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练1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综合测试题带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A.3% B.6% C.6.2% D.3。
2%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B.生育率逐渐增加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答案】 1.A 2。
C【解析】第1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坐标图。
第2题,近三十年来该城市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读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3~5题。
3.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①吉林、安徽②广西、湖南③湖南、贵州④江西、福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③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④生态移民较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D 4.A 5.B【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内容即可作答。
第4题,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相对缺乏、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比较利益的推拉作用下,四川成为人口迁移流动大潮中的领头羊,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第5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A. 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 一定时期内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C. 一定时期内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 一定时期内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2.人口增长的快慢, 归根结底取决于A. 人口出生率B. 人口死亡率C. 人口自然增长率D.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 下列不属于其影响因素的是A.人口数量的多...........B.医疗卫生条件的改.4.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为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5.材料数据反映, 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有①人口基数大, 新增人口多②劳动力不足③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④城市化水平较低⑤性别比构成(以女性为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较大⑥人口增长迅速A.①③④⑤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⑥读下面的“人口增长模式与其转变示意图”, 完成6~8题。
6.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相对应的阶段是A.ⅠB.ⅡC.ⅢD.Ⅰ和Ⅱ7.在Ⅰ阶段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8.在人口增长阶段转变过程中, 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9.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读“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完成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甲国比乙国的成年人负担轻B.甲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国C.甲国比乙国的出生率低D.甲国比乙国的男性人口多11.下列叙述的人口空间移动现象, 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某人去法国旅游B.某人去美国留学C.某人去英国旅游D.某人侨迁新居12.近几百年来, 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B.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D. 经济地区差异不断增大13.21世纪初, 大批伊拉克难民向国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的政策影响B. 战争的影响C. 自然灾害的影响D. 开发国外资源14.我国20世纪80年代,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其主要原因是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气候因素D.资源开发因素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是A.西部耕地充足, 土地生产潜力大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发达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 交通便利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 环境优美16.下列城市的发展早期是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形成的是A.中国的广州、深圳B.美国的阿伯丁、伦敦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D.中国的大庆、攀枝花读图“木桶效应(组成本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 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 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 完成17~18题。
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一章检测试题(解析版)

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一章检测试题(解析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1.据图中信息可知()A.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30%B.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C.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数量相等D.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小2.针对图中反映的人口问题,应()A.废止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B.大力吸引国外移民,增大劳动力数量C.加大对老年人社会抚养资金的投入D.大力向国外移民,减轻就业压力解析:1.B 2.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15~59岁人口比重波动下降,故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图示反映的是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比重的变化不是数量变化;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不断增大,故劳动人口数量并不是在不断减小。
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即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因此应该增加社会养老支出;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大,故不能废止计划生育政策;依靠大力吸引国外移民或大力向国外移民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都不符合我国国情。
读图,回答3~4题:3.①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现代型和原始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4.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解析:3.D 4.D第3题,①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传统型;③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现代型。
第4题,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所占比重小,与D图相符。
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5~7题:5.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A.15~17岁B.18~25岁C.26~36岁D.37~49岁6.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A.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B.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7.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①自然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生育政策④经济因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5.B 6.D7.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9~31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江苏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的年份是 ( )A.2010年B.2012年C.2014年D.2016年2.目前江苏省人口增长特点为 ( )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2018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披露2017年全面“二孩”政策情况。
在发布的相关数据中,有一组“一孩”和“二孩”的对比数字吸引全社会普遍关注。
数据显示,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而“二孩”数量反超“一孩”159万人,达到883万人。
这是自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二孩”出生数首次超过“一孩”出生数。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我国“一孩”出生数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抚养小孩成本高②托育服务短缺③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④妇女的初育年龄降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措施有 ( )①立即解决居民在生育、养育方面的实际困难②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③合理配置母婴公共服务资源④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创办经济实体,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效应。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可能出现“归雁经济”效应的省区为 ( )A.粤 B.藏 C.川D.浙6.“归雁经济”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 )A.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B.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C.留守儿童比重降低 D.劳动力价格下降下图为某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A.20~24岁B.25~29岁C.30~34岁D.35~39岁8.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出生率大幅下降B.死亡率迅速上升C.大量年轻劳力流入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9.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 )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 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 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练习及答案课堂上的知识是否全数吸收?做套试卷即见分晓!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下列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属于三低模式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属于高高低型C.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基本转变为三低型D.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具有同步性2.衡量环境承载力的最重要指标是 ( )A.人口数量B.人口素质C.人口年龄构成D.人口性别比例3.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根据木桶效应,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为突出的是______资源(按人均量最少计)的短缺 ( )A.土地(尤其是耕地)B.淡水C.矿产D.森林下图为我国1982年和2018年的人口三率统计图。
读图回答4-5题。
4. 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我国1982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A.日本B.俄罗斯C.坦桑尼亚D.英国5. 我国2018年的人口死亡率为()A.7.14B.8.19C.5.57D.16.12下图为某国近200年来四个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
据图回答6-7题。
6.下列排序符合该国人口增长阶段特征规律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7.下列描述符合该国人口特征的是()A.②阶段总人口最多B.③阶段人口增长缓慢C.①②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D.③④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
读以下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完成8-9题。
?8.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C.地区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10.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新课标高一地理同步测试——人口的变化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1.1999年10月12日被___定为()。
A。
50亿人口日B。
60亿人口日C。
70亿人口日D。
80亿人口日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
A。
人口出生率B。
人口死亡率C。
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生育率3.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B。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特点相同C。
19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D。
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平衡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
请读图1回答4~5题。
4.(图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
93%B。
23%C。
13%D。
60%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
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根据图2回答下列6~7题6.(图2)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
印度B。
新加坡C。
美国D。
德国7.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①B。
②C。
③D。
④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
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C。
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D。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9.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
原始型B。
传统型C。
现代型D。
以上都不是10.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

限时训练(习题案P13,T22)
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优越 B.劳务输出 C.资源开发 D.水源丰沛
姓名:史密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2月 原住地:美国纽约 现住地:美国休斯敦 (退休后移至) 就业状况:退休
姓名:刘小妹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年9月 籍贯:湖南 就业状况:江苏黎明针织厂
13.大量民工曾经涌入广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广东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②.民工迁出地农村劳动力过剩 ③.广东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 ④.民工迁出地自然环境恶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学习案,P19,T11
11.解放后,关于我国人口迁移或流动的说法,正确 的是 A.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 B.改革开放前,人口的迁移大部分是国家有组织地移 民 C.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发地从东部移向西部 D.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 四川
学习案,P19,T13
练习题,T23
2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学习案,P18,T7
7.二战后美国吸引大量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移民 对美国的影响最显著的是 A.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B.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C.改善了生存环境 D.汇集了众多优秀人才,促进了科技发展
习题案P11,T6
2000年2月18日至20日,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图瓦卢遭遇了一次可怕的经历: 原因: 海水肆虐,首都机场及大部分房屋都被浸泡在汪洋大海之中,低洼地区的所有 房屋被淹没。科学家预言,图瓦卢的岛屿于50年内完全被海水淹没。2003年, 迁出地【东北部】: 人口迁移与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该国宣布将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
读表,完成1~2题。
表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年份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经度125.01°E124.98°E124.97°E124.95°E纬度42.93°N42.86°N42.84°N42.83°N表2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年份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指数0.3 236 0.3 250 0.3 294 0.3 3141.东北地区()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 km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3题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rray
A.0.775%B.3.7%
C.0.885%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
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我国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据此回答4~7题。
4.“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是()
①人口分布中心从长江流域移到珠江流域②人口分布中心从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③南方地区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地区人口④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达到平衡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与新中国成立至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比较,正确的是() A.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北方迁向南方B.从迁移原因看,都是战争因素引起的C.从迁移方式看,都是自发性迁移D.从迁移结果看,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6.新中国成立以来与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的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区流向欠发达地区
②从迁移原因看,都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
③从迁移量看,前者以定居移民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量大
④从迁移方式看,都是被迫性迁移为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科学家在南极参加科学考察 B.学者去国外访问讲学
C.暑假到外地打工,勤工俭学 D.高中毕业后到外省市上大学
8.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民工流动,主要的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交通因素 D.气候因素
9.假定下表反映了德国、中国、尼日利亚、美国四国目前人口增长模长状况,那么ABCD 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A 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
B 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
C 尼日利亚、德国、中国、美国
D 美国、德国、尼日利亚、中国
10.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 主要是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下表是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读表回答11-12 题 广东省 北京市 上海市 海南省 全国 人口数量(万人)
8642 1382 1674 787 129533 增长幅度
37.5% 27.7% 25.5% 20% 11.63%
11.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远远超过全国水平,主要原因是( )
A .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低
B .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 .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 .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多 图1-21表示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12~13题
12.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图中②点所代表的国家最可能是 ( )
A .韩国
B .埃及
C .印度
D .尼日利亚
14. 2001年阿富汗难民迁往巴基斯坦,按地理范围及影响
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
A .国际人口迁移——劳务输出
B .国内人口迁移——宗教
C .国际人口迁移——战争
D .国内人口迁移——缺水
读“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A 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 )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A 1.71 0.66 B 1.0 1.2
C 4.0 1.4
D 1.5 0.9
图1-21
表1-5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6.下列既属于B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又进入“现代型”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B.德国C.韩国D.印度
17.近年来,A类国家中部分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
因可能是()
A.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下降B.人口老龄化
C.环境恶化D.战乱频繁
人口的性别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
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
性别比为平均每100
个女性所相应男性人口数量。
据此读图回答18~20题:
18.造成俄罗斯1950年性别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B.移民C.疾病D.国家政策
19.图中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曲线,造成20世
纪80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B.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C.男性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D.女性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20.④曲线峰值的出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有:①人口老龄化②男女比例失调③社会秩序混乱④缺乏劳动力(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
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2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
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2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
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23、图中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二、综合题: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1: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
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2:据有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
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1)资料1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选择填空)。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2)资料2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填空)。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近20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产生这种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是。
(4)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