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二学期概括段意练习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含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小学阅读之必考题——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技巧*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语言组织能力一、明确概括段落大意中“段落”的含义思考:其中的“段落”指的是?A、仅指一个自然段B、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一部分。
C、指文章中最重要的自然段【正确答案】B二、明确概括段落大意的3大原则1.准确。
例:炸鸡腿酥脆可口。
(炸鸡腿不能说成是烤鸡腿)2.简练。
例:“我和妹妹为了炸鸡腿打架”这件事3.通顺完整。
例:炸鸡腿的制作过程总而言之,一是,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啰嗦,抓住段的实质,不能偏离段的主要内容;三是通顺完整,把意思说完整的同时不能含糊其词。
三、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技巧1、学会摘句法:(1)总分结构的段落,概括段意抓住中心句。
(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中“承上”部分往往是上一段的段意,“启下”部分往往是下一段的段意。
(3)要摘录几句才能概括段意时,要对句子作适当压缩。
例子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乌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思考:请用摘句法概括此段落的大意【答案】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摘中心句作为段意)例子2:人的记忆力是靠什么来增强的呢?快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吧。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为自己设计了一套锻炼记忆的“体操”,他每天起床后要求自己强记一些外语单词,坚持不懈地每天做,他的记忆力变得非常好。
他不仅精通文学、历史、自然科学,还熟练地掌握了五种外语。
要增强记忆力,除了靠锻炼外,还要靠科学的记忆方法。
有个单位新装了上千部电话,要求话务员在两个月内会背这些号码,如果靠死记硬背,很难完成任务,可话务员用谐音背记、推算背记、跳跃背记等方法,仅半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思考:请用摘句法概括此段落的大意【答案】要增强记忆力,除了靠锻炼外,还要靠科学的记忆方法。
三年级第二学期概括段意练习

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
✔先读读每句话的意思,再想想用哪种方法概括最合适。
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的人。
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
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而展开的。
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例2.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
②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
③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因此,句①的句意已经可以涵盖后面两句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
例3.①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②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生命,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③鲁迅先生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chuò)。
④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即使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⑤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重点课文”提炼概括主旨“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提炼概括主旨”专题训练(部编版)1、《绝句》描绘了明丽和谐的美景,表达了诗人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为惠崇的所作的,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
《三衢道中》描写了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三衢山明媚清丽的风光。
2、《燕子》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以及、休憩的姿态,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荷花》的作者是,课文描绘了夏日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以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
4、《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
5、《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之后,不再理会铁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
6、《鹿角和鹿腿》根据《伊索寓言》相关内容改写,课文讲述了一只鹿狮口逃生的故事,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却抱怨四条细长的腿难看。
当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时,难看的鹿腿帮助他狮口脱险而美丽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令他险些丧命。
故事告诉我们:。
7、《元日》这首诗描写了农历的景象。
《清明》描写的是诗人在时的感受和心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描写了那天,诗人独自在外,非常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8、《纸的发明》叙述了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情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造纸术改进的过程,说明中国造纸术及大地,。
9、《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交代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的年代,更重要的事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着重说明其坚固的特点,并对其形式的美观加以具体介绍,赞扬了。
10、《花钟》主要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并探究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话朵的奥秘。
11、《蜜蜂》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了验证蜂蜜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项试验,重点介绍实验的经过,体现了法布尔,。
12、《地球的另一边》描写了作者上课走神时所畅想的宇宙另一边的情景,,表达了。
三年级归纳段意练习

阅读理解之分段归纳段意练习写物去年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只美丽的“小花鹿”。
它既不会跑,也不会跳,是个泥制的储蓄罐。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
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的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1写景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
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
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之路。
1写事手术。
这时,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不行。
?小爱迪生连忙问:?怎么啦??医生皱着眉说:?光线太暗,没法动手术。
?小爱迪生说:?我去多点几盏油灯。
?医生还是摇头,连说不行。
大家急得团团转。
?突然,小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家门。
不一会儿,小爱迪生回来了,手上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爸爸一见又急又气,顺手打了儿子一巴掌:?什么时候了?还胡闹!?小爱迪生委屈地大哭起来:?我,我想出办法了,不信你瞧。
?小爱迪生指挥小伙伴们把镜子放在点燃的油灯周围,由于镜子反射聚光,屋子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
医生连连夸奖小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小爱迪1写人????念书,盖??他常常能够在别人熟视无睹的地方玩出新的花样来。
比如一只放在他房间的垃圾桶,经过比尔·盖茨的摆弄就可成为他进行体育锻炼的道具。
经过反复训练后,他能够一下子跳过这种垃圾容器。
难得的是,盖茨的父母并不因为有人在房间里跳来跳去弄得地板咚咚作响而生气。
三年级简单概括练习题

三年级简单概括练习题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其中,概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概括,学生可以将一段文字或者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
为了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提升他们的概括能力,下面是一些简单的练习题。
请阅读每个小节的内容,并用合适的格式来完成练习题。
1. 动物请概括以下段落:"动物是地球上的生物之一。
它们很多,种类也很丰富。
有的动物长得像人,有的动物长得像鸟。
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性。
有些动物吃肉,有些动物吃草。
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有的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陆地上。
有些动物可以飞翔,有些动物可以游泳。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2. 数字请概括以下段落:"数字是用来计算和表示数量的符号。
我们常用的数字有0、1、2、3、4、5、6、7、8、9,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表示更大的数。
通过掌握数字,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数字还可以表示时间、年龄、温度等等。
掌握数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3. 植物请概括以下段落:"植物是地球上的生物之一。
它们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有些植物是树木,可以长得很高很大。
有些植物是花草,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
还有一些植物是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供我们食用。
植物需要阳光、水和土壤来生长。
我们需要爱护植物,让它们茁壮成长。
"4. 季节请概括以下段落:"四季是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个时期。
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气候。
春天气温适中,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夏天很热,阳光充足,适合游泳和野餐。
秋天凉爽宜人,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飞翔的季节。
冬天寒冷,天气严寒,有时还下雪。
季节变化的规律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5. 学校请概括以下段落:"学校是我们上学学习的地方。
学校有很多不同的教室,例如教室、图书馆、音乐室等。
学校里有许多老师和同学。
老师会教我们知识,同学会一起学习和玩耍。
概括段意复习练习

• 洪水中,一位不会游泳的胖男子为了减轻船身 重量,跳下水使其他人得救。
1、摘句法。 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 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 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 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 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
“你赢了,这次我输的心服口服。”老爸 嘴角上弯,轻声说道。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 来,真正的赢家凭得是真本事。
3、阅读 LOGO
段落
故事:甜苹果
有一个很富有的绅士,因为喝多了酒很想吃苹果,于是把自己最忠实
的仆人叫到跟前对他说:“你到附近果园给我买些苹果来,记住,一定要
最甜的,事情办好我会奖励你的。”仆人听了主人的话心里暗暗高兴,因
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
理。
摘过渡句
二、段落瘦身法
去除修饰性的词语,然后把“瘦身” 后的句子意思合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段 意,或者用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句连接起 来。
(一)一个段落只有一层,先看看有几句 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 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接 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1. 燕子是一种伶俐可爱的小动物。它身穿黑外衣,胸口露出 白衬衫,眼睛亮闪闪的,尾巴像一把锋利的剪刀,仿佛穿着 礼服的音乐家,显得格外精神。
(完整版)三年级抓关键句概括段意

短文一总分结构。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 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 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 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 料。
‖
概括段意: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关键句直接就写出了这段话的大意
学习步骤
1.数数这段有几句话? 2、找关键句。 3.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意思?
关键句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能概括文章或 某一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做中心句。
我们在描写事物、写人、记事时, 围绕中心句,能把句子写完整,写具 体。
位置和作用
①在文章的开头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在文章的末尾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 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 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 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短文四总分总结构。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四肢灵活,
行动敏捷,总是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互相追 逐嬉戏。精巧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 光的小眼睛,机警地转动着。身上灰褐色的 毛,光滑得如同搽(chá)过油,摸上去细腻而 柔软。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红的灯 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到处张灯结彩, 爷爷、奶奶可高兴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 条线。家里来客人了,爸爸、妈妈忙里忙 外地热情招呼着。最高兴的还是我们小孩 子,拿红包,点鞭炮、放烟花,乐得合不 拢嘴。 春节真热闹呀!
在文章的末尾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关键句位置不固定
根据关键句改写段落大意
这段话的关键句是什么?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 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 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 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 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 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 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 时间相吻合。
三年级概括段意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概括段意试题及答案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段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段落: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嫩绿嫩绿的。
花园里的花儿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
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好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答案一:这段话主要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包括小草的生长、花朵的开放、河水的流动以及小鸟的歌唱,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
试题二:阅读以下段落,概括其大意。
段落:小明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
每天放学后,他总是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去玩耍。
他对待学习非常认真,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并且乐于帮助同学。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上的学习榜样。
答案二: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小明勤奋好学的品质,他总是先完成作业再去玩耍,对待学习认真,乐于助人,并且学习成绩优异,是班上的学习榜样。
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段落,概括其主要内容。
段落: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小华和她的家人一起去公园野餐。
他们带上了美味的食物,还有一张大毯子。
在公园里,他们找到了一个树荫下的好地方,铺开毯子,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午餐后,他们还一起玩游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答案三:这段话主要描述了小华和家人在晴朗的下午去公园野餐的情景,他们带了食物和毯子,在树荫下享受了午餐,并在饭后一起玩游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时光。
试题四:阅读以下段落,概括其大意。
段落:小兔子在森林里迷路了。
它四处寻找回家的路,但是森林里的树木都长得很像,很难分辨。
小兔子感到非常害怕和无助。
就在这时,一只聪明的老狐狸出现了,它告诉小兔子不要害怕,并帮助它找到了回家的路。
答案四: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在森林里迷路,感到害怕和无助,后来一只聪明的老狐狸出现并帮助它找到了回家的路的故事。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和答案,我们可以看出概括段意是一种重要的阅读理解技能,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
✔先读读每句话的意思,再想想用哪种方法概括最合适。
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的人。
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
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而展开的。
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例2.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
②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
③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因此,句①的句意已经可以涵盖后面两句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
例3.①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②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生命,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③鲁迅先生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chuò)。
④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即使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⑤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
⑥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分析句①,理想是什么?阶梯又是什么?合起来其实句①说的是指:达到理想的方式就是要珍惜时间,后面的②③④⑤⑥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或是引用名言佐证,或是举例说明,总之都是为它服务的,所以,句①正是本段的中心句。
置于段首,明显起着统率和确定基调的作用。
找中心句。
1.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②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③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④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
分析:句①告诉我们,作者要写人,写人的性格,从句①可以看出这个人性格和善,温柔。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用了一件事情来说明,好象要打,结果还是没打,对应句①中的“从不”二字。
因此,句①是中心句。
2.①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
②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
③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zhì)。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
分析:句①说了“有了鸟,树就显得生动。
”“生动”二字如何体现?从句②来看,作者写了鸟的舞蹈,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从句③来看,作者写了鸟的歌唱,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无论是作用于视觉还是听觉,目的都是为了说明因为有鸟,树就显得格外生动了,所以,句①是本段的中心句。
3.①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们浓郁的芳香外,还能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
③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
分析:把句①的句意紧缩下来,也就是说不管是戴花,种花还是养花,都是为了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美就藏在花中。
而句②中写“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美,可见花代表着美,花含着美。
句①加上句②的句意等于句③的意思,而句③能够总括句①和句②的内容,所以,句③为本段的中心句。
4. ①电影大师卓别林说过:“我相信,信仰是我们一切思想的先行官。
”②信仰的力量能唤起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情感,并鞭策人们为此目的去百折不挠地探索、进击。
③我国历史上遵崇恪(kè)守信仰的人物更是多不胜数。
④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死后,人们发现他在就义前写了这样的话:“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⑤明末少年民族英雄夏完淳(chún)就义前赋诗道:“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⑥方志敏烈士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
分析:与“理想的阶梯”类似,都是举例来说理,不同之处是在于,句①是个引子,引出了要说理的内容,句③④⑤⑥都是进一步举例来说明信仰的力量对人的作用。
从结构上来说是一个少见的“分——总——分”关系,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绝对的根据位置来判断中心句。
5.①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
②海洋的平均深度是三千八百米。
③而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八百四十米。
④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海水包围,水深将有二千四百四十米。
⑤海洋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的马利纳海沟,最大深度是一万一千零三十四米。
⑥我国西南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它的海拔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⑦如果将珠穆朗玛峰移到玛利亚纳海沟,峰顶距海面还有二千多米!⑧所以,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
我们首先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到底作者是要写“海洋的大和深的特点”还是“海洋比地大,比山高”,毫无疑问,应该是前者,因为无论是列数字,还是作比较都是为了说明“海洋大和深的特点”,所以在句①中就已经能够总括全段的主要意思了,所以,句①是本段的中心句,三、【挑战自我】1. ①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
②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
③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
分析:句①说了语言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
句②是举例来说明句①的内容,句③是进一步来说明语言除了随时间变化之外,还可能随地域的变化而变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就本段内容来看,毫无疑问,句①是中心句。
2. ①黄桷(jué)树枝繁叶茂,带给炎热季节的山城一片浓萌,一份凉意。
②即使阴雨霏霏的冬天,满城的绿叶也不会零落,仍是一副傲寒凌霜的姿态。
③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从没有卸下盔甲的日子。
④据说黄桷树也在年年长出芽叶,悄悄换下旧装,但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从来不争张扬。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
分析:句①是本段的中心句。
句②句③用了假设也是为了说明在其他情况下,黄桷树始终是枝繁叶茂的这一特点。
句④则用“据说”二字来进一步来强调黄桷树的特点。
所以,句①就可以总括本段的段意了。
3. ①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
②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
③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④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
⑤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⑥至于青菜、白菜、扁粗,毛粗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⑦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⑧青菜摊子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⑨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出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⑩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
分析:句③是中心句,句①句②是一个引子,引出了句③中作者的喜好,而句④⑤两句说明了北平的花多,句⑥⑦⑧举例说明了北平的菜多,句⑨⑩则是说明了北平的果子多。
这后面是一个总说与分述的关系。
4.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shèn);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máo),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yōng)肿的根。
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像人样。
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cuá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下)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
分析:这段文字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引出下面“单是”的内容。
从③句开始至第⑦句分别支撑、解释②句。
百草园的景物,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新奇,有声有色有趣。
可见第②句即是本段的中心句。
5.①大概是因为古来文人因袭之风大盛罢,所以较进步的文艺批评家都赞美“自成一家”的“独创”。
②然而此种赞美也只限于文艺的形式方面,小自用字练句,大至所谓“风格”。
③至于思想方面的“独到”,就受到大大的限制了。
④倘若尚不离乎“中庸之道”,那批评就是“好与人立异”,这已经是褒少贬多的口气;倘若跳出“中庸之道”的圈子,那批评就会说它是“怪癖”,而且意在“惊骇世俗”了。
⑤最后一着,是把“离经叛道”的罪状加于思想上太“独到”的人们。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
分析:在表达方式相同的语段中,中心句分布在文段中的首尾或中间。
多种表达方式混用的语段,中心句往往是议论、抒情性强的语句。
而真正要解答这类题目,最主要的方法是分析每一句话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或指认或概括或选择。
就例1来说,属于对文中中心语句的指认提取,细看文段,一共五句话,1、2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要表达的意思是“批评家只赞扬形式上的独创”,目的是在于引出第3句,对思想上的独创却受到了大大限制。