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古诗纸上作业——《杂诗》1

合集下载

《杂诗》

《杂诗》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悟诗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的特点。
杂 诗
(唐)王维 杂诗,是指随时产生的 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 目的诗歌。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 2、了解作品内容,体味作者的 感情。
jūn
杂 诗
-----读 准 字 音
君自故乡来,

(唐)王维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zhuó
寒梅著花未?
-----读 准 节 奏
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王维 抒发游子 的思乡之 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思念家乡,急切相问。“应知”一词 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 情的深切乡思,透露出一种亲切。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借问梅花,寓巧于朴。“寒梅”是故乡的一种象 征,诗人将思乡的情感寄托在“梅花”这一意象上。
王维,著名的唐代诗 人。王维自幼聪颖,九 岁时就能作诗写文章, 擅长绘画,会演奏各种 乐器,是个多才多艺的 才子。
《江干雪霁图 》
王维

掌握基本常 识
《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 王维 _________ 代诗人,外号 。 唐 “诗佛”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他的诗具有“___________,_ ”
杂 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来 日: 来的那一天。 绮(qǐ)窗: 雕刻花纹的窗子。 寒梅: 冬天开的梅花。 著(zhuó)花: 著,开放; 著花,开花。
请你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的原文及赏析

《杂诗》的原文及赏析

《杂诗》的原文及赏析《杂诗》的原文及赏析【诗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出处】唐·沈佺期《杂诗》【意思】少妇我今怀相思意,恰如郎君别时情。

谁能率兵挥大旗,一举克敌攻取其都城。

【鉴赏】在闺房中的年轻妇女,到春天的时候,自然有着深刻的相思; 在外面服役的丈夫,在昨夜里也有牵记妻子的情怀。

【鉴赏】闺中少妇此时此刻面对明月怀念征人的满怀愁绪,又何尝不是征戍未归的丈夫在同一时刻对于她的呢?诗句描写了被分散的家人互相思念彼此的感人场景。

独守空闺的少妇担忧着丈夫的安危,远在千里之外的征人回想着家中的温馨,两人同时仰望空中的一轮明月,任皎皎月华静静地洒在他们身上,相望不相闻的断肠之痛可想而知。

“今春意”和“昨夜情”本是同一种情感,却被诗人别出心裁地分开来写,隐隐暗示着少妇所思念的良人极有可能已经化为“无定河边骨”。

诗句通过对比两人的伤怀,映射的却是所有被战争分离的家庭的伤痛,含蓄自然,感人至深。

【全诗】《杂诗》.[唐].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释】①黄龙戍:唐时派兵防戍的东北要塞,在今辽宁朝阳一带。

②频年:连年。

解兵:撤兵,罢兵。

③二句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之意。

意谓闺中和营地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之下,少妇在闺中思夫之情,可随月光而传到征夫心中,征夫也感到昔日与妻子闺中赏玩的月,长在营地照着他,所以都觉得月之可。

可怜:可爱。

汉家,借指唐朝。

④二句进一步写两地长期相思。

今春指此刻相思,昨夜指别离开始的相思,互文见义,表示年年、夜夜相思的情意。

良人:丈夫。

⑤二句意谓希望有人能统帅军队,一举破敌,使征夫和少妇早日团聚。

将(jiang):统率。

旗鼓:代指军队。

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龙城:见前杨炯《从军行》注。

【题解】这是一首通过闺中少妇和黄龙征夫的两地相思表现征戍之苦的诗。

“杂诗”的`意思就是不拘流俗、遇物即言。

《杂诗》原文及赏析

《杂诗》原文及赏析

《杂诗》原文及赏析《杂诗》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杂诗》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诗词赏析:“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陶渊明善于把人所共知、反习而不察的人生体验指点出来,而且用的是极自然极简练的语言。

这往往使人感到又惊讶又亲切。

此二句即一好例。

诗人回忆自己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对于人类来说,珍惜生命价值、珍惜寸阴之精神乃是长青的。

“无乐自欣豫”的“自”字,下得准确而微妙,直道出年青生命自身无穷的活力与快乐。

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向上的'生命情调。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向上的精神生命受了文化的教养,便升华出“猛志”。

按照传统文化,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志向。

“猛志”之猛,突出此志向之奋发、凌厉。

“逸”,突出此志向之远大、超越。

“骞翮”即展翅,“翥”者、飞也。

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以上四句回忆少壮时代生命情调,诗情从容之中,而有飞扬之势。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年光苒苒流逝,当年那种雄心,渐渐离开了自己。

诗情由此亦转为沉抑。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即便遇上了欢乐的事情,也不再能欢乐起来,相反,常常怀有深深的忧虑。

此二句写出人到中年、晚年之体验,与起笔二句形成深刻对照。

诗人对自己的遭遇、时代,一概略而不言,唯反求诸己。

所以写出的实为一种人生体验之提炼,一种生命自身的忧患意识。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气力渐渐衰退,转而感到一天不如一天了。

《杂诗》古诗原文及赏析

《杂诗》古诗原文及赏析

《杂诗》古诗原文及赏析《杂诗》古诗原文及赏析古诗《杂诗》年代:唐作者:王维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古诗《山中》年代:唐作者: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作品赏析【注解】:"荆溪白石出"一作“溪清白石出”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

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

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

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

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

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

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

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

“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

《杂诗》-精品文档

《杂诗》-精品文档

《杂诗》汇报人:日期:•《杂诗》的背景与作者•《杂诗》的内容与主题•《杂诗》中的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目录•《杂诗》的影响与价值•《杂诗》的解读与赏析•《杂诗》的传承与发展01《杂诗》的背景与作者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们生活困苦。

时代背景作者曹丕在政治斗争中受挫,心灰意冷,转而追求自我解脱和心灵宁静。

个人背景《杂诗》的创作背景姓名:曹丕生平: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文学家,史学家。

成就:在文学、诗词、书法等领域均有较高造诣。

作者介绍悲凉、沉郁,既有对人生的感悟,又有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形式自由,内容深沉,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深度。

作品风格与特点特点风格02《杂诗》的内容与主题诗中描绘了山川、草木、风云、鸟兽等自然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感慨反映社会现实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时光、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诗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030201内容概述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思考,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追求真理和幸福。

生命意识诗中描写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离别的深深眷恋。

离别之情诗中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深刻关注,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为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社会批判主题思想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动。

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世界。

对比与象征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社会现实进行对比,将生命意识与离别之情进行象征,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艺术手法与技巧03《杂诗》中的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情感表达方式直接表达诗人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心忧炭贱愿天寒”直接表达了卖炭翁内心的忧虑和期盼。

《杂诗》ppt课件

《杂诗》ppt课件
采购分类
品名
规格
厂家
自代
丹七片(长仙)
0.3g*40s
郭化市瑞隆药业
31
l 1)所含丹参,三七,两者合用是治疗心脉瘀阻、胸痹绞痛的良药l 2) 片剂易口服,携带方便
卖点
32
通 用 名: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类 别:心脏病用药作 用:心绞痛,用于预防心绞痛初发后的再次发作。不良反应:1.常见为胃肠道反应,如胃痛和胃肠道轻微的出血。2.在治疗初期,可能产生硝酸盐性头痛和皮肤血管扩张,常在连 续服用数日后此症状可以消失。联合用药: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 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大症状,此治疗方案仅 为症状缓解方案: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门冬氨酸钾镁+其他病因治疗药物注意事项:对本品活性成分或同类药物过敏、哮喘、脑出血、出、凝血功能 障碍、16岁以下儿童、颅脑损伤、由心脏其它原因导致的心脏病发作、 低血压、血容量减少、消化性溃疡、严重贫血等禁用。
26
联合用药:1.偏头痛: 诱发偏头疼的因素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主要是跟遗 传、性别、疲劳、血管炎症、饮食结构等很多因素有关,故具体还需 要进行病因治疗,在此仅推荐症状缓解联合用药方案:盐酸氟桂利嗪 +氨咖片or阿司匹林or布洛芬+天麻素片。2.眩晕: 导致眩晕的原因也有很多,前庭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变、 脊椎病变等等多种疾病均可导致眩晕,具体也还必须进行病因治疗, 在此也仅推荐症状缓解用药方案:盐酸氟桂利嗪+地芬尼多+天麻素 片注意事项: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本药物过敏史,或有抑郁症病史时以及 急性脑出血性疾病禁用。2.与酒精、催眠药或镇静药合用时,加重镇静作用。3.原则上儿童慎用或忌用此药。
采购分类
品名
规格
厂家
自代

杂诗——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杂诗——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杂诗——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杂诗——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杂诗——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杂诗唐代佚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

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莺啼露冷酒初醒,罨画楼西晓角鸣。

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

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悔将泪眼向东开,特地愁从望里来。

三十六峰犹不见,况伊如燕这身材。

满目笙歌一段空,万般离恨总随风。

多情为谢残阳意,与展晴霞片片红。

两心不语暗知情,灯下裁缝月下行。

行到阶前知未睡,夜深闻放剪刀声。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数日相随两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门便是东西路,把取红笺各断肠。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花落长川草色青,暮山重叠两冥冥。

逢春便觉飘蓬苦,今日分飞一涕零。

洛阳才子邻箫恨,湘水佳人锦瑟愁。

今昔两成惆怅事,临邛春尽暮江流。

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

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

译文其一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其十三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这是为什么啊,此前我有家却归去不得。

杜鹃啊,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注释其一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堪:可以,能够。

《杂诗》古诗赏析

《杂诗》古诗赏析

《杂诗》古诗赏析《杂诗》古诗赏析篇1《杂诗》作者:无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解】:1、著:吹入。

2、等是:等于。

3、杜鹃:鸟名,即子规。

【韵译】: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这是为什么呵,我却有家归去不得?杜鹃呵,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评析】: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

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

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三,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

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杂诗》古诗赏析篇2【原文】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不重来⑤,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注释】①蒂(dì帝):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解释】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鉴赏】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