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MFA考研考点:谈谈你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解
(大纲版)优化方案同步创新课堂_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十一知能优化训练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莫高窟.(kū) 惹.眼(rě)憨.厚(hān ) 歆.羡(xīn)B.外敷.白色(fú) 送缴.(jiǎo) 偌.大(nuò) 倒溯.(sù)C.蘸.一蘸(zhàn) 官邸.(zhǐ)尴尬.(ɡà)藩.台(fān)D.一溜.空地(liū)婀娜.(nuó)敦.煌(dūn) 蹊.跷(qī)解析:选A。
B项中“敷”应读fū,“偌”应读ruò;C项中“邸”应读dǐ;D项中“溜”应读li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圆寂坍驰呆滞引吭高歌B.愚昧凄艳筹划风餐路宿C.酝酿塑雕达观大肆渲染D.辨驳菩萨幽默窗明几净解析:选C。
A。
驰—弛,B。
路—露,D。
辨—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证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_。
A.聚集品位赞扬B.云集品位赞叹C.云集品味赞叹D.聚集品味赞扬解析:选B。
“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适用对象是人.“品位",名词.“品味”动词、品尝。
“赞扬"指称赞表扬,多用于表扬的场合。
“赞叹”指称赞,重在赞美。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考试临近,为了避免别人的干扰,张新华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偏安一隅.,认真复习。
...,B.他厌恶地不想开口,和这些刽子手讲理,无异于对牛弹琴....徒然耗费精力。
,活泼可爱,夫妻俩爱C.王教授有一儿一女,都正值豆蔻年华....他们如掌上明珠。
真题-看法类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及解析海关总署面试真题1.嫦娥卫星发射圆满成功。
但记者向工程师祝贺成功时候,工程师说:“别人感冒我吃药。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要点】(1)工程师的这句话有两个意思。
①别人的卫星一出事,我们马上就“吃药”——检查别人的问题在这儿有没有存在,如果有问题就马上改。
②别人出事故了,我们也得做预防。
也正是这种防患于未然的严谨作风,3年多来系统查了无数次,使84项应急预案一个也没用上,最终造就了举世瞩目的科研经典。
(2)“别人感冒我吃药”,我由此想到管理界的两个著名法则,一是“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二是“蝴蝶效应”揭示,“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小的疏漏和隐患,往往可能诱发大的灾难,这对我们做好事故预防具有重要启示。
其实,任何事故都有诱因和征兆,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使突发性的事故,也有平时安全警觉不够等因素。
一些单位之所以发生各种事故,问题就出在对事故隐患和苗头的忽视上。
有的不出事故不想事,缺乏忧患意识;有的事故过了就忘事,一再重蹈覆辙。
这些现象是频繁“出事”的罪魁祸首。
(3)“邻里失火,自查炉灶”,事故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妨把别的单位发生的问题,乃至别人身上存在的问题,时常进行一下对号入座,认真防治类似的隐患和苗头,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被动整治为主动管理,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才能把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能因为自家没事,而对邻里失火不以为然,或者只把别人的事故教训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麻痹大意,我行我素,这样往往容易重蹈别人的覆辙。
(4)应该说,一旦事故发生了,主动检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容易。
但在事故尚未发生,尤其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能够经常冷静地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加以防治却比较难,而这正是“别人感冒我吃药”的可贵之处。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鲁迅先生曾经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上,是千百年来华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绚烂的一页。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和新兴文化冲击着中华文化的大厦,威胁着中华文华的传播,成为限制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瓶颈。
中华传统文化的前行所面临的局势越来越严峻。
我们所知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遗产,但其实韩国的端午祭从中国端午节发展而来,已经融入韩国特有的东西,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申请世界遗产无可厚非。
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我们要注重我们自身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保护。
这一点我们的老祖先做的很好。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我们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其他古老文明早已被历史湮没被时光浸染,唯有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中华文化从洪荒的远古走到21世纪的现代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由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建立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借鉴、融合的基础上,使得本民族文化具体内涵不断因时而变,体现时代精神,丰富和充实本民族文化,从而在不同民族文化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时勤劳而智慧的中华人民创造了汉字,使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总是喜欢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在麦当劳,肯德基,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的物质氛围下长大的,对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有的甚至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常识也不知道。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华夏民族在大融合中铸成56个民族,56种特色,56种神奇的民族风情。
而承载着民族特色、表达着民族文化的民族商品,更是吸人眼球,将56个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沟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有大大小小的交易会,而最能让人品位出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味道的,应属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
20XX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将于20XX年8月2日~5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
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如此大型的民族商品展示、交易盛会。
酝酿:从区域走向整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4%。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基本国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目前,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开发条件差,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原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困难,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20XX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
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中共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发达地区要把支援少数民族地区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
同时要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进一步把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正是在上述背景下酝酿产生的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摘要】在商业意味日渐浓重的今天,旅游经济中的文化意味日渐淡化,经济意识强势崛起,作为招牌的原生态民俗歌舞,已日渐式微,那种文化与经济相互增进的模式已慢慢变味,有些地方是经济增长依旧,而令人心驰神往的原生态文化、特别是民俗舞蹈文化,已经变味、扭曲,遭到败坏。
更有些地方,经济未见怎么增长,原生态文化却已遭到毁灭性的摧残,想恢复也难了。
【关键词】旅游经济;民俗舞蹈;干扰破坏;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各级政府十分热衷呼喊的口号,并演化成一种政府行为。
在这口号和行为背后,“唱戏”的“经济”种类繁多——招商、引资、洽谈、订货、旅游……不一而足。
而在“搭台”的“文化”中,民俗舞蹈所占的分量不小。
尤其在旅游经济中,它与歌成为这搭台的“文化”中的重中之重。
可以这样说:大凡有点名气的旅游景点,几乎都有民俗歌舞做招牌。
而在老少边穷地区的旅游景区,当地民俗歌舞表演近乎成了铁定的保留节目。
实事求是地讲,独特自然景观和特色民俗文化结合一起的旅游开发,对拉动地方经济、加速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的发展,确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就民俗舞蹈而言,作为地方旅游文化中的重头戏,常设性地公开表演,既有利于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也宣传了地方性民俗文化和扩大了景点所在区域的社会影响,同时又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效益的相互转换与增进,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好事。
如海南的黎寨风情游,云南的版纳热带雨林、傣族风情游,广东连南的瑶族风情游等,都收获了上述成效。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商业意味日渐浓重的今天,旅游经济中的文化意味日渐淡化,经济意识强势崛起,作为招牌的原生态民俗歌舞,已日渐式微,那种文化与经济相互增进的模式已慢慢变味,有些地方是经济增长依旧,而令人心驰神往的原生态文化、特别是民俗舞蹈文化,已经变味、扭曲,遭到败坏。
更有些地方,经济未见怎么增长,原生态文化却已遭到毁灭性的摧残,想恢复也难了。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理念的持久审视

华揽洪先生 生于 一个建筑世家 , 同时 ,“ 建筑 的风 格并不因材料、 技 术 于1 9 2 8 年赴法 不 同而失去 其 民族性”。 可见 ,“ 建筑 在北京汇文中学毕业后 , 1 9 3 6 年从法 国土木 工程 学院 毕业 是有 民族性 的” 这一基 本理念 始终像 国, 后又 考入法 国国立 美术大学建 筑 系, 中枢脊髓那样贯通 着梁公文脉 。 梁 公的以上 这些 论 断, 不但 已为 半工半读 。1 9 4 2 年在 美术 大学里 昂市 二 战” 结 束 东 西方各 国的建筑 历史所证 明, 而且 分校 获国家建筑师文凭 ,“ 9 5 1 也 印 证着 全 世 界各 国的文 化 发 展前 后在 马赛市开设 建筑 师事 务所。1
想? 如何看待 “ 梁陈方案” 和梁华建筑思 想的论争问题? 徐 全胜 : 梁 公毕 生 为近代 中国建 筑学术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 的博大 胸怀和不倦的敬业精神为世 人 所敬佩 , 他身上有类似于巨人的品质,
我们学 习梁思成建 筑思想就是要在 完 成 建筑学伟 大的历史任务 的过程 中, 学 习先贤们爱祖 国、 爱人 民、 为人民谋
所谓 “ 和 而 不 同 ”, 越 是民族 的, 就 越
福 利、自强不息的精 神。 我们认为 , 爱 国和 为人民是 最基本 的。经济全球化 的今天 , 无论怎样, 立志为吾土吾民服
务, 仍是中国建筑师最根本的职责。 梁公认为建 筑 除物 质功能外 , 更 重要的在于它是艺术 。 他说,“ 建筑是 人类一切造型创造 中最大、 最复杂、 最 耐久 的一类 。 所 以它代 表的 民族 思想
世界城市规 划的一 些先进 经验 ( 如指 导大伦敦规划的 “ 有机 疏散理论”) , 提 出了 “ 古今 兼 顾 、新 旧两利 ”的原 则, 与在旧城 内建筑办公楼相比, 这一 方案有 利于 降低 人 口密度 、 避免大 规 模拆迁 和减 轻交 通负担 , 增进 城市各 个部分 的居住和 就业 统一 , 同时 为新 旧城 区将 来的发展保留了 余地 。 由于 当 时的意识形态、 经济性等诸多原因, 该 方案在 当时没有 被采 纳 , 而是 采用 了 由苏联专家所提 出的以 旧城为 中心 , 以改造旧城为出发 点的规划方案。 6 0 多年 的 实践证 明 , 对 “ 粱 陈方 案” 的否定 , 也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 样把天 安门广场 附近建 成 “ 行政 中心 区” 。由于拆迁等实 际问题 , 在 旧城 里 建成的部 委 办公楼并不 多, 导 致政 府 机关建 设出现了严重分散 的现 象 。 同 时, 北 京 市旧城区危 改的征 地拆迁 费 约占危改 房改造 区开发成 本的5 0 %以 上, 拆迁成本居高不下, 不但导致 拆迁 的巨大纠纷, 而且也破坏了北京中心城 区的人文历史环 境 , 使 北京城 的建 筑 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性 特色, 而这些正是 “ 梁陈方案” 当年想极力避免的。
中传MFA考研考点:谈谈你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解

中传MFA考研考点:谈谈你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解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有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说,“越是西方的,就越是世界的”。
谈谈你的理解。
①越是民族的并非就越是世界的,越是西方的并非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是一个理论误区,存在着片面性、孤立性与保守性。
民族艺术中只有那些具有人类普遍特征与共性,能追求生活真、善、美,能给人类心灵世界带来愉悦与崇高的审美感觉的艺术才真正属于世界的,而那些暴露本民族落后、肮脏、腐朽,违背人类天性与人类对抗的,追求极端的民族艺术表现与极端创作主体的自我表现的艺术发泄与再现,这样的艺术作品终究是不能得到世界认可的。
i以综合艺术为例有国内“喜剧之王”之称的赵本山到美国表演“二人转”遭遇滑铁卢,据说仅卖出十几张票,而“世界性”的美国本土黄头发蓝眼睛观众根本不屑一问。
二人转作为东北独有的曲艺品种,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尚且无法普遍推广,在异国他乡更难以得到共鸣。
我国多次将京剧送出国门,由顶尖艺术家演出《白蛇传》《大闹天宫》等经典剧目。
但京剧还缺乏世界性的语言。
ii以语言艺术为例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流传到了海外,被译为了《在红色的楼里做梦》,而另一经典《水浒传》的译名更加离谱,被译为《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
同理,越是西方的并非就越是世界的,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
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
“越是西方的,就越是世界的”代表了在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袭下,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危机。
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民族文化被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势文化所蚕食、吞噬,或者被边缘化。
②越是民族优秀的,符合人类共同人性的,真善美的,才越是世界的必须是民族艺术中最优秀的东西,必须是符合人类共同天性的东西,必须是在艺术中追求真、善、美的东西。
这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存在前提。
以语言艺术为例莎士比亚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其戏剧作品歌颂了友谊、爱情、自由与正义;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主题,关于上帝、良心、道德及责任的生命思考。
对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对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流传贯穿了整条“世界河”。
我们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那么中华文化是如何影响着世界的呢?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就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首先我想说的是——民族的,是独特于世界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民族文化瑰宝。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孔雀舞?那是傣族最负盛名的民间舞蹈。
杨丽萍老师在春晚的表演曾引起轰动,无论是出神入化的“三道弯”,还是模仿鸟鸣的口技,那样别开生面的舞蹈仿佛引人置身一片丛林,看见霞光万丈。
孔雀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当它展现在我们面前,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傣族孔雀舞是民族的,更是独特于世界的存在。
中华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西方文化自然也不会甘拜下风。
大家一定都吃过西餐吧?牛排?意大利面?6个“M”的西餐礼仪让我们深感西餐文化的典雅精致,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将食物切成小块,刀叉摆放成八字形……著名作家柯云路笔下的《西餐趣事》,更是让我们见识了在营养过剩、生活节奏加速的今天,西餐的“吃”所承载的任务更加纯粹,既“节省”了肠胃,也节省了时间。
于是,西餐文化也自然成为了独特于东方美食文化的优雅存在。
中国的孔雀舞也好,西方的餐饮文化也罢,它们如此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又如此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化。
所以,我想说的另一句话就是——民族的,更是融合于世界的。
49年前,傅聪作为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得西洋音乐演奏奖的中国人,到底是如何理解西方音乐的呢?他深受父亲傅雷独特的中国诗词审美教育的影响,将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音律声调的变化与西方的钢琴作品相联系,以中国古典诗词来理解西方钢琴的音律美,从而达成中华诗词与西方音乐的完美交融。
这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的例子不胜枚举: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设计日本美秀美术馆时以《桃花源记》为原型进行创作;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尼尼在创作油画《群神宴》时以中国的传统瓷器作为题材;日本书道史的空海,他有王羲之的风格,颜真卿的笔法,再加上独创与天性,创作了风信帖,灌顶记等优美的书法作品……民族文化以其与生俱来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影响丰富着世界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传MFA考研考点:谈谈你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解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有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说,“越是西方的,就越是世界的”。
谈谈你的理解。
①越是民族的并非就越是世界的,越是西方的并非就越是世界的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是一个理论误区,存在着片面性、孤立性与保守性。
民族艺术中只有那些具有人类普遍特征与共性,能追求生活真、善、美,能给人类心灵世界带来愉悦与崇高的审美感觉的艺术才真正属于世界的,而那些暴露本民族落后、肮脏、腐朽,违背人类天性与人类对抗的,追求极端的民族艺术表现与极端创作主体的自我表现的艺术发泄与再现,这样的艺术作品终究是不能得到世界认可的。
i以综合艺术为例
有国内“喜剧之王”之称的赵本山到美国表演“二人转”遭遇滑铁卢,据说仅卖出十几张票,而“世界性”的美国本土黄头发蓝眼睛观众根本不屑一问。
二人转作为东北独有的曲艺品种,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尚且无法普遍推广,在异国他乡更难以得到共鸣。
我国多次将京剧送出国门,由顶尖艺术家演出《白蛇传》《大闹天宫》等经典剧目。
但京剧还缺乏世界性的语言。
ii以语言艺术为例
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流传到了海外,被译为了《在红色的楼里做梦》,而另一经典《水浒传》的译名更加离谱,被译为《三
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
同理,越是西方的并非就越是世界的,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
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
“越是西方的,就越是世界的”代表了在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袭下,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危机。
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民族文化被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势文化所蚕食、吞噬,或者被边缘化。
②越是民族优秀的,符合人类共同人性的,真善美的,才越是世界的必须是民族艺术中最优秀的东西,必须是符合人类共同天性的东西,必须是在艺术中追求真、善、美的东西。
这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存在前提。
以语言艺术为例
莎士比亚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其戏剧作品歌颂了友谊、爱情、自由与正义;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主题,关于上帝、良心、道德及责任的生命思考。
以电影为例
张艺谋的电影较早地得到了国际的认可,《红高粱》、《英雄》、《秋菊打官司》等作品真实地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对民族的思考,对弱者的同情真正地将电影的民族性推向了世界性。
《卧虎藏龙》被称为中国武术片的国际版,它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既得益于深得好莱坞“真谛”的电影叙事技巧,也得益于其中深藏的一些西方人认同和熟悉的思想观念。
同样是民族的精华,英国值得骄傲的电影《哈利波特》在商业界成功和图书出版是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奇迹,风靡
全球。
冯小宁的代表作品首推《红河谷》《黄河绝恋》及《嘎达梅林》这三部在中国民族电影史上具有史诗般意义的作品。
另外,王全安作为比较年轻的导演,其作品涉及的民族性非常深刻,与其他第六代导演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民族艺术风格。
其作品《月蚀》《惊蛰》《图雅的婚事》及《白鹿原》等,几乎每部作品都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多次获奖。
王全安的作品淳朴真情,具有浓郁的西部乡土风情和民族特色,描绘和展现的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贫苦大众,但在展现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时,并不是一种压抑、悲伤、自卑、痛苦甚至绝望或者专门来对外展示民族的丑陋一面,而展示的是民族的坚韧、拼搏、不屈、善良、宽容及奋争的民族精神。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诗人永远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代表,以自己民族的眼睛观察事物并按下她的印记的。
越是天才的诗人,他的作品越普遍,而越普遍的作品就越是民族的、独创的。
”阿巴斯是伊朗的民族电影文化符号,他的电影具有伊朗文化特色与独创性的文化内涵。
以动画为例
从1941年的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个和尚》、《九色鹿》、《哪吒闹海》、《大闹天宫》以及80年代的《葫芦娃》为代表的动画片,在艺术语言上取得突破的同时,无一不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中取得灵感而获得世界肯定的。
宫崎骏作品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喜欢是因为他作品的主题。
在他的作品中,永远探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幽灵公主》、《龙猫》、《千与千寻》都是如此。
在动画作品制作层面,美国显然早已走在世界前列。
然而,其动画设计并不拘泥于民族地域的界限,而是敢于从异国他乡选取动画题材,并从更高的视野挖掘国际本土特质,彰显不同文化国家的民族性,进而创造性地发展了本国动画产业。
例如,美国20世纪末推出的动画片《花木兰》,其从中国的《木兰辞》中获得创意素材;动画片《功夫熊猫》不仅展现出“无招胜有招”等中国的传统哲学精髓,更借鉴、融入较多的中国曲风,画风等色彩,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从此类动画作品在世界动漫舞台上所获得的一致赞誉不难发现,动画作品必须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充分挖掘,甚至是世界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提炼和传承,具备“民族性”的动画作品似乎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动画形象,至今深入人心。
比如孙悟空、阿凡提、哪吒、三毛、葫芦兄弟、小蝌蚪、三个和尚等等。
这就是中国动画曾经拥有的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
但纵观动画长河中的中国动画,能真正能打上“中国创造”标签的著名动画少之甚少,如何不断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是亟待动画人思考的问题。
以音乐为例
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德彪西等大师们正因为他们的音乐是世界性的,才得到世界各族人民欣赏与推崇。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曲是民族的,却能深深打动各国的听众。
此题可结合序列二“跨文化传播”专题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