积水深度采用。

(4)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一般取10.0,塔楼内顶板一般不少于5.0;高低层相邻的屋面,低屋面应考虑施工荷载不少于4.0;其分项系数取1.0。

注:当利用顶板上的覆土层荷重代替施工荷载时,必须在图上注明覆土层须待上部主体结2.4楼(屋)面附加恒荷载标准值(K N/m2):例如:板面层附加恒载取值:(公建另定)根据建筑楼面作法,楼层面层荷载:1.1K N/m 2 板底:0.4K N/m 2 合计楼层面层恒载:1.5K N/m 2 上人屋面及露台(板顶+板底):2.5K N/m 2 (平屋面建筑找坡距离较大时,应核算找坡附加荷载,该情况在公建比较常见)屋面起坡30°时q恒放大1.1 5 屋面起坡40°时q恒放大1.3 1 屋面起坡45°时q恒放大1.4 1 (2)住宅厨房:需考虑吊顶时取1.2(活载≥2.5时取1.0);(3)卫生间下沉板:按实际填料重计算确定;(用轻质填充料时需在图中注明填充材料的允许容重)构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回填。

数据中心常用制冷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常用制冷解决方案
1、房间级风冷型空调机组
小型数据中心制冷解决方案
空调机型号
SD(U)A0151
总冷量(Kw)
5.5
总显冷量(Kw)
5.2
总风量(m3/h) 1580
SD(U)A0251 7.7 6.1 1580
SD(U)A0331 9.3 7.4 1950
SD(U)A0351 12 10.4 3020
空调机型号
SUA0501
总冷量(Kw)
15.4
总显冷量(Kw) 14.9
总风量(m3/h) 4700
● 6种规格产品
SDA0501 15.4 15.4 4940
SUA0601 18 15.9 4700
SDA0601 18.1 16.3 4940
数据中心常见制冷方式对应空调类型
风冷型空调机组
1、房间级风冷型空调机组
中大型数据中心制冷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常用的制冷解决方案
施耐德电气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华东区售前技术工程师 韩超
主要内容
● 数据中心13种散热方法
● 数据中心常见制冷方式对应空调类型
风冷型空调机组 水冷型空调机组 乙二醇/乙二醇自然冷却型空调机组 冷冻水型空调机组 双冷源型空调机组 冷水机组 自然冷却空调机组 顶置空调机组
TUAV0721
总冷量(Kw)
26
总显冷量(Kw) 26
空调机型号
TDAV0721
总冷量(Kw)
26
总显冷量(Kw) 26
总风量(m3/h) 8220
TUAV0722 26 26
TDAV0722 26 26
8220
TUAV0921 31.8 30.2
TDAV0921 31.8 30.2 8220

高效制冷机房技术规程t

高效制冷机房技术规程t

高效制冷机房技术规程t一、前言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越来越受到关注。

制冷机房是数据中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服务器等设备的稳定运行。

为了保证机房的高效运行,制冷系统必须具备高效性、稳定性、可靠性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高效制冷机房技术规程。

二、制冷机房设计1. 制冷系统选型根据机房面积、热负荷等参数,选择适合的制冷系统。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精密空调和水冷系统两种。

2. 空气流通设计机房内部空气流通要合理,避免死角和热点区域的产生。

同时要注意空气流通方向和速度,以保证整个机房内部温度均匀。

3. 供电系统供电系统是整个机房运行的基础,必须要有备用电源,并且应该能够满足所有设备所需电力。

三、精密空调选型1. 制冷量计算根据机房面积、服务器数量等参数计算出所需制冷量。

一般来说,每个服务器需要2-3KW的制冷量。

2. 风量计算根据机房内部空气流通情况,计算出所需的风量。

一般来说,每个服务器需要200-300立方米/小时的风量。

3. 空调品牌选择选择知名品牌,同时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维修保养等因素。

四、水冷系统设计1. 水冷系统选型根据机房面积、热负荷等参数,选择适合的水冷系统。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直接水冷和间接水冷两种。

2. 水流量计算根据机房内部空气流通情况和设备散热情况,计算出所需的水流量。

3. 冷却塔选型选择适合机房使用的冷却塔,并且要注意其性能和维护保养。

五、制冷机房运行管理1. 温度监测必须安装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 空气过滤必须安装空气过滤器对进入机房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避免灰尘等杂质对设备的损坏。

3. 维护保养定期对制冷系统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六、总结高效制冷机房技术规程是保证机房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以确保机房的高效、稳定、可靠运行。

暖通专业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常用数据

暖通专业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常用数据

暖通专业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常用数据一、排烟:风井风速宜按8m/s,不超过10m/s。

百叶风速宜按5m/s,不超过m/s。

每100m2防烟分区的系统风井面积为0.4m2,百叶面积为0.7。

二、排风:风井风速宜取4.5m/s,不超过7m/s。

百叶风速宜按2.5m/s,不超过5m/s。

三、防烟:风井风速宜取10m/s,不超过12m/s。

百叶风速宜按7m/s,不超过10m/s。

四、风口面积有效系数:防雨百叶0.5,一般送风口0.95,单层百叶0.9,双层百叶风口0.7~0.82,散流器实际出口面积为颈部面积的0.9。

一、地下车库(按照防火分区面积4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两个排风机房;一个送风机房。

2.排风及送风机房面积:排风机房4*5 m2(两个);送风机房5*6m2。

3.排风及送风竖井面积:排风竖井2m2(两个);送风竖井3m2。

4.排风及送风百叶面积:排风防雨百叶5m2(两个);送风防雨百叶8 m2。

二、地下车库(按照防火分区面积4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一个排风机房;一个送风机房。

2.排风及送风机房面积:排风机房5*7m2;送风机房5*6m2。

3.排风及送风竖井面积:排风竖井4m2;送风竖井3m2。

4.排风及送风百叶面积:排风防雨百叶10m2;送风防雨百叶8m2。

三、地下需要设计空调房间(按照防火分区面积1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一个排风兼排烟机房,一个新风兼补风机房。

2.机房面积:1)排风兼排烟机房:排风、排烟风机水平布置30m2,排风、排烟风机垂直布置20m2。

净宽不低于3.6m2)新风兼补风机房25m2,净宽不低于3.6m。

3.排风及送风竖井面积:排风竖井0.7~0.8m2;送风竖井0.6m2。

四、地下仅设计通风及防排烟房间(按照防火分区面积1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一个排风兼排烟机房,一个送风兼补风机房。

2.机房面积:1)排风兼排烟机房:排风、排烟风机水平布置30m2,排风、排烟风机垂直布置20m2。

常用建筑设计经验数据(不断更新)

常用建筑设计经验数据(不断更新)

常⽤建筑设计经验数据(不断更新)给排⽔:1.⽣活⽤⽔贮⽔池容积:计算见规范,最⾼⽇⽤⽔量的15%-20%(⼩区),20%-25%(建筑),⽔池不宜邻电⽓或居住⽤房,⽔池内宜设吸⽔坑,⽔池侧⾯距墙不⼩于0.7m(侧⾯⽆管道)或1.0(侧⾯有管道),池顶净空不⼩于0.8m,不宜邻电⽓⽤房和居住⽤房,⽔池内宜设吸⽔坑。

()2.消防⽤⽔量计算,见消防设计规范3.⽣活⽤⽔⾼位⽔箱:计算见规范,⽔箱与周边墙体距离同上,箱底距板顶不⼩于0.8m4.⽣活⽔池周围10m内不得有化粪池,2m内不得有污⽔管。

5.管道敷设6.给⽔管道,管道外壁距建筑外墙不宜⼩于1m,⾏车道下覆⼟不⼩于0.7m,管顶最⼩不⼩于冰冻线下0.15m7.室外综合管沟内给⽔管与各种管道间净距不⼩于300,8.给⽔管得不穿越⼤⼩便器,且⽴管距⼤⼩便器不得⼩于0.5m9.塑料给⽔管不得布置在灶台上⽅,明设塑料给⽔管距灶台不⼩于0.4m,距燃⽓热⽔器不⼩0.2m,达不到要保护措施10.给⽔管避免穿越⼈防地下室11.管道井尺⼨⼯作宽度不⼩于0.6m12.⽔泵基础⾼出地⾯不⼩于0.1m13.泵房要减震防噪,检修场地,四周通道不⼩于0.7m,泵房配电控制柜前通道1.5m14.⼩区排⽔管覆⼟深度:⼩区道路下不⼩于0.7m15.塑料排⽔管距离燃⽓灶不⼩于0.4m16.⼤便器排⽔管最⼩管径不得⼩于100mm,厨房⽴管管径不⼩于75mm17.室外⽣活排⽔管管径⼩于160时,检查井间距不宜⼤于30m,管径⼤于200时,检查井间距不宜⼤于40m18.洗⾐机应设专⽤地漏,不得接⼊⾬⽔管道。

19.淋浴室,每4-5个淋浴器可设⼀个直径100的地漏20.塑料排⽔⽴管每6层设⼀个检查⼝,并在最低和最⾼层设检查⼝,⽴管拐弯处设检查⼝,检查⼝设在距离地⾯1m以上21.⾼标准住宅,公建,10层及10层以上⾼层应设通⽓⽴管,⾼出屋⾯不得⼩于0.3m且应⼤于最⼤积雪厚度,周围4m以内有门窗时,应⾼出窗顶0.6m 或引向⽆门窗⼀侧,在经常有⼈停留的屋⾯应⾼出屋⾯2m22.污⽔集⽔池有效容积不宜⼩于⼀台污⽔泵5min出⽔量且每⼩时启动次数不宜超过6次,最低⽔位应满⾜吸⽔要求,集⽔池底有不⼩于0.05坡度坡向泵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房综合设计参数·何青
注:制冷机房屋架下的标高,应根据机组的型号,并考虑安装和检修时便于起吊设备和主要部件(通常取3.6—5.0m)。

如机房内设置起重机,还应考虑起重机所占的空间高度。

注:机房测量仪表比较集中的地方,或个别设备处须加大照度时,可以采用局部照明。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布局:
a.大中型制冷机房内,主机宜与辅助设备及水泵等分间布置。

应设值班室控制室
维修间和卫生设施,并应设置通讯装置。

为使操作人员根据制冷压缩机或溴冷主机的运行声音来判断制冷机是否运行
正常,防止风机水泵等噪声声影响,可将主机间与辅助设备间用隔墙分开,但
必须设有联通的出入口。

而中小型站房可将主机间与辅助设备安装在同一站房
内。

b.制冷机房宜与空调机房分开设置。

c.制冷机房的变电间和配电间应紧靠主机间。

d.氨制冷的主机间不宜设在地下室,也不宜其他厂房共同建筑在一起。

溴化锂吸
收式制冷机房,可以不受此限。

e.氨制冷机房应设置两个尽量远离的对外出口,其中至少一个出口直接对外,大
门应设计成由室内向外开。

f.氨制冷站房向外开启的门不允许直接通向生产厂房通风室或空调室;为了便于
管理,无毒制冷剂的制冷机房其门可以直接通向厂房和通风室。

g.吊装、维修空间
建筑设计中,应根据需要预留大型设备的进出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并应配备
必要的起吊设施。

机房内应考虑留出必要的检修用地,当利用通道作为检修用地时,应根据设备
的种类和规格而适当加宽。

布置卧式管壳式冷凝器/蒸发器冷水机组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时,必须考虑
在其一端预留清洗和更换管簇的必要距离。

2.电气
a.电气设备和控制仪表应布置于在室内。

b.氨制冷机房的开关,应布置于在外门附近。

发生事故时,应有立即切断电源的
可能性,但事故照明不得切断。

3.采光
制冷机房须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其窗孔投光面积与站房地面面积的比例不宜小于1:6。

4.通风
主机间和设备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这对氨制冷站房尤为重要。

应尽量安排好穿堂风或其他形式的自然通风措施。

主机间和设备间内应保证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还需设计不小于8次的换气次数事故通风装置。

设在氨机器间或设备间内的事故通风机及其电动机,均应采取防爆措施,对于通风机管道亦应选用非燃材料。

5.防冻
制冷机房温度:为防止设备冻裂,停机的值班温度不应低于5℃。

采暖地区冬季工作的站房温度不应低于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