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第1~2课时)
六年级上比练习课第1~3课时

六年级上比练习课第1~3课时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比这个概念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比的练习课,更是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个概念理解和运用的关键环节。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六年级上比练习课的第 1 到 3 课时,看看都有哪些精彩的内容。
第 1 课时,老师先带着我们复习了比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比呢?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如 6÷4 可以写成 6:4。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而比值,就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老师出了一些简单的题目,比如:“3:5 的比值是多少?”这可难不倒我们,3÷5=06,所以3:5 的比值就是 06。
在理解了基本概念后,老师又给我们讲了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这个性质可太有用啦!比如,要把 6:9 化简成最简比,我们就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 3,得到 2:3。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老师出了几道题目让我们自己动手做。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把 20 克盐放入 200 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多少?”这可不能马虎,盐水的质量是盐的质量加上水的质量,也就是 20 + 200 = 220 克,所以盐和盐水的比就是 20:220,化简后是 1:11。
第 2 课时,老师开始教我们如何根据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学校里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 3:2,男生有 30 人,那女生有多少人呢?我们可以设女生的人数是 x 人,根据比的定义,3:2 = 30:x,通过交叉相乘,3x = 60,解得 x = 20,所以女生有 20 人。
还有这样一道题:“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 1:200 配制而成的。
要配制这种药水8040 克,需要药粉多少克?”我们可以把药粉看作1 份,水看作 200 份,那么药水一共就是 201 份。
用 8040÷201 = 40 克,这40 克就是 1 份药粉的质量。
2022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课(第1-3课时) (2)教案与反思

练习课(第1-3课时)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44~46“练习九”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份0~9的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磁性教具(与数字卡片同样大小)。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算一算,说一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笔算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3、5题。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重点说一说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结: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连线。
此时注意交流算◎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交流算法,巩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提示】想一想怎样法。
预设2:学生根据被减数和减数百位及个位的数字就做出了判断。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注意运算过程要写得整洁和有序。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9题。
将计算卡片发给学生,小组合作以游戏形式进行,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好朋友。
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计算。
预设2:先看个位,若不能区分,再继续看十位。
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预设情况,或者只看个位就直接连线时,要及时纠正。
课件展示两种方法,巩固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数感。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改正学生不良的表达习惯,进一步规范表达和书写过程。
二、重点剖析,培养数感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3题。
《练习课(第1、2课时)》53天天练 (1)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学期
练习课(第1、2课时)
1.小羊冲刺。(口算)
37+15=52 24+46=70 60-35=2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2-27=65 72-63=9 46+17=63
47-24=23 36+48=84 58-29=29
21+59=80 88-66=22 90-59=31
练习课(第1、2课时)
练习课(第1、2课时)
4.量体重。
已经有45人量 完体重,17人 超重了。
(1)量完的同学中,有多少人体重没超重? 45-17=28(人) 答:有28人体重没超重。
(2)一共有多少人来量体重? 45+36=81(人) 答:一共有81人来量体重。
还有36人没有量 。
练习课(第1、2课时)
5.三(1)班图书角原来故事书比文学书多28本,后来又买进36本故 事书和52本文学书,现在是故事书多还是文学书多?多多少本?
2.算得又对又快才能嬴得推雪球比赛。
66
27
83
37
65
49
练习课(第1、2课时)
3.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如果给你100元,要找回多少钱?
49元
28元
44元
我想买一个玩具小熊和一个玩具小鼓。 49+28=77(元)100-77=23(元) 答:我想买一个玩具小熊和一个玩具小鼓,一共要花77元。 如果给我100元,要找回23元。 (答案不唯一)
52-36=16(本) 28-16=12(本)
答:现在是故事书多,多12本。
和平县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3小数除法练习课第1_2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

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26~27“练习六”第5~12题。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培养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谁来说一说计算方法是什么?【学情预设】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要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占位,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的,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
2.口算练习。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大家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接下来练习笔算做准备。
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教学提示】教科书P27“练习六”第9题不仅要让学生判断哪些算式的商小于1,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除法算式得到的商比1小。
【学情预设】第一个算式的商小于1,因为5比6小,不够商1,只能用0占位;同样第四个算式的商也小于1,因为整数部分是0,不够商1,只能用0占位。
师: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只要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商就会比1小;还有学生会说只要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就会比1小;还有学生会说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就一定比1小。
【设计意图】本题重在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中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为后面学习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完成教科书P26“练习六”第5题。
渭源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练习课第1-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练习课(第1-2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39~40“练习八”第2、4、6、9、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三位数加三位数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巩固新知识1.完成计算练习,回顾旧知识。
出示练习课件。
以“开火车”的形式口答,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要注意什么。
出示练习课件。
【学情预设】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书写工整,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0”要占位。
不抄错数。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万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练习。
二、重点解析,能力提升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情预设】预设1:准确计算,再连线。
预设2:观察个位,相加得10。
预设3:观察百位,相加得9。
预设4:观察百位,相加得10。
……师:估算更方便,但只观察个位或百位就可以吗?◎教学笔记◎教学笔记【教学提示】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但思考问题要全面,得到的答案要是准确的。
数,就比1000大了,所以百位相加只能是9。
要想相加得1000,那末尾必须是0,也就是说,要么是两个整十数相加,要么就是两个数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得10。
解答后,方法小结:前位凑九,后位凑十。
【设计意图】“凑整”练习,既能巩固所学的笔算知识,又能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更便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以后简便运算积累经验。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9题。
(1)整理信息,分析问题。
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情预设】学生根据文字和图找到信息和问题,明确小君必须要去的几个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圈出必去地点。
练习课(第1-2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
7 [教材P31 练习五 第13题]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 学问题并解答吗?
8月卖的比9月和10月共卖的多几个? 45-(13+7)=25(个)
提升练习
8 [教材P31 练习五 第11题]
+36
25
61
-47
14
+58
72
-23
+19
49
68
提升练习
9 把21、22、23、24、25填入○里,使每条线 上的3个数相加都得到69。[教材P31 练习五 思考题]
[教材P31 练习五 第14题]
17 + 18 - 19 = 16
计算练习
4 把每行、每列和每 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 来,你发现了什么?
[教材P31 练习五 第12题]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计算练习
5 如果每行、每列和每一 斜行的3个数相加的得数 都是90,那么下面格子 里缺少的数各是多少?
45-17-24=4(瓶) 答:商店现在有4瓶矿泉水。
巩固练习
2. 乐乐、明明、方方三个小朋友的跳绳结果如下。
(单位:下) [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1.乐乐和明明第三次各跳
了多少下?填入表中。
36
2.方方获得第二名,她的
36
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下?她
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巩固练习
3.方方获得第二名,她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下?她 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
22 21 23 25
24
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课练(含课时练习和课后作业)(附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课练8、《静夜思》第一课时习题一、请你认真读一读,写一写。
思乡前床低光二、比一比,看谁的雪球滚得大。
摆摆弄摆手摆开故夜第二课时习题一、课文整体梳理。
这首古诗成功地反映了外出的静夜思乡之情。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重点段落品析。
明月,疑是霜,举头望,低头。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
课后作业基础过关一、把b ǎ生sh ēng 字z ì和h é相xi āng 对d u ì应y īng 的d e 音y īn 节j i é连li án 起q ǐ来l ái 。
夜 疑 望 举j ǔ y è y í w àng二、读d ú句j ù子z i ,写x i ě汉h àn 字z ì。
qi án gu āng我家屋 有一棵苹果树,灿烂的阳 照在它身上。
三、给g ěi 下x i à列l i è的d e 字z ì加j i ā偏piān 旁páng ,组z ǔ成chéng 新x īn 字z ì再z ài 组z ǔ词c í。
( ) ( )( ) ( )四、把b ǎ下x i à列l i è的d e 古g ǔ诗s h ī补b ǔ充chōng 完w án 整zhěng 。
静夜思窗前明月 _____,疑是地______霜。
举_______望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五、读d ú一y ì读d ú,做z u ò一y í做z u ò。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课(第1课时)教案与反思

练习课(第1课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73~74“练习十七”中第4~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熟悉乘法口诀之间、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七”第4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还记得吗?背一背吧。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2.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七”第6题。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口诀和相关的计算,使学生的计算准确、流利,并逐步做到迅速。
二、分层练习1.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七”第5题。
【教学提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让学生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明确算理。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很会看图,都能说出:从图中知道每只骆驼运4箱,一共有7只骆驼,求一共运了多少箱。
明白题意后,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了哪句口诀。
【学情预设】一般学生都知道用了哪句口诀,这里也可以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说明理由。
2.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七”第7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在观察图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横着观察,有的学生可能是竖着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清楚奶粉的桶数组成。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桶奶粉,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预设1:7+7+7+5=26(桶)。
预设2:7×3+5=26(桶)。
预设3:4×5+6=26(桶)。
预设4:7×4-2=26(桶)。
由于观察方法不同,所以解决方法也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26~27“练习六”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使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提升计算的熟练水准和准确率,培养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难点
使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谁来说一说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情预设】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要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实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占位,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的,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
2.口算练习。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使用这些知识来实行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大家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接下来练习笔算做准备。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学情预设】第一个算式的商小于1,因为5比6小,不够商1,只能用0占位;同样第四个算式的商也小于1,因为整数部分是0,不够商1,只能用0占位。
师: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学提示】
教科书P27“练习六”第9题不仅要让学生判断哪些算式的商小于1,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除法算式得到的商比1小。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只要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商就会比1小;还有学生会说只要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就会比1小;还有学生会说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就一定比1小。
【设计意图】本题重在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中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为后面学习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完成教科书P26“练习六”第5题。
(1)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科书P26“练习六”第6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组织学生交流“错在哪里”,并在教科书上改正。
【学情预设】第一题在整数部分算完后要在后面点上小数点再除;第二题是用126个百分之一除以18,得7个百分之一,所以7应写在百分位上,不能写在十分位上。
4.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把商填在教科书上的表格里。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我发现商都是0.3,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填表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为后面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打基础。
三、指导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7题。
(1)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计算。
(2)指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没有验算。
师:没有验算的同学,你们想提醒他们什么?(要记得认真看题目要求)
2.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求得的结果的单位是“万只”。
3.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10题。
【教学提示】
学生做完教科书P27“练习六”第12题后,可以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再举几个例子,如:
1500÷5000=0.3,
0.15÷0.5=0.3。
【教学提示】
教科书P27“练习六”第10题是一个关于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先求出总钱数也就是总价,单价就可以通过“单价=总价÷数量”的数量关系求得。
同桌互相提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1)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指名汇报。
(3)同桌互相交流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情预设】先要求出总价:24.2+16.4=40.6(元),再根据“总价÷数量=单价”这个数量关系式实行列式计算和提出问题。
4.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11题。
(1)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指名回答。
(3)同桌互相交流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上山比下山多用几小时?上山和下山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上山速度比下山速度慢多少?”等。
【设计意图】教科书P27“练习六”第8、10、11题都是关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注重对具体数量关系的分析,第10、11题主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练习课,在练习过程中,从“复习导入——基本练习——指导练习”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层层推动,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水平,培养学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课上着重对教科书中的习题实行充分挖掘,让学生不但掌握计算方法,还理解了算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19第1~5题。
1.下面各式的商小于1的在括号里画“√”,大于或等于1的在括号里画“○”。
3.6÷4 6.6÷6 12.5÷15
()()()
0.15÷3 21.7÷7 9÷9
()()()
2.算一算,填一填。
3.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7.18÷9= ※420÷25= 6.72÷42= ※0.936÷26=
4.一辆汽车5小时行340km,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17.6km。
动车的速度是汽车的多少倍?
5.在给贫困山区捐款活动中,五(1)班捐了84.5元,五(2)班捐了88元。
这些钱刚好能够给山区的孩子们买15本学习资料,或买25支钢笔。
一本学习资料和一支钢笔分别是多少钱?
参考答案
1.√○√√○○
大于小于等于
2.0.4 0.4 0.4 0.4
3.3.02 16.8 0.16 0.036
4.340÷5=68(千米/时)
217.6÷68=3.2
5.84.5+88=172.5(元)
学习资料:172.5÷15=11.5(元)
钢笔:172.5÷25=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